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减持、盈利困局 美团周期穿越靠什么?

5264 字丨阅读本文需 12 分钟

新模式探寻,既大又强还稳!

作者:木犀

编辑:元谋

风品:司廷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面对百年大变局,抗周期、拥抱不确定性,是时下热词。

细想两者并不矛盾,真正穿越却不容易。诗与远方之外,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企业周期也需正视。

或正因此,趋利避害,轮动调仓,资本不可能永远助推一家企业。近日,明星机构红杉中国再次减持总持股时长超16年的美团,又透露什么信号呢?

01

为啥“急迫”减持?

7月14日,据港交所权益披露,红杉中国于7月8日减持约2107万股美团股票,价值约39亿港元,持股比由3.19%降到2.81%。

说到红杉资本及背后大佬沈南鹏,在资本圈可谓威名远播,尤以眼光独到、前瞻性强闻名。

举一个近例,红杉资本旗下的红杉信远,自2021年9月便开始多次减持稳健医疗。

此后,稳健医疗果然业绩下滑:2021年净利12.39亿元,同比减少67.48%。2022年第一季度同比再降25.69%。

精准预判性,让其圈粉无数。也因此,让其减持美团显得敏感。

两者渊源可称久远,红杉中国于2006年投资大众点评,2010年投资美团,后美团、大众点评合并。如以此计,红杉对美团持股已超16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首次减持。

据港交所数据披露,2018年美团上市时,沈南鹏及红杉资本、红杉中国合计持有12.05%股权,多次减持才降至如今的2.8%。如今年3月31日及4月6日期间,减持3854.24万股,套现60.31亿元。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沈南鹏及其关联机构就十余次减持美团,套现超165亿港元。

例如2021年9月,沈南鹏卖出5500万美元美团股票,这是其彼时最大一笔个人股票出售。10月,美团反垄断处罚后,沈南鹏及其关联机构密集发起大额减持,两周内套现近80亿港元。据搜狐科技,沈南鹏2021年出售最多的股票是美团。

进入2022年,沈南鹏又是频频出手,先后于4月27日及4月29日,合共减持美团4295.72万股。

不仅沈南鹏,甚至美团联合创办人王慧文也进行了减持。据港交所披露,王慧文于4月13号、14号,在场内连续两天共减持74.88万股,以平均价155港元/股计,套现逾1.16亿港元,持股比降至0.35%。

客观而言,募投管退是投资机构的运营本态。对红杉资本这类VC而言,一旦标的上市,退出便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此前红杉、沈南鹏已进行数次减持,本质上不足为奇。

考量在于,最新时间点的选择。

众所周知,股市翻云覆雨,无论增持还是减持,时间点最验敏锐度、投资能力。

目光回到沈南鹏上一次减持,即4月27日及4月29日。彼时上海、北京等地,正遭受疫情影响。尽管美团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依托线下实体业态才是真正“内核”,资本趋利避害在情理中。

而如今,国内疫情已基本控制,线下经济也在逐步放开。

6月29日,工信部宣布行程卡取消星号,直接让旅游业复工复产、旅游消费加速恢复。

餐饮方面,商务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抓好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从六方面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

以上政策,对美团来说均是利好。

浦银国际研报指出,美团本地生活服务行业高频刚需,随着疫情逐渐控制,看好公司下半年业绩持续修复,并上调至“买入”评级;由于复苏确定性较高,上调整体估值,目标价至 233 港元。

浙商证券研报称,美团的餐饮外卖和到店酒旅业务将随疫情复苏实现高质增长,新零售业务发展如火如荼,预计2022-2024 年营收2111.69/2779.40/3404.27 亿元,同比增长 17.89%/31.62%/22.48%。

股价看,目前在190港元左右起伏,相比2021年11月的297.4港元高点,也算低位。

那么问题来了,红杉此次减持是否太过急迫?若待经营环境好转,美团股价上涨时再减持,岂不收益更高?16年都等了,难道就差这一会儿?

