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好≠赚钱,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还未可知?

机器人生态圈 2022-08-10

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埃斯顿

2892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近日,机器人概念股活跃度提升。8月8日,机器人概念股反弹,截至收盘,机器人概念指数整体上涨1.91%,康力电梯、亚威股份、南方精工等多家上市公司涨停,九号公司涨幅超9%,收报59.49元/股。

8月4日,马斯克在特斯拉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发布了一张特斯拉Optimus的新图片,以宣传即将到来的AI日。照片是Optimus机器人原型的手臂,当天,马斯克再次重申,“从长远来看,Optimus机器人将比汽车更有价值,将彻底改变整个经济。”

面对广阔的市场,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人形机器人方面也有布局,目前在四足机器人方面发展十分迅速。

银轮股份表示,“液冷换热系当前最有效的方式,公司在芯片液冷换热方面有独特技术优势且完全自制。”

人形机器人还将大量运用柔性电子技术,比如柔性电子皮肤、柔性触觉传感器、柔性弯曲等。对此,汉威科技表示,“这些都是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能斯达目前已经布局的技术方向及产品的真实应用。”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行业的终极发展目标,目前常见的机器人都只是人形机器人的子集,特斯拉的入局有望推动行业从实验室阶段过渡到商业化阶段。

然而,机器人不是个新概念,人形机器人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只是并没有真正带来应用的大规模革新。它的发展就像薛定谔手中的黑箱,目前没人能知道那只代表价值的猫是死是活。

1、我国机器人情况

进入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仍然呈现良好的增长韧性,Q1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1.4%,而后由于疫情原因,Q2的产量同比下降13.0%。

但在二季度末尾,机器人产量已经开始回升势头,2022年6月已经恢复了同比正向增长的趋势,天风证券预计到Q3景气度有望重新回升。

另外,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埃斯顿于2022年7月表示公司今年的出货量目标为1.6-1.8万台,考虑到2021年埃斯顿机器人的交货量刚刚破万台,天风证券认为可以从中大致判断出国内机器人市场的交货量或将在下半年迎来较快增长。

2022年开始,国内工业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纷纷宣布了各自的产品涨价计划。

在年初台达、ABB等上游厂商宣布涨价后,造成的影响开始从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向下游传递,各大机器人整机厂商也纷纷宣布涨价。

产业链全面涨价,价格上涨反映出供不应求状态。

2、行情结构化,机器人不会“飞”

实际上,自机器人概念异动以来,行情结构化的特征就十分明显——换成大白话就是,有的公司长期涨,有的公司偶尔涨。参差之间是炒作,是未来的不确定。

这种分歧在8月3日达到高潮,竞价机器人板块涨停最多,一度绵延涨势。但是临近中午时,出逃已成风。做RV减速器的中大力德盘中涨停后开板极速下跌,爱仕达午后直线跳水以天地板跌停。绿的谐波、赛象科技、秦川机床等前期热门股纷纷由大涨转大跌。

也许等到行情中断,依然有投资者云里雾里,对这些概念公司的业务也不明不白,但这并不重要——机器人产业是成熟的,供应链也是成熟的,但这和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之间显然存在太多错位的关系。

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现有的机器人四大家族,是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家族。显而易见的是,新的人形机器人和传统概念上的一系列机器人只是亲戚关系。马斯克称Optimus将改变世界,意味着其应用领域和形态将有一定颠覆性。而和工业机器人相比,这正是一种应用上的不确定性。

国盛证券在一次主题分享中认为,人形机器人将与人类工人竞争。民生证券研报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手机、汽车后的新入口,进而产生商业价值。安信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焦娟认为,擎天柱其实是新一代的智能交互硬件。

马斯克自己给出了Optimus落地以及投用的时间安排,并且大概将应用逻辑划分如下:首先是重复性、危险性工作,然后是现实世界的无指令应用,最后是家用机器人。不难看出,这是从执行指令到自主认知决策的进化,但这样的应用过程是“拿着锤子找钉子”,符合马斯克的探索精神,却不符合投资的稳健要求。

实际上,从这个细节出发,机器人产业链要飞起来,光有风口是不够的。现有的“星辰大海”来自三个基本推论:第一,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确定能以技术进步撬动大量应用前景;第二,国产厂商能够在特斯拉机器人供应链中获得对应份额;第三,所有需求能转化为业绩。

