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智慧停车即将出现一个IPO,坐拥千万级流量的行业,为何赚不到钱?

3440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停车难、乱停车、管理难”是大城市的“老毛病”,因停车问题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但烦恼亦是商机,这个难题也促使智慧停车行业迅速发展,群雄逐鹿,还将诞生一家上市公司。

近日,证监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试运行)发布公告称,“爱泊车”母公司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爱泊车”)已于6月15日办理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东兴证券。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互通曾于2021年1月18在河北证监局办理过上市辅导备案,彼时辅导券商为中信建投,不过最后又主动申请撤回辅导备案。

公开资料显示,爱泊车成立于2015年6月8日,注册资本约2.13亿元,控股股东为自然人闫军,是一家智慧停车管理系统研发公司,主要以大数据平台架构、人工智能技术及软硬件集成融合,以“互联网+AI”模式连接城市停车数据对城市停车信息进行可视化管理,以满足城市管理和市民停车的需求。

1、我国有750余家智慧停车相关企业

目前我国有750余家智慧停车相关企业,92%为有限责任公司,73%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智慧停车相关企业较多分布在广东省,占比36%。

从行业分布来看,我国智慧停车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26%,其次,批发和零售业占比2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20%。

从注册资本来看,我国智慧停车相关企业注册资超4成在1000万以上。

从知识产权分布来看,我国智慧停车相关企业知识产权总量约1,800件。其中,实用新型所占比重最高,超过57%,其次是发明专利,占比33%。

智慧停车可以通过车主画像、停车轨迹、支付行为和LBS数据帮助政府建立停车场征信体系,并将车场征信纳入国家整体信用体系,有效缓解停车逃费和乱停车现象。

但是,全国大部分智慧停车公司的线上流量,都难以有效的增值变现。各地停车公司的公众号、小程序、APP,也只能沦为互联网保险、电商等其他异业广告投放获客的渠道,成为短期“割韭菜渠道”。即使有线上商城,收入也是微乎其微。

2、坐拥百万千万流量,为何大多不赚钱

智慧停车行业随着5G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数字化的运营模式每年都在不断升级迭代。全国很多的停车公司,是停车设备或系统厂家转型,或者是当地国企组建的新公司,在“流量分布、消费场景、团队能力、成熟模式”四个方面,存在暂时的滞后和短板,导致不具备线上流量的运营和营销能力。

1. 流量分布的密度和规模问题

智慧停车服务的根本属性,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本地化生活服务。区域化的流量密度、流量规模,是增值变现的前提。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在流量密度上,要“高比例”覆盖当地的目标客群,这样才有精准触达客户的可能。在流量规模上,要集中“大规模”流量,这样才具备流量转化的基础数量。不同变现业务所需的流量规模也有所不同,有的要百万级,有的要千万级。

(1)运营商业停车场的停车公司,流量分散且运营权受限

此类停车公司流量规模大,需要依靠和大量的停车场合作,导致难以在单个城市高比例覆盖车主。同时缺乏停车场的运营权,在用户数据的使用权上受到限制。

(2)运营城市级智慧停车的停车公司,流量规模小且省区覆盖难

此类停车公司虽然可以高比例覆盖单个城市的车主流量,但因为城市级项目都由当地政府招标,城市个体分散,难以形成全省范围或者大区域的规模覆盖。

2. 消费场景缺乏信任

车主缴纳停车费,产生的是支付场景流量。客流量特点是付完即走,停留时长极短。而且大部分停车公司给与车主的认知特征是“收取停车费”,车主流量对停车公司缺乏其他增值业务的消费信任。

3. 核心团队能力短板

很多城市的停车公司是传统服务型企业,缺乏互联网运营团队,缺乏线下和线上融合洞察和执行经验。核心管理团队偏线下和传统,一线基础岗位收费员年龄偏大,服务能力弱。

更甚至有的一二线城市的停车公司,对车主进行线上缴费的必备引导都缺乏方法,缴费率都不足70%,更不用说线上流量的增值变现。

4. 行业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目前国内智慧停车行业,缺乏适用于各类流量规模智慧停车公司的后向增值商业模式。ETCP、捷顺等以商业停车场为主的头部停车公司,先后在2014年、2016年上线APP,探索后向增值模式,包括VIP权益、线上商城、本地车后服务等,他们的模式也仅适用于此类大型的全国停车公司。据了解,增值变现收益也不高。国内大部分的停车公司,都处于增值变现模式的构想或者尝试阶段。

