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是什么?电子签正入暖春,上亿市场需要哪些技术支撑

微观人 2022-09-27
3878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过去 20 年间,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面貌,也颠覆了这些领域原有的商业模式,并在消费端取得了极大成功。

如今,全球都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世界各国发布国家数字战略,各企业也纷纷提出数字化转型。从哪里开始数字转型呢?电子签名就是一个解决实际需求的细分领域。

这或是一片新的蓝海,据法国市场调研公司 ReportLinker 数据,2021,全球电子签名市场的价值为 15.277 亿美元(约人民币 108.48 亿元),到 2030 年将达到 127.215 亿美元(约人民币 904.1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7%。

那么,当今中国的电子签名市场在全球处于什么阶段?电子签名厂商需要哪些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突出重围?GBC 端客户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电子签名部署方式?未来电子签名将可能怎样发展呢?

崛起:电子签正入暖春

近段时间,全国多地出现疫情反扑。大量企业措手不及,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缺少应对突发情况的规避措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相关风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企业也利用自身优势去做行业赋能,帮助中小微企业规避风险。

例如,电子签市场的e签宝就推出“春生计划”,为全国100万中小企业免费发放2亿份电子合同,以此缩短合同签署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接触风险,帮助中小企业们减轻因为疫情对合同签约造成的影响。

事实上,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电子签约在帮助企业解决日常合同签约困难的问题上,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通过线上签约的形式,企业们可以绕过时空限制,快速完成相关文件的签署,保证相关业务的正常推进与运转。在此趋势下,电子签市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电子合同签署次数达到557亿次,同比增长99.7%;其中电子签名市场规模突破100亿规模,同比增长53.9%,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235亿元。

国内电子签行业规模加速增长,背后受益于疫情带来的远程办公风口。电子签行业的兴起源于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为迎合互联网金融催生的监管合规备案要求,电子签合同诞生。

近年来,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叠加国内多层次且种类丰富的市场结构,为电子签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电子签证迅速由最初的金融市场,逐步渗透至文旅、地产、医疗等多个领域,整体规模加速膨胀。

规模的持续扩张,也让电子签行业受到了资本的密切关注。

2020年开始,包括启明、顺为等投资机构纷纷下场抢筹;互联网大厂们也不甘示弱,腾讯、字节纷纷推出电子签应用。在资本的催熟下,电子签行业加快步入成熟阶段。

中国电子签名软件市场,机遇空前

中国电子签名发展历程并不算长,2014年被视作正式走进大众视野的元年,彼时“互联网+”风潮席卷全球,中国也出现很多新兴的行业形态。高频、分散的交易骤增,传统纸质合同签署的弊端凸显,电子合同与电子签名抓住了便捷与合规的痛点,乘势而起。特别是来自2014年移动互联网、2020年远程办公的两波趋势浪潮,让电子签名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刻。

IDC报告显示,电子签名的发展是社会、经济、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社会层面,特别是在过去一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出现,企业传统线下业务的开展受到严重影响,电子签名产品成为企业转型线上业务的重要工具,市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在经济层面,企业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以增强企业在面对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下的韧性。电子签名自然也被企业纳入到办公和业务数字化转型战略考量中;在政策层面,2020年多个国家级部委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规范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电子印章在各行业的推广和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电子签名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迅速,但整体渗透率依然偏低。据亿欧2020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电子签名的渗透率不足3%,互联网行业渗透率最高为12%。

而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子签名市场还有着亟待挖掘的潜力空间,IDC对未来前景颇为乐观。同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为电子签名发展带来新机遇,预计将会有更多鼓励与促进使用电子签名的政策出台。未来5年中国电子签名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8亿美元,未来5年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1.5%。未来,公有云模式的电子签名软件的增速要远远高于传统部署模式,电子签名SaaS软件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为35.3%。

全球百亿市场,中美电子签市场差异显著

根据 CB Insights 数据,从 2017 年 1 月到 2022 年 9 月,全球电子签名创业公司融资数量在 2019 年最多,而融资总规模在 2021 年达到近年的峰值,将近 7 亿美元。

从电子签名公司融资分布情况来看,中国位列第四,美国、英国、以色列、瑞士也有一定比例的电子签名创业公司融资动作。

从公司阶段分布来看,电子签名领域的创业公司以中早期(B 轮及以前)公司为主。从过去 5 年的数据来看,种子|天使轮和 A 轮的企业数量有所波动,在 2020 年触底(共计占比 17%),2021 年以后继续增长。

以中美电子签名市场为例,企业发展的马太效应明显。美国的 DocuSign 已于 2018 年 4 月 IPO 上市,目前 DocuSign 的全球市场份额大约在 70% 左右。中国电子签名市场以本土品牌为主,据艾媒咨询《2021 中国电子签名行业研究报告》数据,中国电子签名厂商 e 签宝、CFCA、数字认证、契约锁及法大大的市场占有率近 40%。其中,e 签宝在 2021 年 9 月获得 E 轮 12 亿元融资,融资总规模仅次于 DocuSign。

