热衷于改名和定位理论的快狗打车,能撑起58的新门面吗?

深潜atom 2022-06-22

移动互联网打车市销率

2784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本文系深潜atom第503篇原创作品

快狗上市的决心和紧迫感,是实实在在的。

2022年4月24日,快狗打车二次递表港交所。时隔一个多月的2022年6月7日,快狗打车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快狗打车(02246.HK)2022年6月14日至6月17日招股显示,快狗打车发售价将为每股发售股份21.5港元,入场费4343.35港元,预期6月24日上市。

但早在2021年8月27日,快狗就向港交所主板递交过上市申请。说是一波三折,一点不过分。

安信国际在其2022年6月14日发布的《快狗打车 2246HK IPO 点评》中认为,快狗打车所在的赛道,市场竞争激烈,虽然快狗是香港同城物流领导者,高达市场份额50.9%,但跟内地头部玩家相比,快狗的市场份额仅为3.2%,而头部玩家市占率超五成。其次,快狗的业务仍处于亏损阶段,且拥有大额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带来的减值风险;而且,业务还不可避免的受到疫情的影响。

在这份点评中,安信国际还认为:“由于公司(快狗)在过往业绩期间均处于亏损状态,市销率来看此次公司上市对应2021年的市销率约为16.3x(京东物流期间市销率约0.79x,顺丰同城期间市销率为0.71x)。公司业务发展仍然处于扩张阶段,但从财务方面短期仍然承担压力……参考此轮IPO融资估值与同业比较,因此我们不建议投资者融资认购,给予IPO专用评级‘4.2’”。

安信国际的分析点评,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快狗着急上市的原因,其实就是缺钱。

01

快狗打车的先机和迟钝:

58错过移动互联网

从美股退市私有化之后,58的策略就很清晰——将旗下的业务板块,进行拆分,逐个上市。但无论是家政平台天鹅到家,还是房产中介平台安居客,上市的计划都折戟了。所以快狗打车,承载着58重新被资本市场认可和评估的重任。

但是,快狗打车的业务,并不是一个新业务。而是原有的同城搬家业务,老黄瓜刷绿漆的产物。58整体被市场甩开,核心的原因是58和移动互联网的脱节。

为什么这么说?移动互联网在打车业务上的落地,如果从滴滴的上线开始算起,那么滴滴2012年9月9日就上线了。而一直到了2014年9月,“58到家速运”App才正式上线,以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服务用户。

之所以强调“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是因为原来的58,是一个典型的PC黄页型产品。移动互联网的门票之争的讨论,从2010年就开始了,直到2011年1月21日微信的上线被认为是抢到了第一张移动互联网的门票。

留给58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时间是足够充裕的。但即便在短途货运的赛道已经逐渐清晰的情况下,58也还是忽略了本地生活是需要“结硬寨,打呆仗”的战略和战术。短途货运,某种意义上是个存量市场,那就需要比拼司机转化的速度。快狗如果可以迅速转化原来的货运司机,并抢夺多足够多的新司机加入,就有机会形成护城河。而把精力放到了品牌的不断更新迭代和营销上。

从2014年上线“58到家速运”,到2015年12月更名为“58速运”,再到2018年8月“品牌全面升级 ”,宣布更名为“快狗打车”。58旗下的短途速运业务,似乎一直在忙着改名字。而且“快狗打车”放在整个短途货运市场,也面目模糊,说实话还不如原来的“58速运”。虽然互联网行业流行用动物形象丰富自己品牌的内涵和外延,但品牌都需要有自己的标的,比如京东的“狗东”,对标的是天猫,意喻自己在猫狗大战中的心气。但在“快狗打车”大张旗鼓的品牌升级中,压根就看不到这样的逻辑和思考。且不说,在品牌发布后,还遭到了旗下货运司机的抵制。

