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绑定华为,“千亿”小康股份再现大动作,背靠大树好乘凉吗?

车评速递 2022-08-09

小康股份华为

3563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8月1日,“赛力斯”闪亮登上A股市场发布第一份公告,而曾经的“小康股份”已然完成使命转身告别历史舞台。

公告称,公司已正式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公司名称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小康股份”变更为“赛力斯”,公司证券代码“601127”保持不变。

另一方面,小康与华为联袂打造的问界M7的预售正开展的如火如荼,甚至连演员胡军、拳王邹市明都成为了它的“信徒”。

根据 AITO 发布的数据,发布会后仅 2 小时,问界 M7 的订单就突破一万辆;4 小时后订单破两万;48 小时后订单破 5 万;72 小时后订单突破 6 万辆。

华为站在台前,收获了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而背后造车的合作伙伴小康(赛力斯),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1、失宠的“旧爱”

在搭上华为这艘“快船”之前,小康股份也曾在新能源领域单打独斗过一些时日。

2018年,SF MOTORS在美国发布,赛力斯SF5作为一款概念车首次在发布会上亮相;同年7月,SF MOTORS进入中国,并被命名为金菓EV。一直到2019年上海车展,进行过技术路线调整的金菓EV才从纯电动车变为插电混动类型,名称也正式更改为小康赛力斯。

尽管赛力斯SF5的诞生一波三折,但小康却并未在它身上看见胜利的曙光。

2020年7月,赛力斯SF5才开始交付,而2020年全年销量仅有1051辆,这也导致小康股份当年共计亏损22.34亿元,股价从SF5发布到交付,下跌超40%。

现实的惨痛一击让小康转身投奔华为的怀抱,2021年3月,小康与华为官宣达成合作关系,4月份,全新升级的赛力斯SF5又一次面世。

作为牵手华为后的首款作品,小康对全新的赛力斯SF5寄予了厚望。

但赛力斯因为诞生早,先天发育不良,在整车试验复测等方面,并不能达到华为的要求;另一方面,华为与小康的合作也来的十分仓促,导致华为对这款车的改造也十分松散。先天的缺陷加上后天改造未能尽善尽美,赛力斯SF5销量虽然相比之前有所好转,但全年也只卖出了8500多辆。

业绩惨淡,华为再下一子,与小康再度合作,推出新品牌AITO问界以及首款车型M5。

在AITO问界M5发布当日,赛力斯的母公司小康股份跌超7%,并连续两日跌停,两个交易日内市值缩水超170亿元。

这一次,小康的梦想迎来了新希望。

2、抱紧华为“大腿”

随着小康股份的新能源汽车板块渐入佳境,终于再次迈出改名的一步。小康股份更名“赛力斯”背后,是要紧紧抱住华为的大腿。

早在2019年4月,小康股份就发布了赛力斯SF5,有纯电动和增程式两个版本,不过,彼时在车圈内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2020年赛力斯累计销量仅为一千余辆,2021年1-2月的累计销量仅有179辆。

由于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巨额投入和微弱的回报,截至2020年末,以前还能盈利上亿的小康股份出现巨额亏损,当年共计亏损22.34亿元。资本市场也给出了负面反馈,从赛力斯SF5发布到交付,小康股份股价下跌超过40%。

小康股份意识到,仅凭自身很难在新能源车领域成就一番事业,所以转身奔向了华为的怀抱。

2021年3月,小康股份官宣正式与华为达成合作关系。

在华为的加持下,小康股份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首先,即便首款车赛力斯SF5,2021年全年只卖了8000多辆,但是这已经是小康股份2020年SF5销量的10倍。

其次,资本市场,小康股份股价迎来猛涨。

在二级市场上,2021年之前,小康股份股价平平,可以用“横荡”形容。自与华为合作造成后,小康股份股价像坐火箭一样,蹭蹭上涨,2022年6月28日,最高涨至90.50元。截至2022年7月18日收盘,小康股份最新股价为75.2元,最新总市值1126亿元。

无论是销量还是股价,小康股份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此外,与华为合作造车的这两年时间,张兴海家族的财富也是大涨几百亿。胡润百富榜数据显示,2020年,张兴海家族财富为29亿,2021年涨至220亿。

与华为合作造车,能让财富暴涨,干嘛不抱紧大腿啊。

随后,小康股份与华为的合作深入,双方共同参与设计的问界M5在去年底亮相,今年3月开始陆续交付。

而在7月4日举办的AITO问界M7发布会后四个小时内,新车订单已突破两万,72小时订单量已超过6万辆。

3、风光的“新欢”

2021年12月2日,赛力斯在一场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高端汽车品牌—AITO,推出首款车型问界M5。

尽管AITO这个商标归属于赛力斯背后的小康集团,但从发布会不难看出,问界M5是华为的“心头好”。所用时长占据正常发布会一半多,致使原计划90分钟的发布会延长至150多分钟,这场独角戏上,赛力斯鲜少被提及,反而是华为在新车制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被反复强调。这似乎在向外界说明:华为才是这次合作的主导者。

事实上,华为也的确对问界M5倾注了不少心血。从问界M5的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的营销、售卖,华为几乎一手包办,把能用到的华为零部件全部装了上去,包括鸿蒙系统。因此,问界M5也被称为首款鸿蒙汽车。

