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智投丨净利润增长超4倍却“扛不住”股价,CXO企业的增长逻辑是什么?

医药智投 2022-08-03

药品股票博腾股份

2017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前言

随着A股半年报披露季的来临,部分医药企业晒出了成绩单。截至27日收盘时,共有9家医疗研发外包(申万行业分类)公布了半年报或半年业绩预告,除了药明康德无可撼动的营收“龙头地位”外,其余几家企业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博腾股份、凯莱英、昭衍新药归母净利润增长幅度超100%,博腾股份营收同比增长达到了205%~215%,净利润更是同比预增高达455%-465%。虽然其余企业仍未公布成绩,但可以根据一季度报预测的是,上半年CXO企业的业绩都不会太差。

二级市场仍持观望态度

业绩向好,但是二级市场仍持观望态度,在A股市场的24家医疗研发外包企业中,仅有7家企业股价略有上涨,接近70%的公司均呈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调。在药明康德全球TOP10的“光环”下,CXO行业曾经被认为是医药行业中最能与全球龙头“搏上一搏”的领域,也曾随着创新“热”一度成为二级市场中的“火箭股”,比如百花医药一年内拉出过24个涨停、药明康德市值曾站上5000亿的高点,一度超过全球CRO龙头艾昆纬。如今,随着股价的回落,CXO企业或许已经回归到了需要真正体现其价值的时刻。

7月26日,药明康德正式发布半年报:营收177.56亿元,同比增长68.52%,归母净利润46.36亿元,同比增长73.3%,延续高增长态势。从营收结构看,除了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 ,药明康德其他主业板块营收均同比增长。其中,受益于新冠订单交付,化学业务实现翻倍增长,实现收入129.74亿元,同比增长101.91%。分地区来看,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 119.09亿元,同比增长104%;来自欧洲客户收入18.53亿元,同比增24%。

博腾股份2018-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1.25亿元、1.86亿元、3.24亿元、5.24亿元,仅仅今年上半年的盈利,便超过了公司过去四年净利总和。超过400%的净利润增长,来自于近年持续加大市场推广和商务拓展。年报显示,博腾股份2021年引入新客户113家。其中,2022年2月,公司收到了辉瑞一个达6.81亿美元的订单,公告显示订单履行时间为2022年度。

去年与辉瑞就新冠药签订了近百亿订单的凯莱英,预计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47.91~50.58亿元,增长约172.18%-187.37%;预计归母净利润16.44~17.43亿元,同比增长约282.99%-305.97%。根据凯莱英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大订单”效应、产能释放带动下,小分子业务爆发式增长,收入同比增长约180%,同时,公司新兴业务各板块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收入同比增长约150%。公司进一步优化运营体系,产能利用率和运营效率得到有效改进,营业收入的高速增长亦带来了规模效益的释放,助推盈利能力的大幅提高。

昭衍新药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41亿元~4.02亿元,同比增加约121.8%到161.8%。有人欢喜有人忧。作为曾经被视为“牵制”药明康德的康龙化成,成绩却不怎么理想。康龙化成披露公司上半年预计营收45.67亿-46.65亿元,同比增长39%-42%;预计净利润5.65亿-6.1亿元,同比增长仅0%-8%。康龙化成曾表示在CDMO业务方面,今年2月其位于绍兴的厂房开始投入使用,目前还处于爬坡期并没有满产,订单已经开始逐步交付。在临床CRO业务上,疫情导致了运营成本增加。而大分子和基因细胞治疗业务的增速慢于整体业务增速,则与海外产能的建设有关。

成长确定性强

长期来看,CXO行业规模受益于医药研发投入增长与研发外包率的提升。根据Evaluate Pharma数据,全球药物研发支出由2012年的1370亿美元提升至2021年的2120亿美元,复合增速达4.97%。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新药管线与IND申请/受理数量也持续走高,根据Pharmaprojects数据,在研新药数量也由2010年的9737个提高到2022年的20109个,复合增速达6.23%。近几十年来,新药研发难度加大,推出新药的平均时间延长,新药研发成功率不断降低。数据显示,上世纪70年代至今,单个新药研发费用从1.79亿美元增加到了26亿美元,但是累积成功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1.5%下降到了15.5%。在研发成功率低、研发费用高企的情况下,大型制药企业通过缩减开支、裁减研发人员、外包研发生产服务以增加整体研发效率并控制研发成本;

新兴Biotech公司由于规模较小,对成本更加敏感,因而更倾向于将相关研发生产业务外包给药物研发生产服务公司。在新药研发中,新兴Biotech公司的全球在研产品管线占比由2003年的52%增长至2018年的72%,逐渐成为主流,将带动CXO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政策方面,近些年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医药创新,国内新药研发发展迅速。2021年年底,国家药监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中国“十四五”期间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西南证券表示,随着国内创新药迎来收获期,叠加新冠疫情加速在研新冠药物进展,研发需求强劲将促使上游药物发现相关CRO持续获益。数据显示,2015-2019年,全球CRO市场规模由443亿美元增至626亿美元,CAGR达9%,预计2024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将达960亿美元;国内CRO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15-2019年国内CRO市场由26亿美元增至68亿美元,CAGR高达27.3%,预计2024年中国CRO市场规模将达222亿美元。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新药研发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医药智投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