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内核推动未来出行,未来车还需要人开吗?

番茄爱车 2022-09-28
2794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领SHOW”活动中,华人运通高合汽车首发的一款全新科技平台HiPhi Developer。据介绍,HiPhi Developer搭建的“场景智能”为行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功能开发思路,或将成为未来出行重要解决方案。回顾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用户的认知和需求更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更关注体验感而非功能配置。未来出行中,每辆车都不是一叶孤舟,而是智能交通网络中彼此相连的点。

“到目前,智能汽车始终没跳脱出单体智能硬件堆砌的怪圈。”华人运通高合汽车整车智能副总裁李谦认为,“100个功能不如一个极致的场景体验”,“场景智能”为行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功能开发思路,或将成为未来出行重要解决方案。

1、“积木”搭建场景智能

此次人工智能大会,华人运通高合汽车首次推出全新科技平台HiPhi Developer,这个平台包含了“HiPhi Play”和“HiPhi Show”两款用户编辑工具。借助平板电脑或PC在网页端进行图形化编程,用户通过拖动、组合功能模块,一个专属的快捷车辆功能指令或是自定义HiPhi Show即可生成,并由此连接起手机端、PC端、车机端三个智能终端。

对此,李谦提出“原子能力”的概念,在他看来,原子能力就是用户可调动的汽车功能单元服务。相比最初的HiPhi Play,HiPhi Developer“原子能力”升级为模块化编程汽车功能。

李谦说,通过调动全车近30个模块、超过500多个传感器和300多个执行器,最终可以向用户开放的“原子能力”达到140多个。原子能力的数量意味着功能开放的程度,原子能力经过高合的安全审核后,向用户开放,经过用户基于自身用车场景的需求,如同积木搭建一般,开发出千人千面的场景化智能应用。

据了解,支撑“原子能力开放”的是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在去年WAIC上发布的H-SOA超体智能架构,该架构包含六个计算平台,能够提供动力、千兆以太网,以及车联网等服务。

此外,iPhi Developer提供“所见即所得”的在线模拟测试环境,实时进行座舱全过程云端远程虚拟仿真测试;还内置了丰富的官方模板,提升用户创作的趣味性。相比传统汽车系统升级,上线一个场景功能、组织协调几个供应商开发一场HiPhi Show都需要用到几个月以上;而利用HiPhi Developer打造的HiPhi Play、 HiPhi Show 两大共创产品,很快便可完成场景功能制作。这大幅缩短了功能开发的时间成本,加速产品迭代,同时也为用户节省了等待新功能上线的时间。

2、科技内核推动未来出行

智能出行是当下产业转型的核心命题,离不开同行企业及跨行业的共同打造。“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作为企业战略,构建车与车交互、车与物联网交互、覆盖智能汽车到智慧交通的蓝图。在这个蓝图之下,构建汽车智能化的朋友圈,已是业界共识。

智能出行是当下产业转型的核心命题,离不开同行企业及跨行业的共同打造。除了万众瞩目的首发科技平台,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在这次大会上还展示出强大的“科技朋友圈“。

华人运通积淀了中国汽车快速增长三十年以来的精华,整合最先进的技术和资源,创造划时代的双旗舰产品,实现全场景智能。在此过程中,华人运通与众多优秀供应链伙伴拉起“科技朋友圈”,共同推动领先技术的研发落地,促进产业技术的储备与升级。

车路协同的最终走向是科技,从华人运通的企业布局来看,其内核正是科技。通过多维度、全方位参与本届世界智能人工大会,华人运通展现出布局未来出行的决心,将打破单体智能的边界、探索整体智能的融合,携手用户及所有合作伙伴共创“智联世界元生无界”的世界。

3、未来车还需要人开吗?

