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饲料大厂到“新硅王”,是时势成就了他还是他“踩中”了时代潮流?

能源盟友 2022-09-22
4210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有“锂”走天下,拥硅便成王。

新能源盛宴掀起造富狂潮,上游资源更是其中的顶流。通威、协鑫、大全、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一跃成为资本市场耀眼的明星。

中国光伏二十年,辉煌与没落、成功与失败的故事频繁上演,无锡尚德、江西赛维见证了中国光伏行业的失意落寞,如今通威、隆基又带领中国光伏产业重新崛起。

大浪淘沙,从鱼饲料起家,到光伏硅料巨头,刘汉元执掌通威晋升为“新硅王”,他也凭借1250亿元身家反超刘永好,跃升为新任四川首富。

双碳战略的历史洪流中,他是产业变革者,也是时代弄潮儿。

日赚6944万元

7月4日晚间,通威股份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至125亿元,同比增长304.62%至321.48%。从数据来看,通威股份堪称“印钞机”。125亿元的净利润,相当于公司日赚6944万元。Wind数据显示,在目前发布中报预告的A股公司中,通威股份的盈利水平暂居首位。

此外,通威股份不仅将交出最佳中报,2022年全年的盈利水平或续创新高。公司历史最高净利为2021年的82.08亿元,而今年上半年的利润数额则远超前者。

一季报显示,公司当期净利润为51.94亿元,照此推算,二季度净利润预计68.06亿元至73.06亿元,环比增幅31.04%至40.66%,再度刷新一季度创下的单季净利历史纪录。

对于业绩大幅预增,通威股份表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各业务板块持续稳健经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成果。其中,高纯晶硅业务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叠加新产能的顺利释放,实现量利大幅增长;电池片业务满产满销,出货量同比增长,大尺寸产品占比提升,盈利能力同比显著修复;农牧和食品板块持续贯彻质量方针,实现量利双增。

基本面之外,通威股份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同样强劲。自去年9月回调后,公司股价在今年4月下旬触底反弹,由低点34.24元/股,一路高歌猛进,7月5日触及67.86元/股的历史高点,涨幅逾98%。

发布业绩预告的同时,通威股份还对外披露了员工持股计划进展。截至7月4日,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资产管理产品已通过竞价交易系统累计买入公司股票87,46.2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94%,成交总金额46.99亿元,成交均价53.73元/股。按照最新收盘价,员工持股计划浮盈。

光伏“外来者”

如今坐上硅料行业第一把交椅的通威股份,实则是一名“外来者”。

通威股份最初以饲料业务起家,其前身系成立于1986年的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坊间传言,彼时“通威牌”饲料需排队数天才能买到。饲料生意兴旺,公司又投身水产养殖业,1994年秋首次走出川西,在重庆设厂,先后在华东、华南、华中等主要水产养殖区设立分公司一百余家,形成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一体化格局。时至2004年,通威股份登陆资本市场。

2008年,通威股份收购永祥股份50%,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切入光伏赛道。2013年,又将电池片厂商合肥赛维太阳能纳入麾下。光伏业务的作用力在2020年正式显现,当年通威股份的收入结构生变,光伏业务营收首次超过传统农牧业务。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公司高纯晶硅产量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2%。

通威股份业绩连续爆发,硅料涨价潮是最大的推手之一。

2021年,多晶硅价格涨势基本贯穿全年,从年初的8.8万元/吨,飙涨至年末18万元/吨上方,年内最高点超过27万元/吨,最高涨幅逾206%。今年年初,多晶硅料一度连续涨价16周,而后在5月中下旬两周维稳,6月再次打开上行通道,目前已连涨5周,一度突破去年11月的历史高点,行至2011年以来新高。。

据硅业分会6月29日数据,当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8.5万元/吨至29万元/吨,成交均价28.63万元/吨,环比涨幅4.83%;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8.3万元/吨至28.8万元/吨,成交均价28.42万元/吨,环比涨幅5.1%。

