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债务直击 小风浪有大警示 郭广昌的挑战与新机

铑财 2022-07-01

郭广昌复星国际股票

4119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上方蓝字关注铑财

独立 稀缺 穿透

任重而道远!

作者:木犀

编辑:元谋

风品:司廷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豪饮”舍得、金徽后,近期一些减持套现动作,将复星、郭广昌置于风口。

有买有卖、这是商业本质。然对大体量的标杆企业而言,资本腾挪有风向标意义、画风突破更是舆论热点。面对评级机构的债务、流动性担忧,两者该如何释疑?

01

“穆迪下调”风波 现金流转负

“6000亿债务”是与非

6月14日,国际知名评级机构穆迪,将复星国际有限公司“Ba3”的公司家族评级列入下调观察名单,将Fortune Star (BVI) Limited所发行债券的“Ba3”有支持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列入下调观察名单。

一石千层浪。当日,由复星国际发行的“FOSUNI 5.05 01/27/27”报价75.9,下跌4.378%,收益率11.941%;2025年到期票息5.95%债券每1美元面值买价下跌4.5美分至83.9美分。创下复星国际美元债近三个月来的最大跌幅。

剧烈反应是有逻辑的。穆迪公告指出,复星在控股公司层面的流动性非常弱。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层面有45%左右的债务将于一年内到期,同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穆迪高级副总裁蔡慧表示:“国内房地产行业低迷亦将加大信用蔓延风险,并增加复星核心房地产子公司的流动性压力。”

不难发现,穆迪公告指向性明显,即地产业务。

作为起家业务,早在2018年复星就将其注入到豫园股份,并进行重点打造。

正如豫园股份联席董事长王基平介绍,自从2018年复星将旗下地产平台重组注入后,豫园股份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已从传统的高周转、高杠杆的房地产模式向以产业导入为先、产城融合的产业地产模式转变,公司内部将这种模式称为“蜂巢模式”。

然投注大量心血,成绩单却不算多亮眼。

2019年至2021年,豫园股份地产业务板块实现营收192.19亿元、171.75亿元、166.34亿元,为公司总营业收入贡献占比依次为44.79%、38.99%、32.58%,出现连续下滑情况。

2022年第一季颓势加剧,期间物业开发与销售业务实现营收11.9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47.37%,在公司总营收占比仅9.79%;毛利率26.39%,较去年同期减少10.42个百分点,是其三大主营业务中惟一毛利率下降的板块,也是自2018年重组以来的最低值。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3.3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4成左右。

豫园股份表示,主要系公司销售结构变化,带来毛利结构相应变化。

2019年至2021年,豫园股份的拿地金额依次为115.02亿元、123.04亿元、140.91亿元。同样增长的还有负债压力,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13.42亿元,流动负债则达593.9亿元。

母公司债务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截至2021年末,复星国际总资产8063.72亿,总负债6031.58亿元,净资产2032.14亿元,资产负债率74.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短期负债看,1年内到期的计息借款1052.27亿元,还有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的214.06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62.78亿元,不足覆盖短期债务。

2018年到2021年,复星国际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133.02亿元、78.34亿元、88.85亿元和-32.86亿元。

现金流减少转负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合约负债减少、支付税金增加、待售已落成物业增加、存货增加等。

也或基于此,虽然复星国际表示,可以依靠债务多币种和稳定的银行关系,有效管理公司的流动性,因此维持复星国际的评级展望为“稳定”。

但市场仍不乏疑虑,甚至出现了复星国际“6000亿债务”压顶的质疑声。

不过,在铑财看来,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这包含旗下投资子公司的合并报表,比如豫园股份、葡萄牙保险,风险端看复星国际不负连带责任。相似考量的还有74%的资产负债率,也是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