如何高密度大区域覆盖车主流量?如何跳出支付场景,增加消费信任?如何找到适合停车公司能力的后向增值商业模式?这些问题,摆在全行业面前,亟待破解。

3、越过三道槛,建立新消费信任

2022年1月开始,我和国内多家头部停车公司、区域型停车公司、单个城市停车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做过后向增值的深度交流。发现,无论是十万级、百万级、千万级流量的停车公司,只要越过“三道槛”,就可能建立后向增值业务的消费信任,找到适合自己的流量变现模式,增加停车公司线上流量的增值业务收入。

1. 第一道槛:“场景转化”

让停车“支付场景”转化为“营销场景”。把支付场景流量,通过车牌绑定的操作,向公众号、小程序、APP等迁移。依靠线下推广、线上推广、异业联合推广等方式,综合发力,会有至少30%以上的迁移量。从而完成从线下到线上,从公域到私域的流量转化。

2. 第二道槛:“高互动”

进入公众号、小程序、APP等的流量,如果没有高互动性,也没有价值,甚至会逐渐静默。因此要整合停车优惠、加油、洗车、电影票等服务,进行单产品销售,或者和停车业务组合成“VIP权益礼包”进行销售。在此类模式方面,ETCP、捷停车的探索经验值得借鉴。ETCP在广度上,增加停车周边生态增值;捷停车在深度上,增加停车过程中的场景增值。

3. 第三道槛:“生态合作”

要整合适合自己流量规模的合作方,包括流量广告主、车后服务平台、代驾业务、保险业务、中高端食品、影院等。无论哪种业务的合作方,都要首选头部品牌,这样可以提升停车平台的品牌影响力。

“任何商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优的”。100万以下流量的停车公司,适合在当地深度合作本地生活商户平台、汽车后市场服务商。超过500万流量的停车公司,适合合作有持续投放的流量广告方。超过1000万流量的停车公司,适合建立自己可控的非停车类的核心增值业务。

4、千亿停车市场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2021年汽车保有量突破3亿,同比增长7.5%。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3.07亿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共有79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个。其中,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的城市37个,超过300万辆的城市20个。

城市汽车保有量突破百万辆大关,而当前我国能够提供的停车位相对不足,停车位缺口还很大。依据住建部规划,停车泊位数应达到车辆保有量的1.1-1.3倍为宜,因而所需停车位在3.37-3.9亿个,截至2020年底,我国停车位数量达1.19亿个,与1.1-1.3的车位/汽车保有量的理想状态,仍有较大差距。发改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停车位数为汽车数的80%,其他城市这一比率不足50%,而国外这一比率高达130%。

以中国14亿人口计算,相当于每5人就拥有一辆汽车,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平均每2人拥有一辆汽车,与此相比,我国的汽车普及率偏低。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速已连续11年位列世界第一, 按照这个趋势,城市停车将越来越难。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停车缺口仍在加大,车多、位少、停车难的矛盾日益突出。

车多位少是停车难的主要原因,而停车场和车主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停车位资源利用率过低,加剧了城市停车难问题。

城市停车场的智能化率不足,很多停车场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解决问题。截至2018年底,全国181个城市推行智慧道路停车管理,但实际道路停车智能化车位仅50W个,POS机收费方式占比达41%,仅9%实现纯无人收费,36%实现半无人收费。

通过智慧停车可以有效改善停车问题,以江门市青少年宫为例,周转率从1.8车次直接上升至10.0车次,周末日均使用量超过2100车次,超过70%的车辆能够快进快出免费离场。

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大数据相关报告指出,停车难占道路交通拥堵原因的30%。高德地图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2021Q1)显示,医院、商场等是交通出行中的强吸引点。由于车位不足或者停车诱导不到位导致的交通拥堵经常发生。

智慧停车是智慧交通的关键核心板块,通过升级智能化软硬件、提高停车场管理水平、优化停车位使用效率,对政府和民生都有重要意义,而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角度来看,智慧停车市场前景广阔,千亿级市场蓝海显现。

作为民生刚需,停车场景是云计算、人工智能和高精地图等高科技公司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在出行生态有着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近年来,其他科技领域的巨头企业也纷纷入局:阿里巴巴投资捷顺与停简单、腾讯入股科拓以及投资“PP停车”、百度全资收购精英路通、万达与ETCP合作、华为发布协作式智慧泊车解决方案……可以预见,智慧停车行业注定将成为巨头企业未来第三战场。

随着更多的跨界巨头布局智慧停车产业,其所带来的互联网技术、数据共享及应用等优势有利于连接分散的停车场,打破信息孤岛,从而实现有限车位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智慧停车共享数据,以全方位解决城市停车问题,有助于推动行业发展。

但是,对于爱泊车而言,在面对那些背靠着有强大大数据技术基因和流量资源的巨头的其他玩家时,如何守住江山并开辟新市场格局,也许是闫军将要思考的问题。

来源:金融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ipo观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人工智源库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