供需错配是硅料涨价的主因,“双碳”目标之下,光伏行业下游需求端强劲增长,而硅料产能有限,供不应求的局面助推其价格不断走高。

硅料供应为何紧缺?这存在历史原因,2018年5月31日,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业界称之为“531新政”,通知提出“暂停普通地面电站指标发放”、“分布式光伏规模受限”、“调低上网电价”等。光伏行业产业链也由此进入冰封期,硅料价格断崖式下跌,失去需求端的支撑,行业扩产积极性大幅消退。

“513”时期的行业境况还会重演吗?通威股份相关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现在光伏已经进入平价时代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更多是内生式的,基本面的支撑非常强,这与过去依靠补贴、受制于政策有比较大的区别。”

此外,就硅料本身而言,一是生产建设周期较长,以多晶硅作比,从投建到产能释放需要约2年时间;二是准入门槛在产业链条中最高,还具有折旧率高、产能弹性小的行业特性。加之能耗双控及疫情影响,硅料还面临减产、停产的可能。

“要赚钱,学汉元”

川娃子刘汉元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14岁的他没有进入高中学习,而是选择了四川水产学校就读,学习淡水养殖,毕业后当起一名养殖技术员。

虽然这份工作月薪只有33元,但刘汉元借此可以到四川各地考察水产养殖。经过一番调研走访,他发现四川大多是在池塘养鱼,这些鱼带有一股土腥气,而水库养殖要新鲜许多。但水库养鱼生长慢,只能散养。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汉元了解到德国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在当时,还从来没有中国人亲身实践过。

刘汉元初生牛犊不怕虎,他笃信这一技术将大有可为。可是他的大胆设想,并没有得到外界的理解。无奈之下,他的父亲卖了两头猪和一些菜秧,凑齐了500元初始资金。

经过了提心吊胆兢兢业业的7个月,1984年,刘汉元的网箱流水养鱼试验正式验收。64平方米的网箱里,产出2781斤鱼,相当于亩产2.53万斤,刘汉元净赚1930元。要知道,当时四川亩产最高纪录不到2万斤。

刘汉元敢闯敢为的举动,刷新了四川养鱼史上最高纪录,《四川日报》头版报道了这项发明。

据称,时任四川省水产局副局长的杨全成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得大叫:“要将这个技术在全省推广,带出一窝,带出一片来!”

这一年,刘汉元才20岁。

那是一个中国企业家英雄辈出的年代,也是在同一年,刘永好兄弟在为他们一笔10万元的大订单竞相奔走;柳传志联合中科院计算所十名研究员成立联想集团;王石创立万科,张瑞敏执掌海尔……

两年后,刘汉元的养鱼技术被列入农业部“星火计划”,正式向全国推广。刘汉元一举成名,四川甚至掀起了“要赚钱,学汉元”的热潮。

同年,刘汉元决定向上游延伸,按照他的“饭碗理论”:“谁和农民直接抢饭碗,谁就没有饭碗;谁给农民饭碗里添油加肉,谁就有饭碗。农民能直接做的,原则上我们不做;他们做不好的,都由我们来做。”于是,他创办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为农民兄弟服务。

经过20多年的深耕和钻研,通威成长为全球水产饲料行业里的绝对翘楚,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

刘汉元第一战,让人们见识了他惊人的胆识和敢为天下先的魄力。而且,刘汉元并非盲目跃进,而是在多次考察后才开始行动。

创业前20年,他聚焦水产农业领域,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并最终在这个并不性感的行业,做到了世界第一。

从饲料到光伏

故事的高潮便意味着精彩华章开始落幕,通威登顶世界水产饲料头名后,其营收和利润呈现增速下滑的迹象。

2004年,通威股份成功上市,水产饲料的故事进入历史性节点的小高潮。

其实,早在2002年,刘汉元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进修时,便接触了各种新能源光伏的火种,并种在了刘汉元的心中。DBA工商管理博士毕业后,他毅然闯进光伏行业。

