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一戴谁也不爱!阻碍AR眼镜爆发的四大“元凶”什么时候能被“消灭”?

微观人 2022-06-24

功能手机未来眼镜眼镜

3689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如果笨重的VR头盔只有普通眼镜大小,显示屏幕也与眼镜镜片相似,用户不用再忍受“幽闭”之苦,这样的产品是不是会卖得更好?其实,AR眼镜就是这样的产品。

AR眼镜是能够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融合在一起的智能消费电子产品,经过整个产业链上十年的推进,AR眼镜如今终于可以从想象走入C端市场,甚至拿出了比VR设备更好的用户反馈数据。

AR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

AR从2013年开始就逐步进入到大众的眼中,2020年全球AR市场规模约为280亿元,同比增长75%,预计在2024年将达2400亿元,2021至2024年期间CAGR约为63.4%.但AR眼镜因为没有达到消费级水平的原因,所以目前出货量比较少,2020年全球市场出货量在40万台左右。

随着“元宇宙”和5G商用的到来,AR从原本的直播、游戏和娱乐领域逐渐渗透到医疗、工业、教育领域,实现快速发展。在2021年,AR落地到B端的硬件头显已经达到了70%以上,另外AR还在军事、交易、安防、培训等其他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除了Facebook最近和雷朋新出的拍摄眼镜和微软此前发布的Hololens以外,科技巨头苹果也曾一度透露自己将要开发一款苹果AR眼镜,并且已经提交了新的专利,该专利申请的是一种可以在电子设备上显示“视觉校正图形输出和标准图形输出”的系统,关键词是“隐私眼镜”。如果用户不希望附近的人查看手机屏幕上呈现的内容,这专利可以让对内容进行一定的隐藏。

在过去,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挂坠和智能眼镜一直都是人们所看好的科技进步的证明,但前三者因为尺寸有限,屏幕也很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智能眼镜却成为未来科技的代名词,随着元宇宙的发展,智能眼镜极有可能会成为电脑手机的替代品。因为它不仅可以直接看到虚拟屏幕,还可以通过语音、隔空手势或输入法进行窗口化操作,并且因为AR眼镜还可以直接发挥耳机的作用以及他的便携性,更加接近手机的功能。

在华为发布的《AR洞察及应用实践白皮书》来看,到2025年AR的市场空间将达到3000亿美元,而中国的VR、AR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突破千亿元,成为全球虚拟现实市场的增长中心。中国市场的AR/VR支出规模2021年估计达到66亿美元,占比超过全球市场份额的54.7%,是支出规模第一的国家,根据中研普华预计,2022年中国的AR/VR支出规模将占到全球56%。

AR眼镜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类似于Facebook与雷朋合作的眼镜那种,这种基本上不属于AR眼镜,只是具有基础拍摄的功能,但他的好处就是轻量级。而他的上限就是更轻量级别的Hololens,除了具有MR功能外,还具备了轻量的功能。

第二个阶段就是发展到一种备用手机的功能,这种功能更类似于当下的智能手表,具有一般手机所常用的功能,但在基础完善面上还要欠缺很多。

第三个阶段就是完全替代掉手机的阶段,未来人们不需要带手机,只需要带上一个眼镜就可以满足日常所有的需求。

当然,如果再展望未来的话,或许未来人们用的就不仅仅是佩戴式眼镜了,像很多科幻电影一样,可以通过佩戴隐形眼镜来完成未来科技生活最终的蜕变。

AR眼镜可能更有市场?

