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裹挟蒙眼狂奔,国产GPU的未来是否明朗?

电子放大镜 2022-08-26

创业芯片

3229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近期,国产GPU又迎来一波融资大潮,多家公司估值接近200亿元。一批GPU厂商横空出世,而且在宣传上非常高调,声称性能如何如何优秀,仿佛追赶英伟达,超越AMD就在眼前。

从背景来看,这一波GPU公司鱼龙混杂,成立时间都不长,既有研发团队有漂亮光鲜海外背景的GPU公司,比如摩尔线程,网传其幕后“创始人”是前NVIDIA全球副总;也有原来做矿机的企业,比如芯动科技,颇有哪里资本热就往哪里转型的意味。自认为,这一轮GPU热潮和此前的ARM服务器CPU创业潮、NPU创业潮类似,背后都是资本大戏。

一、两大国产GPU阵营

目前,国产GPU可以分为两个阵营:

一是传统国产GPU,其中的代表是景嘉微、中船重工709所、中船重工716所、兆芯、龙芯等。

二是以摩尔线程、壁仞科技、沐曦为代表的GPU新势力。

就传统国产GPU来说,传统国产GPU由于起步早,做得早,大多有真实应用,比如景嘉微JM5400已经广泛应用于某型装备,最新的JM7200在特定行业也开始有应用。

兆芯的GPU用在机顶盒与兆芯电脑上,龙芯的GPU用于龙芯电脑,HKM9000用于C919大飞机,中船重工709所凌久GP101、中船重工716所JARI G12在特定场景都有应用。

就技术来源而言,兆芯的GPU技术源自S3,JARI G12小道消息就是兆芯GPU马甲。网传景嘉微起家于逆向工程,然后由逆向转变为正向研发,龙芯第一款GPU也是对商业嵌入式GPU进行重写,然后开始正向研发。中船重工709所凌久GP101和某单位的HKM9000的技术来源未知,很可能是自主正向研发的。

就性能而言,JM5400替换ATI M9,JM7200显卡声称对标GT640,但实际体验要打较大折扣。兆芯的GPU已经独立出去,当然,兆芯依旧是大股东,最新的一款GPU大致性能与GT730和R340相当,作为独立显卡显然不足,但作为集显是足够了。GP101、HKM9000均属于嵌入式,性能偏弱,用在特定场景。

就GPU新势力而言,基本上都属于横空出世,有两个主要技术来源,一是英伟达,二是Imagnation。多年前,由于苹果宣布弃用Imagnation的GPU,直接导致Imagnation股价腰斩,之后由中资扮演白衣骑士前去接盘,为了收购过审,还将MIPS剥离出售。不过,当中方试图指派四名人员进入 Imagination 董事会时,被英国政府阻止。

虽然进入董事会的事情黄了,但生意往来还是正常开展,一些本土公司就从Imagination购买IP设计GPU,此前,芯动科技就提到其风华1号就是基于 Imagination的IP,会主动披露GPU IP来源,这算是比较诚实的GPU厂商了。相比之下,一些GPU创业公司则选择隐去GPU技术来源,标榜“自研”或“国产”,不少公司就基于英伟达开源的GPU开发AI加速器,但并不提及技术来源。

如果将采用IP授权及商用架构等方式进行生产的GPU厂商算进去,那么国产GPU的性能水平可能也就仅仅落后于美国而已。实际上,全球范围内的GPU企业数量并不算多,因为这个行业可以说赢者通吃,英伟达与AMD经过多年的合并收购已经奠定了自己无可动摇的领导地位,除了少数极为特殊的需求市场,独立GPU的相关市场都已经被两家瓜分完毕。

可以说,如果不是国内企业面临被美国断供的风险,不得不加快脚步研发GPU芯片,那么国产GPU的性能可能至少会落后20年的时间,而不是现在的10年左右。

二、资本裹挟蒙眼狂奔

最近几年大芯片投资赛道,数GPU热得发烫。一众初创公司涌现,大厂精英抱团创业,巨额融资不断刷新行业纪录。一些成立较早的企业,已经进入研发落地阶段,刚成立不久的厂商,也旋风般推出相关产品。

与GPU创业高热相伴的,是从未间断的质疑声:估值虚高,PPT发布,套壳马甲……一些国内GPU创企推出的产品,被认为已经背离了芯片研发规律,成为融资的工具跳板,后生们不讲武德,坏了规矩。

GPU创企在产品上的乱象丛生,在行业投资人士张帅(化名)看来,有些是迫不得已。

“海思做GPU,前后花了4年半,在华为强大流程体系支持下尚且如此,初创企业难度更大。如果也做这么长时间才出产品,投资人不会答应。”张帅说。

据张帅透露,有的GPU初创公司与投资方签下对赌协议,在某个时间点推出芯片产品,是决定其拿到下一轮融资的入场券。

资本裹挟之下,一些配置错误、不合逻辑、完全不像正常产品的GPU芯片横空出世,冠以自研、国产、打破垄断之名。吃瓜群众亢奋,行业人士错愕。

“很多国内GPU的研发,其实已经脱离了芯片开发的初衷,所有的成果展示和发布,其实是以融资为目的。”创道投资咨询合伙人步日欣直言。

赛道的火热以及大规模的融资助推GPU初创企业估值一路走高。一些成立一两年的热门企业,估值已经达到两三百亿元,GPU成为高估值代名词。

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对于那些通过“放卫星”博眼球的方式来吸引关注的可疑产品公司,需要投资人和相关的市场机构进行甄别以及理性对待和评估。