刘汉元从小就喜欢捯饬无线电,对电子技术、芯片技术一直特别感兴趣,芯片业与光伏业存在一个共同的原材料,即多晶硅。因此,他在进入光伏行业后,选择了上游光伏硅料行业。

然而,与饲料行业的稳定性相比,光伏硅料价格的波动极为剧烈。“产能在中国,市场在国外”的格局,让我国光伏产业受国外市场影响巨大,定价权旁落在国外资本手中。

当时,中国光伏企业聚焦中游组件环节,市场、技术、原料被外资把控,“三头在外”的局面下,光伏虽前景无限,但如果长此以往,中国光伏企业将陷入逼仄的牢笼中。

为打破上游环节的钳制,刘汉元、朱共山等一批光伏有志之士开始向硅料环节进发。

2007年5月,通威与巨星集团在四川乐山成立四川永祥,主攻硅料多晶硅产业。2008年初,刘汉元将四川永祥注入上市公司通威股份。

彼时,正值硅料行业烈火烹油之际,2008年初,硅料价格一度涨至惊人的500美元/公斤,上涨12倍,而其成本仅800元人民币/公斤。

此时的通威才刚刚开始投产,但不到一年后,金融危机袭来,行业骤冷,价格又暴跌了12倍,突如其来的寒冬,令刘汉元猝不及防。

无奈之下,永祥多晶硅二期的计划只能搁浅。2010年上半年,刘汉元又将四川永祥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缓解业绩压力。

如果说金融危机还是第一场危机,那么自2011年开始的由欧美国家主导的“双反调查”,就是中国光伏产业的灭顶之灾,尚德、赛维、英利等第一批中国光伏企业轰然倒塌。

覆巢之下,刘汉元只能收缩战线,控制产能,降低成本。而此时,得益于稳定的饲料主业,通威可以输血硅料,永祥最终活了下来。

行业低谷期,永祥多晶硅呈现低流血状态,最多有2亿元的亏损。刘汉元曾回忆道:“当时,该停产就停产,该控制就控制。只有活下去才能迎来新的一天,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了。”

中国光伏企业的起点极为辉煌,但在前两次的中外光伏大战中惨败收场。海润光伏创始人杨怀进后来描述:“就像一场烟火,嘭的一声上了天,落下来的全是灰。”

坐过惊险的过山车,硅料市场又经历了几轮牛熊,暴赚和巨亏似乎只是一夜间,金融危机和双反的梦魇中,中国光伏企业榱崩栋折,硅料市场彻底崩塌。

深耕饲料行业20多年的刘汉元,从没有经历过如此惊心动魄的大起大落,永祥能活下来的关键在于他严控边界和谨慎扩张。

暂不考虑组件扩张等,聚焦于“所精所长所专”领域

股东会现场,诸多股东就通威股份是否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是否扩张组件规模等进行提问。对此,刘汉元回应表示,公司将持续聚焦于自身“所精所长所专”领域。

刘汉元分析认为:“淡化自己所擅长的部分,去进行所谓的补缺、补短板,做硅料的去做其他的,做其他的来做硅料,往往在遇到行业压力时,没有核心竞争力。好比将有限的资源、资金拉成一根橡皮筋。我们要清楚偶然的多晶硅效益好,不等于一直都比其他环节挣钱多。”

他举例分析道:“假设一家公司组件拥有百分之六七十的资源、电池百分之三四十的资源,如果现在要去把拉棒、多晶硅都补起来,五年完成是‘超超人’,十年完成是‘超人’,10到15年补不起来,是‘普通人’。问题是五年、十年、十五年补起来之后,市场还是你的吗?”

基于上述分析,刘汉元认为要聚焦在企业所擅长的领域,同时与其他领域的强者相互携手,实现多赢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隆基股份便与通威股份通过股权合作的方式保证其多晶硅的供应;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也与通威股份股权合作方式保障其硅料的供应。

“通过合作的方式,通威将一半以上的组件品牌合作在一起,形成合作共赢的模式。对通威而言,在电池的规模、成本、技术路线判断等方面弄的最清楚,将成本做的最低、规模效应做的最好,产品品质做的最优。”刘汉元表示。

展望未来,就硅料、电池片的远期前景,公司方面表示强烈看好,刘汉元更是从下游装机量预估来分析道:“想一想,我们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都要转型,那么多汽车要从烧柴油、烧汽油转到用电,要多少能源支撑才能实现这个转型,经测算,光伏年装机总量顶峰可能达到1000-2000GW,现在才总装机量才不到200GW,当然该数据仅供参考。所以市场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文章来源: 钛媒体APP,国际金融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能源盟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