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从美股转向港股,涂鸦智能发生了什么?物联网云平台还好做吗?

2939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2021年3月,涂鸦智能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全球IoT云第一股。

2022年6月,涂鸦智能通过港交所聆讯并招股,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这次回港上市,消息一出,引起市场业内人士的广泛讨论。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智能家居行业发展逐渐成熟的今天,物联网云平台和智能设备间的关系愈发紧密。许多互联网公司及科技企业,都想在“智能设备+云平台”的赛道上抢占先机,而涂鸦智能便是其中的领军企业之一。

全球首个物联网开放平台

据招股书中的资料显示,涂鸦智能于2015年5月建立了世界首个物联网云开发平台,这使其在全球物联网PaaS领域拥有许多先发优势。涂鸦通过物联网云开发平台提供各种服务:如物联网平台即服务(PaaS)帮助品牌方、OEM和开发者开发、推出、管理及变现智能设备及服务,行业软件即服务(SaaS)产品帮助企业部署、连接及管理大量不同类型的智能设备。涂鸦同时也向企业、开发者和终端用户提供多种基于云的增值服务,以提高其开发及管理物联网体验的能力。

涂鸦智能认为,今日,数十亿智能手机用户使用数百万款应用程序运转他们的生活。无处不在的高速连接、本地计算、存储及联网能力,以及最关键的一点—改变商业运营和用户交互的软件体验,使移动互联网革命成为可能。物联网提供了连接每个「事物」和每个人的机会,这其中蕴含与移动互联网类似的增长机遇。我们相信,在连接、计算、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的支持下,物联网将遵循类似的演变。在此演变进程中,开发者在决定其组织内拟使用的服务和技术以及释放物联网增长机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开发者创建更多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服务,他们需要一个软件平台,使他们能够高效开发并管理整个开发周期的复杂性。

简而言之,涂鸦智能提供的开放与云中立的平台,供开发者开发软件应用程序,从而将传统设备转变为连接和活跃设备,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与终端用户互动,并创造新的收入机会。目前涂鸦智能的平台已经广泛服务于智慧家居、智能商业、医疗健康、教育、农业、户外运动及娱乐等行业。

除此之外,涂鸦智能的平台具有云中立的特点,允许客户同时使用多个公有云解决方案,如Amazon Web Services、微软Azure和腾讯云,以及他们的私有云基础设施,并在需要时灵活切换。基于这些特性,建立一个广泛、充满活力且日益互联互通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从资本热捧到股价“脚踝斩”

从赴美上市到现在,已经过了一年的时间,然而回首这一年的表现,涂鸦智能可能并没有让市场满意,至少,投资人恐怕很难高兴起来。

在上市之前,涂鸦智能无疑是受到资本热捧的。

此前,涂鸦智能已完成4轮融资,根据招股书,NEA恩颐投资为涂鸦智能最大机构股东,持股23.9%;腾讯为第二大机构股东,持股10.8%。IPO公开的基石投资人阵容包括:CPPIB(加拿大养老基金)、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老虎环球基金(Tiger Group)、腾讯投资以及高瓴资本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

涂鸦智能被资本热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核心高管均出自阿里巴巴,其中,涂鸦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学集为阿里云首任总经理,在阿里巴巴发起并负责扫码支付等多个核心业务;涂鸦智能创始人兼总裁陈燎罕2003年联合创办国内最受欢迎的开源论坛软件之一PHPWind,曾先后担任阿里云运营总监及阿里O2O业务运营总监。

2021年3月,成立7年的涂鸦智能登陆了纽交所,股价一度飙升至20多美元。然而,从2021年7月开始,其股价便开启了“跌跌不休”模式。一年中累计股价跌幅约为84.57%,总市值约缩水10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5亿元),达到了“脚踝斩”的地步。

特别说明的是,涂鸦智能获得了基石投资者的5亿美元认购。其中,腾讯、高瓴资本均分别投资1亿美元,老虎全球基金、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等合计出资3亿美元。在不考虑增减持的情况下,基石投资者的账面亏损约为4亿美元。

据高瓴资本旗下HHLR Advisors于2022年2月公布的截至2021年末美股持仓数据,HHLR持有涂鸦智能168.94万股股份,对应的市值为1055.8万美元。这意味着,高瓴资本对涂鸦智能的持仓已“大幅瘦身”。

