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的智能座舱世界最好?智能座舱的这些趋势蕴藏哪些商机

4532 字丨阅读本文需 12 分钟

AITO问界M5交付短短三个月已经超过了1万台,创造了国内新造车的交付纪录,其之所以如此吸引消费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搭载了华为鸿蒙智能座舱。

7月4日,在问界M7的发布会上,余承东重申称“华为鸿蒙智能座舱世界最好、没有之一”。

据悉,鸿蒙智能座舱获得了专业赛事双项权威大奖,也获得了专业机构最高级别认证,同时也是汽车行业首个车载语音助手认证A级。

对比特斯拉Model Y,其地图操控流畅度提升了242%,语音交互提升了104%,应用启动提升了45%。

数据来看,使用华为车机自带地图的用户高达93.1%,而其它品牌的这一数据是31%,除了流畅之外,鸿蒙座舱还非常智能,可以设置多途径点导航、手机车机地图无缝流。

不仅是地图,鸿蒙智能座舱支持可视即可说,但凡在中控屏上能够看到的内容,都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来控制,就连通过应用商店下载应用都可以轻松实现。

此外,问界M7之上的鸿蒙座舱还支持超级桌面,可将手机上的生态轻松移动到车上,而且这并非是简单的投屏,手机上的应用流转到车机上后,可以直接调用车机硬件。

更让人惊喜的是,问界M7首创了车机多任务中心,支持多种应用,可快速切换,基本上和使用一款平板电脑没有太大的区别,上手难度极低。

当然,惊喜不只一点,问界M7的鸿蒙座舱还支持与儿童座椅直连指控,支持儿童专属迎宾模式,安全异常主动警告,临停关怀等。

智能座舱或将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当前,市场正提升对智能座舱的接受度。据IHS数据显示,在国内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因素中,座舱智能科技水平成为仅次于安全配置的第二大关键因素,且重要程度超动力、价格、能耗等因素。

与此同时,人机交互技术、芯片、操作系统技术、5G技术等推动智能座舱不断发展。东莞证券研究显示,智能座舱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上游主要是底层硬软件产品,包括芯片、操作系统等;中游主要包括仪表、中控、HUD等零部件,通过与上游的硬软件整合集成到下游的终端车厂,最终形成完整的智能座舱。

记者注意到,当前,不少企业纷纷在智能座舱领域“跑马圈地”。据统计,截至目前,涉及智能座舱业务的上市公司包括:德赛西威、均胜电子、启明信息、全志科技、四维图新等。

根据IHS预测,到2030年我国智能座舱市场空间有望突破1600亿元,成为全球主要的智能座舱消费市场;另据ICVTank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将达1030亿元规模。

从发展趋势来看,民生证券研究表示,智能座舱有望在EE架构迭代及高算力芯片量产下,开始进入类似消费电子一样的快速迭代。

国泰君安研究表示,延续5G和云端技术的发展,智能座舱出现两个标志性趋势:一是万物互联:汽车可被互联至云端、手机、智能家居;二是个性化互联:软件不再像软件1.0时代提供标准化模块,而是更多的根据驾驶人的习惯而提供对应服务,包括:一键授权后排控制权限,手势读取等。

“与传统座舱相比,智能座舱的主要区别在于人机交互更加智能化,而这样的多样化功能也顺应了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变化。就目前来看,智能座舱已成为各大车企的必争之地。”有业内人士表示。

国产替代的机会

在智能座舱产业链中,在车机、液晶仪表、HUD、座舱应用软件领域上国内供应商已较为成熟,而座舱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外资厂商仍为主导地位。

近几年,国内企业均已布局智能座舱的核心,座舱SoC芯片领域。华为、芯驰科技、芯擎科技为代表芯片厂商的芯片产品将于2022年进入量产。

操作系统方面,阿里巴巴、华为等也在积极研发,开发基于Linux 的定制型操作系统,在此基础上推出独立自研的车载OS内核。

智能座舱龙头中科创达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1.27亿元,同比增长57.04%。公司已成为华为座舱产品的合作伙伴,完成HarmonyOSConnect集成适配,并获得HarmonyOSConnectISV(鸿蒙智联独立软件供应商)认证。此外,公司已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并同时建立米家生态链接入认证实验室,将智能终端厂商深度合作更上新台阶。

