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产业的70%成本全在这张“膜”上,光学基膜需求缺口逐渐向中国“靠拢”

新材料前沿潜力股 2022-07-06

光学偏光片液晶显示屏

3670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生产国,但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却高度依赖海外进口。

光学薄膜是在光学基膜上进行涂层、表面蒸镀、压层、复合、拉伸等二次加工,赋 予一定功能和高附加值,光学基膜的成本占到光学膜的 70%,其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光学膜的质量,要求具有高透光率、低雾度、高平滑性、低热收缩率、高表面光洁度 和厚度公差小等特点。

背光模组的主要成本项是光学膜,而生产光学膜的核心材料光学基膜基本被日本公司垄断。

也就是说,光学基膜领域,中国随时可能被卡住脖子。

捅开天花板

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催生新的应用场景,拉动光学功能膜需求量提升,该领域经历了4次技术迭代,从传统CRT到LCD再到OLED,现在发展至超薄、柔性显示,开启新一轮技术革命,OLED/QLED/Mini LED/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逐渐完善,带动增亮膜、反射膜、扩散膜、量子点膜、ITO导电膜、OCA光学胶膜等光学膜需求量增长。

与OLED相比,LCD凭借更低的成本优势依然占据大尺寸面板的主要市场。

根据 HIS Markit 数据,以60%良率计算,55英寸UHD OLED的制造成本是LCD 面板的2.5倍,假设良率提高到 90%以上,成本也是LCD面板的1.8倍,因此目前OLED主要用于智能手机等中小尺寸产品,LCD主要用于TV等大尺寸产品,预计2025年LCD TV仍将占据88%市场份额。

LCD面板拥有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光学膜的用量高于OLED面板,因此LCD 面板需求量的稳定增长及更高的市场份额将利好光学膜需求量的提升。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车载显示屏凭借显示器配置数量增长+显示大屏化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汽车搭配显示屏包括机械仪表、仪表显示屏、中控屏、空调控制显示屏和副驾屏,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车载显示屏的面积和用量逐渐增长,常用面板多为LCD液晶屏,显示屏主流尺寸由7-8英寸向10 英寸以上演化。

根据IHS Markit数据,2020年7-8英寸的中控显示屏占比61%,9英寸及以上显示屏占比27%,预计到2026年,9英寸及以上中控显示屏占比将提升至41%,15英寸显示屏数量将达到150万套,是现在的3倍,将拉动离保膜、OCA光学胶膜等光学功能膜需求增长。

全球集中度较高,日韩美垄断市场

目前光学基膜市场呈现高度垄断格局,主要是日本企业供应全球,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有一定供应,而中国大陆产量较少,基膜企业数量较少且产能较小。

根据新思界数据,2019 年全球光学级 PVA 膜需求量为 2.8 亿平方米,按照 24 元/平 米价格计算,市场规模达到 67.2 亿元,全球市场被日本企业垄断,日本可乐丽和合成化 学占据全球 70%市场份额,而中国大陆主要供应商仅有皖维高新,现有产能 500 万平米/ 年,在建 700 万平米/年,预计 2022 年中期投产,国产替代空间达到 8500 万平方米/年。

TAC 光学膜,根据立鼎产业研究中心数据,全球 TAC 光学膜的需求量达到 11.52 亿 平方米,按照 25 元/平方米价格计算,市场规模达到 288.1 亿元,日本富士、柯尼卡美能 达和瑞翁占据全球 80%市场份额,中国大陆主要供应商仅有 2 家,新纶新材和合肥乐凯, 新纶新材产能分别为 1000 万平方米,合肥乐凯约有 1 亿平米产线(包括光学聚脂薄膜、 高性能聚酯薄膜、TAC 膜、光学功能膜等)。

PMMA 光学膜,日本住友和东洋钢板占据 98%市场份额,国内道明光学有部分产能 主要供应公司自身微棱镜膜和复合板材生产,双象股份有 8 万吨产能可应用于 LED 领域; COP 光学膜主要是由日本瑞翁供应,国内目前尚无产能。

