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智投丨没有“二舅”,谁来缓解IPO焦虑?2022H1医药行业IPO盘点

医药智投 2022-08-05

医药行业ipo药品

1439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前言

7月25日,益方生物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18.12元/股。上市当日,开盘即破发,开盘报14.00元,跌幅达22.74%。创新药破发的“魔咒”似乎仍在持续。2021年的医药行业,在遭遇了出海不顺、疫情反复、资本寒冬等阻碍后,市场情绪低落,新股破发成为常态。进入2022年,资本市场是凛冬继续还是趋于回暖?上半年行业的IPO表现,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半年行业的IPO表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上半年,港股、A股共有27家医药企业上市,比去年同期减少17家。其中,A股上市21家,比去年同期减少9家,港股上市6家,比去年同期减少8家。港股6家上市企业,2家破发。创业板和主板上市的12家企业,首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科创板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2022上半年,科创板9家医药公司上市,首日7家破发,其中5家创新药企全部“中招”。这也意味着,创新药企在科创板上市破发率达100%。据德勤《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2年上半年回顾及前景展望》报告显示,内地市场中,医疗及医药行业在全行业新股数量上的比重同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港股市场上,医疗及医药在新股数量上的占比达25%,成为上半年上市较多的行业之一。截至7月25日,相对于发行价,2022年上半年A股、港股上市的27家医药企业中,有16家股价下跌,11家上涨。

有证券研究人士分析认为,长达一年的不断探底调整后,当下医药行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大致已经回到5年前的水平,但行业发展水平已经远超当年。值得坚守的同时,新的投资机会也在逐步显现。

泡沫幻影:估值游戏的起伏动荡

自去年下半年起,医疗二级市场的寒潮滚滚而来。有些药企的上市之路直接按下暂停键;有的虽然上市了,但是打了“骨折”,像乐普生物IPO时每股发行价为5.78元,这已经低于1年前C轮融资的定价(6.7元)。

破发上市只是开始,后面大概率还有股价下跌、估值腰斩的“连环锤”。有些公司的市值已经跌破账上现金,比如贝康生物、嘉和生物、和誉、兆科眼科等。在二级市场涌起的波澜中,一级市场很难独善其身——无法逃避估值泡沫被挤掉的命运。走到融资后期的企业,最先感受到估值的“冰火两重天”,“今年甚至有的公司都已经down round(流血融资),即这一轮融资的价格比上一轮还要便宜。”有投资人看到不少药企的估值报价降到原来预期的40%-50%,降幅最大的甚至到了70%。

泡沫在破,估值逻辑也在推倒重建。而此次二级市场医疗板块的触底反弹,部分程度上帮助一级市场修正了估值体系。如果二级(市场股价)永远是下跌,作为参照坐标,一级市场的价值回归依旧迷茫。“随着股价反弹,说明二级对一个标的价值达成共识,反过来一级会用这个共识修正自己的估值逻辑。”

展望

对于biotech而言,一方面是摘低处果实的时代渐去渐远,追求原始创新、摘得高处的果实才能有立足之地;同时,风险控制能力关乎生存。其中一个显眼的风险是资金问题,融资的可持续性是企业投注创新的基础。根据34家18A生物技术公司公布的2021年业绩,有8家biotech的现金不足以维持两年半年以上的研发投入,4家撑不过两年。

反观美国医药市场,它已经度过了两次重大周期交替,分别是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10年代。在这两次产业泡沫中,一半是海水一半又是火焰。诸多biotech淹没在破产的海水里,同时并购的火焰也照亮了如今的制药巨头,比如安进、吉利德通过收购关键标的得以突破。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biopharma、big pharma对国内外biotech的股权投资,比如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但要称其为并购潮还为时尚早。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医疗行业累计回报率达160%。2021年,中国的医药、医疗器械等卫生支出仅占GDP总量的7%左右,而美国的这一数字为18%。两者之前的差距,也意味着中国的医药行业发展潜力之大。

纵观昔日是biotech的制药巨头,如再生元、吉利德、安进、渤健等,不论是第一款药物上市还是迎来并购至少需要十年。医药研发常常得坐十年冷板凳,时代奖赏那些更有耐心追寻创新的“猎药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医药智投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