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搅热XR:跑步入场的大厂们,究竟能如何搅动XR市场

人工智源库 2022-07-12

vr领域picovr

4323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继6月13日宣布全面进军AR之后,7月10日,罗永浩在交个朋友直播间官宣AR创业公司的名字为Thin Red Line,“交个朋友”微博也发布消息称,罗永浩的新公司正准备招人,主招产品经理和设计师。

AR市场因罗永浩被广泛关注之时,多家互联网大厂也在加速布局XR领域。在过去的6月,字节、腾讯在XR领域的新动作高调出现在大众面前。字节斥资收购了一家虚拟社交公司,用以发展VR社交,腾讯的XR业务部门也浮出水面。

进入2022年以来,元宇宙概念的热度虽在下降,但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这一说法几乎成为共识。而作为元宇宙入口的XR,就成了大厂们努力抓住这个下一代市场的窗口。今年上半年,收缩裁员是互联网大厂的关键词,但XR部门,非但不裁员,反而在招人。

XR即扩展现实,是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多种技术的统称。

作为业内自带流量的人物之一,老罗的一举一动总是会引起众人的注意,这一次也不例外。在近日的一次直播中,老罗正式官宣其新公司ThinRedLine(细红线),并且在后续的描述中确定了该公司的核心主打项目,那就是AR领域。看到此有网友发问道:“为什么不是VR而是AR呢”?

具体来看,国内外大厂们的动作,绝大多数都集中在VR领域。因为VR已经有了视频、游戏领域的使用场景,“VR已经真实在生活中应用了,尤其是海外市场”,一位VR领域从业者表示。国外大厂Meta推出的Quest 2,去年销量已超1000万台,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超过80%。单一品牌的销量突破千万,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VR走向应用的拐点。

但VR领域的困境,在于硬件产品的基础使用体验有待完善,以及内容生态的匮乏。大厂的入局,意味着资金和资源的投入,会让VR内容生态更加丰富,而VR一体机,也已经进入到比拼资金量的阶段,“很多创业公司已将目光锁在更加细分、垂直的赛道当中”,一位业内人士称。

相比之下,大厂目前在AR的动作还低调得多。不过,有业内人士对其抱有较大的希望,称当前只是受限于工程技术,因此还只是在B端应用更多。

跑步入场的大厂们,究竟能如何搅动XR市场,是所有行业人士关注的问题。

1、五花八门的入局姿势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VR几乎没有现成的人才,热衷VR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用五花八门的姿势入局。

从游戏行业转来的人是最多的。VR内容的主流引擎是Unity和Unreal,部分大型传统游戏开发也已经用上了Unity和Unreal,因此开发工具上手较快。难点在于VR内容的生产管线不像传统游戏那么成熟,工作体验上也不会像传统游戏那么稳定和舒适,需要能够处理应对各种状况的人。

目前从传统游戏制作转入VR内容制作团队(大厂除外),大都要降薪1/3左右。

“现在传统游戏已经到了瓶颈期,很难找出新的玩儿法了,VR内容还可以做很多新的尝试。我们很多人都愿意放弃一部分的收入和稳定,来做这个更有意思的事儿,并且相信未来VR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周旭东告诉职场Bonus。

一些游戏和影视相关专业的应届生也会选择VR内容开发。哈视奇70%~80%的成员是以应届生的身份加入的;沙核科技的概念设计、空间设计、关卡策划等创意岗位,约20%由应届生组成。

“团队喜欢没受过社会洗礼,敢想敢做的年轻人,”周旭东告诉职场Bonus,“学校背景没有那么重要,但要了解游戏和影视制作流程,最重要的是要喜欢游戏开发,并且有想象力,好项目的实习经验是加分项。”

沙核有团队成员是高职毕业,自己通过培训班学习的三维模型和软件,积累几年工作经验以后加入,现在是团队成长最快的伙伴之一。

哈视奇(坐标杭州)给应届生的平均起薪在6500~7000元,每年涨薪2500-3000元,与游戏行业的平均收入基本一致,但较游戏大厂会低一些。

游戏行业之外,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编剧,甚至魔术师和新媒体艺术家等工作的经验,与VR内容研发也有相契合之处。例如建筑和园林设计中的空间理解、动线调度、运动轨迹,魔术师如何实现视觉欺骗等经验,都能够在VR内容开发中复用。

转行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习、了解VR内容开发的技术管线和CAD等软件,还需要摆脱过去行业给他们的限制。如传统建筑师的工作受制于重力学,但在虚拟空间里,则完全不需要考虑。

