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一汽马自达退市后,岌岌可危的长安马自达也要被淘汰了?

阿贵看车 2022-07-12

马自达日本汽车汽车产业

1766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近期,铃木S-CROSS中国申报在网上公布,据悉新车搭载1.4T+48V轻混系统,铃木或是意欲抓住混动热潮,重回中国市场。

回顾铃木离场的原因,应了那句老话:优胜劣汰,彼时的他们跟不上中国市场的升级。

如今,这一困局也降临在马自达身上,在一马和长马合并后,销量反而每况愈下。数据显示,6月份马自达在华销量仅为10145辆,暴跌40.3%,上半年销量只有6万多辆,到今年结束,累计销量能否超过15万辆还是个未知数。

说实话,作为一个高人气品牌,而且还是国内合资日系阵营的老资格,确实不应该混到这个地步。变成这个垂死挣扎的现状,与其归咎于市场不景气,更多是源于其自身。

偏执与傲慢,让马自达无路可走?

“执着于内燃机技术的突破”是马自达的标签,也是人们对其表示尊重的原因所在。然而马自达的努力,反而让人有这样的感觉——错误的偏执,对市场的傲慢。

先是对转子的坚持,马自达将之称为“第二次内燃机革命”,可死磕多年,依旧没能解决高磨损、高油耗的弊端,无法满足节能减排的需要,最后不得不暂停项目,一度成为业界笑柄。接着是对自然吸气的坚持,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马自达错就错在没有重视中国市场的需求,甚至表现出傲慢的态度。

平心而论,马自达的创驰蓝天自然吸气发动机在技术层面确实优秀,但其来到中国市场的时间不对——2013年中下旬。而从2014年开始,涡轮增压发动机兴起并成为主流,可马自达丝毫不理会,还是坚持自身的主张,创驰蓝天的技术水平也一直停留在2014年,没有丝毫进步。

以作为品牌门面的B级车和中型SUV为例,主流品牌要么2.0T加身,主打性能感。要么油电混合,追求极致的燃油经济性。而马自达阿特兹,却是两不沾。

如上表所示,比性能,2.5L的阿特兹被天籁和迈腾吊打。比油耗,完全被有混动系统的雅阁、凯美瑞碾压。两边都不讨好,就算操控再好又有什么用,因为在消费者眼里,要么动力强,要么油耗低,什么都没有,自然没有选择的必要。

这一境遇,也是马自达全系车系的现状,此前唯一能破万的昂克赛拉,消费者看重的不是驾控体验,而是颜值和价格便宜。

不仅如此,面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热潮,本田、丰田有油电双擎提前布局,大众不仅有插混,还推出ID系列车型,日产e-power技术上线。而马自达只是选象征性的推出2.0L+24V后,便再无明显动作……

说实话这样的马自达和摆烂有什么区别?尤其是与一马产品线整合后,这种感觉愈发明显,与其说是处于品牌整合的震荡期,倒不如说是被市场淘汰,无路可走。

总而言之,马自达在中国的发展就是一次次错过机遇,错误的偏执和对市场的傲慢,让技术优势荡然无存,没有拿出任何有实际意义的东西,这点就远不如本田和日产,前者有地球梦,后者有超变擎,都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

再看铃木就聪明不少,懂得抓住重回赛道的机会,如果马自达连铃木的觉悟都没有,那真离退出中国市场不远了。

销量盈利齐下滑,马自达陷入内忧外患

马自达在中国每况愈下的表现,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其重心是海外市场,中国从来不是重点。但该论调有些本末倒置,是中国市场放弃的傲娇的马自达。

如下图所示,从2015年到2021年,马自达在中国的表现就像过山车,巅峰时期是2017年,销量为318587辆。主要功臣是长安马自达的昂克赛拉,一汽马自达可忽略不计。

而同年的东风日产突破百万,东风本田、广汽本田超70万,一汽丰田69万,广汽丰田超44万,此时的马自达还能在市场二线占据一定席位。

随着2018年车市洗盘,2019年起其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21年只以18.3万辆成绩收官,不到广汽本田的四分之一。要知道这是并入一汽马自达车型后的表现,就算在三线也只能排到下游。

那在海外市场马自达就能吃香吗?答案同样不乐观。据最新数据显示,马自达6月在美国销量为15130辆,暴跌53.6%,1-6月销量142803辆,下降了24.5%。

另据马自达2021财年财务报告显示:2021财年净销售额为2.88万亿日元,较2020财年下跌16%。营业利润为88.2亿日元,同比减少79.8%,净利润-316.5亿日元,2020财年净利润则为121.3亿日元。

最可怕的是,马自达业绩滑坡早在4年前就已出现:2018年营业利润率从2017财年的4.2%降至2.3%,大跌43%;2019年,售额为3.4302万亿日元下滑3.8%,净利润121亿日元,下滑80.8%。

这样的松动是否与其在中国市场的收缩有关还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马自达现已陷入内忧外患的状态了。

贵言堂:

马自达的技术研发能力,我们是持以肯定的态度,但对于中国市场,他们确实缺乏敬畏之心。铃木还懂得抓住混动潮流意欲重返中国,而马自达却持续摆烂,市场表现急剧收缩。

如今其在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海外市场都出现下滑,生死存亡已经迫在眉睫,还能走多远,得看市场还有多少空间给它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阿贵看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