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明科技UMicro 0.4全球发布,高增量下的企业选择方向各有不同

玩转LED 2022-08-16

科技洲明科技三星

3781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8月11日下午14:00,洲明科技 LED微间距显示屏——UMicro全球发布。该系列基于COB封装,应用行业领先的Micro LED技术,点间距最低突破至0.4,低反光、低摩尔纹、超黑底色等多重性能优势再次取得突破。

本次发布的UMicro系列在智造过程中应用EBL+多层光学处理,减少屏幕摩尔纹现象,色彩极致纯粹,观看不反光,触摸无痕迹。在洲明自研UOS系统护航下,3D-LUT色域校准技术实现电影级广阔色域任意转换;此外,UMicro运用超冷屏技术,屏前温度低至38℃。产品7大防护处理通过3重认证,使显示屏轻松化解各种环境考验。UMicro 0.4拼缝>

优异的产品特性决定了更大的应用延伸。从大方向上看,UMicro不仅可替代LCD、OLED,应用于指控中心、商业显示等传统显示市场,它还在裸眼3D、AR/xR、家庭影院等创新领域前景广阔。

显示屏研调机构集邦科技指出,Micro LED大尺寸显示芯片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成长至45亿美元,年复合成长逾204%。在投资市场上,Micro LED也被视为是未来 10 年内最为关键的显示技术革命,成为热门的潜力股。在LED行业迎来技术变革的当口,洲明科技全球首发UMicro 0.4系列新品,从Micro LED芯片制程、巨量转移固晶,到驱动控制、自研系统优化,洲明再次突破产品技术上限。

1、小间距LED显示屏的特点

1.超精美

无拼缝、超宽视角,亮度色度均匀不偏色。

广播级色域,色温智能可调。

智能化亮度调节,自适应环境,长时间观看不疲劳。

超高刷新显示,换帧速度快,消除重影无拖尾。

超高对比度,保证了画面的色彩表现能力。

显示单元16:9 黄金显示比例,灵活小巧,平面,弧面,流畅拼接,兼容前、后维护。

低亮高灰无损技术,始终能够完美细致地呈现任何画面。

精度控制技术,确保屏体平整无缝。

2.超安静

新结构设计理念,有效控制温升,运行稳定。

自然散热,无风扇,工作零噪音。

高散热面板处理技术,散热快,寿命更长。

3.超节省

故障仅需维护单个LED 像素成单个模块,维护成本低,速度快。

节能环保,更低功耗创新设计,节能30%。

箱体超轻薄,精致美观,对各类空间受限场所,安装空间占用更小。

凭借先进的工艺设计布局和选材,小间距屏幕的使用寿命平均可达6-8年。

4.超稳定

高可靠性供电技术,通讯级电源,永不断电。

双信号热备份,故障自动切换,确保画面稳定可靠。

5.超安全

支持热插拔抢修,无需关屏安全快捷。

自带掉电存储记忆功能,数据参数永不丢失。

在行业“增量大势”之下,小间距LED显示屏产业的投资也在迅速增加。但是,这其中并非所有企业的“目标和路径”都一致。甚至有品牌喊出“小间距LED竞争”“后”时代的口号。即行业普遍认为,在高增长的绝对大势之下,“小间距LED”产业的分化“也在发生”!

2、市场目标、技术难度与标准变化

传统LED显示大屏市场的“金”标准是像素间距。以像素间距不同,亦呈现出“不同的应用市场”:例如室外LED屏以大间距为主,主要是P2.0以上间距,乃至于P4.0间距以上产品。同时,P2.0以下产品的诞生,出现了“小间距LED”的概念,也同步极大的拓宽了LED显示大屏在室内市场的应用。小间距LED产品的增长,是2014年至今,LED显示市场的主角。

在2019年之后,小间距LED产业进入P1.0以下间距时代。同时诞生了mini-LED和micro-LED显示的概念。即LED晶体尺寸成为“新技术的特征”和“间距之外的新标准”。具有mini/micro概念的小间距LED产品和品牌也被认为是代表了行业发展方向的“力量”。

