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懒生活”成为新趋势:炒菜机器人成懒人消费新赛道,背后藏着万亿市场

2266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懒人以前是骂人的话,但是现在却出现了“懒人经济”。

一个桶状的机器,翻滚几下,一份热腾腾的炒土豆丝就完成了;

几十份煲仔饭在机械手臂的挥舞中转动,冒出了热气和香气;

一杯饮料,被机械臂抓住,不断上下左右摇晃,然后稳稳地倒在杯子中

……

所有菜品都是由机器人做成。在这背后,是一个初露峥嵘的产业——炒菜机器人行业。有这个行业创业者告诉铅笔道,在2018年,行业仅有五六家竞争者,而现在已经有50余家同行。这意味着,这个行业热了起来。

炒菜机器人渐热的背后,是餐饮行业“降本提效”的需求。炒菜机器人高效率、标准化等优点,正是行业解药。

1、懒人经济升级,“质懒生活”成为趋势

2018年中国人为偷懒花费160亿元,较2017年增长70%。随后,《2022中国消费趋势报告》对“懒”而创造出来的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度研究,并提出“质懒生活”将成为2022年的十大消费趋势之一。懒人经济也摒弃了过去单纯追求方便快捷的“懒”,正构建起精细和有品质的“懒”。懒人的需求和资本的逐利加速懒人经济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也正在让懒人经济走向更为高阶的“质懒生活”。

质懒生活的终极目的不是让懒惰滋长,而是让需要的人留出时间做更多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有学者表明,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形成了现代时间观念,“二元时间观念”,与“一元时间观念”里生产性时间占支配地位不同,随着工作效率的提高,休闲时间相对增加,人们越来越强调休闲时间的体验质量。人们既要努力地工作, 也要尽情地享受, 按照自己的心意过惬意舒适的休闲时光。“二元时间观念”的兴起,使人们分别按照两种不同的逻辑来利用时间。一方面,人们按照效率逻辑来利用工作时间;另一方面,人们按照价值逻辑来利用休闲时间,即时间必须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因此,与其说“懒人经济”让人变懒了,不如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了。“懒人经济”不仅是消费的转型,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一种生活态度。

人们“变懒”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懒人经济正在向不同代际发起冲击。相关报告数据显示,追求便捷、品质的生活方式已经不仅再是Z世代年轻人的专属,“懒人”用户群体还在向90后、80后甚至是70后和60后展开。

2、懒人消费新赛道:炒菜机器人

近年来,生活家电因迎合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提升其生活质量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家电行业新的增长引擎。在供给侧,生活家电产品技术快速迭代,功能不断创新,新品频频上市,满足人们高品质和个性化的需求。

民以食为天,对一每个人来说,饮食是最基本的需求,烹调水平、环境的好坏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品质的高低。炒菜机器人的出现,迎合了一二线城市家庭在烹饪上的需求痛点,是懒人消费的新赛道。

现代社会家庭的小型化、独居人群的增加,一二线城市家庭空间都比较小,而厨房电器比较多占用了大部分的生活空间。炒菜机器人能实现多功能一体化,体积小易收纳,能够腾出低频使用的厨电空间。

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相对较快,在辛苦工作一天之余,还要消耗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做饭,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报告显示,在所有日常生活的消费中,做饭成为国民“偷懒”的第一梯队,外卖、预制菜等分别以37.4%和37.2%的占比进入万千家庭中;这几年“自热锅”等自热食品也凭借其速食、便捷的属性,在消费者中颇为流行。虽然方便快捷,但外卖、预制菜、自热食品的食材安全、卫生情况却格外令人担忧。炒菜机器人解决了耗时又费力、想吃不会做、厨房电器多、做菜油烟大等烹饪难题,让没有时间烹饪的人们也可以安心享受健康的饭菜。

3、在万亿市场中“发芽”

现实中,很多企业已经在进行餐饮智能化的探索。

比如海底捞就曾在财报中提到,其2021年超70家门店配备智能化配锅机。而更加有名的炒菜机器人应用,是碧桂园旗下企业推出的全球首家机器人餐厅。据悉,文章开头提到的冬奥“智慧餐厅”,就是碧桂园旗下企业研发制造。

头部企业对智能餐饮设备的应用,的确能振奋行业信心。不过,剩下的八成“夫妻店”市场才是国内餐饮行业的主力。而攻占这部分市场,对炒菜机器人企业来说,是不可忽略的。

“许多餐饮经营者都是厨师出身,学到技术后自己开店创业,但是他们对餐饮标准化和智能化大多认知不够。”文洁说道。

在经营者对科技兴趣不大时,突破这部分市场的办法,或许在“省钱”上。

然而,对炒菜机器人的普及而言,真正的阻力或许不是B端,而是在消费者。

就国内餐饮市场而言,餐馆对炒菜机器人需求是明显的,特别是随着厨师缺口的增大。同时,行业技术也已经成熟。但是,消费者对机器人菜品的接受程度还是不够。

在某消费平台上,消费者对一家机器人炒菜餐厅的味道褒贬不一。

“环境干净,味道不错,分量也足,性价比提高。”

“味道中规中矩,没有特别难吃,也没有特别惊艳。”

“完全没有锅气,简单的菜也做得不好吃。”

“材料都是配好的,根本不能加减,比如不放葱、不加辣、少盐等这些要求也没办法满足。”

不过,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时间和技术改进去解决。文洁解释,炒菜机器人做菜不好吃,要么是材料问题,要么是烹饪手法和程序问题。在做菜标准化后,在此基础上可以做口味调整,让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辣度、咸度等。

在他看来,也不是所有的餐饮业态都有必要用炒菜机器人。在是否决定用机器人炒菜前,需要考虑设备的使用频率、占地空间、要达到什么样的功能等。“如果你的出餐量不是特别大,建议你不要上设备。”

尽管阻力重重,炒菜机器人行业仍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行业,因为其在一个万亿的土壤中发芽。据《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4.0万亿元,预计2021年为4.7万亿元,2024年可达到6.6万亿元。根据《雀巢餐饮2021中式餐饮报告》统计,中式快餐2020年市场规模7400亿元,2021年预计达到8400亿元。

中国餐饮市场是万亿规模,足够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企业在炒菜机器人赛道上赚到钱。重要的是,消费者越来越多能接受这件事,毕竟智能化设备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可能对于吃货来说,机器人暂时成不了家里的大厨,但对于外卖、连锁餐厅来说,机器人炒菜或许不行,但帮个厨问题不大,还是可以帮上大忙的。

来源:搞机黑武士,铅笔道,贝果财经,奥维云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绕波特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