北科建集团产业运营负责人李锴表示,国内GPU从整体而言,受到了政策推动的影响,有了积极进展,尤其包括“东数西算”政策、算力芯片和智慧化应用的市场打开。但目前阶段的投融资热度,还是一种行业聚焦惯性投资,依靠当前的政策性红利,大部分投资标的还属于高风险投资项目。

“真正投进去,一是要考虑估值是不是虚高的问题,二是需要专业性的知识背景和能力,考验投资机构慧眼识珠的本领。”李锴说。

但独具慧眼似乎是少数,GPU赛道的玩家更多处于“蒙眼狂奔”中,几年过去,投资热度仍未消减。

张帅不否认GPU赛道过热,但他并不认为GPU创企估值过高,因为在他看来GPU的价值摆在那。

“如果真的中美脱钩,高性能GPU被卡脖子,中国一定要想办法替代。一个GPU工程师年薪50万,2000人的企业,人力一年就要10亿,每年二三十亿的整体开支跑不掉。投资方愿意投钱给不同的创业团队也有道理,谁都想赌一把中国的AMD和英伟达。”张帅说。

三、核心IP 十年差距

任何一款高端芯片的打造,都离不开基石——IP的“成全”,IP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产GPU性能的底色。

在步日欣看来,GPU作为高性能的大芯片,想在短期内出成果,必然需要依赖外部IP。国产GPU厂商能够快速推出相关产品,很大程度上依靠外购IP。

但打着自主研发之名,行外购之实,推出“马甲”产品就难免有忽悠之嫌,这样的案例在芯片领域本就不在少数。

自研IP越多,芯片设计上越有把握,产品的差异化更明显。但相对而言,资金、人员、时间上的成本投入也更高。王强告诉记者,GPU IP自研需要36-48个月以及200个工程师,而采用外购IP的方式,可以减少12-18个月开发周期。

李明则表示,考虑到GPU的研发非常考验项目的目标管理能力,对于团队能力和组织工程能力要求很高,初创企业由于能力有限,短期内如果自研路线不顺利,会选择大量外购IP或“马甲”路线。但从长远看,公司团队的成长、市场定位以及盈亏平衡不能得到保证,而且会逐渐拉开跟行业领先公司的差距。

据集微网了解,GPU 的IP主要涉及三大类,一是模拟IP,包括PCIe、Displayport和HDMI等等,这方面国内厂商占有率较低;二是Memory;三是数字IP,包括基于Arm或RISC-V的微控制器IP、编解码芯片IP以及最核心的GPU IP等。核心IP国内有Imagination、芯原、格兰菲等厂商,相对而言,Imagination认可度较高,芯原是后起之秀,而格兰菲主要面向特定领域用户。

在李明看来,国内核心IP能力至少比英伟达、AMD等落后十年左右。而整体而言,GPGPU企业与国际大厂技术差距约3年,渲染GPU与国际大厂差距约10年左右。

李锴认为,国内GPU底层技术空白点较多,IP大多受制于国外厂商,产品前端稳定性不理想,目前又很难在主线中高端电子产品上得到普及化应用,需多年沉淀形成自主IP积累才能具有一定替代性。

需要指出的是,外购IP并不意味着无法自主可控,但对GPU企业的能力要求很高。

四、国产GPU的未来是否明朗?

从现状来看,国产GPU的未来是否明朗?个人认为,在国家相关政策及产业资金的倾斜下,国产GPU的未来是可期的,但是想要走出国内进军全球却有着很高的难度。

首先是面临英伟达、AMD的围堵,通过产业联盟、专利限制等方式,两家半导体巨头几乎可以掐死一切威胁到自己的GPU厂商,除非国产GPU厂商捣鼓出划时代的全新GPU产品,否则是不可能突破巨头的技术封锁与限制。

其次是国内的GPU产业发展依然受限于半导体制造产业的发展,在国产光刻机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国产自研GPU芯片的性能上限已经明确,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内,14nm GPU将走到上限,如果届时光刻机仍然无法突破,将会被英伟达、AMD快速拉大差距。

整体来说,GPU的研发与CPU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的不仅仅是企业的架构迭代与升级,还需要光刻机等配套产业的同步提升,才能缩短国产GPU与国际领先水平之间的差距。

而且,目前国内主流的GPU企业中,有不少都是采用的商用IP授权,如果IP供应商终止合作,那么就会面临研发、生产中断等问题。

所以,如果大家期待着国产显卡在个人消费领域的突破,那么短时间内机会渺茫,倒是在AI计算方面可以期待一下,未来我们使用的自动驾驶汽车等集成AI智能系统的产品,应该就能看到国产GPU的身影。

国产GPU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IP授权的不可控性、先进制程的不可控性(部分领先GPU企业的芯片由台积电、三星代工)以及美国相关政策的风险。目前国内的GPU产业对海外的EDA等软硬件还有着较高的依赖性,国产相关产品暂时还无法直接替代,这也意味着一旦美国继续收紧半导体政策,那么非自研架构的GPU企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个人认为,国产GPU的未来关键不在于个人消费市场,而是以自动驾驶、AI智能等领域为主的商用及工业市场,这些市场恰恰是目前国内的强势区,凭借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领域的突破及份额提升,国产GPU或许会走出一条与英伟达、AMD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文章来源:铁流,渲大师 ,雷科技leitech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子放大镜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