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视听产业新风向,未来产业将如何求新、惠民?

电子放大镜 2022-06-23

大数据虚拟技术虚拟网络

3169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对视听行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21年以来,视听与科技融合进程加快,数字技术贯穿视听行业创意、生产、传播、消费、治理全链条。视听行业将始终以技术为驱动,推动全链条智慧化再造,不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一、视听行业发展现状

1)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网络视听节目制作能力的显著提升,一批优质作品凭借独特的美学价值、文化内涵与传播特点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网络视听节目播放时长逐年提高,网络视听节目也逐渐受到权威奖项的认可。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较2020年12 月增长4794万,占网民整体的94.5%。

2)参与者逐年增长

随着网络视听市场的持续火爆,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网络视听行业发展中来,据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全国持证及备案网络视听机构持续增长,到2021年,全国持证及备案网络视听机构累计675家。

3)行业收入持续提升

从行业经营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持证及备案机构网络视听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到2021年,全国网络视听收入3594.65亿元,同比增长22.10%。

二、数字技术加快推动视听行业全链条智慧化再造

5G、AI、区块链等具有极强溢出带动性的“平台型技术”加速演进,一系列新兴视听技术与业态,以数据为“燃料”、AI为“催化剂”、云计算为基石,叠加物联网、5G、区块链、XR等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视听创意生产实现“数智化”

数据与算力已跃升为关键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资源,海量数据和强大算力也“滋养”了人工智能技术,我国视觉、语音等基础智能任务的工程已实现水平全球领先。

在创意生产环节,数字技术为视听内容提供了多种智能助手,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内容丰富性。

一是提升制作效率。传统上需要人工对原始视频的大量无效信息进行识别,耗时耗力,效率较低,AI协助进行智能创作、剪辑、编排、修复及关键帧提取,加速视听内容输出。如央视新闻运用4K/8K超高清彩色修复技术,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极为珍贵的新闻纪录影像进行电影级修复上色,推出原创新媒体作品“党史经典 彩色重现”。

二是实现智能化定制和预测。主要视听平台均建立了基于海量用户数据的智能创作系统,预测剧本、演员、导演、收入等视听创作要素的效果,并精准匹配目标用户,在运营阶段依据用户和环境特征,实现个性化、精准化内容推荐。

三是实现创意创作多元化。虚拟数字人丰富了创作元素,以虚拟数字人IP拍衍生剧、开发周边产品、商业代言、直播带货等衍生产业链不断完善,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北京台、湖南卫视推出“小C”“时间小妮”“小漾”等虚拟记者、主持人,应用于新闻、综艺以及北京冬奥会等重要活动,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将手语实时演绎为数字人的表情动作,精准度达95%以上。

(二)视听传播消费技术向沉浸融合发展

随着各类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元宇宙(Metaverse,又称“灵境”)、虚拟数字人、NFT等新型虚拟场景的逐步落地,推动视听产业突破各种介质、载体及时空界限,无限拓展视听产业新业态和新场景。

一是视听消费虚实融合,实现跨载体呈现、跨时空交互。元宇宙预期实现的基于虚拟世界的“数字交往”或将重新改变人类的交互方式,也为视听消费带来了更为新颖奇妙的体验。如2022年总台春晚首次采用AI+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通过渲染引擎制作千变万化的全景虚拟场景。

二是数字技术推动视听业态复合升级,“新基建”属性日益凸显。数字技术推动了视听行业应用场景多元发展,跨产业通道更加畅通,视听应用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要素。

个人应用方面,视听行业积极利用“5G+大数据+AI+XR”等技术组合,在游戏娱乐、体育竞技、居家服务、文化旅游等消费市场加大探索,衍生出云游戏、云语聊、云旅行等多种新型融合业态。行业应用方面,视听行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在移动医疗、智慧教育、车联网、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领域广泛应用。

三是新技术促进特殊群体视听使用体验不断优化。各类视听机构已运用最新科技成果服务特殊群体,如湖南长沙广播电视台AI手语电视播报系统已覆盖全国200多家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爱奇艺、抖音、喜马拉雅等视听应用均针对老年人推出大字体、轻交互、简操作的“长辈模式”。哔哩哔哩还针对色弱、视障、听障等人群推动色觉优化、旁白功能适配、智能字幕等多项无障碍功能。

