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智投丨 Nature深度解析肿瘤纳米医学“发展痛点”、

医药智投 2022-08-18

纳米粒子纳米肿瘤

1419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前言

肿瘤纳米医学旨在克服传统癌症诊断和治疗的固有缺陷。然而,尽管人们对于纳米技术的兴趣度越来越浓厚,其临床转化仍然面临挑战,一些人认为纳米医学尚未发挥其真正的潜力。8月8日,发表在Nature Review Cancer的一篇文章就如何实现纳米医学在癌症患者检测、诊断、治疗的前景采访了4位专家。

专家阵容

Sangeeta N. Bhatia教授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医学科学院院士、发明家科学院院士,致力于将计算机和工程技术应用于开发生物医学工具,用于研究肝脏疾病和癌症。Xiaoyuan Chen教授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方向包括开发分子成像探针、改善药代/药效的生物分子修饰、纳米药物的递送等。Marina A. Dobrovolskaia博士是美国弗雷德里克国家癌症研究实验室纳米技术表征实验室的联合主任、运营主任和免疫学部门负责人,为研究人员提供临床前纳米颗粒表征服务,推动有前景的纳米技术概念早日获得临床转化。Twan Lammers教授是德国亚琛大学医院实验分子成像研究所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亥姆霍兹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纳米医学和治疗学系主任,是药物靶向、图像引导给药、肿瘤靶向联合治疗和分子成像方面的专家。

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检测中前景如何

Sangeeta N. Bhatia

生物尺度上操纵和调整纳米材料的能力对于许多治疗模式克服生理屏障至关重要,尤其是基因药物(例如,基因组编辑,向导编辑和RNA疗法等)。通过血流将药物递送到靶细胞和药物实际发挥作用的亚细胞器是关键障碍。克服上述挑战的关键就是纳米技术的“超能力”:控制纳米药物的物理化学表面特性、结构和亲和基团。

Xiaoyuan Chen

与传统药物相比,纳米疗法具有许多优势。纳米技术已被应用于增加吸收性。纳米药物也适用于吸收太快、在发挥疗效之前就作为废物从体内排出的药物。此外,纳米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受控释放可以增加药物在体内保持活性的时间。

纳米技术还提供了让化学疗法直接和选择性地靶向癌细胞的方法,指导肿瘤的手术切除,并提高基于放射和其他当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所有这些都可以降低患者的毒性风险并提高延长生存时间的可能性。

用于癌症治疗的纳米技术的研究不只是药物输送,还包括了创新只能通过使用纳米材料特性才能获得的新疗法。虽然与细胞相比很小,纳米粒子足够封装多种类型的小分子化合物。同时,纳米颗粒相对较大的表面积可以用配体进行功能化,包括小分子、DNA或RNA链、肽、适配体或抗体。这些配体可用于改善治疗效果或改变纳米颗粒的体内处置。这些特性让药物输送、多模式治疗、联合疗法和诊断结合在一起成为可能,称为“诊疗一体化”。纳米粒子的物理特性,例如能量吸收和再辐射,同样可以用于干扰疾病组织,如激光消融和加热疗法等。

肿瘤NGS企业国产测序平台

7月初,燃石医学抛出一个重磅新闻,宣布与华大智造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探索商业化服务和IVD产品开发。在此之前,燃石医学一直是Illumina在国内最大的肿瘤客户之一。尽管双方并没有披露此次合作的具体金额,但这件事情本身便耐人寻味,毕竟根据过往的经验,对于面向临床的肿瘤NGS巨头而言,转换或者新增技术平台不会是轻松的决定,尤其是在已经基于进口平台积累了一些渠道资源、拿下了一些产品资质的情况下。

有意思的是,不光是燃石医学,似乎一夜之间,肿瘤NGS厂商们不是已经上了国产测序平台,就是在上国产平台的路上。除了华大基因和燃石医学外,吉因加、泛生子、臻和科技等肿瘤NGS头部厂商,悉数将代表国产自研的华大智造纳入自己的基因测序平台体系中,而他们每年产生的肿瘤NGS测序数据量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产测序平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基因科技的上游市场。但如何让更多基因科技创新转化为高效的临床产品,还需要专业的基因测序服务和高品质的基因测序仪厂商开展更丰富、更深度的合作。而国产测序平台在生态互动层面的内生优势,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更多期待。那么,国产测序平台闯入后的市场终局将形成怎样的结构,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医药智投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