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过冬”,驱动IC“入秋”,下半年三大市场需求疲软,是国产IC厂“蛰伏”的好时机

微观人 2022-09-23
5259 字丨阅读本文需 13 分钟

伴随国产面板厂商在全球市场逐步掌握话语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地位大幅提升,然而繁荣之下亦有隐忧,显示驱动芯片作为面板产业链最核“芯”的环节,国内配套依然处于起步的阶段,无论是大尺寸的LDDI,LCD的TDDI还是OLED驱动芯片国内企业占比依然较低。

显示面板驱动芯片即控制显示面板中各像素电极是否导通,从而使得显示面板显示影像的驱动芯片。其中LCD显示驱动芯片可以接受来自于主板发送的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通过模拟数字处理和算法处理形成指令,再通过控制输出电压来对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控制屏幕显示效果的目的;而OLED显示驱动芯片则是通过向OLED背后的薄膜晶体管发送特定指令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发光单位的控制。

2020、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成为了明确的趋势,IT面板需求旺盛,车载等小屏应用领域也成为新兴增长点带动了需求发展,2021年全球新型显示面板行业营收规模创造了历史最高水位,达到约136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8.2%,而作为配套的显示驱动芯片总需求量呈现两位数同比增长。

根据Omdia的数据,2020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的总需求为80.72亿颗,大尺寸显示驱动芯片需求占总需求的70%,其中液晶电视面板所需的显示驱动芯片最多,占大尺寸总需求的40%以上。在中小尺寸面板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占比最大。由于疫情尚未明朗,2021年IT面板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叠加高分辨率在电视面板的渗透率提高,2021年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总需求预计增长到84亿颗。

根据Omdia的数据,2020年大尺寸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企业依次是联咏、奇景光电、SiliconWorks、三星和瑞鼎科技,市占率分别为24.1%、14.2%、14.2%、14.2%和9.1%,CR5的市场份额为78.5%,占据了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在LCD智能手机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上,台湾企业占据主导地位,2020年占据市场将近80%的份额,其中联咏市占率为26%,排名第一;奕力科技的市占率为24%,排名第二。而在AMOLED智能手机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上,韩国企业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其中Samsung LSI占据了52%的市场份额,Magnachip占据了24%的市场份额。

尽管显示驱动芯片市场需求旺盛,但由于其门槛较高,利润空间有限,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都秉持着“造不如买”的思想,大部分国产厂商更倾向于直接从海外采购,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显示面板企业每年对高端显示芯片的采购金额超过300亿元,其中超过95%来自于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根据Omdia的数据,在大尺寸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上,市场份额在全球前十的企业大部分为台湾企业和韩国企业,仅有两家为大陆企业,其中集创北方的市占率为3.2%,北京奕斯伟科技的市占率为2%,两家仅占5.2%的市场份额。

中国成显示驱动最大消费和生产中心

受益于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量的 增长,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也快速增长。根据 Frost&Sullivan 统计,全球显示驱动芯片 出货量从 2016 年的 123.91 亿颗增长至 2020 年的 165.40 亿颗,年复合增长率为 7.49%。 预计未来显示技术的升级与下游应用的拓展将推动显示驱动芯片市场的进一步增长,到 2025 年出货量增至 233.20 亿颗。和下游显示面板市场相对应,全球显示驱动芯片以 LCD 驱动芯片为主,预计未来将继续稳定在高出货量水平,OLED 驱动芯片随着 OLED 屏的高 速增长份额逐渐提高。目前 LCD 驱动芯片已经实现稳定供应,且 TFT-LCD 已大量转向 TDDI,该市场已经进入成熟甚至过度竞争阶段。随着智能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对液晶面 板的需求不断增长,显示驱动芯片市场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快速增长,其主要增长引 擎包括高分辨率、集成功能需求的增加以及平均售价的降低。

在新兴应用领域强劲需求带动下,2021 年增速或达到周期性峰值。根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2021 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增至 138 亿美元,增长率将达到 56.8%为近年来的最高峰,也为全球集成电路芯片市场中成长力度最大的细分产业之一。 目前,由于晶圆代工与封测产能短缺导致短期晶圆与封测价格不断上涨;同时,全球显示 面板市场的增长也带动了显示驱动芯片长期需求量的增加。2020 至 2021 年间,虽然市场 需求量大幅增加,但是全球晶圆产能投资中 8 英寸产能增量有限,尤其是在 90~150nm 制 程节点产能短缺更为明显。因此,价格上涨为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上升的主要推动 力(预计 2021 年价格带动营收规模增长约 53%,出货量带动营收增长约 2%)。

