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不务正业造AR眼镜?用AR的方式“开车上路”,百亿市场何时爆发

微观人 2022-09-09
2657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近日,据蔚来官方消息,蔚来车商城上架了一款名为NIO Air AR Glasses的AR眼镜。据悉,这款AR眼镜是蔚来和AR初创公司Nreal共同研发的,首副AR眼镜的预售价格为2299元。

NIO Air AR Glasses是全球首款配备车载防抖功能的AR眼镜,支持双眼1080P 3D显示以及108%sRGB色域覆盖。按照官方的介绍,这款AR眼镜可以实现与4米、130英寸屏幕相同的3D观影效果。从功能上看,这款AR眼镜主要是为了提升用户的观影体验。

其实不止蔚来,还有其他的新能源车企正积极采用AR眼镜开拓更多使用场景,比如理想与雷鸟合作研发的雷鸟Air。不过,现阶段车载AR眼镜功能方面还有所欠缺,除了可以提升汽车影音体验之外,基本上没有很多实用的功能,在这方面还有待完善。

自从元宇宙概念走红之后,AR眼镜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科技产品。从最新的数据报告可以看到,AR设备正在快速在民用消费领域普及。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十分买账,想要“尝鲜”功能强大,体验丰富的消费级AR眼镜;另一方面,在Nreal、雷鸟等国内厂商们的推动下,AR眼镜新品频发,使得AR眼镜发展进程被加快。

很显然,AR眼镜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风口。很多厂商已经纷纷入局相关的AR产品,像苹果、谷歌等海外科技厂商的AR眼镜都已经蓄势待发了。虽然目前这种产品在功能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是随着AR眼镜研发的日益成熟,小雷相信这些缺点能得到较大改善。可以预见的是,在AR领域,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消费级AR产品。

尽管作为中国头部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之一,蔚来的一举一动均自带流量,但在把AR技术融入产品服务这方面,虽然曝光度十足,蔚来却并非是汽车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NIO Air AR Glasses正式面世之前,传统厂商如奔驰、奥迪,新能源汽车如理想,也都曾以不同的形式应用了AR技术来服务用户。看起来,在真正成为元宇宙的“入口”之前,AR技术正被不少车企寄予了“讲新故事”的厚望。

AR眼镜,新能源汽车的新宠

无论从价格还是配置来看,毫无疑问的是,NIO Air AR Glasses可以被视作一款消费级AR眼镜。那么这款产品究竟在车内能做什么?

记者注意到,蔚来在去年推出了“Pano Cinema全景数字座舱” 概念,在蔚来自带硬件屏幕被不少用户吐槽尺寸过小的背景下,AR眼镜似乎充当起了“车载娱乐屏幕”的功能。据媒体“电动星球News”提供的数据显示,NIO Air AR Glasses“可投射出视距6米等效201英寸、视距4米外等效130英寸的大屏幕,而且支持60HZ刷新率。”考虑到汽车内原本较为狭窄的空间,理论上来说这是一个“扩容”的好方法。

综合市面上现实情况来看,娱乐是所有消费级AR眼镜目前的主流应用方向。不同于 VR眼镜 专攻游戏,对于现阶段的AR眼镜来说,对观影感受的提升是其最大的卖点。如李斌所说,“可以用AR去解决车内观影和视听体验,车就是最大的院线。”

在记者看来,蔚来为了让AR眼镜可以正常在车内空间使用,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不仅联合厂商Nreal打造了“实时防抖”功能来避免在行驶过程中给使用者造成眩晕,还单独开发了名为“Air Ring”的智能硬件指环来方便用户进行交互。

当然,对于企业来说,产品实用价值的背后是为消费者编织的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和打造出一个合理的消费场景。近期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就在一次专访中提到:

当自动驾驶解放了人在车上的时间,我们要考虑怎么把更好的体验还给用户,用户不用开车以后怎么享受车上这段时间。最近我们推出了AR眼镜,就是在沿着这条路走。比如说半夜想看欧洲杯,就可以到车里去。不止是球赛,看歌剧、演唱会直播,联网打游戏都可以。

不过根据公开资料,目前蔚来的NIO Air AR Glasses既不可以在行驶状态下供驾驶员使用(当然,这也是出于安全的必然选择),也不支持多人(2人及以上)同时使用。看起来,蔚来AR眼镜所提供的消费场景更有可能是:一个忙碌了一天的用户,在车内小憩时用来提升观影体验的工具。

无独有偶,同为“造车新势力”一线阵营中的 理想汽车 ,同样对AR青睐有加。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理想汽车“跨界合作”AR新锐品牌雷鸟达成首发合作,将雷鸟Air引入理想商城,成为理想L9的官方配件。官方表示,通过“雷鸟Air XR智能眼镜的140英寸高清巨幕,搭配理想L9自有的4D 沉浸影音系统”,可以“为乘客带来沉浸式的大屏体验”——可以确认的是,和蔚来相似,理想引入AR眼镜服务的卖点仍然是在观影上面。

AR-HUD,汽车业的未来?