或许,这也是中小投资者,甚至美团想知道的。

审视上述追问,可能性或有三。

其一,对红杉资本来说,确实看不上这点“小钱”。毕竟其在美团身上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据港交所数据,自美团上市以来,红杉资本先后套现已逾500亿港元。The informantion认为,美团应是红杉成立50年来回报最高的投资之一,甚至可和投资谷歌相媲美。

其二,或是红杉自身问题,有其他产业急需调仓、布局,以保障现金流充裕、提升投资回报率;

其三,或是美团自身问题,让红杉对其成长预期减弱,从而不敢涉险、落袋为安?

02

亏损迷雾 新业务何成“拖油瓶”?

不算刻意夸言。直观业绩看,美团仍未能交出“赚钱”答卷。

2022年一季度,美团营收462.69亿元,同比增长25%;经营亏损55.84亿元,同比增长17.1%;期内亏损57.0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35.86亿元。

亏损加剧,对美团、对机构都不算利好。

遥想2019年,相比市场预期亏损3.55亿元,美团实际净利22.36亿元。一时间舆论沸腾,打破亏损魔咒的同时,更让投资者看到了价值跃升希望。

2020年,全年净利47.1亿元,强大盈利能力再次得到印证。

然而,高光时刻也就此戛然而止。

2021年,美团全年营收1791亿元,同比增长56%,期内亏损235亿元。

当然,这其中有以股代薪、投资、减值等非持续经营项目的因素,更有34.42亿罚款影响。

但抛开上述因素,美团年亏仍达155.72亿元。

虽然2022年一季度,经调整后净亏36亿元,同比降低了7.8%,可毕竟延续了亏损势头,对市场信心自然有折损。

从2019-2020年的连续盈利,到2021-2022一季度的持续转亏,美团究竟亏在哪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细分业务,餐饮外卖、到店酒旅、新业务是美团三大板块。

2022年一季度,餐饮外卖收入241.57亿元,同比增长17.4%,净利15.77亿元,同比增长41.3%。财报称,经营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5.4%上升至6.5%,主要由于客单价提高毛利增加,以及交易用户激励比率下降成本降低所致。

同期,到店酒旅营收76.21亿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34.74亿元,同比增长26.4%。新业务及其他收入为144.91亿元,同比增长47.0%,亏损额从去年同期80.44亿元增至90.25亿元,经营亏损率高达62.3%。

可以看出,新业务是亏损“拖油瓶”。且两项赚钱业务的利润,无法覆盖住其亏额,所以导致一季度整体经营亏损55.84亿元。

在铑财看来,不仅美团,任何一家企业布局新业务都不可能马上盈利,用短期亏损换未来成长,以赢在未来,也是一种战略价值,投资者可以接受甚至看好。即使现在赚钱的餐饮到店,也是忍受亏损、长期培育的结果。

而考量在于,美团新业务的亏损周期,从量级到持续性都令人吃惊了些。

拉长维度,新业务“拖累”从其盈利财年就已开始。

由于2020年新业务上的大力投入,美团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转盈为亏,并连续6季亏损。

2021年,新业务给美团带来384亿元亏损,仅第三、第四季亏损额就达到109.1亿元、102.1亿元。

甚至投资时报引述业内预测称,新业务亏损短期内难扭转。并有美团优选人士内部复盘时总结,业务难度远超预期,且利润较薄,接下来5—10年亏损状态难改变。

由此再看,机构撤离也就不奇怪了。

审视美团新业务,包括了美团闪购、美团买菜及美团优选等零售业务,以及出行、单车等业务。

布局够广泛,“烧钱”是共同特点。

出行、单车不必多说,即使放眼行业,至今也鲜有盈利者。

美团优选(社区团购)、美团闪购、美团买菜,同样是竞争激烈的重资、长回报周期。

美团优选主打食品生鲜、日用百货;美团闪购以全品类、当日达;美团买菜则以生鲜为主,急速达为特点。

2021年,美团在以优选为主的社区新零售业务上实现502.9亿元,同比增58.7%。

规模成长性可圈可点,然代价也“惨重”。当年,美团雇员福利开支增长61.4%至132亿元。推广、广告和用户激励开支增幅为110.3%,高达122亿元。外包和物业、厂房折旧开支增幅148.6%至183.2亿元。