PET 基膜目前主要是被美日韩企业把控,中国大陆企业中,康得新、合肥乐凯、裕 兴股份、双星新材布局较早,而后东材科技、长阳科技、大东南、斯迪克、洁美科技等 逐步进入市场。

本土企业反攻

截至2018年,光学膜技术全球专利申请共有41320 项,其中日本专利占比 60%,中国次之,申请数量占比 15%,但其中有57%都是日、韩、美等国外来华申请,在排名前十的申请企业中,只有2家是中国企业,分别是京东方和 TCL。

中国基膜专利申请数量占比较低,仅为3%,其中PET、TAC、PVA占中国总专 利申请数量比例分别为 1.3%、0.9%和 0.7%。全球范围看,日本在基膜的专利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85%,垄断性显而易见,中国仅占比3%,日本对于光学膜基材的把控是中国企业国产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

根据新思界数据,2019年,全球光学级PVA膜需求量为2.8亿平方米,按照 24 元/平米价格计算,市场规模达到 67.2亿元,全球市场被日本企业垄断,日本可乐丽和合成化学占据全球 70%市场份额,而中国大陆主要供应商仅有皖维高新,现有产能500万平米/ 年,在建700万平米/年,预计2022年中期投产,国产替代空间达到8500万平方米/年。

根据立鼎产业研究中心数据,全球TAC光学膜的需求量达到11.52亿平方米,按照25元/平方米价格计算,市场规模达到288.1亿元,日本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和瑞翁占据全球80%市场份额,中国大陆主要供应商仅有2家,新纶新材和合肥乐凯。

新纶新材产能为1000万平方米,合肥乐凯约有1亿平米产线(包括光学聚脂薄膜、高性能聚酯薄膜、TAC 膜、光学功能膜等)。其中新纶新材处于国内头部位置,近3年已完成在各屏厂的验证,终端陆续验证准备进资源池。

PMMA光学膜,日本住友和东洋钢板占据98%市场份额,国内道明光学有部分产能主要供应公司自身微棱镜膜和复合板材生产,双象股份有8万吨产能可应用于LED领域;COP光学膜主要是由日本瑞翁供应,国内目前尚无产能。

PET光学基膜是各光学功能膜制备最常用的主要基材,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但目前同样被美日韩企业把控,中国大陆企业中,康得新、合肥乐凯、裕兴股份、双星新材布局较早,而后东材科技、长阳科技、大东南、斯迪克、洁美科技等逐步进入市场。

2020年初,东材科技收购胜通光科,胜通光科有2条产线,子公司江苏东材目前有条产线,2021年扩产的2 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扩产完毕后,公司光学聚酯基膜产线约5条,合计产能约10万吨;此外,公司拟建设年产1亿平方米功能膜材料产业化项目,向下游逐步延伸。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光学膜材料销售61366.95吨,销量同比增长104.5%,实现营收7.7亿元,同比增长106.9%,光学膜材料营收迎来爆发增长。

长阳科技是全球反射膜龙头,2010 年,国内光学膜领域尚处于空白期,市场完全被国际企业垄断, 长阳以反射膜为切入点,寻求技术突破。2012年,公司第一代光学反射膜问世,成功打破国外巨头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公司通过不断地技术迭代,深挖护城河,反射膜的反射率达到97%以上,与日本东丽、帝人、韩国SKC等传统国际巨头的同类型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2017年公司反射膜出货量首次达到全球第一并持续扩大领先优势,经过十年的长期积累,目前公司反射膜全球市占率超过50%,成为该细分赛道的绝对龙头。

与国外品牌相比,国内光学基膜厂商在产品价格方面存在较大优势,国内厂商的售价在0.9-1.2万元/吨左右,而进口BOPET价格约为5.5万元/吨,是国内品牌的4-6倍,本土产品价格具有显著优势。此外,下游显示技术更新迭代速度较快,需要上游厂商配合,在国内厂商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凭借显著价格优势竞争力逐渐增强,相关公司值得关注。

