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指上“长出”活体人类皮肤,比人类皮肤还灵敏,机器人的皮肤还能干啥?

人工智源库 2022-09-05
1118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一研究团队日前宣布,他们已成功开发出世界上首个长着“活体皮肤”的机器人。这项研究历时3年,其成果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物质》(Matter)的电子版上。

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在机器手指上培养并繁殖人类皮肤细胞的方法,成功制造出覆有约1.5毫米厚的“活体皮肤”的机器手指。

由于覆盖在机器人表面的皮肤由活细胞构成,因此这种皮肤也具备和人类皮肤一样的自愈能力。在实验中,研究团队将机器手指的皮肤划破,并在伤口处贴上胶原蛋白绷带,观察到皮肤细胞不断进行移动和分裂,7天后,伤口愈合。

研究团队认为,如果是轻微的创伤,那么不采取任何措施,这种皮肤也很可能自行愈合。人类的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血管”“神经”等组成,本次研究成功培育出的是“表皮”和“真皮”。

其中,仅真皮就使用了1000万个细胞。由于机器人没有血管,不能像人类的手指一样为皮肤持续输送“养分”,因此必须浸泡在培养液中补充养分。

研究团队表示,接下来的课题是将神经、血管植入皮肤,制造出寿命更长的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为了让那些用于和人类交流的社交机器人,外表看似更像人类,或是保护人类或机器人自身免受撞击,机器人表面往往使用了硅胶一类的柔软材料。但这样的材料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老化。假使机器人能拥有像人一样的皮肤,那么每次受到损伤时都可以自行修复,或将有助于减少维护成本。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种前沿的电子皮肤技术

1、诊断肌肤的“电子皮肤”

爱茉莉太平洋在官网宣布称,其研发出全球首款“无芯片无线电子皮肤”,可以随时随地测量和分析皮肤状况。据悉,对“电子皮肤”的研究是爱茉莉太平洋与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Jihwan Kim联合开展的研究,相关论文已发表在世界著名科学期刊《科学》上。

Skin Light TheerII能根据消费者每天不同状态下的肌肤进行检测诊断,并且能为消费者提供补水、保湿、美白、紧致等肌肤护理。主要原理是,这款产品配备了可以诊断皮肤健康状态的传感器,传感器经过3分钟左右的诊断后,就能调节出适应肌肤的LED波长,再结合微电流,即可开始肌肤护理。

2、可以无线通信的电子皮肤

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的可穿戴设备根本不包含芯片,但仍然可以无线运行。该传感器因其柔韧性和耐用性而被称为“电子皮肤”,“像电子透明胶带一样贴合皮肤”。它由单晶氮化镓薄膜提供动力,该薄膜可以通过电信号响应机械应变,并通过机械振动响应电脉冲。与导电层金配对,这种双向通信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创建一种能够感知生物信号和无线传输信息的电子皮肤。

3、扎克伯格要搞“电子皮肤”实现元宇宙

由Facebook改名的Meta公司参与了对电子皮肤“ReSkin”的联合研发。

ReSkin是一种具备触觉传感功能的新型材料,理论上如果用其制作成智能手套等设备,就可以让用户体会到抓握、抚摸等触感。

4、防汗电子“智能皮肤”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和韩国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防汗的“电子皮肤”--一种可适应的、嵌入传感器的粘性贴片,可以监测人们的健康状况,即使佩戴者在出汗时也不会出现故障或脱落。

文章来源: 360化妆品网,客觀日本,市界,百姓认知堂,齐鲁壹点,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人工智源库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