马斯克自称的“史诗级”进步,暂时还撑不起这些推论。

首先,特斯拉是否能做到超越波士顿动力的技术水平还要打一个问号,多年的技术积累并非马斯克背书就能超越,而且马斯克也曾有过不靠谱的背书。其次,人形机器人不是新能源汽车,不会有如此顺畅的国内供应链发展渠道。

最后,应用前景看似广泛,物流运输、看护、危险场景作业。但这些场景要么就是需要和旧的市场支配者竞争,要么就是需要探索、过渡,探索需要时间,而时间将影响业绩转化——更何况有些赛道的业绩存在天花板。

3、前景好≠赚钱,机会藏在中国的“代际差异”

机器人仅仅是马斯克带火的众多概念之一,前一个在二级市场火热的,是一体化压铸技术。类似的,一体化压铸也伴随着相应公司的市场炒作。那么,这个号称电动车革命的关键工艺,是不是真的存在巨大想象空间?

答案并不令人满意,A股主流第三方压铸公司,如拓普集团、广东鸿图等,营业成本占收入比例均超过90%。辛辛苦苦为电动车革命出力,最后却是为上游材料和机械供应商打工。

相比之下,人形机器人概念的利润空间没有逼仄到这种程度,但也同样不容乐观。中大力德在2021年年报中披露的减速器业务毛利率为19.32%,巨轮智能的机器人减速器业务毛利率,仅有3.16%。

亿欧智库《2022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工业机器人总体成本的60%,细分比例分别为减速器30%、伺服系统20%、控制器10%。而世界一流水平的核心零部件毛利率分别为减速器40%、伺服系统35%、控制器25%。

显然,国内机器人产业链的供应商们,也在面临不挣钱的尴尬境地。更何况这些核心零部件的大头依然属于国外厂商,在减速器领域,日本纳博特斯克市场占有率达到60%。

有这些因素在,现在对机器人产业链的炒作,即使是未来几年也很难有业绩确定性。

尽管如此,国产机器人的发展阶段,应该更类似于“蓄势”。

机器人概念龙头埃斯顿从数字控制系统起家,向伺服系统等领域发展。自2015年上市后,埃斯顿开启大规模收购行动,不仅买下了运动控制、3D视觉等领域的重要企业,而且逐渐覆盖压铸、焊接等机器人集成环节。2019年埃斯顿收购了拥有全球领先水平的机器人焊接龙头CLOOS。

这一系列收购给埃斯顿带来了较大的管理负担,并且部分业务的营收增效较差。然而,埃斯顿却积累了强大的自主供给能力,零部件自给率达80%,且沉淀了技术实力。很多国产机器人企业虽然没有突飞猛进,但也像埃斯顿一样在逐渐向业界一流攻关。借着人形机器人战鼓的吹响,很多人关注到产业链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也不失为一种价值。

也是在人形机器人这个关键点上,新的可能性正在硬件之外诞生。由于人形机器人的目标是自主决策,它真正的核心技术也就落脚于AI算法,软硬件结合才是未来。在这方面,马斯克也表态,AI DAY是为了对外强调,特斯拉是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

目前,特斯拉的AI水平依然领先于国内。但正如新能源车和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一样,国内企业也许会在未来恰当的时候,拿出一些惊喜。

安信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焦娟说,苹果在2006年到2008年就在推智能手机iPhone,但中国领先的手机厂商是在2013年之后才集体走上快车道。随之,我们也看到了硬件基础上的软件爆发。

中国机器人产业链,正处于这样一种发展的代际差异之中。即使没有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催化,变化也终将到来。当一种基础完善后,生态的概念就会形成和发展。国盛证券认为,软件算法上,2024年和2025年将是软件企业投入研发的关键节点。机器人是一个整体,想要获得更多价值,最终还是要向“微笑曲线”取经。

赚快钱的资金时刻都在换手离去,但有意义的市场不会是一地鸡毛。如果真有投资者愿意为星辰大海等待,这将是一场需要耐心的长期投资。

文章来源:钛媒体APP,证券日报,财学堂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机器人生态圈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