下游产能向中国集中,基膜供需缺口巨大

显示面板是光学膜的最为主要的应用领域,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 需求的不断攀升,近年全球显示面板产能仍在持续增长,尤其是新型显示面板如 OLED 的产能迅速扩张。根据 DSCC 统计数据,2019 年全球 AMOLED 面板产能为 19Mm2/a, 预计到 2025 年 AMOLED 面板产能将增加至 61Mm2/a,年复合增长率达 21%,未来几年 内 OLED 产业或将继续处于产业爆发期。

另一方面,LCD 面板目前主要被运用在电视中,近年来全球电视出货量基本保持稳 定,TrendForce 预计 2021 年出货量将实现 2.23 亿台,2015-2021 年 CAGR 仅为 0.5%。 虽然进入产业成熟期的 LCD 面板产能增速放缓,但 LCD 产品趋势却逐渐向大尺寸方向 发展,根据电子信息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2020 年主流电视对角线尺寸达 47 英寸,较 2010 年增加了约 14 英寸,因此从 LCD 面板未来增量的角度上看,其增长趋势将从量的 增加转化为单片尺寸的增大。

由于一片 LCD 面板中包含反射膜*2+增亮膜*2+扩散膜+偏光片(保护膜+离型膜) *2+彩色滤光片,因此可得出一片 LCD 所需 PET 基膜数量为 10 片。2020 年,我国 LCD 生产企业总产能为 2.5 亿平方米,全球总产能为 3.1 亿平方米,在 LCD 产能满载的情况 下,对应 PET 膜的需求量约为 25.2/31.4 亿平方米,而目前我国 PET 膜年产能仅有 40 万 吨,概算约 2.67 亿平方米,供需缺口为 22.53 亿平方米。此外,到 2026 年,虽然全球 LCD 产能增长缓慢,但我国产能显著扩张,2026 年实现 3.5 亿平方米,在不考虑 OLED 及其他新型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对应 LCD 面板用 PET 膜需求量为 35 亿平方米, 2020-2026 年 CAGR 为 5.6%。

目前我国光学级 PET 膜产能较小,且能够制造 PET 光学基膜的企业多配备自有产业 链,因此上游PET切片市场仍多与普通PET膜有关。PET 价格受原油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2020 年后由于OPEC限产,原油供需偏紧导致价格持续走高,也使得PET 成本随之上升, 利润空间缩小。进入今年 5 月以来,PET 切片价格显著上涨,最新报价实现 6900 元/吨, 同时普通级 BOPET 膜的价格为 10900 元/吨,两项产品价格差值在 4000 元左右。属于高 端系列的光学级 BOPET 膜价格较于普通级更高,预计随着未来需求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和 我国自有技术的逐渐成熟,光学级 BOPET 膜价格攀升的同时,对成本控制将逐渐增强。

从偏光片角度看,偏光片仅有保护膜和离型膜是以 PET 为基膜,其核心膜材是 PVA 膜和 TAC 膜,该两项约占偏光片总成本的 62%。根据 IHS 统计,2020 年在 LCD 面板产 能满载的情况下,我国 LCD 用偏光片按产能计实际需求量约为 4.38 亿平方米,折算 PVA 膜用量约为 2.63 亿平方米,若将裁剪和正常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计入,则对应 LCD 面板 需求量为 2.85 亿平方米,而国内仅皖维高新和台湾长春有小部分中低端产品产能,供需 缺口巨大。

TAC 膜方面,由于 TAC 保护膜存在被替代趋势,目前 TAC 膜占保护 PVA 用膜的 65%,用 2020 年我国 LCD 所用偏光片实际需求量计算可得,TAC 膜在 LCD 面板中的需求量约为 3.7 亿平方米。从替代趋势上看,目前 TAC 的替代方向有 PET、PMMA 或 COP,其中 COP 因其突出的透明性、低吸水性、耐热性和日益友好的价格被众多下游制造商所青睐,同 时 COP 膜更适合偏光片结构发生了变化的 OLED 面板,其极有可能大规模取代 OLED 偏光片中的下层 TAC 膜。

文章来源:每日财报,产业爆告,未来智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材料前沿潜力股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