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激烈,哪些功能性膜材料发展势头强劲?

材料铺子 2022-08-24

pi膜

3086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消费电子、互联网、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物联网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传统的材料已无法满足特定性能和品质的要求,从而催生了大量新兴功能膜材料的应用需求。

通过将多种不同的涂层材料与不同的基膜进行有机结合,功能膜材料实现了特定的光学性、电学性、耐候性、可加工性、微观特性、抗腐蚀性和透过性等性能,同时具有保护、胶粘、导电、屏蔽、提高显示质量等多种功能。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功能性膜材料可应用于包装材料、电子电器、新能源、医疗卫生、工业(含汽车)和航空航天等不同的领域。

1、2022年中国功能性膜材料产业

2022年8月20日,《2022年中国功能性膜材料产业报告》在2022年世界半导体大会暨首届国际先进半导体材料峰会上发布。

按产品类型划分,2021年全球聚酯膜消费量超过540万吨,占比超过98%,是功能性膜材料中最主要的产品,而含氟膜、聚酰亚胺膜等高性能膜材料总体消费量仍然较低。按国家地区划分,中国是功能性膜材料最大的消费市场,2021年总消费量接近300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54%,其次为欧洲和美国地区,消费占比分别为8.2%和7.5%。

虽然从消费量来看,含氟膜、聚酰亚胺膜等高性能膜材料在全球功能性膜材料市场上的消费占比较低,约为1.6%,远低于聚酯膜的98%。但其市场规模(价值)占比却高达18%,这是由其高技术门槛、高昂的单价和在特定应用领域不可替代的特性决定的。未来受益于消费电子、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持续发展,高性能膜材料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针对中国功能性膜材料市场,报告指出,2021年市场规模达1140.0亿元,增长率为17.0%,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随着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下游领域需求的持续增加,未来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可达1690.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4.0%,从市场产品结构看,2021年光学功能膜市场占比最大,为40.8%;其次为分离功能膜,占比为27.0%;包装功能膜排名第三,占比为12.4%。

目前,中国功能性膜材料产业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大领航企业逐渐控制低端产品产能,主动布局高端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功能性膜材料必然向产品高端化发展。“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相关产业规划的陆续发布,各省市及地区也相继发布了功能性膜材料相关的利好政策,构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此外,半导体、新能源、新型显示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加速发展也为中国功能性膜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未来,中国功能性膜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PI膜发展势头强劲

PI是分子主链中含有酰亚胺环(-CO-NH-CO-)的芳杂环高分子化合物,具备耐高温、耐低温、高强度、高模量、耐水解、耐辐射、耐腐蚀、高电绝缘和低介电常数等优异性能,被列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PI薄膜是最早实现商业化应用的PI产品,根据用途可分为以绝缘、耐热为目的的电工级PI薄膜和附有高挠性、低膨胀系数等性能要求的电子级PI薄膜。电子级PI薄膜因价格高昂,技术壁垒高,也被称为“黄金薄膜”。其产业集中度较高,目前主要由美国杜邦(Dupont)、日本东丽(Toray)、日本钟渊化学(Kaneka)、韩国SKC、日本宇部兴产(Ube)等美日韩企业垄断。

2021年,全球PI膜的总消费量约为1.6万吨,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其中,中国聚酰亚胺的产能和消费量占世界产能和消费量的比例均超过50%。从应用端看,全球PI膜的市场已细分为柔性印刷电路(FPC)、特种制品、压敏胶带、发电机和电线电缆等领域,柔性印刷电路板已成为全球PI膜市场上最大、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预计到2030年,全球各地区PI膜的消费量将达到2.9万吨,2021—203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全球PI膜消费量和预计消费量增速见图2。

我国PI膜起步较晚,产业化进程发展较缓慢。电子级PI膜作为特种工程材料,价格昂贵、技术壁垒高,国内企业虽已经实现相对简单的电工级PI膜的大规模生产,但在高端电工绝缘、电子等其他应用领域的产业化能力较弱,能够自主掌握高性能PI膜完整制备技术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高性能PI膜严重依赖进口,目前仍是我国被“卡脖子”的功能性膜材料之一。