数量增增减减,物联网平台格局未定

根据物联网研究机构IoT Analytics自2015年来的跟踪研究,2015年全球范围内的物联网平台企业为260家,2017年为450家,2019年为620家,但是在最新2021年的调研结果中,全球物联网平台企业首次降低到了613家,尽管这时物联网平台市场规模仍在大幅增长。

按照IoT Analytics的调研数据,在613家物联网平台中,58% 提供应用管理和支持能力,43% 提供数据管理能力,35% 提供设备管理能力,而提供物联网通信管理能力(7%)或IaaS(3%)的物联网平台则越来越少。

与此类似地,物联传媒在早前的分析中提到了3点:

1. 从平台自身角度:市场发展阶段不同,对平台的要求更加丰富

直白地说,通用泛物联网平台具有“底层计算资源能力突出、平台开放程度更高、C端运营更有经验”的优势;并且早期基于品牌效应,以及处于市场教育阶段,产业界自然对这类平台的动向抱有非常高的关注。

但随着市场的发展,物联网设备连接基本不是大问题了,如何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如何利用数据分析为业务带来实质好处才是最关键的。再加上疫情影响还在持续,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仍在增长,此时正是行业智能化升级最集中展现的阶段。

在机会面前,通用泛物联网平台暴露出对传统行业的知识与痛点理解不深的问题,让他们的优势也不再那么明显。

2. 从竞争对手角度:细分领域平台有不断积累的优势

物联网产业链上,每一个垂直行业都要求深厚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因此很难“一家独大”,厂商间多以生态融合为主要方针。

也就是说,To B方向的细分领域物联网平台很少担心“如果BAT来抢你的饭碗该怎么办”,借助于深知行业痛点、扎根行业的纵深定位,以及了解行业know-how、了解进一步使用生产或运营数据的方法等优势,此消彼长,这类平台有更大机会获得客户的信任,或是成为通用物联网平台的合作伙伴,共同为行业客户提供服务。

3. 从客户角度:传统企业的决策趋向理性

过去有段时间,产业内对智慧项目存在不少盲目投资的情况,常常重建设轻运营,堆叠了大批新兴技术、智能设备,打造出来的智慧系统却无人使用、束之高阁,很多项目最终都变成了政绩工程或面子工程,项目回报率低到尘埃。

如今随着观念的转变和成熟,也做了很多试错,企业领导层逐渐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并不追求所谓“高大上”的表面功夫,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公司可以立即替换体验新东西不一样,因为有很多过去存在的设备或系统、很多的历史包袱,总归是要规划完善,分布实施。

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通用型还是垂直行业型物联网平台,都是要凭借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去脱颖而出的。当客户与企业都走向务实,标杆案例的建设越发重要,而不能简单依靠一套平台软件产品。

物联网平台市场依然有很大的活力

在Gartner 2019年发布的物联网技术成熟度曲线中,物联网平台正处于泡沫化的低谷期,在这个阶段将孕育出成功且能存活的经营模式,整个阶段预估需要5-10年。

但现阶段的物联网平台市场并非没有活力。

甚至中国物联网平台市场与上文IoT Analytics报告整体结论并不完全匹配,至少从平台数量来说,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的物联网平台数量正在增加而不是减少。

原因是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时代,国内物联网厂商的机会窗口逐渐打开。并且从核心驱动来看,考虑到物联网平台最核心的定义:推动物联网大规模连接的基础软件,促进IoT项目规模落地的关键基础框架。

尤其2018年以来宣布投入做物联网平台的公司显著增多,这是因为当物联网成为新的时代机会时,企业决策者对物联网的考虑必然包含投入产出比的问题。而物联网平台的价值,体现在能够将分散化、碎片化的物联网应用集中管理,并且在调整方向时具备更大的灵活性,比如切入到政策鼓励的工业互联网领域,或跟随智慧空间产业的增长而发展。

换句话说,虽然物联网平台在业务发展上强调扎根垂直细分领域,但从产品性质来说,并不局限于单一场景。因此平台类型厂商往往具有快速切入热门领域的能力。

更何况,物联网平台是获取物联网数据价值的关键手段,是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的必备工具,这自然持续引来产业链上各类型企业的关注。

文章来源:安防知识网,5G产业时代,物联传媒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