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机器人大会:从参展产品观瞻机器人行业的大趋势,核心零件国产替代更近了

机器人世界 2022-08-19

机器人趋势机器人工业机器人

2922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稳定控制方向的滑雪机器人、精准击打冰壶的冰壶机器人、能给汽车加油的协作型机械臂......正在北京举行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130余家企业携500余件展品亮相,集中展示医疗、物流、农业、建筑等各类场景下的机器人先进技术和产品。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国际元素最丰富的机器人领域盛会,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共创共享 共商共赢”为主题,于8月18日至21日在京举办。

在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展厅,设置创新技术展区、工业机器人展区、服务机器人展区、特种机器人展区,以应用需求端为导向,围绕全产业链上下游机器人技术创新成果及应用场景,推出“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展览模式。

人形机器人受关注

8月18日,新松机器人为工业清洁领域打造的“星卫来”机器人发布。公司技术总监张雷表示,这款产品集工业清扫和智能服务于一体,有效解决了传统工业清洁作业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智能化程度低、生产与清洁作业相互冲突等难题。

力升高科在展会上发布了新品——耐高温侦察机器人,最高工作温度达350.该机器人采用履带式底盘设计,融合耐高温防护设计,能够在有限空间内进行侦察作业,适用于厂区、楼宇、室内等多种复杂环境。

据了解,30多家机器人产业链公司会在本次大会上推出新品。

本次大会特别设置人形机器人专区,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记者在EX机器人展区看到了“法拉第”“邓丽君”“爱因斯坦”等多款机器人。

“我们运用仿生人皮肤技术,将名人样貌复刻出来。脸部捕捉技术是赋予人形机器人神态的关键,通过深度摄像头捕捉人的脸部形态,映射到机器人控制板上,达到人机统一。”EX机器人现场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这些人形机器人已被应用在课堂教学、机器人技术科普、文化演出等场景。”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高精尖创新中心团队演示了会奔跑的双足机器人和会跳跃的四足机器人,两款机器人均为团队自研。据团队成员董宸呈介绍,这款名叫“汇童”第七代机器人高动态运动版双足机器人在实验室状态下的最高奔跑速度可达7公里/小时。“这款机器人搭载了我们自主研发的高动态爆发关节等关键核心零部件。”董宸呈说。

值得一提的是,三一机器人、安川首钢、中信重工等企业展示了多款“大块头”工业机器人的灵活性。此外,本届大会创新推出了“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展览新模式。

物流行业成为机器人大展拳脚的重要细分领域。京东物流X研究部智能终端负责人者文明在展区指着地狼机器人表示,这款机器人具有前进、后退、举升、同步旋转等运动特性,通过二维码导航的方式,利用高精度伺服控制算法,可以实现较高速运行和毫米级定位。

“机器人+医疗”成热门赛道

在服务业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中,“机器人+医疗”是当前的热门赛道,此次大会也专辟展区呈现医疗机器人的最新发展。

苏州微创畅行机器人有限公司携公司主打产品——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亮相本次大会。记者在现场看到,鸿鹄基于CT信息生成3D模型,医生在3D模型上规划假体的位置和姿态,在手术中机械臂会在前期规划的引导下,自动定位手术区域,引导医生完成手术。

苏州微创畅行机器人有限公司产品总监云虹杰向记者表示,由于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腔镜机器人长期受到国际品牌垄断,国内相关设备的商业化应用仍处在起步期。鸿鹄于今年4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正式进入国内市场拓展阶段;当前,多家企业都在为相关国产手术机器人的首笔订单积极探索。

云虹杰还向记者表示,国产设备加入竞争后,进口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已大幅降价,同时,国产设备仍具有价格上的优势。

手术机器人正得到来自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支持。日前,科技部等六部门发文称,在医疗领域积极探索医疗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临床诊疗辅助决策支持、医用机器人等场景。

国金证券(8.80 +0.23%,诊股)研报指出,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83亿美元,但中国的市场规模仅为4.25亿美元,仅占全球市场的5.1%,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在医疗康复领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作为热门产品之一,在北京冬奥会上帮助两位奥运火炬手完成了火炬的传递和汇集。

“经过一年半的行走训练,在不借助外部设备的情况下,我已经能够独立行走1000米了!”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使用者潘亮(化名)告诉记者,他就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独立行走能力已从起先的三两步,恢复到现在的1000米。

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帅梅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不仅能帮助下肢行动困难人群锻炼行走肌肉和神经,乃至助其恢复自主行走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特定人群缩短康复时间,进而降低国家医保对于相关人群的保障压力。

机器人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今年以来,机器人在应急救援领域崭露头角。

不久前,山东威海一名男孩在海中游泳时因风浪太大难以上岸,有生命危险。当地民警迅速出动“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很快将该男孩成功营救。

机器人在应急救援领域将大有可为。根据应急管理部今年发布的《“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要求,到2025年,应急救援装备智能化、轻型化、模块化、标准化水平持续增强,人装协同水平显著提升。

除了应急救援领域,我国机器人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汪宏介绍,工业机器人已应用到国民经济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不仅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也全面支撑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等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机器人在餐饮、零售、物流配送、医疗康复等领域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特种机器人作业能力明显增强。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2020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46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

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我国机器人应用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为此,主管部门先后出台支持措施。

科技部等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鼓励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制造领域优先探索工业大脑、机器人协助制造、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智能场景。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今年6月对“农业、建筑、医疗、矿山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名单”进行了公示,旨在复制推广。

攻坚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商业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大会现场,多家参展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核心零部件供给是未来机器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目前国内机器人制造涉及的关键零部件多来自国外。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重要性十分突出,一方面,高性能零部件是实现机器人感知与运动的基础;另一方面,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较高。以传统工业机器人为例,核心零部件占据了工业机器人整机70%以上的成本。例如,减速器领域,目前仍主要被日本企业所垄断;机器人控制器方面,由于多为本体厂商自制,竞争格局与本体类似,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外差距主要体现在软件算法;伺服系统方面,相较于通用伺服,机器人用伺服对响应速度、负载能力、体积质量等要求更高,国内外差距也很大。

帅梅也告诉记者,国内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研发、制造方面都拥有领先全球的水平。但在一些核心零部件,仍需选用国外更为成熟的产品。至于后期是否会将核心零部件更换为国产设备,帅梅表示,当前出于对产品稳定性和后期维护成本的考量,使用进口部件或许是更为经济的选择。

帅梅的回应也反映出,国内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水平仍存短板。安信证券研报指出,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国产头部企业实现突破,替代进程加速。以谐波减速器为例,国产替代加速进行时,目前国内相关厂商有30多家,近年来国内厂商逐渐进入下游客户供应链,市占率逐年提升。

文章来源:消费日报,证券时报,东方财富资讯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机器人世界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