实际上,国内外电子签名市场差异化显著。从中美国情来看,与美国电子签名使用情况相比,中国电子签名市场因涉及法人主体、印章历史以及实名认证等,信任链更加复杂。并且,它还涉及到印章标准的具体要求,比如一套具体几枚章,而每家公司的章程中,对于印章的使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举例来说,DocuSign 虽然在海外市场发展领先,但是其产品在技术模型上并不符合中国国情,因此也就不能为中国用户提供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要突破“水土不服”的挑战,例如今年 8 月,全球 CRM 软件的开创者 Salesforce 传出解散中国区的消息,并将中国区业务交给阿里云作为总代理。其中既有中国区业务挑战难度,也有大环境的客观因素。已在中国市场扎根 18 年、全球的标杆企业在跨境市场尚且艰难,因此企业产品创新力及适用性的问题不容忽视。

从全球范围看,电子签名获得国家认可度高,目前全球已超过 70 个国家承认电子签名的合法性。从需要遵循的法律来看,中国市场的电子签名产品设计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包括国标的技术标准;而在美国市场,电子签名遵循的法律条文是《全球和国家商业中的电子签名法》(ESIGN)以及《统一电子交易法》(UETA)。

从部署方式上来看,中美市场差异在于数据“是否上云”。美国电子签名市场以公有云为主,而在中国市场,大部分的企业可接受云服务、云部署。但特殊客群如:国央企用户,特别是集团性企业、政府及公共事业等在合同数据、印章方面有极高的隐私要求。因此即便付出更高的成本,也要确保电子签名过程中,签署的文件“不上云”,而由用户自身把控。

因此,未来如果中国本土电子签名品牌要走向海外市场,技术模型是否符合国情、产品创新能力以及从法律合理性来设计产品,也是国内外品牌“走出去”同样需要反思的问题。

电子签名厂商需要哪些技术能力?

电子签名产品最早的定位是工具类软件(OP),随着软件环境与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当前的电子签名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趋向于云端 SaaS 化服务。

2003 年左右,全球电子签名市场最早从美国发展起来,中国电子签名赛道第一次形成市场格局始于 2014 年的 P2P 爆发,e 签宝等一批拥有数据安全、互联网等经验的创业公司开始陆续涌入该行业。

随着技术壁垒和行业深度的推进,在 2018-2020 年,一批早期入场的电子签名厂商悄然退场。而市场也悄然发生变化,此后新入局的不再是创业公司,而是字节、腾讯等具备大厂或资本背景的玩家,进一步地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

在市场玩家经历了一轮洗牌后,用户的关注点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对电子签名产品的隐私安全和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电子签名厂商需要哪些技术能力呢?电子签名与加密技术经常同时出现,二者说的是一回事吗?

电子签名行业的关键技术在于签名算法的设计、实现和正确地管理电子签名相关的两个密钥——公钥(Public Key)及私钥(Private Key),这也是电子签名生态系统服务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的前提及基础。公钥公开可见,相当于数字世界公开的“身份证明”,而私钥用于对文档签名和对加密内容的解码。简单来理解,只有公钥、私钥唯一匹配时才能通过验证,或者解密电子签名读取正确的文件。

电子签名常依赖于使用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既然公钥是对应用户身份,那就需要有权威机构授予的“认证”。在电子签名使用过程中需要用户完成实名认证,并需要 CA(Certificate Authority,证书管理)机构颁发数字证书、以及时间戳服务机构提供的时间戳。通过这些措施,保障电子签名的信息安全、并有效防止数据被篡改。

悉尼大学计算机系唐强老师指出,在电子签名中真正有技术壁垒的是各种增值服务。他举例说道:“比如一份文件需要多个成员签名生效(门限签名、多签名、聚合签名等),有时还要考虑隐私保护等。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门限签名,还需要更高级的数字签名工具以及专门的设计,这些高级的签名算法还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应用,比如区块链、云存储证明等。”

在使用电子签名时,因涉及文件保密性等问题,会涉及到文件的查阅权限。因此,会通过加密存储或加密传输等技术手段来实现。“电子签名和加密时常被混淆、被认为是同一回事,实际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子签名本质是认证,而加密是实现机密性的技术手段,要把两者明确区分开来。”唐强表示。

唐强认为,推动电子签名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现代密码学专业人才储备。他指出,推动电子签名行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深现代密码学研究,以及加深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对电子签名企业来说,提前布局参与到前沿技术研究,甚至参与现代密码学国际标准化内容(比如门限密码学的 NIST 标仍在准备阶段),无形中会形成天然的技术壁垒。”

此外,要在市场具备一定竞争力,还有要有引领技术变革的能力。例如 e 签宝进行了商业模式的改变,提出从项目制一次性付费到使用签署量计费,让更多客户体验到电子签名带来的价值。

“我们希望将签署的服务,以公共云的形式进行云端部署,让它变成客户可随时进行对接的开放平台,来将部署成本降到最低。”e 签宝创始人兼 CEO 金宏洲表示。他们率先提出基于云的电子签名技术的应用规范,同时将产品和解决方案改造成云端 SaaS 化接口。近日,e 签宝在其用户生态大会上发布了新的生态伙伴扶持计划,将拿出 1 亿元补贴生态合作伙伴,通过更广泛的生态集成,让更多用户体验到电子签名带来的效果。

文章来源: 钛媒体APP,36氪, DeepTech深科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