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变革成市场风向标:混合动力技术成新风口,多家车企抢先布局

车评速递 2022-08-26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混动汽车

3552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中国的人口太多了,如果主要靠中低端制造业和经济内循环,是无法使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只有中国制造的中高端工业产品畅销全球,持续赚全世界的钱,才能保证中国成为发达国家。

一个制造业强国,必须是工业强国,而只有汽车工业强大,才能称为真正的工业强国。所以,中国必须要成为汽车工业强国。

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不是电池续航能力的问题,而是电池核心原材料被卡脖子和充电桩不够用导致的充电难的问题。所以,中国不会孤注一掷只发展纯电动汽车。

中国是必须减少对于石油的依赖,但也不能带头把石油的命给革了,否则会极大地威胁主要靠卖石油为生的一些国家的命,那么中国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就连俄罗斯和伊朗都可能要跟中国作对了。

中国想要成为汽车工业强国,除了要继续做强纯电动汽车产业外,必然也会大力发展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在我们看来,在未来10到15年内,中国和全球市场中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量大概率会逐渐超过纯电动汽车销售量。

汽车评价研究院日前给出的一份报告显示,混动技术并不是“过渡技术”,它的发展将历经三个阶段,生命力良好,目前正处于大爆发的初期阶段。

为什么在2022年这个节点,混动技术突然爆火,优势在哪,为什么车企要集体趋之若鹜布局混动?

1、混动技术成新风口

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叫丰田混动,一种叫其他”。不过,现如今这句话恐怕是不合适了。

其他品牌的混动不仅做到了比肩丰田双擎的油耗,在动力上也要比丰田双擎更优秀。

中国品牌车企更是八仙过海,各大一线车企在稳定基本盘的基础上蓄势待发,而跑在前面的比亚迪已经收获了丰厚的市场回报。

目前国内比较著名的混动技术有比亚迪DM-i超级混动、长城汽车柠檬混动DHT、奇瑞汽车鲲鹏DHT、长安汽车蓝鲸iDD、吉利汽车雷神智擎Hi·X等等,似乎有点市场野心的中国车企都研发着自己的混动技术,否则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从中汽协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数据走势情况来看,2021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累计销售60万辆,以121.6%的同比增长成绩超过了纯电动汽车。

混动市场就这样突然成为中国品牌的新风口。仅仅在今年三月份,自主品牌混动车型纷纷上市:摩卡DHT-PHEV、长安UNI-K iDD、比亚迪宋MAX DM-i、比亚迪驱逐舰05等等新车型。

乘联会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我国插电混车型的销量都维持在25万辆左右,2021年,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一跃超过50万辆,其中的增量主要来自于比亚迪和理想。

在增程式混动汽车方面,爆款理想ONE做出了示范,紧随其后的还有岚图FREE以及AITO问界M5,相信其他车企也会考虑用增程式车型完善自家的产品线。

就像智能手机的发展绕不开苹果一样,国产混动技术的发展也绕不开比亚迪DM-i,在2021年的混动市场,比亚迪占比近半,其DM-i混动系列累计销售27.2万辆新车。

2022年1月,比亚迪DM-i车型销量达到4.6万辆,同比涨幅高达760.6%;2月DM-i车型销量4.43万辆,占到2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零售总销量(6.6万台)的三分之二。

比亚迪也超过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拿下了单月销量亚军,首次站上了自主三强的冠军位置。

对于一辆PHEV车辆来说,不充电时的馈电百公里油耗3.8L,百公里加速只需7.3秒,以这个动力油耗水平来看,目前能够达到此水平的比亚迪DM-i混动系统,算是来到了整个市场的第一梯队水平。

混动汽车究其热销的原因,除了与燃油车同价的亲民定价之外,还离不开“没有电动车的充电和里程焦虑,但是却有如电动车一样,更加经济的用车成本以及加入了电机的驾驶质感。”

要知道,伴随着现如今油价飙升,进入9至10元时代之后,国内消费者也在逐渐改善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保守态度。

所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销售市场,在多款中国品牌混动汽车迎来上市的2022年,混动汽车市场也被普遍视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突破的一大重要引擎。

2、技术与成本如何衡量?

现在中国品牌传统车企要通过混动技术,慢慢实现对自己燃油车产品的全覆盖,另一方面也想借助自主研发的混动技术,实现品牌向上的突破,因此混动被它们提上了更高的战略意义。

来自乘联会的分析显示,中国车企在发展插电混动技术上,应采取“低成本高端化”战略,一方面控制成本,一方面不走简单的高端化战略。

分析报告中指出,合资品牌的燃油车正面临油耗高不达标、电动车难以满足主流需求的问题,因此自主插混的低价战略可以有效地推动合资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移。

