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商用,一场关于信任的战争

番茄爱车 2022-06-27

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网约车

3802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通用汽车(GM)旗下的无人驾驶品牌Cruise在取得加州公用业务委员会(CPCU)颁发的完全自动驾驶许可证后,如今进展到下一步,日前已开始在美国旧金山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Cruise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在昨天迎来第一批客人,Cruise及其竞争对手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Waymo一直希望在加州扩展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而Waymo在2月也获得许可证,但尚未开始运营。

目前Cruise 有3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范围仅涵盖旧金山约三分之一的地区,考虑到目前车辆不多、区域限制,因此还没办法让大家享受付费、体验乘坐无人驾驶车的感受。

Cruise首席执行官Kyle Vogt表示,用户最初在搭乘没有司机的汽车时,多少会有些犹豫,但最终会开始享受拥有自己的空间,也不需要与任何陌生人说话。

目前该系统运营时间落在晚上10点到凌晨6点之间,范围仅限旧金山西北部,主要是安全考量,夜间时段行人与汽车相段较少,可以提供自动驾驶汽车更简单与安全的行驶环境,西北部更是道路相对不复杂的地方,大部分是住宅区且有最高时速限制。

但未来还会再扩大部署,Vogt指出,最快到年底可能会有数百辆自动驾驶汽车,届时服务范围将可覆盖整个旧金山城市。

目前Cruise无人驾驶出租车也比其他叫车服务便宜,花费落在每英里90美分、每分钟40美分,外加5美元的基本费用,假如预估距离为1.3英里,将花费8.72美元(含税),Uber服务则需要10.41美元,虽然差别不大但仍比较便宜。Vogt声称,随着技术的发展,最终将比现在的叫车服务便宜得多。

没有安全员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与此前我们见过各种“无人驾驶出租车”不同, Cruise此次运营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官方名Cruise AV)没有安全员,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对女乘客来说,无人驾驶出租车看上去更安全。

该公司CEO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商业化运营首晚,乘客称赞体验“如同魔术”, 尤其女乘客认为晚间搭乘无人驾驶出租车感到更加安全。

而为了让Cruise AV更加安全, 加 州政府还对它 做了一些限制。

目前获得允许的车辆,只有30台,每台车每次仅限两人 乘坐。 运营区域也有限制,只能在旧金山近三分之一区域内。

运营时间上,被限制在晚上10点至早上6点——在这些时间里,路上的行人和其 他汽车较少,从而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了更简单的驾驶环境。

速度方面,最高时速被限制在30英里(约48公里)以下,因此与高速公路无缘,并且不能在大雾、降雨等天气条件下,以及能见度较低的路段行驶。

尽管如此,仍有人表示担忧。今年4月,Cruise的测试车被旧金山市区的警察给拦了下来。

起因是该车在行驶过程中没有开前灯,而当警察试图与司机交谈时,突然发现车内竟然没有人。

在尝试打开车门无果后,警察返回警车准备“抄家伙”。 谁知,这辆车竟然自行启动并驶离现场——它“逃逸”了!

这下惹恼警察了,坐上警车一脚油门冲上去将其逼停,并再次来到无人驾驶汽车周围查看情况。

事后,Cruise表示,该车辆并不是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而是想找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停车。

这是在暗示,美国警察旁边不安全么...... 该“逃逸”事件并非Cruise AV首次出问题。

据路透社报道,在截至2021年5月的过去四年时间里,该公司车辆在近300万英里的行驶中,发生了34起事故,涉及人身伤害或超过1000美元的损失。

无形的大山

划时代技术与人的关系,大抵都是走着从信任到依赖这样一条路径,这样的路径游走,也通常是一剂有望加速技术、法规等等硬性条件快速落地的催化剂。

我们不妨类比网约车行业的发展早期,在当时,其同样是一块脱离官方法规约束的灰色地带,经历过网约车大战的朋友们,大抵都看到过早期网约车司机和有关部门在高铁站、机场等场所的“斗智斗勇”。