随着面板制造产能持续向国内转移,大陆已经奠定了全球面板制造中心的地位,相应的大陆市场也成为全球驱动芯片主要市场。CINNO 预计 2021 年国内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 模将同比大幅增长 68%至 57 亿美金,至 2025 年将持续增长至 80 亿美金,年均复合增长 率 CAGR 将达 9%。

下半年行情预测

2022年上半年,全球通胀加剧叠加地缘政治冲突,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严重受阻,全球GDP增速最新预测为3.2%,较上一次预测结果降低0.4%。而随着美联储的不断加息,世界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紧缩的货币政策致使消费低迷,同时在粮食危机与能源危机影响下,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受到严重积压,整体消费能力下降,消费电子需求超预期收缩。奥维睿沃(AVC Revo)数据显示,2022年主要显示终端出货规模全面回落,其中TV出货量2亿台,同比下降6.7%;MNT出货量1.4亿台,同比下降4.6%;NB出货量2.2亿台,同比下降12.6%;Mobile出货量12.6亿部,同比下降7.4%。

显示终端市场表现疲软,显示面板需求随之下行,面板价格一路下跌,部分面板已经跌破现金成本线,且下跌势头依旧不减,显示面板市场迎来寒冬,面板厂面临巨大的出货压力以及亏损压力,面板产能扩张进程被迫放缓,今年6月,面板厂更是开启了史上最大规模减产动作。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快速转变以及各应用产品价格快速回落,影响也一路沿着供应链向上游市场蔓延,市场需求透支几乎早已确定了DDIC朝着供大于求的方向发展。奥维睿沃(AVC Revo)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DDIC需求量同比下降10.4%, DDIC市场开启了下行周期。目前面板厂DDIC库存仍然居高不下,企业纷纷开始调整库存策略,奥维睿沃(AVC Revo)预计2022年全年DDIC需求量将同比下降9.6%。

TV市场:2022年上半年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头部品牌厂砍单影响持续发酵,TV面板出货受阻,目前品牌端库存高企,采购策略趋于保守,下半年预计传统Q3旺季不旺,TV产业季节性优势不复见,影响DDIC全年出货下降;2022年上半年TV DDIC需求量同比下降9%,全年需求量预计同比下降8%。

MNT市场:短期来看,市场需求恢复尚无预期,B2C市场透支,B2B市场也在快速回落。长期来看,显示器商务办公属性稳定,但游戏娱乐功能向笔电、手机转移,消费娱乐属性逐渐减弱,消费娱乐市场将逐步萎缩。2022年上半年MNT DDIC需求量同比下降5.5%,全年需求量预计同比下降8.3%;NB市场:随着“后疫情”时代来临,消费类及商用类笔电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式持续蔓延,超额预定泡沫不复存在,尽管NB市场产品升级长期趋势不变,但短期市场需求仍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2022年上半年NB DDIC需求量同比下降7.5%,全年需求量预计同比下降6.7%

Mobile市场:上半年,俄乌冲突对全球整体经济环境造成剧烈的冲击,加上物料价格上涨引发通胀加剧,民众消费意愿受到影响。同时,中国大陆市场上半年销售表现平淡,终端厂商态度趋于保守,出货计划不断下修。2022年上半年Mobile DDIC需求量同比下降18%,全年需求量预计同比下降18%;Auto市场:目前车载显示终端在整体显示市场占比仍然较低,但受汽车智能化浪潮带动,车载显示市场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全年需求量预计同比增长16%。

市场供大于求,晶圆代工厂被迫下调产能,扩产节奏放缓上半年DDIC市场需求急转直下,DDIC厂商开始大幅砍单。订单的减少使得晶圆代工厂被迫下调DDIC产能。其中8寸晶圆产能的下修最为剧烈,VIS与UMC在今年Q2的产能调整幅度超过10 K wafers/Month,其余晶圆厂也均有不同程度调减。12寸晶圆产能小幅下调,整体规模回到2021年Q4水平。