其中,推广、用户激励、外包成本和物业折旧,多与上述新零售业务有关。例如美团优选为获得流量,大幅提高了用户激励;外仓储等开支,与美团买菜有关。

如此巨额开支,又怎能不亏?上述“5—10年亏损”观点,犀利却也发人深思。

毕竟目前看,社区零售风口仍在,盈利模式却未完全跑通。甚至连垂直平台同程生活、十荟团、橙心优选都无奈倒闭或收缩战线。这些平台背后,不乏阿里等巨头,同样不缺资源。

电商报曾报道,目前,美团优选主要靠微信广告、今日头条广告等方式引流,效果有限,成本投入也大。而拼多多APP长期为多多买菜开放C位,将主站流量源源不断的引入多多买菜。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与社交平台的流量相比,电商平台的流量从质量、黏度、频次方面的优势更大。如美团不能摸索出新模式、改变打法,新业务突围盈利就可能无法实现。

或许也是看到自身短板,以及行业前景,监管趋严等问题,美团进行了战略收缩。今年上半年,美团优选撤出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四个西北大区,并停掉北京自提点。

站在成本角度,此举对“节流”大有好处,如能持续精细化、高效化,短期业绩或有改善期许。

但新问题又来了,新业务的周期突破需要多久,持续收缩,没有规模效应如何最终盈利?是一时战术反思还是战略失利?更全局看,涉及美团成长关键的未来流量增长点又在哪?难道是餐饮外卖、到店酒旅两大传统业务么?

03

两支柱“裂痕”

不确定性知多少?

不可否认,随着业务逐渐成熟、江湖地位夯实,餐饮外卖、到店酒旅近年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只是拉长周期视角,能否担起高速增长重任,需要打个问号。

聚焦餐饮外卖,相比盈利能力强劲,收入增速却不乐观。2018年到2020年,美团餐饮外卖同比增速从63%降至37%。伴随体量日巨,有无成长天花板呢?

不仅增速放缓,美团外卖成本也够高。2022年一季度,美团餐饮外卖配送收入135亿元,对应成本172亿元,仅配送服务这一部分,美团补贴费用高达37亿元。

2021年,美团全年餐饮配送成本占餐饮外卖营收比达70%。

况且,还要面对“不确定”风险。

首先,是疫情黑天鹅。3月1日,美团针对商户端发布佣金优惠措施:今年3月到12月,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经营困难的中小商户,美团外卖实行技术服务费(佣金)减半优惠,且减半后每单1元封顶。

责任、担当值得点赞,也意味收入承压。

王兴曾坦言,1月份和2月份,餐饮外卖订单量出现同比增速加快,特别春节前后,然而自3月份以来,随着疫情蔓延,众多商家暂停营业,许多骑手也被隔离,业务很大程度上受到供给限制及履约能力限制影响。

其次,美团外卖骑手高达527万名。除酬劳外,若社保问题“靴子”最终落地,对其短期盈利冲击不可不察。

第三,则是监管风险。2021年8月,因垄断行为,美团收到共计34亿元大罚单,并要求完善佣金收费制度。

第四,来自竞品。综合成本提高,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2017年,美团外卖客单价41.83元。2021年约为49元。而除老对手饿了么,抖音、京东对本地生活服务的入局凶猛,或是成本挑战美团的一支“奇兵”。

再观到店酒旅业务,疫情之下竟能逆市上扬,已是奇迹,综合实力值得点赞。

不过这其中,亦存客观因素、及反转不确定性。以老对手携程为例:一季报净营收41亿,净亏损9.89亿元。

盈亏差距,是疫情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写照。众所周知,携程优势在于异地旅游。而“本地生活服务”基因,则让美团更擅本地旅游生意。疫情影响下,美团捡了大便宜,携程自然处于劣势。

正如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分析,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短距离、少切换的本地深度游和品质游成为“五一”出游的主流趋势。

可问题是,随着行程卡取消“星号”等政策发布,异地旅游必将复苏,上述“便宜”美团能享受多久?一旦携程反扑,又能多轻松应对呢?