智能汽配硬件龙头德赛西威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95.69亿元,同比增长40.75%。公司已与国内外芯片供应商在智能座舱领域深度合作,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目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数字化仪表等座舱产品获得一汽丰田、长城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等主流车企的新项目订单。

东方证券表示,智能汽车是发展趋势,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是核心。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时代来临,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将成为智能汽车的两大竞争领域,国内自主整车厂商和新势力有望通过在两大领域的配置升级和功能进化,实现自主品牌向上发展;布局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零部件供应商将迎来国产替代机遇。

未来智能座舱升级趋势

趋势一:智能座舱和智能手机体验趋同

越来越多的汽车智能座舱的体验会向智能手机看齐。这包括中控的触控体验、对屏幕、音响、游戏、拍照能力的体验,同时,评价一个汽车智能座舱是否优秀的指标也会越来越向智能手机靠拢。

这意味着,传统的智能手机巨头会迎来新的机遇,他们强大的OS定制化的能力和人性化的体验将有可能延续到智能汽车上,智能手机的智能化能力将会成为智能汽车的样板,传统的Tier 1会遇到座舱体验优化上的挑战。

趋势二:信息透明

2021年特斯拉的几起在网上被热炒的交通事故,让汽车的内部故障数据是否能透明的开放给车主,成为普通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和传统的汽车运行的日志、故障信息对普通消费者封闭不同的是,基于更智能的操作系统,未来越来越多的汽车内部运行日志、诊断数据将透明的呈现给用户,用户将更傻瓜式的直接获知汽车的运行状态,更直接的了解自己的汽车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解决。

同时,汽车的智能自诊将逐步实现,同时更多的汽车运行数据将成为用户可浏览的私人数据,便于回溯和查看。目前一些传统的OTA服务企业已经开始提供智能化诊断服务,而一些传统的公有云企业将会为更多车企用户提供服务。

趋势三:全语音

小鹏的全车语音控制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亮点,未来智能汽车的全面的车控、娱乐功能的语音控制将会是第三代汽车是否能智能化的标杆。

为了解放双手和双眼,智能汽车比手机更需要语音控制功能;同时,为了保证驾驶安全,智能汽车也会更加重视语音控制的安全性。越来越多的不影响驾乘的汽车控制、车载娱乐控制功能将通过语音来实现控制,像科大讯飞这些在车载语音控制领域已经耕耘多年的企业,将会显著受益。

为了满足快速响应的要求,端侧语音控制的算力要求会大大增加,语音垂域的支持能力、语义识别的泛化能力、主动语音查询能力和用户定制化的能力,会成为衡量车载语音智能化的标杆,而语音为主、手势为辅的多模态技术将会成为重要的辅助。

趋势四:全联接

智能汽车已经在从满足驾驶体验向满足娱乐体验发展。未来智能座舱不仅仅包含传统的中控、仪表、音响、舱内监控,车载配件和娱乐设施会越来越多,此时智能汽车对对手件联接的诉求将会大大增强,高速、稳定、无处不在的联接将会成为潜在的刚需。

有线联接:座舱通过有线网络和汽车对手件(座椅、空调、车灯、电驱等)连接。

无线联接:通过高速、稳定、低时延、安全的联接,弥补有线联接的不足,并为后装多样化的配件提供更多的可选项。

新的技术会爆发,有线联接高速以太互联技术会部分替代传统的CAN、LIN网络,而蓝牙也已经逐步不能满足无线联接的需求。为了满足便捷、高速、更可靠的车载场景,联接技术会有一个革新,类似与华为的New IP、 SparkLink这些创新联接技术,在车载场景会实现商用。

趋势五:人、车、家一体

智能汽车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由于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的原因,汽车将更多的和车主的家庭以及车主的个人可穿戴设备关联,车控家、家控车将会是基本的能力,你将能在汽车上打开家庭的空调,也将能在家里的电视大屏查看汽车是否安好,甚至汽车也能知道你已经出门,在冬天自动为你开启暖风。

同样、智能汽车将和个人可穿戴设备也关联起来,汽车将更懂驾驶员的身体状态,并且做出智能化的处理,保护人身安全。

此时,小米、百度、天猫、华为的全屋智能比较领先生态企业会迎来新的机遇。而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先驱,不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会遇到巨大的挑战,他们在全智能场景中都有各自的短板,因此和传统的智能手机、全屋智能、可穿戴智能企业合作将会是比较好的方式。

