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核酸检测系统录入“崩溃”,软件老大怎么了?

医药学术前沿 2022-09-06
2800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东软的系统到底有没有问题?

上周末,“成都核酸检测系统崩了”的消息刷爆网络。为控制疫情,成都于9月1日-4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结果,9月2日晚,这座常驻人口超2100万的城市响应防疫号召时,核酸录入系统却崩了。

网上流传了很多“大白”将手机伸向天空找信号的画面,身后是看不到头的核酸队伍。很快,有人开始指责成都核酸检测系统的开发企业:东软集团。

9月3日,东软集团发布声明表示,系统的崩溃与公司无关,是网络的问题。

有成都网友在线回击:你嘴可真硬,看线上演唱会都流畅无比,一个核酸系统能被网络卡到不行?事实上,就在大白们伸手向天空找信号的9月2日那晚,歌手李健举办了线上演唱会,3000多万人完成了观看。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随后也发布公告,明确表示:“目前,全市通信网络运行平稳,各核酸检测点移动网络覆盖良好,没有出现网络拥塞和故障。”

(图片来源:四川通信管理局)

成都市民能在手机上看演唱会直播,成都大白却连不上东软的核酸检测系统。

我们一起来说道说道这背后的故事!

东软:错不在我

核酸检测是抗击新冠的有力武器。工作人员需要将受检者的个人信息、核酸编码录入系统,才能确保结果和人一一对应。

东软负责的就是信息录入系统。医护人员或者志愿者安装了“东软系统APP”之后,通过这套系统自动识别身份证件、自动信息录入等工作。系统崩溃后,信息无法正常录入,所有后续的检测工作都被迫暂停。

“原本几秒钟扫一个人,后来变成几分钟扫一个,大家都聚集在核酸检测的地方。不要说系统了,人都崩溃了。” 成都网友吐槽。

大规模核酸检测变成集体罚站,民众对系统开发商难免生怨。但事实上,这种事情已不止发生过一次。

2021年年末,西安因疫情需要,当地连续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西安健康码却频频崩溃。为此,国家工信部总工程师韩夏到西安进行工作调研,重点便是解决西安“一码通”崩溃的问题;今年年初,西安“一码通”再次崩溃,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军因此被停职检查。

西安“一码通”的承接方包括东软集团。彼时的西安民众和当下成都居民一样,也将怒气对准东软。面对西安民众,东软集团同样表态:东软只是西安“一码通”系统的应用层支撑厂家之一,崩溃与应用层无关。

总之一句话:不是我们东软的问题。

久而久之,有些地方甚至提前打起了预防针。

在北京中央商务区国贸附近,部分核酸采样点直接挂出了“东软系统扫描识别错误率为3%左右”的牌子,要求大家在录入处仔细核对身份证号信息。

(图片来源:拍摄于北京)

系统崩溃并非首次

实际上,这并非国内核酸检测系统首次出现异常。今年初,疫情当前,作为疫情防控重要一环的西安“一码通”却频繁崩溃,引起网友们的热议,更有网友对相关开发与维护团队表示了愤慨与抱怨。

要知道,西安的“一码通”并非是普通小公司研发打造的,而是由中国电信开发部署,市值逾100亿的A股上市公司东软集团承包。而且,彼时西安“一码通”崩溃问题已是屡次崩溃。“一码通”是西安疫情中重要的“通行证”,系统崩溃会带来诸多不便。

图源:陕西发布官方微博

尽管首次出现崩溃事件后,西安当地相关部门都为核酸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应急处置等做出诸多努力,但是崩溃问题频出,并再一次在成都本轮疫情中暴露出来,因此很多网友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系统承接商东软集团。

据了解,东软创立于1991年,是我国软件公司第一股。目前东软在全球拥有近20000名员工,在中国建立了覆盖60多个城市的研发、销售及服务网络,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

去年9月,官方信息显示,东软集团与中国电信签署产业数字化战略合作协议,而在此次合作协议之前,东软集团与中国电信共同打造出“翼填报”“一码通”“全运通”等应用,为疫情上报、疫苗预约、核酸检测、联防联控等场景提供技术支撑。

