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广汽相约发布飞行汽车消息,万亿市场已准备好了吗,这回汽车真要“上天”?

闭门造车 2022-07-29

汽车会飞的汽车无人驾驶

2918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7月27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发布了首款电动垂直起降(eVTOL)载人飞行器原型机,进一步探索全面电动化和可持续的个人移动出行。

2020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启动空中移动出行项目,旨在探索下一代出行解决方案,包括城市空中交通市场与城市交通向空域的拓展。经过深入研究、概念构建及开发,项目团队现已完成首款验证机——V.MO。

该原型机采用独特的黑金配色,基于现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电池技术,可实现零排放的移动出行。原型机为翼长11.2米、翼展10.6米的X翼构型,拥有八个用于垂直起降的旋翼以及两个用于航向水平推进的螺旋桨。

大众汽车集团将于今年下半年通过多轮飞行试验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改进后的原型机将于2023年夏季末进行更高标准的试飞。大众汽车集团预期,这款纯电动、全自主飞行的eVTOL载人飞行器最终可实现运载四名乘客及行李物品飞行200公里。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 冯思翰博士表示:“我们致力于通过该开拓性项目打造高端的移动出行产品,以满足中国客户对创新科技以及未来空中移动出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发扬大众汽车一直以来在精密工程、设计和创新领域的优秀传统。我们年轻的中国专家团队从零开始,通过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材料,制定新的安全标准,不断为这一开创性项目注入创新活力。V.MO验证机的亮相是我们探索城市空中交通的首个重要里程碑,再次彰显了集团‘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使命。我们以推动该领域实现产业化为长期目标,致力于在这一新兴并快速发展的市场中以‘如虎添翼’之势,开辟新的机遇。”

广汽集团开始招聘飞行汽车工程师

时代财经从广汽集团内部人士获悉,广汽正在研发飞行汽车。对此,时代财经向广汽集团公关部求证,但截至发稿未有回应。有接近广汽集团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毕竟目前广汽正在向科技化转型。

而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张帆同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则称,广汽作为立志成为国际一流汽车企业的大集团,必然会紧密跟踪汽车发展的趋势,并在关键领域建立技术优势。“我们研究院在未来出行技术方面也会广泛布局,对多元的出行场景载具都会进行一定的研究,以掌握趋势。”

时代财经在猎聘上观察到,目前广汽研究院正在招聘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包括飞行器结构设计责任工程师、飞行器起落架设计责任工程师、飞行器测控工程师、飞行器强度仿真工程师等岗位,月薪区间为2万~4万元。

以飞行器测控工程师岗位为例,广汽研究院给到的薪资区间为月薪2万~3万元,岗位职责包括航空试验与试飞的测试、相关领域试验测试设备的采购、参加部门试验标准化体系建设、负责试验室航空设备、仪器、耗材的导入、管理与维护等。要求任职者具备熟练操作加载控制、数据采集等试验设备进行试验测试的能力、熟悉CCAR-23、25、27部相关适航条款,有航空型号适航审定试验验证经验、飞行器设计等专业出身及有航空主机厂实验设计等工作经验者优先。

根据《城市空中交通——一种新型交通方式的兴起》报告预测,到2025年,将有3000架飞行汽车投入使用,随后其数量将呈指数增长;到2050年,全球将有近10万架飞行汽车投入使用。摩根士丹利也发布蓝皮书称,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的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

吉利、小鹏早已入局

飞行汽车简单理解就是“装了翅膀”的汽车,兼具公路行驶和空中飞行的功能。因此,车企和飞行汽车有着天然的联系。

虽然该领域也有很多初创公司涌现,且受到资本的青睐。但车企被视为是飞行汽车的重要参与者。此前,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接受《程邀》访谈时表达观点称,九成以上只有车企才能把飞行汽车做成。

目前在国际上,包括丰田、奥迪、戴姆勒、保时捷、通用、现代等车企在飞行汽车领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布局。

而在国内,对飞行汽车投入最大的当属吉利和小鹏汽车两家车企。

2017年,吉利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创业公司Terrafugia(太力飞车),该公司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几位毕业生创立于2006年;2019年,吉利又和戴姆勒共同出资5000万欧元,投资德国飞行汽车企业Volocopter。