在2019年的一次媒体访谈中,到家集团CEO兼快狗打车董事长陈小华针对快狗的品牌定位表示 “大数据是工具,定位是灵魂”。更名的背后是公司战略定位的变化——从服务B端商户的货运公司转型面向c端大市场的带货出行平台,而这一战略定位正是出自特劳特之手。“拉货的打车平台”是特劳特给快狗打车的定位,“快狗”源自此前其并购“GoGoVan”公司的中文名。据说,当时特劳特最终在几百个备选名字中敲定了它。虽然我们看不到这其中的关联性,但毕竟不影响定位理论的高深莫测。

快狗打车作为58旗下的短途货运业务,原本是最有可能带领58完成移动互联网转型的业务。但却因为原有的业务模式太好赚钱而被耽误了。原来是年费模式,之后变成订单抽佣模式,要考验的能力,就从销售能力,变成了平台运营能力。

02

一片红海下,快狗血亏不止

虽然背靠母公司,快狗的业务已经拓展到了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韩国及印度的340多个城市和地区,成为亚洲主要的线上同城物流平台。但毫无疑问,国内才是快狗最重要的市场和腹地,但快狗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20年5.5%,下滑到了3.2%。这也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安信国际不看好快狗的核心原因之一。

但是,就在公司谋划港股IPO的这1年时间,市场风云变幻。其中,最大的变数就是,快狗打车从中国市场的行业老二变成了老三。

快狗市场份额下滑的原因是,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滴滴就从市场切走了5.5%的市场份额。乍一看,这个数据变化并不明显,但是从5.5%到3.2%,下滑了差不多42%。

打车和同城货运业务,马太效应非常明确。虽然快狗对其他同行的补贴行为有各种说辞,比如,快狗打车CEO何松就对媒体表示:“补贴只是一种阶段性战术手段而非长久之计,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生意,你不能永远做一单亏几十块钱”,但这明显是一面之词。

同城短途货运,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并不是一个高频次的需求。所以第一次使用哪一家,就有至关重要的价值。所以有诚意的补贴,和高声量的营销,都是极其有效的市场和运营策略。退出价格战,并不是对于阶段性战术的摒弃,更大的可能性是资源不足,捉襟见肘。

快狗在招股书中,还提到了派单司机占比的提升。尽管市场上有声音认为,货运跟网约车不完全一样。派单数据的提升,对用户体验没有多大的影响,甚至认为这是赢得了供给侧独特的竞争力的体现。但一个朴素的道理是,抢单的司机多,才能说明生意火爆,供不应求。派单模式占据主导优势,说明司机端人数少,用户需求也不稳定。

一言以蔽之,大水大鱼,是这个行业典型的特点。并不存在自圆其说的虽然我市场份额降低了,但我的服务提升了,供给侧优势强化了的说法和逻辑。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前4个月,快狗运营数据节节下滑,平台业务板块,活跃司机数量、订单量、GMV分别同比下降了6.1%、12.9%、23.4%。而快狗整体业绩表现的优化,则是因为快狗打车提高了抽佣率。

别家在补贴,快狗在和司机计较锱铢。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快狗的市场占有率下滑的这么快。因为,某种意义上,对于这门生意而言,所谓的市场占有率,最重要的指标其实是平台的司机占据市场的份额。

同时,快狗无法回避的数据还有高额的亏损,2018年至2021年,虽然公司收入分别为4.53亿元、5.48亿元、5.30亿元、6.61亿元,但亏损却分别为10.71亿元、1.84亿元、6.58亿元、8.73亿元。

一路盘点分析下来,我们多少有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感慨。58作为国内最重要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击败了赶集,但却也因为这场打到2015年4月17日才收手并最终以合并告终的战役,错过了移动互联网发展最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市场已经验证了补贴是最有效的获取用户和市场份额的打法后,延续了58基因的快狗虽然对于营销毫不手软,但是在方法上还是更迷恋电梯广告、定位理论等这些上古互联网的玩法和路径。快狗打车内部,会不会对这些营销行为做转化率的评估和审计,不得而知。

IPO是快狗筹钱的重要战略。但是市场是冷静的,到了要掏真金白银的时候,他们不会被简单的市场前景所说服。但也许海外市场,会是重要的增长点。但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深潜atom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