同时,由于高端B级车的智能化趋势明显,插混车型的智能化进程相对稍慢,很难与特斯拉、蔚来、小鹏等竞争。

因此混动最主要是先实现A级车的突破,务实的做好自主插混对合资燃油车的替代,才是重中之重,简单来说,国产混动技术的对手并不是新势力,而是传统合资燃油车。

当然,对于投入研发精力,并在产业链逐渐掌握优势的中国品牌来说,借助混动进行细分市场的全面渗透已经开始了。

从头号玩家比亚迪去年混动车型的表现来看,拥有技术专利,其在产业链上具有核心优势,已经具备一定的成本控制能力,这也是比亚迪得以在其全系车型陆续铺开混动的原因。

同时,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也是其混动技术的销量带动着影响力的提升。

在去年的混动车型售价中,消费者普遍认可性价比最高的是比亚迪DM-i车型。

搭载比亚迪DM-i系统的首款车型秦Plus,在2021年3月上市时,售价仅为10.78-14.78万(今年受原材料影响已涨4000元), 起售价甚至比日系车中两田的油电混动还便宜不少。

另外还能享受绿牌政策。这导致现在供不应求,很多消费者交完订金最少要等半年才能提到车。

在成本竞争问题上,未来是混动车辆的竞争时代,如果其它同类型企业,达不到比亚迪DM-i动力的水平。

比如比亚迪65kW的驱动电机,如果其它厂商做不到比亚迪的成本,他们将会没有任何优势。

目前,国内主流车企的竞争,就是核心技术与成本把控能力的竞争,现在长城也已出了DHT混动,但是在目前来说,比亚迪在混动领域还是走在了最前列。

想参与混动技术,需要拥有电机、电控、变速箱所有技术的合计,而且控制成本、利润摊到很薄的情况下才能与之竞争,这些高成本壁垒,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挑战。

正是以上多重原因,导致比亚迪在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后,在技术和成本方面,对当前的混动车型形成“降维打击”。按照目前的市场环境看,比亚迪DM-i车型上市后的一车难求情况,就已被不少消费者看做是日系油电混动的“终结者”。

因此,与其说比亚迪DMi的技术有多强,倒不如说比亚迪DMi的成功关键在于成本控制,这恰恰是其他车企望之不及的。

3、新能源变革成市场风向标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车企对智能化科技在宣传中的占比已经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能源相关的利用。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领域,现在已形成三大阵营:合资品牌车企、中国品牌传统车企、中国造车新势力。

一流车企玩能源,二流车企玩科技,中国品牌车企已经意识到,能玩得转能源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管是快充、换电、混动或千里续航,都是针对能源的技术突破,这是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功夫,而仅靠单纯的智能化堆叠,并不能在日益内卷的汽车市场中打出差异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车企把主要精力用在能源利用上,我们可以将车企玩转能源领域分三条线:

第一是在补能上,目前国内有部分车企已布局800V高压超级快充,因为如今主流的400V电压下,充电功率最大可达100kW,30%-80%的充电时间需要30分钟。

而在800V高压下,充电功率可达300-500kW,6-10分钟就可完成30%-80%的充电。这种技术在未来或成为高端电动车的主流,但就成本来说,现在成为电动车的标配还不太可能。

根据各车企的规划,在2022年将会发布或交付的800V高压平台有沙龙机甲龙、小鹏G9、比亚迪ocean-X、广汽埃安、岚图汽车等车企或新车型,它可以做到充电10分钟续航400KM,而在2022年市面上拥有800V高压快充技术的车型不会低于10款。

第二条线是在电池续航上,国内车企千里续航继续内卷。蔚来首款轿车ET7已开始交付,但是搭配150kWh电池容量的车型可能年底才亮相,届时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

在之后发布的ET5,同样也有续航超过1000公里的版本。而广汽埃安LX PLUS则是它们首款1000公里续航量产的车型,电池容量为144.4kWh,续航里程1008公里。

4、多家自主车企抢滩赛道

混动车型进入市场已经有20多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行业主流的核心技术主要是丰田THS的功率分流、本田i-MMD的串并联驱动、日产e-Power的串联驱动。张翔指出:“以前混动车型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主要掌握在日本车企手中,而目前这一格局已经被打破了。”

自2021年以来,多家自主车企开始抢滩混动赛道,发布自家的混动技术平台,除了在混动市场已有超15年研发积淀的比亚迪外,长城发布柠檬混动DHT,吉利推出雷神智擎Hi·X,奇瑞推出鲲鹏DHT超级混动,长安推出蓝鲸iDD混动系统。五菱也在近期宣布正式进入混动市场。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表现持续走强,在2017年和2018年是在30%-50%之间的水平,2020年下降到25%。2021年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在32%的水平,2022年上升到48%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从车企来看,比亚迪表现最为突出,2022年1-6月上升到世界插电混动份额30%的水平。

发展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大趋势,但想要将内燃机送进博物馆,全面被电机替代,这在短期内并不现实,也就是说,混动车型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并还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到203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达到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未来汽车产品将主要由两类构成: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未来传统燃油汽车将全部转变为混合动力车。

来源:中国新闻网,鹏风价值研究所,太平洋电脑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车评速递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