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板到电池,中期净利大增超6倍,中来股份的光伏中场战事

细说光伏 2022-09-19
2298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靠着光伏产业的旺盛行情,上半年光伏一体化运作企业——中来股份(SZ:300393)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中来股份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38亿元,同比增长95.46%;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大增642.89%;扣非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4330.21%,创下史上最靓中报业绩。

分季度看,公司第一季度营收20.09亿元,同比增长77.63%;归母净利润8870万元,同比增长647.69%。

据此计算,第二季度营收26.68亿元,同比增长111.7%;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639.93%,环比增长60%。

受此提振,8月5日,该股大幅上涨6.24%,报收18.05元/股,最新总市值为196.7亿元。

扩张动作频频,募投电池项目暂未果

中来股份以光伏背板业务起家,是全球领先的光伏背板制造商,后切入N 型高效电池、组件业务,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N型双面电池制造商。中来股份还进军光伏下游产业,开展光伏应用系统业务。2021年中期,其光伏背膜、光伏应用系统和电池及组件分别占总收入比重的33.98%、33.98%和31.03%。

由此,中来股份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光伏中下游产业,但是上游产业还未涉足。其拟斥资约140亿元投资硅料产业,看中的就是光伏上游的材料。工业硅、多晶硅是高效电池业务的重要原材料,2021年以来,硅料价格波动较大。公告显示,多晶硅价格由 2021年3月的11.08万元/吨上涨至最高27.22万元/吨,目前价格维持在24.66万元/吨左右。

2021年上半年,就高效电池业务产能扩展事项,中来股份启动了“年产1.5GW N型单晶双面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的建设,于2021年6月计划定增25亿元募投“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为扩展海外市场,中来股份还计划在印度尼西亚设立子公司以实施印尼项目一期“年产500MWN型双面高效组件项目”。

《每日财报》注意到,中来股份定增事宜暂时还未有结果。该定增项目在2021年8月份获深交所受理,但因参股公司股权转让未获得有关部门批准,按照相关规定,中来股份在2021年12月向深交所申请中止定增申请。在中止期间,中来股份向深交所报送恢复审核申请,并于今年3月4日恢复审核。

光伏市场高景气,中来股份三大业务齐开花

中来股份于2014年登陆深交所,主营业务包括光伏背板、高效电池及组件、光伏应用系统三大业务板块。

具体产品包括,FFC双面涂覆型背板、KFB/TFB涂覆/复合型背板、透明/透明网格型背板、N型单晶双面高效电池、N型单晶双面高效组件、分布式光伏应用系统及服务等。

双碳背景下,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22年上半年市场需求大超预期。工信部数据,2022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4%。

海外光伏市场需求也持续旺盛。据工信部披露,今年上半年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光伏组件出口额220.2亿美元,同比翻番。

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中来股份三大业务板块齐开花,出货量大幅上涨,从而实现收入增加。

背板作为中来股份起家的传统业务,其主打产品双面涂覆型背板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但该业务营收占公司总收入比重有下滑趋势。

截至报告期末,中来股份背板产品累计发货超过184GW,其中,FFC双面涂覆背板累计发货超过110GW,同比增长140%。2021年上半年,公司背板业务收入13.54亿元,同比增长67.93%,占比由上年同期的33.98%降至29.19%。

2021年以来,在“整县推进”政策催化下,户用分布式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截至报告期末,中来股份已累计与110个市/县/镇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建容量达到约10.75GW,光伏应用系统业务发展迅猛。

光伏应用系统板块业务已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1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21.84亿元,同比增长181.32%,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2.72%提升至47.09%。

另外,市场对N型TOPCon电池产能需求的增加,也是中来股份业绩迅速上涨一大重要因素。

资料显示,在P型技术路线转换效率提升空间有限的情况下,N型TOPCon电池以其28.7%的理论极限效率(最接近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理论极限效率)正在逐步崛起。

当前,中来股份、晶科能源、钧达股份、天合光能等多家头部企业正加速布局 TOPCon 产能,开启了TOPCon产业化元年。

自2016年起,中来股份便开始启动N型高效产品项目的投资,并相继推出了N型TOPCon双面高效电池、NiwaSuper大尺寸N型TOPCon组件、NiwaBlack全黑组件等产品。

目前,中来股份的N型TOPCon电池产能量产平均转换效率为23.6%以上,新投产的1.5GW N型TOPCon电池产线量产效率可达24.5%。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N型高效产品累计出货量已超过5.8GW。今年上半年,组件业务实现收入10.66亿元,同比增长46.05%,占比为23%。

从盈利能力来看,今年上半年三大业务板块毛利率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其中,光伏应用系统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2.42个百分点至16.89%;背板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至25.88%;组件业务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高8.43个百分点至3.93%,毛利水平由负转正,盈利能力得到改善。

回顾2021年,由于低价海外订单、原材料(硅料)及海运费增加,使得中来股份的组件板块利润承压,出现亏损,从而拖累公司业绩。

2021年全年中来股份归母净利润亏损3.13亿元,其中上半年盈利仅3100万元。因此,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高增,与去年基数低有一定关系。

中场战事,战场激烈

当前,中来股份背板市占率重回行业第一,盈利能力高于同业;随着产能扩张,客户订单饱满,量利齐升或许将修复中来股份的盈利水平。

但在光伏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形下,中来股份目前的资产规模尚未形成优势,在公司近乎完美半年报中,有一指标不容忽视,即公司负债率达71.61%,同比上升了13.98%。从2016年起,财务状况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大举扩产,未来经营所得能否如期实现还是未知数。

作为N型电池的新贵,中来股份的技术虽涉足颇广,但量产并不大。六年来,中来股份N型产品累计出货量约5.8GW。但这与晶科能源2022年单年10GW的N型产能规划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同时,在转化率上,中来股份实验室研发的182尺寸电池片转换效率达到25.4%。距离打破世界转换率记录的晶科能源(25.7%)仍有距离。

前有技术压力,后有高负债率,面对光伏装机量的波动和变幻莫测的环境,中来股份的中场战事,依然激烈。

文章来源: 能源新闻网,每日财报, 能源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细说光伏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