“开发工具和流程学起来不难,摆脱定式思维的限制还更难些。”周旭东说。

沙核团队有成员过去是城市规划师,现在负责沙核开发的沉浸式虚拟娱乐活动世界“大千”的构建,不仅能够摆脱物理世界的限制,还能制定一整个虚拟城市的运转法则,是真正的“城市规划师”。只是这类规划岗位偏前期和上游,人员需求比后续开发执行少,工作机会也相应较少。

李康原本是一名体育资讯APP的产品经理,却为VR深深着迷。为此,他和老板一起开启了一次特别的“内部创业”。

因为爱好,他一直关注新型科技产品。2020年Oculus Quest 2发布后,他发现这台平价的VR一体机已经能高质量满足VR游戏娱乐需求了,萌生了进入VR行业的想法,但当时国内的同类型产品还没启动,工作机会还不多。

到2021年,Pico neo3、奇遇3相继发布,国内一体机硬件体验开始和海外持平,只是软件应用还有较大差距,再后来,字节收购Pico,一系列国内资本、厂商入局,他感到,国内VR一体机市场即将爆发。

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现在VR应用那么少,去找一个公司,不如自己做一款产品!

他一面把VR设备带到公司给老板、同事尝试,一面调研基本市场环境,分析VR产品的投入、收益和风险。把调研的结果和老板分享,最终和老板达成共识——“公司内部创业”。

然而,后来的VR产品研发过程并不顺利。在一些底层技术上,国内还比较薄弱,VR项目研发流程也不成熟。这些问题都不再是一个小团队能够支撑的,一个大团队又面临着投入风险的放大,项目搁浅了。老板邀请他继续做体育资讯工作,但是他很坚定,要继续在VR行业前行。

麦子是当前行业里罕见的“科班出身”。本科时一次在日本索尼店里“被弹出地球”的VR体验,让他决定把所有目标院校的VR相关硕士专业都申请了一遍: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软件工程……最终,他成功拿到了UCL(伦敦大学学院)的虚拟现实专业offer。

UCL的虚拟现实课程包含图形图像学、机械视觉、3D重建、虚拟环境……学业后期,还可以选择主要研究方向,麦子选了“VR力反馈研究”。

国内很少人了解这个专业和学位,毕业面试时每家公司都疑惑:“你这个专业学什么?”所幸,因为这个学位,没有公司拒绝他的简历。

最后,他选择了一家“大厂”,因为“要考虑生存嘛”。

对想在今年入局VR的人来说,幸运可能就在于,大厂工作机会更多了。

3、谁在大厂做XR?

伴随着业务布局,各家大厂的XR团队也浮出水面。

根据公开信息,Pico被字节收购后,依然由原创始人周宏伟负责,团队规模现已超过千人;腾讯的XR业务线隶属于IEG事业部,总负责人为马晓轶,团队年初就开始内部活水招聘,整体规模在300人左右;百度VR产品希壤的负责人为副总裁马杰,爱奇艺孵化的VR公司梦想绽放CEO熊文,曾就职于联想集团,于2016年加入爱奇艺负责硬件研发,这之后才有了奇遇VR系列。

今年上半年,XR领域热了,对于VR领域人才的招揽强度,要明显高于前两年。

VR游戏开发者张睿今年上半年接到了七八位猎头的电话。不光是他,身边手游圈的朋友也都受到猎头的青睐。“能感觉到VR行业现在很缺人,内容、市场、技术各个层面的人都缺”,张睿说,“手游、端游领域的人都知道,原有的赛道几乎没有什么发展机会了,VR还比较有潜力”。

在这一波扩招中,高薪抢人的代表公司是字节。在大规模招聘之外,也有人从内部转岗而来。据《晚点LatePost》报道,西瓜视频负责人任利峰、 抖音综艺负责人宋秉华、抖音娱乐总监吴作敏已相继转岗至VR产品部门。曾有互联网从业者指出,字节增长的机会,未来可能主要在Pico和TikTok。在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下,Pico部门相对“安全”,因此内部有很多人转来。

字节的“招聘式收购”也未停止,收购50余人的波粒子科技、布局VR社交便是例子之一。另外,收购Pico的同时,字节也收获了一个百人团队,并加以扩充。据报道,被收购前,Pico原有团队规模已经达到了300人,而到2021年底时,Pico团队规模已经超过1000人。

靠着招聘抢人、内部转岗、招聘式收购,字节快速拉起了一支不小的队伍。VR领域从业者陈鹏告诉深燃,2021年之前,VR领域处于寒冬,大量VR/AR领域创业公司因为融资困难倒了下去,活下来的创业公司,团队规模大多仅在一两百人左右。

另一家加速布局的大厂腾讯,也动作频频。

腾讯并非没想过以收购的形式,来补VR硬件的短板。根据36氪报道,Pico收购之初,腾讯也曾参与竞价。收购Pico未果之后,有消息称,腾讯的目标转向黑鲨,不过也并未成功。

