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烧掉6亿,芯片暴雷潮开启,该如何熬过周期?

电子芯技术 2022-08-12

融资公司芯片投资

2765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近日有传闻称Arm CPU初创企业启灵芯即将破产倒闭,本周五有网友发帖表示“启灵芯今晚6点宣布停止运营。”

雷峰网从一接近启灵芯的业内人士了解到,启灵芯目前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目前处于暂停运营的状态。

启灵芯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21年,核心团队来自中美主流芯片企业,有深厚的CPU技术底蕴和丰富的量产经验,公司致力于高性能通用计算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自主可控、高能效的通用芯片。

此前有媒体报道,启灵芯的核心技术人员包括来自阿里平头哥美研P10的林葳,他自 1997 年进入芯片行业,曾参与了英特尔安腾处理器(x86 架构服务器 CPU)和华为海思麒麟 CPU(Arm 架构手机 CPU)的开发,2019 年加入平头哥。但企查查显示,林葳已经于今年7月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和执行董事,改由王颖接管。

三个月前,启灵芯对外宣布公司已经完成总计约 6 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和 A 轮融资。天使轮投资人包括矽力杰、世芯科技、韦尔股份、恒玄科技等多家半导体企业创始人,A 轮投资人包括光速中国。

半导体洗牌潮

投资人最先抛弃消费类芯片

“这绝对不会是唯一一家,今年下半年还会有更多芯片公司因为融资不善而关门。”上海一位长期关注半导体的投资人坦言,随着一级市场收缩,国内半导体行业正在进入洗牌期,一方面头部公司正在跑出来,另一方面腰部以下的项目渐渐消失。

数据显示,2022年1-6月半导体行业共有184家公司获得融资,早期项目(天使轮、A轮、B轮)125家,占比约68%,C轮24家,D轮6家,这意味着半导体相关公司能走到C轮的公司正在减少。当VC/PE口袋余粮不多的时候,曾经一片火热的半导体赛道也开始降温了。

“最先遭殃的将是一批主攻消费电子芯片的初创公司。”北京一位半导体投资人朋友如是说。对方坦言,团队早已经不看消费类芯片了。从去年开始,他们系统布局MCU赛道时,曾经看了不少专攻消费场景的MCU芯片项目,虽然估值较为合理,但发现这类公司技术壁垒并不高,主要是靠市场推广能力和商务能力占据市场。“最后我们宁可暂时放弃MCU赛道,也不投那些做消费级MCU的公司。”

今年以来,已经不止一位投资人透露,不再投消费电子类芯片公司。“无论哪一种消费类芯片,都很容易陷入用价格来换市场的状态,最终进入两难的境地。综合看来,这类芯片公司价值已经不大。”

事实证明,消费电子芯片市场正在进入下行周期。最近几个月,用于电视、电脑等显示器上的驱动芯片打响砍单第一枪,市场陆续传出晶圆代工厂遭消费电子客户砍单的消息。随后,行业风向标台积电也传出遭苹果、AMD、英伟达三大客户砍单的消息。砍单潮之下,上游芯片供应商降价促销,驱动IC、主流存储芯片DRAM和NAND Flash等多种热门芯片价格下降,甚至此前主要的紧缺品类MCU芯片,价格也出现“腰斩”。

而芯片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更是给VC/PE浇了一盆冷水。数据显示,从2021年11月开始,国内A股半导体板块持续下挫;同时芯片新股破发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今年 1 到 4 月上市的 14 支半导体新股中有 7 支首日破发,未盈利的企业 100% 会破发。

以“基带芯片第一股”翱捷科技为例。这家公司是由深耕通信芯片行业多年的戴保家一手创办,是国内极少数掌握全制式蜂窝基带芯片设计及供货能力的企业之一。但翱捷科技尚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至2021年前9个月,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84亿元、1.15亿元、3.98亿元、10.81亿元、14.33亿元,逐年快速增长。但对应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8亿元、-5.37亿元、-5.84亿元、-23.27亿元、-4.84亿元,持续亏损。

这样的表现难以撑起漂亮的股价。1月14日,翱捷科技登陆科创板,首发价格为164.54元/股,上市首日即破发。截至7月25日,收报67.28元/股,较发行价已跌去超60%。