在LED显示进入P1.0以下市场,微间距概念时代之后,小间距LED应用的市场目标也出现了变化。Mini LED技术能够覆盖P0.3-p2.0的像素间距,这一间距指标不仅对应传统室内大屏LED显示,也包括了100-200英寸的室内显示需求。甚至能够在100+英寸上实现4k/8k的显示分辨率。这类产品拓展了LED大屏的会议室、教室、多种差异化商显和家庭影院性大屏幕彩电应用等新市场。

同时,LED晶体尺寸更小的micro LED产品则可以覆盖从“芯片级”显示(例如,PPI达到2000)到P1.5间距显示的应用产品。这些显示屏幕的目标对象覆盖了XR虚拟现实、手机穿戴和车载、IT与TV显示、室内大屏幕商用显示……等几乎目前OLED/LCD到传统小间距LED显示版图的所有应用类型。

当然,mini/micro LED显示技术的发展,也推升了一系列技术工艺进步,并带来了技术实现难度的大幅增加。例如多合一灯珠技术、AM主动驱动技术、TFT玻璃背板技术、巨量转移工艺技术、LED晶体颗粒新兴封装技术、硅基驱动背板技术、全新检测和修复工艺、全新彩色化方案(如三星QNED)、透明和柔性应用的新工艺和技术……等等!

“今天,LED显示的市场目标、技术难度与标准变化,都已经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大不相同。”这一点也就意味着“面对更多新情况”,不同的LED显示企业不可能走“类似”的道路,而是会出现“企业选择的‘大分化’”!

3、方向、努力、风险与收获的不同

近日,有媒体报道“三星显示器正在开发的下一代大型显示器QNED试产线的安装已经推迟” 。通过信息分析可以得到三星这次“技术”遭遇的挫折主要是“媲美大屏液晶显示亚像素尺寸的micro LED晶体颗粒巨量转移成膜工艺的困难”。——这是全球显示产业顶级企业,在micro LED上的一次技术挫折。

显然,像三星这样去挑战“QNED”类型LED应用,是大多数LED显示大屏企业“不具有实力”、也不具有“勇气”的事情。三星虽然是小间距LED市场的“后来者”,但是在mini/micro技术上,在面向超高像素密度的应用上的布局,却是“行业中的头把手”。

事实上,更多的LED显示屏企业,尤其是专业LED显示类企业,更多的产品和市场路径是:从大间距LED显示屏起步,不断向更小间距指标探索,同时扩大产品试用范围,而不是类似于三星这种“直接冲击极限”的做法:后者更多是传统彩电企业、传统液晶面板企业在尝试,如三星、友达、群创、京东方等等。

“按照消费类应用市场目标和商用工程等传统LED显示市场目标的不同,LED显示屏企业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面对商用和工程市场的目标,具有既可以利用mini/micro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又有技术升级难度较低、市场目标可预期性更强的特点。是传统LED大屏企业的“主要选择”。甚至,传统LED大屏企业中的部分品牌,只选择“P1.0间距及其以上成熟市场”来进行技术和产品布局;当然,也有部分LED大屏企业在加速切入P1.0-p0.5间距市场,并视图在大尺寸消费显示,即彩电市场分得一杯羹。

“主要面对消费类应用市场目标”的企业,更多是“显示行业上游企业”。例如面板和彩电企业。这类应用的难题集中在micro+巨量转移的技术路径上:技术难度高、未来市场的独断性也会高,当然最终能否实现既定技术和市场计划也存在较大风险。但是,看好车载、穿戴、虚拟现实等应用市场的企业,并不意味着其自然放弃“工程和商用LED显示市场”。——即挑战更高难度技术等级的企业,总是向下会兼容、兼顾“低技术难度”市场的供给和竞争。

这就形成了在新时期,LED显示屏产业“特殊”的企业阵营现象:大家都说自己是mini/micro LED显示技术的研发创新者,但是其目标市场方向、努力投入程度、潜在风险与预期收获等截然不同。在新时期,LED显示面临的新技术、可能的新应用场景的爆发,带来了行业企业选择的“分流”。

4、定位、竞争力与专业性考量

“绝大多数传统LED显示企业的定位依然是‘大屏’!”面对LED显示行业的增长趋势,行业人士指出,大多数LED显示企业对涉足“更多消费类”产品“保持警惕”。众多行业人士认为,“会议大屏、居家大尺寸彩电”,可能是LED显示企业的“像素间距指标极限市场”。