如果说消费级AR眼镜结合新能源汽车,更多是为“乘客”角色服务、丰富“数字座舱”和车内空间想象力的话,那么目前正在被不少车企追逐使用的“AR-HUD”技术,则更多的是偏向为“司机”提供服务,回归到传统的驾驶体验之上。

“AR-HUD”,即增强现实技术(AR,Augmented Reality)与抬头显示系统(HUD,Head Up Display)的叠加。意在把挡风玻璃作为显示屏,将包括ADAS信息、导航、限速、车速、交通预警等内容投射到车辆驾驶员的视野中。

记者注意到,通过对AR-HUD的合理利用,汽车驾驶员可以通过挡风玻璃看到AR技术提供的“悬浮”信息和实际路况,减少了驾驶员将目光转移到传统硬件屏幕和道路上的时间和次数,从而降低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记者注意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奔驰S级、红旗E-HS9、长城摩卡、吉利星越L、大众ID.4、广汽传祺第二代GS8、北汽魔方等车型采用了这项技术。

华安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AR-HUD是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系统最有效的人机交互形态之一,是AR最具使用价值的落地场景。由于高价值量AR-HUD占比的提升和软件升级,市场有望呈现出量价齐升局面。”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认为,到2025年国内 前装HUD (C-HUD、W-HUD和AR-HUD)渗透率将达到45%。其中,AR-HUD占比迅猛增至40%。东吴证券研究所预计到2025年国内HUD市场规模将达到244.8亿元,其中AR-HUD有望达近50亿元市场规模。可以确认的是,AR-HUD将成为车企未来角逐的一个重要方向。

不过,和消费级AR眼镜不同的是,成本高昂、技术复杂让AR-HUD全面铺向市场仍然有较大的阻碍。目前市面上应用了AR-HUD的多为高端车型。对于更广泛的中低端汽车市场,短期内仍然难以形成快速渗透,更重要的是,尽管应用场景的确存在,但目前对于车主的贡献更多是“锦上添花”。

谁来撬动百亿市场?

高昂的成本限制下,也导致AR-HUD的渗透率还停留在个位数的水平;眼前规模达约数百亿的蓝海市场,何时才能迎来爆发期?

“目前来看,搭载这项技术的车型基本上都是高端或豪华车。AR-HUD的制造工艺难度还比较大、定制化程度也比较高,成本下不来就会限制市场的快速渗透。更重要的是,从AR-HUD当前阶段所展示的效果、和其适配的应用场景,并没有形成刚需。”一家供应链厂商接受集微网采访时说到。

截至目前,AR-HUD方案在汽车当中的主要应用场景还是在导航方面,更侧重于丰富车内人员与终端的交互,抑或是提升车内智能化程度和科技感。

上述厂商认为:“对绝大多数人的驾驶习惯来说,甚至更习惯于用手机导航。如果长期局限于这一个场景和应用,这项技术的性价比就非常低了。这对于主打性价比的车型来说,大幅增加了成本压力,且没有实用性,恐怕消费者为此买单的可能性比较低。”

那么对于追求锦上添花的车企来说,效果好显然要比成本低更具吸引力。

“TFT的虽然价格比较低,但像奔驰S级这样的车型对AR-HUD的根本诉求其实效果是,所以买一个性价比高、效果打折的方案是很没必要的,毕竟整车的定位和受众群体是固定的。如果效果不好的方案,我认为高端车也是不会认可的。”

“个人觉得AR-HUD会比较适合一些走前卫路线的个别品牌和车型,不会成为标配。如果后续性价比方案的效果能够有一些提升,以国内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这些车企是有可能会做尝试的。”

虽然AR是一个车与人之间实现联动的窗口,但或许应该考虑如何从更多的场景将这项技术融入。结合上述来看,市面上主流的两种AR-HUD方案各自受众的车企数量其实都非常有限。这也意味着对现阶段的AR-HUD方案来说,百亿市场甚至还有些遥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