此后,射频芯片龙头企业唯捷创芯当日收盘跌幅更是超过36%,成为今年以来新股首日跌幅最大的上市公司,同时也是科创板开板以来首日跌幅最大的公司;即使在二级市场定价规则调整之后,中科蓝讯仍旧没逃过首日即破发,收盘跌幅达29.85%。截至目前,中科蓝讯股价为59.89元/股,已经远远低于中科蓝讯上市前最新一轮融资的价格,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严重。

以往IPO敲钟现场欢呼的场景不复存在。“以前担心芯片公司没地方上市,现在二级市场下跌得厉害,很多公司的股票都没以前值钱了。”华南一家投资机构合伙人坦言。看着一个个破发的芯片新股,一级市场投资人不免惆怅起来。

芯片公司是当下最容易“猝死”的群体

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to VC。在2017年之前的大多数公司,商业模式都是to VC:即基本没有营收或利润,完全靠融资输血。

而后,当各个行业出现“血崩”事件后(头部企业全军覆没),2017年开始,大家逐步调整为“to VC+to客户”。

很不幸的是:由于产业差异,99%以上的芯片公司,目前还是to VC模式。

芯片的研发周期太长了,普遍3年;研发出来后,面向的又是一个极度上游的to B市场,销售周期同样漫长。没有个5-6年,公司很难有规模化收入;没有个7-8年,公司很难有规模化利润。

而这7-8年里,99%的芯片公司必须得to VC:完全靠融资续命。

大家不要觉得to VC的公司很富有:融了几亿几十亿,很有钱。相反,在我们看来:to VC的公司普遍很穷——这里说的“穷”是指可支配资金太少。

一个公司融了1亿,未来的18个月里,它的支出大概率是超过1亿,没有盈余。融资的一般节奏是:公司先融18个月的钱,在未来12个月里花掉70%-80%,留下6个月的资金用于筹备下一轮融资。每一分钱都很紧俏。

尤其在芯片行业,烧钱的速度超出任何一个行业:这从融资金额可以看出。

天使轮的主要使命是:做出产品+部分用户。在普通行业,一个天使轮的融资金额也就500万上下。而据铅笔道统计,在芯片行业:低技术含量的芯片,天使轮平均融资额为2000-3000万;高技术含量的芯片1个亿起步,A轮直接拔到2-10亿元。足见芯片的烧钱速度,远超任何行业。

因此,芯片公司天然会面临一个问题:7-8年没有收入,只能依靠资本输血,业务本身的投入又比任何行业高很多。

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下,它们还会面临另一个问题:抗周期能力更弱。它们的抗周期能力,基本和消费市场无关,完全依赖资本市场。

消费市场是去中心化的:这个客户没有信心,那个客户会有信心。而资本市场是完全中心化,从众效应明显:几个KOL投资人的信心,极其容易引发所有投资人的信心;几个关键事件的发生,就能逆转行业的风向标。

翻看过往多很多案例:很多赛道上半年还是风口,下半年就跌到了冰点,比如新消费。这一轮芯片公司的倒闭潮,必然也会对投资人判断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芯片公司的生死期就在6个月之间:融到1笔资,12个月里花掉70%-80%,留6个月的钱融下一轮。融到了就活,没融到就死。

每一家芯片公司的创始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是否符合以上所说的任一种情况?如果符合,应该立刻采取行动。

我们对芯片公司有2个建议:

一,不要一口气就想着造航母,努力提前商业化。铅笔道投资人陆奇博士投过一家脑机接口芯片公司,他们创始人透露,如果要一口气造航母,商业化要15-20年。所以他们想出一个办法:先不做人脑芯片,先做动物芯片(老鼠)。

二,勒紧裤腰带,静待下行周期过去。芯片公司的几个主要投入点:原材料采购、建厂、人力。建议在新融资敲定之前,降低公司发展速度,控制现金流。

我们也建议关注芯片的投资人树立长期信心。

今年以来,我们发现很多机构在刻意降低工作效率,明明两天可以搞定的事,要用两周来完成。在往年,今天见完一个好项目,恨不得明天再见。而在今年,今天见完一个好项目,再见要等到下周。

芯片是长期朝阳产业,投资是一个周期大于十年的生意,希望在经济下行的当下,投资人能更坚定一点,更果断一点,与芯片创业者一起熬过周期。

来源:铅笔道,投资界,雷峰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子芯技术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