2020年9月,吉利旗下湖北吉利太力飞车有限公司与成都傲势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沃飞长空,旗下拥有工业级无人机品牌“傲势”、城市空中出行品牌“沃珑空泰”等。

此外,吉利的“太力飞车”TF-1已经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适航证书,为该类飞行器全球首张。

小鹏汽车则是在2020年9月收购了赵德力创办于2013年创办的汇天航空,组建了小鹏汇天,正式入局飞行汽车领域。

次年10月,小鹏汇天完成超5亿美元A轮融资,投前估值10亿美元,创下亚洲飞行汽车领域的融资纪录。上个月,小鹏汇天又完成了星航资本的追加投资。

按照计划,小鹏汇天的第六代飞行汽车2024年实现量产,可以实现飞行和陆行的融合,销售价格控制在100万元人民币左右。主要使用场景是平时在城市公路通行,周末可以开到适飞的郊区飞几圈。

日前,小鹏汇天首次展示了飞行汽车的操纵方式,陆行状态下与现有汽车驾驶方式基本一致,而飞行状态下,驾驶者可通过方向盘与右侧手柄的配合,实现飞行汽车在空中的前进、后退、转弯,以及上升、悬停、下降等。

万亿市场诱惑大

为什么车企都在竞相进入飞行汽车领域?答案肯定是因为这个市场有足够大的发展潜力。

据美国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40年,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5万亿美元。德国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则预测,到2050年,全球95个主要城市的空中,将会有9.8万辆飞行汽车飞驰。

关于飞行汽车的定义,目前全球并未达成统一的共识。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际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要发展低空经济,同时还把湖南确认为全国首个空域低空开放试点省份。这是小鹏汽车和吉利等毅然杀入飞行汽车领域的重要原因。

国家把这一项目写入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从商业角度看存在很大前景。

另一个“诱惑”还在于摩根士丹利此前的预测,即随着技术与资本投入状况的改善,自动飞行汽车市场在未来20年将迎来井喷式增长。其预计到2030年,全球飞行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到2040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5万亿美元。

从市场规模的金额看,也是“钱”景无量。

但20年的窗口期也意味着,期间可能需要付出“试水”的代价。再加上现在飞行汽车在技术壁垒、规模化和利润化,以及政策明确许可上还未有太大眉目,因此,人们对于这种看上去融合了汽车和飞机双重优势的飞行器,能否真正推广起来实际仍是存疑的。

那么,在此背景下选择入局的广汽,又是出于什么考虑?

在2018年10月举行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曾表达了对飞行汽车的看法。他表示,飞行汽车的实现不一定要依靠“车具备飞的功能”,还可以通过车+无人机配合的方式,即汽车依然只具备陆地行驶功能,但在需要飞行时,可以通过无人机将其吊起。

这种方式其实似曾相识。比如在70多年前的1946年,工业设计师Henry Dreyfuss就已经设计出的合体飞行汽车,需要起飞时,直接将汽车和巨大的机翼合体就行。

不过到了2022年,广汽对于制造飞行汽车或许已经改观了。从其发布的招聘职位可见,可能已经加入了自动驾驶功能。

从已有的例子看,国内的小鹏和海外的通用汽车,都曾因喊出飞行汽车的梦想而股价大涨。

在2021年1月举行的CES(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通用汽车透露了飞行汽车开发计划。当天通用汽车股价盘中一度大涨8.8%,至每股48.95美元,市值约为700亿美元。达到于2010年上市以来的最高纪录。

小鹏在去年10月24日发布飞行汽车之时,股价更是先于汽车起飞,在发布前一日小鹏汽车股价上涨了11.47%……

在飞行汽车普及之前,飞行汽车是未来新红利吗?这个答案离我们还很遥远。

从短期看,飞行汽车的“平民化”还不太现实,飞行汽车领域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还处于部分省份摸索试点的阶段。而广汽的入局,或许是为打造科技公司标签注入新的概念,也或许是为了赋能埃安,让它与其他新能源车企形成差异化。

文章来源:车云网,时代财经,智阅汽车,电车汇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闭门造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