不过网约车行业与自动驾驶之间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虽然网约车当年也是新鲜事物,但很快大量消费者就对其产生了信任和依赖。

消费者对网约车势不可挡的依赖,其实也是很大程度上在当年倒逼相关法规要快速落地,以帮助新技术普及的一股核心驱动力。

不可否认,网约车和自动驾驶相比,技术要求完全不在同一个维度,低门槛的技术同样是网约车能够快速落地的重要因素。

不过关于自动驾驶,今天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于,即便是最接近未来终极愿景的Robotaxi,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经历了几年的小规模试运营之后,今天真正能够对其产生信任的消费者有多少?更不用提依赖。

今天其实很多自动驾驶场景项目,本质上都是一门由B端因成本问题而试图变革驱动的生意,对于C端消费者而言,我的Taxi到底是不是Robo的?给超市送货的大卡车有没有司机?这对于最终体验而言,几乎是没有什么直接改善的。

即使是Robotaxi,最起码在车内布局几乎没有变化的今天,对打车出行的体验改善,也并不是很大。

谈擎说AI认为,如果技术无法在早期就直接给C端市场带来体验升级,那么法规等硬性条件很大程度上给到技术的权利释放,其实都会是比较有限的。

除开信任,在技术与人和谐相处的前提里,自动驾驶还有一个非常难忽视的敏感点,那就是伦理问题。

不可否认,自动驾驶对我们的生活存在巨大价值,如果说今天大众对自动驾驶的普遍认知可以达到:自动驾驶会出事故,但如果人人都用自动驾驶,我们整体的事故率还是会低下来。

那么很显然,自动驾驶普及的难度便会大大降低。

不过想要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似乎不太可能。

毕竟若真如此,说得好听些,每个机动车交通参与者便都成为了给自动驾驶做贡献的一份子,但说得难听点,大家也都成为了小白鼠,生命由自己把握和给机器把握,是有本质区别的。

更直观地来讲,对于驾车小白来说,相对安全的自动驾驶普及,会是一个福音,但对于几十年不出事故的老司机来说,这显然不是一层体验优化,对于千千万万的货车司机、快递小哥们而言,亦是如此。

那么在广大老司机以及职业司机身后,其实就是导致自动驾驶难推进的一系列伦理问题,这里主要有两点,一是机器取代人力的就业问题。

这一点无需过多赘述,宏观上其实是好的,从社会面来看,职业司机职位消失,背后运维调度等技术岗位却被创造了出来,不过短期看,推进起来总会有大大小小的阻力。

更重要的一点是,今天人们对自动驾驶相关事故,舆论的关注度非常高,但包容度却很低。

基于这一点,有两个直观例子,一个是奔驰全球首发的L3级自动驾驶,要知道在L3限定条件下,如果出了事故责任就将会是系统的。

单从此消息来看,这其实是整个自动驾驶发展历程中一个质的突破,不过骨感的是现实,毕竟奔驰L3在一系列限定条件下出了事故才会“背锅”,比如光线条件好,时速要在60km以下,只有12800公里的限制使用区域等等,可谓把体验拿捏得死死的。

另一个例子就是这两天被爆料的,特斯拉Autopilot在事故前一秒终止了对车辆的控制。

初得这一消息,不禁让人有些许不寒而栗的绝望感,但无论是奔驰的L3“体验卡”还是特斯拉深陷舆论的Autopilot退出事件,其实都不难理解:

巨大的伦理敏感性,导致舆论对技术失误的低包容度,进一步使得法规保守,行业无法更明朗地对技术担保,最终回归到了消费者对技术心里没底,使得技术一直僵在了小打小闹的辅助驾驶和闭塞的路测恶性循环里。

说白了,自动驾驶走到今天,既无法让人基于百分百的安全对其产生信任,又无法让人对技术产生依赖,继而再有看起来无止境的伦理问题,这就导致其很难走出路测,这一落地议题上最煎熬的过渡区。

自动驾驶,如何赢得信任?