不过,高举高打的战略合作,并没有让东软获得多少赞誉,而是引来网友骂声一片,着实令人唏嘘。当时,东软集团对此回应称,西安东软作为应用层支撑厂家之一,参与开发建设西安一码通系统。经现场专家及技术人员排查分析,该故障与应用层无关。

无独有偶,此前由成都本土企业,医疗信息化龙头久远银海,参与省级疫情精准防控,保障四川天府健康通单日最高亮码/扫码数近2亿次的稳定高效运行。却因为9月2日突然切换到东软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全面崩溃,于是出现大白集体向夜空高举手机的景象。

相比西安“一码通”崩溃,成都网友对于本次核酸检测系统崩溃的情绪,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方面是因为同为东软集团承接的系统,并没有吸取教训,将西安“一码通”事件视为前车之鉴,而是重蹈覆辙。另一方面是因为,东软集团的官方回应,缺少应有的担当,甚至字里行间,对自己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自信满满,不仅没有明确公开排查结果,也似乎没有任何的歉意。

据了解,东软官方宣称:据技术专家研判,目前出现的系统响应延迟、卡顿等现象与核酸检测系统软件无关。随后,该官方宣布内容也迅速在互联网传播。不过,大多数网友并不买账,认为这是东软在甩锅,直指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缺少大企业应有的担当。

于是,接连几天,东软、成都核酸系统崩了登上微博热搜。不过,据当地网友反馈,9月3日,成都的一些核酸检测点已不再使用东软的系统。这也意味着,在本次事件中,东软或许也难以脱掉干系。

“东软又崩了”?研发投入不够引质疑

据公开资料显示,东软集团成立于1991年,1996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其官网文章,东软集团与中国电信签署产业数字化战略合作协议,而在此次合作协议之前,东软集团与中国电信共同打造出“翼填报”“一码通”“全运通”等应用,为疫情上报、疫苗预约、核酸检测、联防联控等场景提供技术支撑。

光明网文章《成都核酸崩了冲上热搜,又涉“东软”?》中分析了2022年上半年东软集团的营收情况,称其在净利润同比增长205.84%之际,研发费用占比明显低于同类公司。

网民质疑其或因研发投入不高而导致运维能力不足,在核酸检测应用中多次“崩盘”。今年1月,西安“一码通”曾发生无法打开个人健康码的故障情况,而西安“一码通”背后的承接方正是东软。多次负面印象的积累加剧网民质疑情绪。

软件老大,不进则退

按照东软集团的说法,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东软的核酸检测产品已在国内17个省的120多个地方部署应用,其中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人口特大型城市,累计检测超过140亿人次。

如果按3%的识别错误比例来算,140亿人次中有4.2亿人次的信息识别是错误的,需要人工重新复核。

身份证上文字的识别用的是OCR技术,小编从相关技术人员处了解到,国家要求简体字的识别错误率不超过万分之三。考虑到身份证表面反光等问题,错误率肯定会高一些,但3%的错误率依然大大超出国家要求。

东软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没有从事消费软件的开发,而是一开始就瞄准了低调而又稳定的医疗领域。

据东软集团半年报,截至2022年上半年,东软已经服务600多家三级医院客户、2700多家医疗机构客户、5000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了30多个省市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几乎遍布全国。

即便在疫情中出现问题,东软依然没有被医疗行业抛弃。究其原因,国家对数据安全的重视是很重要的因素,尤其对医疗行业数据安全的重视一直有增无减。8月29日,国家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发布了《关于印发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医疗体系内信息安全的保护。

不过,随着需求的多样化发展,更具创新性、便携性和安全性的医疗信息化产品可能迎来机会。行业老大若不进,便是退,这种事情在医药行业并不少见。

认错使人进步吗?不一定。但如果错了,还拒不认错,肯定不利于进步。

全国30多个省市,都在等待更好的东软。

文章来源: 健识局,人民数据,于见专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医药学术前沿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