对于AR眼镜这类对软件生态需求极为旺盛的智能消费电子产品来说,优秀的软件服务是撑起市场持续发展的核心。

赵江表示,Rokid已经在接洽虚拟演唱会、在线教育、协同办公、旅游会展等领域进行异业合作,希望通过特殊渠道的应用合作,在推进硬件销售的同时,实现软件生态的落地完善。事实上,Rokid是在将过往B端的市场经验应用于C端。不过,这样的路径也面临着VR一体机的竞争,但赵江并不担心。

“VR的使用环境非常私密,用户对环境的安全性要求也很高,还需要布置使用场所。AR完全没有这些问题,无论什么环境下都能使用。Rokid Air的一个典型使用场景就是在商旅途中,这也是日活时长高的原因。”赵江表示AR眼镜的使用场所和应用场景几乎没有限制,这是其最大潜力所在。

“VR一体机被用户视为个人游戏主机,AR场景完全不同,用户对AR眼镜的认知是个人3D显示器,是一台泛娱乐设备,目前主要用来观影、游戏和投屏,使用场景相对均衡。”赵江表示这也是AR眼镜平均日活时长能够达到50分钟,远超VR设备的核心原因。据透露,有不少用户甚至原意为了能使用AR眼镜特意更换有DP接口的电脑,将Rokid Air用作日常办公显示屏使用,只因为具有屈光度调节功能的Rokid Air对近视用户更加友好。

“会展和教育等市场之前都采用的是VR设备,但AR体验更好,我们第一步会先把这部分体验做好,拿下这些市场,接下来可能是虚拟演唱会。”赵江表示,异业合作是推动AR软硬件市场的可行方案,Rokid正在将VR生态里更适合AR的场景挑选出来逐一突破。

目前,除了在亚马逊、天猫、京东等国内外主流电商渠道销售外,Rokid在商旅途中最核心的高铁站点等线下场景也设置了销售网点。

各路玩家纷纷涌入

“2022年国内的消费级AR眼镜将迎来规模化增长。”徐驰的这句话与行业里盛传的“2022年是国内消费级AR眼镜元年”的论调不谋而合。

大势所趋下,我们也能看到不少厂商近正在消费级AR眼镜市场寻找新的机遇。

比如说,此前专注于To B领域的AR眼镜厂商亮亮视野即将推出一款智能AR字幕眼镜,该设备能帮助听力受损人士在生活、工作中摆脱焦虑障碍。

看起来,是不是感觉和谷歌展示的AR眼镜有异曲同工之妙?

事实上,据吴斐介绍,现在已经有不少厂商盯准这一垂直领域,比如说科大讯飞刚推出的智能助视眼镜。他提到尽管只是服务某些特定的人群,但这些市场的规模已经相当庞大。

吴斐还告诉智东西,目前的消费级AR眼镜正在处于产品试水、拓展需求的阶段。无论是To B的AR眼镜厂商,还是一些手机巨头的入场都是在为自己积累产品经验。

“亮亮视野选择顺势而为,将To B市场成熟的技术拿出来,然后在消费级AR眼镜市场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可以率先服务一部分用户。”他说道。

To B AR眼镜厂商的这次转身,也在用技术重新推动AR眼镜的发展。

不仅如此,手机厂商们也正将AR眼镜作为下一代移动终端平台准备着,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自己的AR眼镜。

除此之外,在国外市场,无论是Meta、谷歌、苹果、微软这些科技巨头,还是像Magic Leap这样颇具潜力的AR企业,都已经将自家的新款AR眼镜提上了日程。

我们看到不同领域赛道的厂商正在涌入消费级AR眼镜市场赛道,一场新的较量或许正在展开。

AR眼镜为何迟迟不爆发?

但是为什么AR眼镜迟迟没有爆发?以下四大原因是主要瓶颈:

Slam技术实时性不够

AR是对现实的增强,是用虚拟影像和现实世界的叠加来增强现实场景。比如,我们戴上AR眼镜身边就出现了皮卡丘,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它,也可以走近同它互动。当皮卡丘“跳”上我们的桌子时,它应该就在桌面之上,而不是半截身子被桌面所覆盖。而要形成这种空间对应的位置关系,AR设备就需要具备环境感知和定位的功能,这就要提到目前主流的视觉跟踪技术中的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