如何突破路测的瓶颈?从人的角度来看,自动驾驶首先要做的就是赢得消费者信任。

谈擎说AI认为,基于对信任的破局,大致有三条比较明朗的路径:

第一个,最稳妥,饼也是最大的,即用技术攀峰从而真实现百分百安全。

听起来荡气回肠又决绝,不过技术攀峰有多难?今天越来越多L4企业扎堆涌入辅助驾驶赛道,已经可以让我们窥见一斑。

从技术层面来看,想要真正实现百分百安全的无人驾驶,车路协同大概率是绕不开的,悲观地看,何时能够实现,今天确实是难以预测的。

第二个,委曲求全,把一步到位的愿景退而求其次。

既然自动驾驶在安全、信任及伦理等等问题上,今天仍得不到很好地处理,那L2这样的“体验卡”,自然就是一个很好地商业化方式。

就像是结婚,既然两个人互不信任,索性还是先处着。

如果说十年前一步到位和委曲求全哪个才是正解,行业其实很难有一个精准的判断,但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确认,特斯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战胜了Waymo。

乘用车ADAS之于自动驾驶,本质上的差异在于,ADAS不是要去解决问题,而是最大化地避免问题,通过从刚需到体验的降维,从而在安全、信任及伦理等问题面前绕道走。

不可否认,在ADAS市场上,“自动驾驶”还仅仅是一个可以锦上添花式的存在,其与自动驾驶的终极愿景还有很大落差的。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是在乘用车场景里做“技术降维”,这也已经是今天看来,赛道内最澎湃的一股力量了。

第三个,把安全议题分为量和程度两个思考维度

信任问题的源头归根结底还是安全,但安全并不是自动驾驶路上一头笼统的拦路虎。

谈擎说AI认为,自动驾驶关于安全还是可以有两个划分,一个是量,一个是程度。

举个简单的例子,鲜有人会因事故风险而不坐私家车,但不少人会因为担心飞机不安全而坚决不坐飞机。

这其实就是量和程度的区别,乘用车的事故率比飞机高很多,但对人的伤害程度却比飞机事故低得多。

人之常情告诉我们,大众对前者往往包容度会更高,但对后者的包容度则很低,这样的敏感点放到新技术上,同样会更进一步放大。

到了这里,我们进一步看一个例子,那就是关于自动驾驶落地问题很多人都在推崇的Robotruck。

对干线物流场景的青睐者们认为,干线物流路线相对封闭固定,基于今天的自动驾驶技术,Robotruck发生事故的概率“量”,会较不确定性更多的城市场景低很多。

但谈擎说AI认为,把安全的“量”这一衡量标准优化,对于自动驾驶大规模普及而言,今天能够起到的作用其实是极其有限的。

原因在于,尽管相对封闭,但干线物流本质上还是要在非封闭的高速场景下参与交通,虽说可以把事故从量的层面压低概率,但如果真的发生事故,基于卡车高速、大载重等特点,造成的后果从程度上来讲,很可能是相当惨重的。

这似乎也就是为何早在2017年前后,基于业务成本驱动,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都风风火火入局L4干线物流,被誉为“自动驾驶第一股”的图森未来,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其中国公司北京图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也早于2016年就已成立,这几年一路高歌,但到了今天,大家的结果大抵和Robotaxi一样,绝大多数还是困在路测里。

不难发现,Robotaxi也好,Robotruck也罢,本质上两者在做的事情没有区别,想要实现都还是得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避免问题。

这也就意味着,在无法保证道路上没有人这一要素参与,或者无法保证百分百能避免事故发生之前,Robotruck想让法律法规真正放权大规模商业化,难度很可能并不会较Robotaxi小太多。

来源:十轮网,谈擎说AI,科技每日推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番茄爱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