融资数百亿,本土显示驱动芯片企业突围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面板需求市场,却在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显示驱动芯片领域一直处在十分被动的困境。随着国内面板产业的繁荣,显示驱动芯片受制于人的局面,将成为限制面板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过去数年,国内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厂商纷纷涌现,希望补齐中国在显示驱动芯片的短板。

2021年12月,集创北方以超65亿元的E轮融资规模排在显示驱动芯片领域第一位,投后公司估值超300亿元;同样在12月,禹创半导体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成为本土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

除此之外,云英谷、奕斯伟、欧铼德、观海微电子、显芯科技、昇显微、天德钰等企业也在近两年获得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数百亿元。相信在资本的助力下,本土显示驱动芯片企业将获得更快的发展

显示驱动国产替代进程

1、TV 显示驱动:为国内厂商切入显示驱动领域的最佳入口

TV 面板显示驱动是消耗数量最多的显示品类。显示驱动 IC 通过电压驱动面板的 Source 线来控制几百万个像素的开关状态显示画面,在常规的 IC 设计下,对驱动 IC 用量 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分辨率。TV 面板的单颗驱动 IC 一般拥有 960-1366 个驱动通道,常规 设计下一个 HD 分辨率的 OC 需要三颗驱动 IC,一般 FHD 需 6 颗,UHD 则需 12 颗。除 了常规设计外,面板厂商也在开发 Dual gate(一个驱动通道驱动两列)或者 triple gate (一个驱动通道驱动三列)设计,入门级的 32 寸 HD 有 1 颗或者 2 颗的驱动 IC 设计,但 目前 UHD 占整体 TV 比重超 50%,这类方案在分辨率越来越高的情况实际难以实现。根据 DISCEIN 数据,TV 面板所需要的驱动 IC 数量对应 2.7 亿片 TV 面板出货量全年约 25 亿颗 规模,是消耗数量最多的显示品类。

TV 驱动 IC 率先成为大陆厂商切入的最佳入口。我们认为目前 TV 驱动 IC 为突破口主 要因 1)大尺寸 TV 面板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最高,技术壁垒相对中小尺寸门槛低;2)TV 显 示驱动每年需求量约 25 亿颗在主流显示里占比较大;3)在显示面板在几次产业转移后, 在大尺寸 LCD TV 领域率先实现了以大陆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前三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加上 CHOT 等其他面板厂,使得 TV 驱动 IC 的需求由大陆厂商主导。但 TV 领域也是目前 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整体份额较为接近,其中中国大陆厂商集创北方和奕斯伟也占据了 一定份额,根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本土驱动芯片企业中,2021 上半年两者合计占 据了电视、显示器和笔记本等中大尺寸应用 90%以上市场份额。

2、MNT 显示驱动:应用场景多维,大陆厂商奋起直追

MNT 显示驱动产品维度丰富。MNT 和 TV 整机的形态比较类似,但 TV 产品相对来 说场景简单较为中规中矩,MNT 附带更多应用场景需求,如画面比、产品刷新率、平面和 曲面、分辨率等产品维度比较丰富,应用于办公、娱乐、电竞等各个场景。

因尺寸限制用量较小。从用量来说,受到尺寸普遍较小的限制,MNT 产品难以像 TV 产品一样简单采用 10 颗以上 960 通道的驱动 IC,而倾向采用数量更少的 1446 通道的驱 动 IC,结合 MNT 的整体规模以及倾向于用较多通道的驱动 IC,MNT 的 IC 需求量对应每 年 1.6 亿片 MNT 面板出货量约 9 亿颗规模,在几个主要应用里仅大于 TPC。

相比于 TV 面板以大陆厂商为主导的产业格局,MNT 面板目前仍是多强局面。其中大 陆厂商 BOE 出货量全球第一,其他排名靠前厂商中主要有韩国厂商乐金显示以及中国台湾 地区的友达、群创,大陆厂商目前加大 MNT 投入持续追赶。

MNT 驱动 IC 目前仍然不是新晋厂商的第一选择,但随着产业转移份额快速增长。似 然 MNT 驱动 IC 产品本身与 TV 的驱动 IC 规格差距不大,但因整体规模、产品多样性、定 制化等原因不是新晋厂商进入市场的的第一选择,目前集中度较高主要为台厂主导。但目 前国内面板产商奋起直追,大陆的集创北方、奕斯伟以及新相微等也随着 MNT 的面板产 业转移至大陆份额快速增长。

