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的商业化普及难题何解,如何释放巨大的市场空间?

橡塑人家 2022-09-01
3138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自6月1日起,《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与《生物降解饮用吸管》两个新规正式实施。对此,业界认为,随着我国随着政策持续力度加大以及可降解塑料应用的不断扩大,一旦实现大规模替代将为可降解塑料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一、可降解塑料的市场

根据经合组织此前发布的环境报告,2019年,全球塑料产品的年产量约为4.6亿吨,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量达到3.53亿吨,塑料垃圾中有接近2/3为寿命不足5年的制成品,包括塑料包装(40%)、塑料消费品(12)和纺织品(11%)等。

经合组织指出,考虑到回收过程中产生的损失,仅有9%的塑料垃圾最终被回收利用,剩余的塑料垃圾中,有19%的塑料垃圾最终被焚烧,近50%的塑料垃圾进入卫生填埋场,其余的22%塑料垃圾则是被弃置在无人管理的垃圾场、露天燃烧或暴露到环境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限塑令”执行前(2019年),中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约为9574.1万吨,塑料制品产量约为8184.2万吨,接近全球产量的1/5。其中,塑料薄膜(含农用薄膜)、日用塑料以及塑料泡沫制品的产量分别为1594.52万吨、648.64万吨和248.19万吨,合计2491.35万吨,占比30.44%。

根据申万宏源统计,2019年,按一次性用途划分的塑料制品消耗量超过600万吨,主要包括塑料袋、快递塑料包装以及农用膜等产品。其中,一次性塑料袋每天使用数量约为30亿个,年消耗塑料重量超过400万吨;全国外卖行业共产生90万吨垃圾,其中塑料制品占比接近6成,约54万吨;全国快递业务总量达635.2件,其中塑料包装占比为33.5%,包装总消耗量约为87万吨;此外,2019年,中国塑料吸管使用量约为460亿根,每年塑料消耗量约3万吨。在农膜使用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农用膜产量约为85.2万吨。

以上述数据计,2019年,中国主要一次性塑料用品合计消耗量约629.2万吨,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8%。

与之相对,2019年,中国一次性塑料用品中使用的可降解塑料产品仅为26万吨,占比不足5%。而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可降解塑料使用量约为50万吨,占比仍不足10%。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预计,未来一次性塑料袋将率先成为替换使用的主要产品之一。目前,塑料袋消费主要发生在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小商店、外卖打包以及家用等场景;未来,各地可降解塑料袋的渗透率将沿省会-地级市-县级市-乡村逐步推进,2022年和2025年预计可降解塑料在一次性塑料袋的渗透率分别为30%和40%,需求达到141.5万吨和255万吨。

海通证券预计,至2025年,商超、快递、外卖场景的不可降解塑料消费量将分别减少约10万吨、160万吨和30万吨,三大情景合计为可降解塑料提供将近200万吨的替代空间。

同时,随着政策在2022年和2025年两个时间节点展开,生物可降解材料渗透将持续提升。华安证券预计,到2025年,预计中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为238万吨,市场规模可达477亿元;到2030年,预计需求量为428万吨,市场规模可达855亿元。

二、成本高、存短板,推广不尽如人意

可降解塑料的商业化普及正被困在成本里。

2021年,传统PE/PP塑料的整体价格在7000-8500元/吨之间,PET价格在5000-6000元/吨,而可降解塑料中PBAT的价格在2万元/吨左右,PLA价格更高,达到2.8万元/吨。

传递到终端,如果商家采用可降解塑料,成本直接倍量提升。

以23-24cm长度的吸管为例,传统PP的报价是0.05元/根,纸吸管是0.1元/根,PLA是0.2元/根。PLA的价格是纸吸管的两倍,是PP的4倍。“禁塑令”实施后,商家自然会优先选用更便宜的纸吸管,可降解塑料市场难以彻底打开。

成本高,体现在各个环节。

人工层面,单吨PBAT产能需要16-20名劳动者,而PE(聚乙烯塑料)只需4人;设备成本层面,单吨PBAT对应投资额约4000元/吨,而单吨PE的投资额大约只有1400元/吨;能耗层面,根据瑞丰高材的环评数据,单吨PBAT对应水、电、燃气成本共计712元/吨,而PE对应的成本不足600元/吨。