如今,腾讯似乎将目光转向了自研产品。业内人士Jez Corden在一期播客中声称,腾讯正在开发自己的VR头显。马晓轶称“要布局VR产品的全链条”,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而除了自研硬件之外,根据相关消息,XR部门由NExT Studio总经理沈黎负责,也是要将腾讯在游戏内容上的长处发挥出来。

一位VR从业者对深燃表示,腾讯要是进行硬件自研,相比字节等其他大厂玩家,节奏可能会慢一步,但腾讯在VR硬件研发上有过探索,而且曾在手游时代“后发制人”,靠着运营和经验成为最后的赢家,后期也有可能赶上来。而且相比收购,自研不存在团队融合的问题。

爱奇艺孵化的VR团队,熬过了VR行业的寒冬,成为了重要玩家之一,扩张动作却不似腾讯、字节高调。

而在技术远未成熟的AR领域,大厂的布局和招人都不激进。“目前,从产业界来看,很多终端品牌是做了VR产品之后再去做AR计划,除了资金量足的大厂,很难把两者都做了。”陈鹏说道。

不管团队规模如何,国内大厂在XR领域一直在进行微小创新。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华为、小米、OPPO、vivo四家厂商公布了十多项与VR/AR有关的专利,涉及VR/AR基础技术、外观设计、光学显示等多个领域。

4、漫漫征途才刚刚开始

资金实力雄厚、资源充沛的大厂们,跑步入场XR,优选VR不难理解。

“目前大厂们集中的C端VR产品,基本都是在走Meta已经验证过的路子。”陈鹏分析称。市场已经出现成功案例的情况下,大厂表现出的爆发力会比较强,有资本对用户进行疯狂补贴,也有充足的预算去购买内容。

以Pico为例,调目标、降价格,很明显的就是在烧钱抢市场。陈鹏指出,618期间Pico推出了半价优惠、1799元买产品的活动,这个价格比很多线下经销商拿货还要便宜,那一定是卖一台、亏一台。

大厂烧钱卖硬件,实际也是为将来的用户软件付费铺路。“VR领域,软件应用层的红利正在到来”,陈鹏判断,近几年,VR大概率还会保持专用设备的形态,大部分厂商将选择像苹果一样,打造软硬一体、垂直的、相对封闭的生态。

如大朋VR高管Neo所言,当前市场上做C端VR一体机产品,没有上百亿的投入和数年的累积,很难说能取得大规模、实质性进展。

尽管Pico的团队规模和投入在国内都不算小,但和Meta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有数据显示,Meta在2021年初团队规模达58604人,其中AR/VR部门的人数约占整个公司17%,有将近1万人。Neo指出,Meta Quest 2在2021年销量破千万台之前,Meta至少重金投入了5年。仅仅在2019年到2021年,Meta就亏损了超210亿美金。

而缺内容、缺人才,才是国内VR行业的最大难题。

张睿虽然接到了很多次猎头的电话,但最后依然没有选择加入大厂。在他看来,Pico的VR生态相比Meta Quest内容平台而言比较早期,还没有完全为开发者打通盈利的闭环链路,也因此,自己做VR游戏开发时,目前还侧重于海外平台。

换言之,国内还没有成熟的VR生态,也没有成熟的发布平台,从业者进行内容研发也很难获得足够的收益,因此,这类从业者依然很少。

深圳市虚拟现实产业联合会会长谭贻国在去年曾表示,VR的最大痛点是应用和内容资源极度欠缺。内容的短缺,是因为行业人才的缺乏。据统计,中国VR行业人才需求占比高达18%,但供给只占全球2%,我国VR人才缺口预计将超过100万,远远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岗位的用人需求。

另一边,AR还有更长的路要走。Neo指出,VR已经有了一定的刚需应用场景,例如沉浸式的游戏和直播,未来还将加入社交等元素,而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AR,在目前的发展状态下,还尚未能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场景大规模应用。

罗永浩在开启AR再次创业时,也称要给自己三五年的长期时间,拉一个几百上千人的团队,把内建软件以及大量底层设计重构过的操作系统彻底写完,即便是后进者追赶,也要至少一年才能完成。

而在当下,国内的大厂们显然不能停下抢夺市场认知的脚步。对手除了Meta,可能还有苹果。苹果在XR领域的产品研发已经进行多年,有消息称,预计2023年1月会有产品上市。

“在这个新兴市场上,大厂的压力也不小,又要投钱,又要投人。”一位VR从业者感慨道。

来源:数码前哨栈,深燃,职场红利研究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人工智源库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