3、NB 驱动 IC:后疫情时代承接新刚性需求,完全由台厂主导

笔记本电脑后疫情时代下承接更多新刚性需求,用量约 TV 一半。疫情期间包括宅经济、 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各刚性需求,特别是教育笔电的集中采购,大幅增加了 NB 的新刚 性需求,2022 年略有回落。根据 TrendForce 预计,2022 全年出货量将年减 3.3%为 2.38 亿台,其中 Chromebook 占比约 12.4%,出货动能略有放缓,宅经济效应所衍生的需求 有所减退。NB 产品的分辨率结构目前以 HD 和 FHD 为主占比近 90%,故 IC 用量相对较 少,NB 的 IC 需求量对应每年 2.3 亿片 NB 面板出货量约 12 亿颗规模,接近 TV 用量的一 半。

NB 驱动 IC 基本完全由台厂主导,技术门槛较高。从供应商来看,中国大陆方面除京 东方早期通过 G8.5 代线的开创性生产方案快速占领市场为全球第一外,2-4 位均为台厂和 韩厂,目前在 NB 线中大陆厂商尚未掌握主导权。由于 NB 尤其注重功耗、画质及 COG 设 计等特点提高了驱动 IC 的技术门槛,其供应完全由台厂主导,第一的联咏和第二的瑞鼎占 据了超过 60%的份额,大陆厂商参与度相对 TV 和 MNT 更低。2021 年也因供给方的高寡 占,导致驱动 IC 成为 NB 面板供应的掣肘,特别是因为技术门槛大陆厂商较难快速形成补 充。除了技术门槛外,由于 NB 驱动 IC 的通道数、COG 设计以及功耗等因素考量,一片12 寸晶圆能生产约 5K 的 TV 驱动 IC 或 7K 以上 MNT 驱动 IC,但仅能生产 2-3K 的 NB 驱动 IC,预计 2022 年依然有缺芯扰动的情况下 NB 的驱动 IC 供需改善晚于 MNT 和 TV。

4、AMOLED 驱动 IC:渗透率提升带动高速成长

AMOLED 渗透率持续提升,目前进入建设高峰期。AMOLED 目前还在高速成长期, 大陆和韩国厂商还在投资建设新工厂增加产能,同时进行良率提升、技术优化和产品创新。 根据TrendForce数据,2021 年手机用AMOLED 面板市场渗透率为42%,尽管因 AMOLED 显示面板 IC 持续缺货,手机品牌和 OEM 厂商在其新机型中扩大采用 AMOLED 面板的趋 势,将带动 AMOLED 市场渗透率成长,预计 2022 年渗透率提升至 46%。同时,OLED下游的应用逐渐从手机拓展到穿戴、平板、笔记本等领域,供应商从 SDC 垄断发展到一超 多强的局面。

AMOLED 驱动 IC 对制程要求较高,同制程内多种竞品盈利能力强。AMOLED 驱动芯 片的制程区间处于成熟制程中产能最紧张的 28-55nm,这个区间内存在较多更具备盈利性 优势的竞品如车载 MCU、高端 CIS,消费电子 SoC 等,使得 AMOLED 产能受到排挤,其 需求优先级较低难以被满足。

大陆厂商还未具备大规模供货 AMOLED 驱动 IC 能力。和 AMOLED 面板厂商格局相 似,AMOLED 的驱动 IC 前三位均为韩厂,包括三星电子旗下的 LSI 以及 LG 集团旗下的 Silicon Works,前三者的份额已经超过 80%,第二梯队主要是台系厂商联咏、瑞鼎等,大 陆芯片厂商未具备大规模供货的能力,目前在缺芯缺产能的情况下,大陆面板厂处于相对 被动地位。

晶圆代工产业格局制约中国大陆 OLED 驱动芯片发展进程。韩国晶圆代工厂与韩国 OLED 驱动芯片设计厂商深度绑定,形成垂直整合模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台湾晶 圆代工厂也与当地的 OLED 驱动芯片设计厂商深度合作,优先为当地芯片设计厂商代工; 中国大陆晶圆厂主要代工液晶显示驱动芯片,OLED 驱动芯片代工经验较少,大陆 OLED 驱动芯片设计厂商大多不得不将订单交给中国台湾晶圆厂。

文章来源: 奥维云网,路演时刻,未来智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