趋势六:全面个性化

智能汽车的个性化能力越来越重要。智能座舱个性化体现在驾驶个性化、乘用体验个性化以及娱乐体验个性化。个性化也不仅仅是对驾驶人员的,随着舱内摄像头的增加,智能座舱有能力分区识别驾乘人员,根据对驾乘人员习惯的学习,对不同座位的驾乘人员做出不同的个性化推荐。

很多服务行业已经基于人脸识别实现了千人千面的服务,而智能汽车的个性化也是类似的技术。智能汽车舱内摄像头不仅仅是识别到人,还能够根据不同的驾乘人员,学习并记忆他们的操作习惯,并在不同的驾乘人员乘车时,做出个性化的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能力,将是智能汽车的考量重点。

用户的个性化的分析将会基于车企的云端,成为车企增加用户粘性的财富。这会导致整车企业对云和云端算力的需求大大增加,传统的云企业将会受益。

趋势七:算力为王

算力不足将成为整车汽车智能座舱的老大难,智能座舱对算力的需求会远远超越智能手机。

因此,由于智能座舱算力需求大大增加,传统汽车芯片将会明显的出现算力不足的现象,智能汽车的发展将会驱动芯片企业的车载芯片进一步提升算力。尤其是在智能座舱的架构正在从多芯多屏向一芯多屏转变的情况下,车载芯片的算力的不足将成为常态,算力的容量、规划和管理将成为衡量汽车智能化的重要标准。

由于不同的车载业务必须要满足不同的响应时延,因此座舱的算力需求呈现一种分布式的架构,因此采用端处理器-本地协处理器-云端三级算力架构将会成为一种不错的选项,地平线已经有类似的芯片。

趋势八:立体安全

汽车向智能化的发展带来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智能汽车面临的安全风险会增加,因此车载安全的需求大大增加,这会为一些安全企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

从物联网的发展规律来看,系统越智能,安全风险就越大。尤其是除了特斯拉之外,大部分的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是安卓,智能汽车受黑客攻击的风险更大。尤其是汽车安全和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紧密相关,因此智能汽车的安全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和普通物联网不一样的是,车载安全是一个立体的、系统性的工程。对于智能座舱而言,智能汽车安全不仅仅体现在车载系统安全、应用程序安全,车载网络也对座舱存在更严格的安全要求。同时,为了安全的驾驶,智能座舱的安全体系还包括仪表的功能安全、行车时的驾驶安全保护。此外,随着智能汽车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和座舱紧密相关的数据安全,云安全也需要得到体现。

趋势九:全通透

在科幻电影中未来的智能汽车的全息投影技术经常令人叹为观止。对于智能座舱而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舱内娱乐需求的增加,将会让XR技术将会在智能座舱全面使用,全息助手等科幻电影中的梦幻开车的场面将成为现实。

XR包括VR、AR,甚至未来的元宇宙技术,实现XR的投影技术,也是未来智能座舱考虑的重点。XR技术可以用于座舱内部丰富的场景,包括视频、通话、游戏等。在座舱内部XR技术的底层实际上是各种投影技术,目前已经有AR-HUD等技术在车载上成熟使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投影技术在车载得到突破。

同样,XR技术也需要损耗座舱巨大的算力,基于移动网络和云计算的的XR技术,也对网络带宽有巨大的诉求,因此未来5G会是智能汽车的标配,运营商也会存在一定的机遇。

趋势十:丰富的生态

当前智能座舱已经普遍使用了智能操作系统,因此座舱的生态软件的丰富程度将会是座舱智能化的象征。由于在手机、平板、智能电视的积累,传统智能手机制造商的生态应用市场将会存在更多的机会,和整车企深度的合作有利于实现1+1>2的效果,车载生态软件也蕴含着成为下一个谷歌GMS的机会。

但是,由于汽车和智能手机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车载生态软件需要更好的适配车机,需要对内容裁剪或者增加,在控制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手机触屏外,也需要和车载语音、视频、微波控制融合,更加适应车载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过去汽车在购买后很少有消费者增加个性化的配件,汽车后装改造也只是少部分汽车爱好者的游戏。而智能座舱使用了智能操作系统,这就意味着个性化的配件将会存在爆发的机遇。目前、特斯拉已经开始支持车内麦克风的K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基于无线的座舱个性化的配件将会被接受。同时,智能汽车也可能增加灵活的有线插口,方便客户更换个性化的配件,智能汽车的后装市场将会迎来春天

文章来源:快科技,科创板日报,科技战略洞察,资本邦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