只是需指出的是,子公司负债高,对母公司影响并不局限在债务端。

一方面,子公司负债所衍生的财务成本,挤压自身利润空间,进而影响母公司收益。

一方面,对资本大佬郭广昌来说,子公司还有着更深层的战略意义。

2019年2月,豫园股份联合复星国际收购德国时尚品牌Tom Tailor76.75%股份,7月,又耗资4.5亿收购做食用菌的如意情。11月以5.22亿海鸥表业65%股权。

2020年-2021年,复星国际通过旗下子公司豫园股份,先后拿下西北地区白酒品牌金徽酒38%的股权(郭广昌为实控人),以及舍得酒业70%股权。

可见,对复星国际和郭广昌来说,豫园股份不只一家单纯子公司,而是重要的资本战略布局“抓手”。承载如此重要性,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尤其像复星国际这样的大型综合企业,现金流如血液,最忌衍生连锁风险,上述利空不能小视。

02

减持频频 有多缺钱?

当然,仅凭穆迪的一纸公告,相信很难撼动市场对复星国际、郭广昌的信心。

近期频现的减持套现,无形中加剧了舆论疑虑。

5月31日,复星国际公告,附属公司同意以每股62港元出售青岛啤酒约6680万股H股股份。出售所得款项总额约为41.4亿港元(5.28亿美元),配售价较周一收盘价折让4.7%。

出售完成后,复星国际不再持有青岛啤酒股份。对于清仓原因,公司称是“正常投退安排”。

然遥想2017年入股青岛啤酒,郭广昌曾言“作为一个战略投资人,复星希望和青岛啤酒一起长期共同发展”。

试问,这是战略投资的风格吗?有多长期?

发问并不苛求,如算上开始减持的时间,郭广昌“长期”的时间还要再缩短一些。

早在2019年5月,复星国际便开始减持青岛啤酒股票;至2019年底,持股比例约15.67%,2021年底,持股比仅约5.06%。

据新浪港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郭广昌开始卖出青岛啤酒股份,已经回笼资金138亿港元,相比此前投资66亿港元,5年回报已翻倍。

6月15日,中山公用公告称,复星集团计划减持中山公用股份不超6%。按当天收盘价格,对应的套现金额约为7亿左右。减持原因:股东复星集团自身经营计划需要。

相比青岛啤酒,复星与中山公用的缘分要更长久一些,二者已携手8年。只是后者业绩有些差强人意,2022年一季度营收5.53亿元,同比增加6.43%;净利1.92亿元,同比下降40.05%。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复星集团开始持有中山公用股权,当初耗资10.6亿元。有媒体计算,2014年至今,中山公用8年内累计每股派发红利2元左右。相比青岛啤酒,赚得并不多。

也是6月15日,泰和科技披露称,股东方复星创泓(复星国际控股子公司)自3月30日至减6月14日累计减持公司813.48万股,共套现约1.8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按此前披露计划,复星创泓计划在9月14日前累计减持不超1621.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7.5%。减持原因,泰和科技表述是“股东资金需求”。

频频卖卖卖,不禁疑问,复星、郭广昌开始缺钱了?有多缺钱?

03

资本运作冷思 净利下滑烦恼

当然还是那句话,商业本质就是“买卖”,增持或者减持完全是企业自由,外界无权干涉。

客观而言,具体到青岛啤酒、中山公用、泰和科技,“复星系”并未深入管理层,更像单纯的财务入股,减持结果也是光赚不赔。不得不说,在资本运作方面,郭广昌是把好手,不愧“中国巴菲特”之称。

审视复星系、郭广昌的资本版图,除上述三家非主要公司外,在A股、港股控股上市公司合计达11家。包括复星医药、南钢股份、豫园股份、上海钢联、海南矿业等。

坐拥8000亿资产,复星国际布局业务涵盖房地产、医药、文旅、保险、矿产、金融投资等多行业,划分为健康、快乐、富足、智造四大板块。

但仍有核心思考,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资本运作、杠杆运营,易让企业快速体量扩容,但也易让市场对其资产质量、发展持续性、稳定性产生疑虑。尤其在外部大环境不振、自身高债压时,稍有风吹草动,都易引发情绪波动。夯实实体主业、提升综合抗风险力是重中之重。