将自身的市场未来和技术趋向定位在“专业大屏”上,这是LED显示企业在“风险、收益”综合评估后的结论;也继承了LED显示企业传统竞争力优势和专业性特征。但是,即便如此,围绕是否在“P1.0以下”产品上大举进军,依然是一个很大的“分歧”。

目前,小间距LED显示可以“以1.0间距”为分界点,界定出“成熟技术、成熟市场的P1.0及其以上间距市场”和“P1.0以下间距尺寸的开发性市场”。这两个市场都具有很大的未来成长潜力。但是,P1.0以上产品的成长性几乎“没有风险和悬念”,尤其是没有“技术性的风险”存在,且依然能够享受mini LED/COB和多合一灯珠等新技术带来的“好处”。

目前,P2.0-P1.0产品“普及、下沉、大众化”的发展特点,已经取代此前“少数、高端、特殊场景”的应用特点。技术成熟和规模化也驱动这类产品价格“加速下降”,并为更多的行业从业者进入这一“竞争比较充分”的产品空间提供了基础。甚至,部分头部品牌,如利亚德等启用了“渠道子品牌”,来抢占“下沉型的成熟化小间距LED屏应用市场”。

而对于,P1.0以下间距的LED显示产品,即“微间距产品”则被认为是“未来之争”。例如,2020年开始,P0.9间距产品开始取代P1.2产品在“监控室、指挥调度中心”的优势地位,成为“高端需求的代表”,并不断拓展自己的市场应用范畴。目前P0.7、p0.8、P0.9产品都已经有比较成熟和充足的市场供应。只不过受制于价格较高等因素,这类产品尚未“普及和下沉”。

间距指标更小的P0.4-p0.6产品,目前还更多处于“想象市场共同体”阶段。即不仅技术上的难度在制约产品供给和成本、市场自身的需求迫切性也不足。特别是受制于2021年以来,98英寸液晶显示器供给的全面增长,无论是商显还是工程市场,“P0.4-p0.6”微间距LED显示屏的场景性风险压力都在显著扩大:此前,业内计划的先普及百英寸类P0.4-p0.6产品(尺寸小,进而单价更友好),在将P0.4-p0.6指标推向200英寸上下,乃至于超大屏市场的规划,面临98英寸液晶在百英寸显示上的狙击。

所以,推出何等技术指标的产品、研发那些技术指标的产品,已经不是“LED大屏企业”“要不要挑战更高难度技术创新”的问题,而是对“未来市场预期的理解”、对“自身市场定位的确认”和“技术创新能力”共同决定的问题:一些企业和品牌专注的市场和其未来规划,就让其对“更小的超微间距”兴趣索然。至于能够与同尺寸液晶抗衡4K/8K分辨率,进入手持、穿戴、XR或者车载市场的LED显示技术与产品创新,更只是少数“液晶面板类”企业才愿意涉足的超前沿领域。

5、小间距LED品牌从“技术创新定义”到“应用体验定义”的转变

“绝大多数LED显示企业,都不可能在P0.7这样间距指标之后,再次冲击‘像素密度加倍’的产品。”一位行业大佬指出,或许小间距LED大屏市场“从技术创新光环”主导竞争,向“具体的产品应用和服务价值定义竞争”的转变已经开始。

在暂时难以实现商业化的技术极限和创新风险面前,LED大屏市场的企业,比拼不过液晶面板类企业的财大气粗。此前,小间距LED产品领先的企业,也在面临“后来者逐渐追赶上来,而P1.0以下产品、特别是P0.7以下产品市场化速度持续放慢”的竞争压力:靠创新时间优势积累的“舒适区”正在减少。甚至在更多的行业企业,如彩电、液晶商显等企业加入小间距LED市场之后,过去5-7年“舒适的小间距LED大屏高增长”,正在变成未来“价格与普及挑战、品牌竞争挑战、供应链挑战、新兴创新难度升级挑战”等并存的“综合竞争压力较量”。

“行业企业需要更多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业内专家认为,小间距LED竞争的新时代、LED显示技术进步的新格局、应用市场分布的“新结构”,呼唤LED显示产业同仁要以更强大的战斗姿态,迎接“高增量的下半场”较量。并在这一轮竞争中坚定意志、守护专业度、创造出真正“强大的行业领袖品牌”。

来源:微生活政事儿,投影时代,LED显示屏小哥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玩转LED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