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数量暴涨,自动化让生产率飙升,“卡脖子”结束了?

机器人生态圈 2022-09-21
2197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炫酷的“外骨骼机器人”、耐高温消防灭火机器人、意念操控的“灵犀手”、穿梭移动的“物流机器人”……在刚刚结束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场场科技体验秀在展示机器人产品和前沿技术的同时,也让现场观众感受到机器人融入千行百业后带来的变化。

机器人被誉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应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水平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积极拓展行业应用,产业持续发展创新,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机器人产业新势力也正掀起行业新热潮。

1、中国工业机器人崛起,安装数量是欧洲的两倍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数量占到了全球重型工业机器人一半左右,新安装机器人数量约是欧洲和美洲工厂的两倍。中国越来越认识到,如今许多劳动力不愿意进厂打工,而是偏向一些更加灵活的行业。随着廉价劳动力的不断减少,工厂也需要与时俱进,安排更多的工业机器人来缓解这些变化带来的压力。

随着我国传统工业领域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国内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显著提升。但是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持续走低,老龄化进一步加剧,曾经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退,人力成本却逐年上升,导致工业机器人这类劳动力替代产品的需求量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加上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采取了得当的疫情管控措施,所以承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间接带动了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2、为弥补劳动市场缺口,中国加大工业机器人部署

联合国预计,最快情况下,明年印度就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联合国预测数据显示,中国20-64岁的适龄劳动人口或已达到顶峰,由于中国的老龄化加剧和低出生率,适龄劳动人口数量2030年后或将急剧下降。

通过加大工业机器人的部署,中国工厂可以弥补劳动市场缺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订单转移的风险。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中国的劳动人口不再急速增长,中国不能再依靠增长的劳动力人口多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于是可以提高工人生产力的自动化就成为了一种可靠的方式。

制造业在内缩,而服务业在扩大,愿意进工厂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2021年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47亿,比2012年减少2200万人,而同一时期,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增长32%,达到3.65亿人。

除了缓解劳动压力,自动化还能提高中国工厂的高端制造能力,因为高端任务要求的精度更高,而这正是机器人的长处。

小型机械臂制造商Dobot总部位于中国深圳,Dobot为生产AirPods的中国工厂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该系统能让机械臂自动为耳机盒安装磁铁。

过去,人工团队能在1小时内完成650个耳机盒安装,而现在机械臂1小时内的工作量为800个。Dobot的产品总监谢俊杰说:“自动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3、人数减少56%,产能提高50%,自动化让生产率飙升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徐工集团)是一家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其业务包括生产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挖掘机等重型工程机械。

徐工集团的智能制造经理刘辉说,该公司从2012年起,就启动了大规模自动化的进程。该部门的制造总监邹亚军说,工人越来越少是徐工集团推行自动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辉说,在推行自动化之前,一个11人的团队进行两个10小时班次的工作,对大约10000个组件进行分类后,才能制造出一个装载机。而现在,机器人加上两个监督工人,他们就可以在一个班次内完成这项任务。

实现自动化后,生产线上的工人数量下降了56%,但总产能提高了50%。“留下来的工人工资更高,因为除了焊接技术,他们还必须知道如何操纵智能设备。”刘辉说。

伯恩斯坦(Bernstein)大中华区研究主管黄杰(Jay Huang)说:“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或将表明,中国可能会爆发机器人应用热潮。到2030年,中国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将从目前的100万台增加到320万台~420万台之间。”

黄杰说,中国的疫情凸显了自动化的优势,因为疫情管控曾导致工人短缺,进而严重影响了工厂的产出效率。“制造商们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如果没有自动化,生产就无法进行。”

IFR的秘书长苏珊·比勒(Susanne Bieller)说,自动化也是中国缓解劳动力市场压力的重要方式。此外,许多经济学家也认为自动化是中国提高工人生产率最可靠的方式。

4、中国机器人制造仍有短板,但正在追赶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但是在制造领域,我们还是会经常遇到被国外卡脖子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共有4家企业垄断了工业机器人市场,分别是是发那科、abb、库卡以及安川电机,一共瓜分了全球机器人50%的市场份额。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企业都被美国公司进行入股或者收购,有了芯片领域的前车之鉴,中国自然不能坐以待毙。

为了改变这种困境,我国从2015年开始,正式提出要攻下智能制造这块硬骨头。其中,中国企业主要受限于机器人领域三个核心零部件生产,即控制器、减速器和伺服电机,因为没有研发出来,所以只能花大价钱购买国外同行的零部件。拿谐波减速器来说,日本HD公司卖给其他企业的价格是两千左右,而卖给中国的价格却高达六千以上。

在这种形势下,可以说中国发展自己的核心零部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以卡诺普为代表的创作团队经过艰苦卓绝的研究,率先突破了国外品牌对控制器的“围剿”,同时, 浙江来福谐波传动公司用了四年的时间,先后投资超过了一个亿,研制出了能满足国产机器人生产要求的谐波减速器。经过了近10年的追赶,我们在工业机器人行业已经由跟随变为并跑,并在一些细分领域有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工业机器人对中国产业升级而言至关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年轻人更愿意选在写字楼上班,不再愿意从事繁重的重复性工作,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体来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水平越来越强,应用已经极其广泛,但今后仍需继续扩大优势,弥补短板,在已经成为使用大国的前提下,争取早日成为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大国。

文章来源: 政协君,大象国际站,智东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机器人生态圈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