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携手华为,为“数字电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常言道 2022-08-24

华为能源

1680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电网涉及千家万户,联接能源生产和消费,不仅是能源传递的重要基础,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产业重要支柱。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电网业务与数字技术的加速融合,正在进一步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并为“双碳”目标实现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由此,数字电网建设逐步进入快车道。作为数字技术与电网技术、业务、生态深度融合的新型能源网络,数字电网可以有效贯通电力系统各环节的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早在2019年,南方电网就提出了数字电网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加速推进公司从传统电网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数字电网转变。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广东电网也在通过与华为合作,从视频监测、智能巡检等多个层面出发,全面推进数字电网建设。

聚焦数字电网,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

2022年初,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如今,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电力产业“发-输-变-配-用”各个环节,成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力量。尤其在数字中国和能源革命的双重驱动下,电网开展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相对于国外电力企业数字化较为局部性、片段性的特点,我国电网具有市场主题相对单一、输配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优势,具有引领和发展数字电网的独特优势。

在数字中国和能源革命的双重驱动下,电网开展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相对于国外电力企业数字化较为局部性、片段性的特点,我国电网具有市场主题相对单一、输配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优势,具有引领和发展数字电网的独特优势。

数字电网的建设,可有效提升电网全环节和生产、运营全过程的数字化水平,促进企业管理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变革,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不仅如此,电网企业也可以借助数字电网建设,促进能源优化配置,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升对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支撑能力。

顺应这一趋势,广东电网正在以产业数字化为抓手,全局谋划建设数字电网,推动电网的全面数字化转型,进而驱动公司生产管理和运营提质增效。

开展联合创新,持续深化数字电网建设

广东电网公司拥有变电站2701座,变电容量5.3亿千伏安,输电线路总长度9.015万千米,供电面积17万平方公里,供电客户4641.21万户,供电人口超过1亿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电网公司之一。

面对电网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提速,广东电网始终沿着数字化、信息化的道路不断探索和实践,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比如,在数字电网建设上,广东电网对输配电设备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进一步强化信息广泛互联、深度采集;并通过开展智能巡检、视频监测等一系列应用创新,实现了现场作业可视化、智能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电网建设,广东电网正在携手华为,聚焦数字电网建设的共性需求,积极开展联合创新。

广州供电局2019年通过与华为合作,部署了一套输变配一体化视频监测平台,既可以实现视频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为视频智能应用提供基础;也能在一体化视频监测平台基础上安装智能巡视、智能操作、智能安全等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2021年,广州供电局又联合华为在国内首次创新性设计出“5G+微波自组网”输电线路智能巡检解决方案,为无信号区图像视频监测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蹚出一条新路。

中山供电局针对无信号区,正在通过与华为合作,引入“四无”(无网、无电、无对调、无现场运维)摄像机,实时监测杆塔周边工地的高风险作业,及时预警和主动干预。此举不仅将外破风险导致的非计划停电降低了90%,也实现了智能输电巡检方案在无电无网环境中的部署。

东莞供电局也在以数字电网建设为支点撬动新基建,通过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其中,东莞供电局松山湖能源互联共享平台的建设,不仅增强了对新型电力系统和智慧能源生态圈的支撑,也为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作为“数字电网”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广东电网已经在数字电网的创新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来,广东电网也将继续携手华为,共同开展数字技术与电力行业的融合创新,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及数字电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常言道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