对于到店酒旅业务走向的预测,甚至王兴也表示二季度将继续承压。

种种而观,风光背后,餐饮外卖、到店酒旅各有各的难。内外“裂痕”隐忧中,虽是利润“支柱”,能否支撑起未来成长,却仍需时间观察。

04

既大又强还稳 更多自证时间

当然,无论守业还是扩业,从没有一帆风顺的。人无完人、企更无完企,穿越成长周期、内外烦恼,关键是直面问题、化解问题。

尤其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治大企更如烹小鲜、如履薄冰,贵在韧性张力、战略坚守。

审视美团,内外忧患外,一些可喜改变亦不容忽视,有助壁垒升级。

外卖方面,以北京为例,不少地方已安装具有保温和消毒功能的智能外卖柜,外卖员将外卖放置柜中,顾客扫码取走。同时,还在部分核心写字楼、学校等铺设了智能外卖柜。无接触配送方式,提升配送安全性,抓住了用户体验这个最大竞争力。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美团宣布面向全国1200多家三级及以上医院免费提供智能外卖柜以及后续运营服务,提高医护人员外卖用餐体验。

对外卖骑手的关怀,美团也走在前面。其在北京率先启动智能头盔铺设,骑手不用掏手机就能通话接单,通过智能检测,还能提醒骑手戴盔。美团配送宣布:今年将在北京、苏州、海口等城市投放10万顶智能安全头盔。

同时,在北京、上海等多地成立了外卖骑手流动党员党支部。并通过向外卖骑手推出“同舟计划”、设立大病关怀金、骑手爱心驿站等。

可以说,相比京东、抖音等新入局者,美团在安全经营、人文关怀方面更加成熟。

到店酒旅业务,高端化转型是个亮点。2022年一季度,美团高星级酒店的业务增长迅速,高星酒店间夜量占比超16.7%。

新业务方面,尽管仍在亏损,但瘦身之余也隐隐有蓄势之意。

近日,美团优选事业部原区域经营部负责人刘薇完成调岗流程,不再负责美团优选相关工作,转由前阿里高管赵友澄接管。新负责人直接向美团副总裁郭万怀汇报。

业务整合协同上,美团不断优化冷链物流,且迭代了智能仓储系统和履约方式。意图通过提高效率找到“破局”之道。

无需赘言,尽管遭受机构减持、新业务亏损、传统业务承压等一系列问题,但需承认:

在“基本盘”,也是消费者需求最旺盛的领域:本地生活服务方面,美团壁垒够深厚、且还在进化;在“增量盘”,其有战略反思,如能精细化、专业化、特色化上三向破壁,夯实基础后再战规模效应,或有翻盘期许。

只是需警惕,上述新变化成效究竟如何?需要付出多少金钱成本、时间成本?“无边界”又有啥反思,最终能否酝酿出新模式打法,进而从量变到质变、周期穿越?

不算苛求,美团所发力每条赛道,都是大市场,不缺成长空间,亦充满虎视眈眈对手。

尽管从“千团大战”厮杀出来的王兴、美团,并不害怕竞争,然如今的竞争逻辑不比过去。血拼、死磕,恐难赢过换道超车、降维打击。能否既大又强还稳,价值自证依然急迫且路漫漫。

更多机遇、更大挑战并存,应是对美团的最好诠释,也是价值魅力所在。

识人不知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穿越短期波折,或许应给美团、王兴更多些时间耐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铑财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