那么SLAM技术在AR设备中是怎么工作的呢?通过图像识别、定位分析与AI计算,SLAM能对当前环境进行三维重建,从而构造一个三维真实世界,来增强AR设备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知道前方是面无法通行的墙,AR设备也知道虚拟的物体不能穿透过这面墙。然而目前市面上的AR眼镜,还很难实现实时的SLAM,只能进行简单的平面检测、人物检测等。

高算力高功耗导致的高供电

同时,为了保证追踪的实时性和稳定性,Slam功能对硬件有着较高的要求,就目前具备眼镜形态的AR设备来看,是无法通过微小的摄像头组件来实现这一功能的。在工业设计上,AR眼镜就面临了一个难题。一副具有普通眼镜形态的AR眼镜,能改造为电子元器件的主要是镜架、镜腿和镜片这三个部位。其中,镜片作为承载光学方案的载体,承担AR眼镜的成像工作,也就是充当屏幕。

当然,镜架处只能用作计算单元,而镜腿担当的是供电单元。为了平衡镜体重量,以及保证处理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芯片相关的组件需要占据绝大部分的算力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基于SLAM的图像采集、手势交互识别、拍照和录像等功能的摄像头已没有容身之处。

如果不考虑AR眼镜的整体重量,要把高算力的芯片、能够识别深度信息的高清摄像头集成进一副眼镜里。要知道强大的计算能力意味着过高的能耗,这就要求电池容量也得同等强大。那电力从哪里提供呢?一种方案是加粗镜腿,而另一种是目前大部分分体式AR眼镜所采用的方案,即把电池和计算单元释放到手机中,这样AR眼镜自重也会更轻。

无法实现较复杂的功能

像OPPO Air Glass,既然选择了后一种方案,又要顾及镜体自重,那就只能在硬件和性能方面作出让步。但也让小P不禁发出质疑:只能显示信息,且无法进行三维建模的AR眼镜,还能称之为AR吗?

对大部分方向感不强的用户来说,高德的AR导航能满足他们所有的步导需求。通过调用手机摄像头,高德在现实世界上叠加了引导标识,用户不仅能及时收到路况反馈,还能利用手机进行简单的手势交互。

况且,国内AR眼镜普遍采用的还是触控、指定手势、操作手机配套的APP的交互方式,用户无法完全地解放双手。也就是说,以信息呈现为主的单色单目AR眼镜,既然满足不了复杂的功能,相较手机AR,也不能给用户带来体验上的质的提升,自然无法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最佳光学方案没有出现

除了工业设计和市场定位,AR眼镜当前最大的难点在于光学方案的选择。目前,棱镜、曲面反射和光波导是主流的三种AR光学方案,其中的光波导方案更被认为是下一代AR技术的核心。然而,光波导受到工艺的限制,在量产性和良率方面具有劣势,再加上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厂商始终无法平衡这三者的关系,迈向消费级市场更是无从谈起。

需要说明的是,微软的AR眼镜HoloLens2采用的正是光波导类方案中的浮雕光栅波导,其工艺的复杂性制约着产能,导致产量和良率提升不了,也就出现了设备定价高达2万多元人民币的局面。而且HoloLens2也只能支持50°左右的视场角,视场角偏小将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可见,厂商要想布局AR光波导研发,技术和资金的壁垒依旧很高。

因此,当前消费级AR眼镜的痛点在于高算力、高功耗、高端显示等性能要求与轻薄的产品形态之间的矛盾。再加上普通使用者最在乎的交互性和功能性还处于AR入门阶段,同时定价过高也导致消费者对AR眼镜这一新品类的购买意愿较低。但元宇宙的火爆仍为AR设备带来了较高的关注度,AR眼镜也逐渐成为各大厂商和巨头新的发力点。

我想只要解决了以上四个难点,AR眼镜技术将迎来大飞跃,成为消费品市场的又一潮流单品。到时候你也会购买吗?

文章来源:智东西,新浪VR,亿邦动力,老缪聊科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