从发售开始,问界M5就显现出了不同于“前任”赛力斯SF5的绝佳天赋,成为了新能源车市场的一匹黑马。数据显示,AITO问界M5发布后近半个月,全国订单已达7000台,直逼赛力斯SF5接近一年的累计销量。2022年上半年,问界M5累计销量更是达到2.02万辆,虽然相比特斯拉比亚迪甚至蔚小理还有一定差距,但三个月交付过万,此时的问界,已然成为造车新势力中单款车交付过万最快的。同样选择增程式的理想one,走到这一步一共用时20个月。

而业内一直以来都有“华为三代出精品”的说法,问界M7似乎昭示着,即便是在造车这件事上,华为也不例外。

7月4日,问界M7在华为新品发布会上亮余承东推销这款车的热情,远远超过推销手机。在余承东的眼里,问界M7可以超越世界上所有的汽车,拥有百万级豪车的体验,甚至在发布会现场还吊打蔚小理、脚踢特斯拉,不可一世。

得益于声势浩大的预热,问界M7预售3天就收获订单6万辆,且不说远高于问界M5的上半年销量,就是放眼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个成绩也是相当亮眼。

所以,赛力斯如愿以偿了吗?

4、All in赛力斯,开启新能源赛道的争夺

按照小康股份以往更名的逻辑,赛力斯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涨势,是它下定决心的动力。同时,选择改名的时机也很好理解——吃准热度,改头换面。

随着与华为的绑定越来越深入,“赛力斯”的名号已经深入人心,同时也带动了二者合作车型的销量。

据小康股份发布的产销快报,赛力斯今年6月销量为7658辆,同比增长524.12%,占小康股份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61.7%;1-6月,累计销量21581辆,同比增长884.98%,占小康股份同期新能源总销量47.3%。

今年7月4日,在华为nova10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夏季发布会上,AITO品牌旗下第二款产品问界M7也正式亮相。数据显示,问界M7开启预售后72小时内订单已超过6万辆。

新能源车销量的上涨,也体现在了营收上。2022年第一季度,小康股份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营业收入占到公司总营收的48.28%。

更重要的还有股价和市值的热度。从2021年4月开始,华为的加入让小康股份股价一路飙升,从20多元涨至80多元的年内高点,总市值突破千亿人民币。截至7月13日收盘,其总市值达1005亿元。

无论是销量还是股价,实际都已经跳出谷底,但这些“收成”对于小康股份而言,或许仍然不够。

从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看,小康股份营收总收入达51.31亿元,同比增长56.3%,但净利润为-8.39亿元。对于小康股份而言,集团此前对赛力斯的巨大投入,需要得到更快速的反哺、提升估值,才能抓住风口实现其转型大计。

虽然,在小康股份与华为的合作中,华为肉眼可见地占据着主导权,但不得不承认,小康股份对赛力斯的取舍得到了结果。至少相比两年前,赛力斯的名不见经传,小康股份低落的市值和股价,都在与华为达成合作之后发生了巨大改变。借着更名赛力斯,小康股份这一次也终于彻底奔向新能源智能汽车赛道。

5、背靠大树好乘凉?

事实上,从问界M5开始,小康(赛力斯)就借势华为摆脱了泥潭。

2020年,小康股份营业收入143.03亿元。与华为合作后,即2021年末,公司营收167.18亿元,同比增长16.89%。2022年7月15日的公告显示,小康股份2022年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126亿元,同比增长至少60%。

这一业绩变化说是完全归功于华为丝毫不为过,毕竟在华为之前,小康赛力斯名不见经传。

而今的小康,只要营收不断增加、新车销量持续攀升、牵手华为继续合作,便能一直把故事讲下去。

在合作之前,小康并不是华为下注的唯一目标,但老牌车企都不愿意找这样一位强势的资本,让自己在合作中丧失话语权失去灵魂,但小康不一样。经历了试水的失败,小康急需借势华为的名气完成产品的迭代。

很多人认为,从此刻开始,就注定了这种合作模式的不平等。如今小康更是逐步沦为华为的代工厂,失去主导权。

但小康不这么想。在5月24日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小康股份极力否认“代工厂”一说,并对合作双方的权益进行了明确解释:整车的知识产权属于小康股份,销售收入也归属于小康股份。“华为在主流商圈核心地段的门店,通过合作,我们的产品进入他们的渠道销售,就会大大减少我们前期的销售费用的投入,每卖出一辆车,他们提取相应的销售服务费用。”

按照这种说法,小康的确是做出了一个“好选择”。对于小康而言,选择华为不论是短期的财务回报还是长期的战略意义,都要比自己单打独斗更容易。

但背靠大树,乘凉也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在小康之外,华为同样与极狐、江淮、奇瑞达成合作造车的意向。中汽协统计数据表示,在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前十五名企业集团中,有三分之一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也就是说,华为完全有能力选择更多的合作伙伴,甚至,放弃小康。

想必小康也很清楚自身的处境,如何划清界限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或者更进一步借助华为壮大自己的力量,都是小康当下要思考的问题。

高枕亦有忧,游走在这段危险关系之中,与虎谋皮谈何容易?

来源:云掌财经,智阅汽车,功夫财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车评速递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