最大的成本项是原材料。

以目前产能规划最猛的PBAT为例,原料成本占比超70%,其中最主要的是PTA、AA、BDO,PBAT对这三种原材料的价格弹性系数约为0.4。

2021年,BDO价格飙升,年初时价格在1.26万元/吨左右,到年末已涨至3.1万元/吨,涨幅高达近150%,给处于降成本阶段的PBAT当头一棒。部分企业已经出现利润倒挂的情况,最高时每吨亏损约2000元,自然没有开工的动力。

有媒体报道,近期国家相关部委及行业协会组织BDO与PBAT企业开了一次协调会,各方达成统一意见,BDO企业同意向PBAT企业让利。

政策的干预势必会缓解相关企业的成本压力,但价格最终还是市场供需所决定的。

上文提到国内已经规划了700万吨PBAT产能,按照1吨PBAT消耗0.43吨BDO计算,仅这些新增产能就需要300万吨BDO,作为对比,目前国内BDO总产能只有234万吨/年。尽管2021年启动了近600万吨/年的扩产规划,但BDO扩产周期在2年左右,这些产能最早也要到2023年才能大规模释放。

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国内全部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 BDO,在“能耗双控”的政策背景下,电石企业限产已经成为常态,未来产量能不能跟上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以PBAT为代表的可降解塑料的降成本进程道阻且长,而成本降不下来会直接抑制远期需求,因此期望在短时间内放量基本是不现实的。

可降解塑料终究是一个同质化程度极高的产业,所有的竞争都将围绕成本这一主题展开,未来行业会在“竞争-降本降价-需求增长-再竞争-再降本降价”的循环往复中不断迭代,直到生产成本逼近理论成本,或者降到市场需求对成本脱敏的程度。

经过一轮轮的洗牌,大部分厂商将被淘汰,直到行业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需要提前说明的一点是,价格竞争将会随着整个行业产能的起量而愈发残酷。

三、研新品、拓空间,多管齐下谋破局

事实上,我国如此大力推进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尤其是出台政策强制要求非可降解塑料袋退出市场,初衷无非是对治理白色污染的巨大决心。但是,多位业内人士直言,治理白色污染“堵不如疏”,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

不少专家表示,遏制“白色污染”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要从根本上杜绝塑料产品被随意丢弃,这就需要建立起一整套负责任的塑料使用制度体系。

针对可降解塑料在性能和应用方面的问题,季君晖表示,目前可降解塑料制品应用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展和细化。可降解塑料制品在替代回收不经济和不能回收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方面有显著的环保优势和经济效益,但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替代所有塑料制品,在适宜的应用领域内需要进一步拓展可降解塑料的高端和高附加值的应用领域。

此外,可降解塑料产品牌号众多,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应用地方,对可降解塑料原料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某一品种的可降解塑料原料批量不会很大。基于这样的特点,目前我国可降解塑料行业的生产企业大都属于中小企业。“可降解塑料行业需要大量研发新型技术、强化产业布局。同时,上游企业需要开发不同的工艺流程,提高单线生产能力,通过降低能耗物耗等,降低可降解塑料原料成本。”屈一新说。

总体来看,尽管可降解塑料目前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但作为一个高度契合当前环保发展的方向,契合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材料,未来仍然可期。针对当前可降解塑料的实际缺陷,可降解塑料发展应该集中几个方向:一是通过规模化和上下游联动,开发新型改性和加工技术,降低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价格;二是开发新型高端高附加值的可降解塑料制品,从当前购物袋、垃圾袋等最低端的制品拓展至工业预包装、医疗包装、电子信息制品包装及高档化妆品和日化品包装等。根据使用场景进一步开发可降解塑料制品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新型可降解塑料品种,实现全自然域的降解更是可降解塑料发展的远大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份,国内可降解塑料行业规模超过80万吨/年。其中,PBAT行业规模最大,总计生产能力超过了50万吨/年;其次是PLA,总计生产规模超过了18万吨/年。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2022年5月份的统计,国内近期仅PBAT拟建新产能将突破200万吨/年,其中规模最大的为永荣控股的50万吨/年PBAT。

如果从此数据看,可降解塑料未来市场空间有限,竞争压力较大。未来可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三点:一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禁塑政策进一步完善,执行力度进一步加大,操作性进一步增强;二是可降解塑料的完全成本需有较大幅度降低,与不可降解塑料的成本可比;三是开发出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原料,制造出能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应用场景、不同使用地区要求的可降解塑料产品。

文章来源: 金融界,中国石油和化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橡塑人家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