2021年,健康、快乐、富足、智造板块营收比重分别为27.1%、41.2%、26.9%、4.8%。

东方财富Choice统计,“复星系”7家公司2021年、2022年一季度净利均处盈利状态,以2021年度看,复星医药盈利能力居首,归属净利润约47.35亿元;其次是南钢股份,约为40.91亿元,盈利能力最差的上海钢联也达1.78亿元。

意外的是,4月26日,复星医药发布2022年一季报:营收103.82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4.63亿元,同比减少45.41%。

净利大减,直接原因是炒股亏了。复星医药表示,由于市场波动等因素,集团所持有的BNTX股票等金融资产于报告期末的股价较2021年末下降,该等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致集团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为-3.38亿元,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为1.89亿元,同比减少5.27亿元。

另一厢,核心业务也有隐忧,2021年制药业务毛利率同比减少8.27个百分点。

聚焦复星国际,利润表现更不乐观,2022一季度营收275.41亿元,同比增加25.0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润7334.7万元,同比减少88.3%。

投资企业减持套现、控股企业净利下滑,叠加自身高企债务,外部评级机构看空。试问市场怎能淡定?

04

小风浪有大警示 郭广昌的新挑战

当然,纵横江湖数十载,郭广昌“家底”还是很厚的。

需要指出,评级机构间是有分歧的:

相比穆迪上述看空,6月22日,摩根士丹利报告重申对复星国际的“买入”评级,目标价11.4港元。

6月23日,标普报告也认为,复星国际拥有足够的资源在未来6至12个月内应对即将到期的债务。即使在未来几个季度国内长期市场不对POEs开放,公司也可以使用抵押债务、银行借款以及出售资产来偿还到期债务。

此外,复星、郭广昌的反击自证,也没停留在口头上。

6月22日,复星国际宣布全额要约回购今年到期的仅存两笔境外债券。分别为今年8月投资人有赎回权的FOSUNI 5.5% 2023的美元债,金额约3.80亿美元;以及今年10月到期的FOSUNI 3.3% 2022的欧元债,金额约3.84亿欧元。

值得注意的是,两笔境外债券的要约回购截止日期为2022年7月4日,6月20日复星国际曾宣布要约回购总额不超2亿美元。换言之,其全额且提前赎回了上述债务。彰显现金流充裕之心强烈。

这份底气,与融资渠道通畅有关,复星近期已完成约8.7亿美元等值的境外银团贷款及约人民币16.6亿元的境内银团贷款,远超10亿元的初设目标。

业务方面,亦有回暖喜色。

复星旅文2022年第一季利润转正,旗下Club Med海外 4-5月营业额反超疫情前的2019年,其中欧洲,美洲市场实现两位数复苏。同时,加拿大夏洛瓦度假村、中国千岛湖度假村等新陆续开业,全球化布局持续完善,亦为业绩提振带来新希望。

如此看,复星、郭广昌还有诸多腾挪空间、不乏翻盘底牌。对于看惯风云起伏的两者而言,此次舆论质疑应是一次“小风浪”。

但审视风浪背后的市场疑虑,却应有大警示之思。穆迪下调评级,只是一导火索。在疫情反复、全球经济波动等不确定性情况下,“资本版图”战线越长,业务体量越大,也意味着运营难度挑战越大、需警惕衍生甚至连锁风险。

资本市,就是信心市。规模越大、责任越大。

如何完善自身的运作模式,财务杠杆、体量速度外,更多夯实资产质量、基础产业力、优化产业链深功、核心技术力突破,让企业发展更稳更健康,对“复星系”、郭广昌来说是一个新挑战,亦是蝶变向上的新机遇。

除了有体量,更要有质量。能否行稳致远?任重而道远。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铑财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