(三)视听终端持续向更高性能升级

数字技术的加速落地以及视听新消费持续培育壮大,推动5G、扩展现实、超高清显示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型视听消费终端加速成熟,视听体验不断优化。

一是新型智能视听终端日益成熟和普及。5G商用以及光学、声学等技术的成熟推动虚拟现实终端、可穿戴设备等新型智能终端加速普及,4K屏已成为VR设备的主流配置,且进一步轻薄化,因延迟、刷新率和分辨率成熟的眩晕有所消除,适配场景与功能定位体系日益清晰完备。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能力加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成为家庭智能系统的入口和中枢,教育成为智能屏幕、音箱的新应用场景。

二是超高清应用场景持续扩大。广电总局发布了超高清晰度电视信号实时串行数字接口等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标准,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发布了《高动态范围电视系统显示适配元数据技术要求》行业标准,实现了HDR技术突破,进一步支持探索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

总台8K超高清电视频道、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等多个超高清频道相继开播,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北京冬奥会、2022年总台春晚均实现8K超高清直播和转播;IPTV总平台以广东IPTV为试点,打造IPTV平台“4K/8K”专区;爱奇艺、咪咕视频等主要网络视听平台均实现支持HDR Vivid(菁彩 HDR)内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超高清视频技术为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办公等场景提供了关键支撑。

(四)视听治理智慧化程度不断提升

一是技术治理能力持续提升。视听行业综合运用大数据、AI、知识图谱等技术,在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算法推荐、娱乐信息等方面提升治理的精准性、协调性和有效性。

如针对日益增长的弹幕数量,哔哩哔哩上线基于AI的弹幕和评论自净系统“阿瓦隆系统”,每天可以自动化处理超70万条社区的负向弹幕内容。

此外,区块链等技术能优化内容和版权管理, NFT(非同质化代币)交易基于智能合约进行,能用来标记视听作品版权,高效率解决现实世界的产权纠纷及盗版问题。

二是视听评价体系不断优化,以数据支撑精品内容创作。

广电总局进一步扩容和优化“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系统数据汇聚规模已超过3亿,其中互联网电视节目收视数据汇聚规模超过2亿;丰富和优化核心指标体系和统计分析模型,实现视听节目全网络融合传播分析挖掘能力;升级优化中国视听大数据查询服务系统,向全国31省区广播电视管理和播出机构提供全面数据支撑和服务,推进广告分析查询系统研发工作。

三、XR技术正当创新窗口期

“当前,XR正处于技术创新的窗口期。广电行业作为应用需求方,需要广泛、深度、紧密与产业结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苏川表示,XR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利用好国家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共同打造高品质视频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在论坛上,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表示,举办“XR虚拟制作产业论坛”目的在于夯实视听领域数字化基础设施,创新数字视听消费场景,推动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视听新体验。

从全国来看,北京市XR虚拟制作产业蓄势待发、优势明显,在疫情给行业发展带来诸多不便的情况下,中国(北京)星光视频产业基地XR虚拟制作技术突破时间、地域、场景、资源的局限性,提供了全新视角的视听体验。

“当下,中国视听领域需要构建新的驱动力量,XR在该领域正当其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苗勃认为,在前端生产制作方面,从拍摄到制播,会涉及到云计算、人工智能、XR等技术的运用;在终端呈现方面,不管是大屏、小屏,还是公共屏、移动屏,以及各种VR终端和LED屏、交互屏,XR都有很好的应用场景。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文刚也认为,从国家顶层维度来看,XR已经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产业之一,工信部正联合相关部委制定虚拟现实应用行业发展计划,将推动超高清视听产业和XR技术的发展。在他看来,当前,虚拟制作产业发展态势向好、前景可期,但需要警惕的是产业发展存在的挑战,尤其是在终端设施轻便性、高质量内容产出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未来虚拟视听产业领域有很多是围绕数字技术延伸,会形成很多数字资产。”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首席专家王臻看来,促进在影视等视听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数据流通,可以实现作品价值的进一步升值,比如,通过数字版权交易等为影视作品制作提供更好地支撑。

主要来源:国家广电智库,前瞻经济学,光明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子放大镜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