从需求端来看,2021年国内对PI薄膜的总需求量约为1万吨。目前我国电子级PI膜与电工级PI薄膜整体消费量基本相当,未来随着电子显示、FPC和导热石墨膜等电子级应用领域的快速增长,电子级PI膜消费量规模将进一步增大,预计到2030年对PI膜的总需求量将超过2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8.6%。然而,高端电子级PI膜在设备、工艺及人才方面存在较高技术壁垒,目前发展进入瓶颈期。随着我国相关研发及技术人才的积累,叠加下游重点市场转移至大陆市场及相关政策的利好,我国PI膜发展将不断提速,逐步实现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

三、高分子功能薄膜材料行业市场分析

1、政策分析

功能性薄膜是工业领域的基础材料,是我国加快培育和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产业政策、法规,主要的政策及法规如下:

2、市场分析

高分子功能薄膜是以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PC.PMMA.PET.PVC.TAC等)为材料制成的薄膜,通常具有保护、光电、绝缘、分离、磁性、催化活性等某一或某些特定功能。高分子功能薄膜所涉及的制造和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涵盖电子、光电显示、交通、能源、医疗等众多领域。高分子薄膜材料具有优秀的光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通过实施附加的功能涂层,高分子薄膜材料的功能性进一步完善、应用价值进一步上升。《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将高分子功能膜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及优先发展技术领域之一。

从产量来看,2010-2020年我国聚碳酸酯(PC)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2017年小幅下降,为63.6万吨,同比下降7.04%。2019年我国PC产量进一步提高,为98万吨,同比增长40.00%。2020年,我国PC产量为95.94万吨,同比下降2.10%。

聚碳酸酯主要下游用户是电子电器、板材和汽车等领域,上述3个行业约占聚碳酸酯消费量的80%,其它主要是用于与其它聚合物共混,如生产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或聚醚等。由于原料双酚A的安全问题,聚碳酸酯在食品包装、婴儿奶瓶和医疗设备等方面的应用还在摸索中。

从终端行业来看,PC的增长主要基于汽车市场的坚挺,其在汽车车窗方面的突破性应用将使其在今后5-10年里持续快速发展;PC在光学储存媒体(如DVD和CD)的应用继续下降。

PC薄膜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是PC树脂粒子的改性。尽管PC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但存在熔体黏度大、加工流动性差、成型困难、容易产生应力开裂、耐溶剂性差、易降解、抗疲劳性和耐磨性差等缺点。通过增韧、增强、阻燃和合金化处理,PC材料的性能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3、市场竞争分析

公司在盖板材料领域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外综合型化工集团和国内功能膜行业厂商。

国外竞争对手主要包括日本住友、日本帝人。在国内竞争对手方面,国内盖板材料市场集中度较高,大部分市场份额逐渐被少数领先的材料供应商占据,竞争对手主要包括苏州奥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凯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A股上市公司道明光学也于2019年投资了年产1.000万平方米光学级PC+PMMA共挤薄膜/薄片生产线。

4、风险分析

(1)国际巨头竞争

我国在高分子高性能功能薄膜领域起步晚、差距大,高端产品尚依赖进口。国外大型高分子功能性薄膜材料生产商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品牌认可度、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集中的人才等优势占领了高端产品市场大部分份额。与国际巨头相比,国内企业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产品性能、资金实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国际巨头仍然给国内企业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2)行业内高端技术人才缺乏

目前,国内大多数厂商的发展理念还停留在依靠少数关键人才的个人能力上,团队整体创新能力较弱,人才缺乏梯队层次,储备人才不足。同时又缺乏相对完善的教育和培训支撑体系,无法快速有效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高分子功能性薄膜材料行业内高素质技术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瓶颈。

总体而言,功能性膜材料作为新材料产业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未来发展潜力仍然较大。以消费电子、新能源为代表的下游终端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带动对功能性膜材料需求的增长。目前,中国功能性膜材料总体上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不少高端产品依旧供给不足。未来需由生产企业和下游用户共同发力,推动中国功能性膜产业的转型升级。

主要来源:赛迪顾问,牛市生财日历,尚普华泰咨询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铺子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