最近很多供应商与车圈的领导在讲的,都是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想尽一切办法把司机从车里弄出去,这让很多过去的设计理念都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目前行业的现状。

事实上很多用户是有疑惑的,一台百公里加速只要不到3秒、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车,目标的使用场景和人群究竟是什么。

我想在行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的时间点上,终端消费者有这样的认知困惑是正常。相比此前的车,现在汽车产业想要满足的需求正在更多元。

有一些车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副驾的感受,考虑后排孩子的感受。决定一台车是否能卖好的,已经不只是性能和参数组成的所谓产品力,而取决于方向盘后面的人、主驾驶边上的人、坐在后排的人,是否真的喜欢。

因此我们都在希望能让一台车能够与拥有者建立更多的连接。与手机做对比,最开始的模拟机到功能机,到数字化网联化,整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对人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我们想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无论是现在谈的电动化,其本质还是整个驱动系统的数字化。

车辆原本是个机械结构的出行工具,解决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快速出行问题。但随着数字化进程,未来车会成为智能终端,能够主动获得和访问信息。

现在的手机对人的理解已经越发深刻,消费者在手机上看到的是自己需要的资讯,购买需要的商品,因为智能终端对自身的了解而产生愉悦的体验感。

未来的汽车也是同样,无论芯片、软件还是传感器,最终车所能实现的,是知道乘坐者希望怎样的驾乘体验,能了解怎样更安全、便捷、舒适地达到目的地。

汽车从机械向数字化的转变需要解决几个要素。

首先是记忆。一个系统或产品,要能表达出记忆才能让人感受到智能。当一辆车已经被使用10天,每一次都在同一处位置做掉头动作,在之后就应该可以指挥或提供辅助,帮助驾驶员在此提供更好地转弯。

其次是感知。车应该能够认知具体的场景,包括交通、天气、车内几个人、与驾驶员的关系,这样的感知将对最终的智能化起到决定性作用。我们现在正在加强相关的技术部署,当这一能力能够运用在车端,人与车间的互动将带来非常深刻的感受。

在座舱内,车辆能够对开车过程、舒适性需求、休息办公及娱乐需求进行感知与判断,并随之提供相应的支持,都是未来车端智能化需要探索的场景。

随着这些能力不断的拓展,我们希望把能力交给消费者,让他们更多按照自己的和需求,去定制他所期待的车的“行为”。快到家的时候车辆有怎样的调整,进入商场或公司时有哪些反应、长途出行时车有怎样的变化,都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来做灵活的配置。

让一台车真正像一台智能化设备一样被使用,让消费者能因此而产生拥有和购买的想法,就是这个产业发展到目前阶段,产品经理在设计阶段所发挥的作用。

但从目前的汽车产业内,产品经理的想象空间还没有被很好地打开。汽车工业超过百年,有许多固有的传统思路,使得在构建一台车的时候没能更好地发挥想象。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硬件和整车的开发仍然是长周期的,由于整车对可靠性的高要求,许多新技术要上车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完成适配、调整和测试。因此很难将一些有趣或有吸引力的特性快速导入到车端。如何快速在几个月、几周或几天的时间内,将消费者需要的功能组合或场景让消费者感知到,也是目前困扰行业的一个巨大的课题。

我们的车已经具备了云端支持,电子电器架构已经发生变化,现代化的操作系统和现代化的软件、硬件体系已经被导入,车端有了非常多的传感器,有强大的AI支持。当所有条件已经准备好后,整个产业应该在开发段从产品经理角度去思考,如何将车变为一个能更快速导入新特性、拥有记忆、能够根据场景改变行为模式的产品。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车云一体的平台。

无论刚刚提到的记忆还是车辆感知,只有放到云端,让数据在车与云间互动,将个性化设定在特定场景中发挥出来。

这首先需要在电子电气架构中横向将域打通,无论座舱、自动驾驶还是动力,以软件和服务的方式完成链接。第二则需要完成车与云端的有效连接,这让我们在设计阶段就能完成定义,哪些特性是在车发布时就具备的,另一些可以是在发布后的每一周中完成不断地更新与迭代的。

当我们在提供这些技术和解决方案时,特别期待车企内的产品经理能够快速崛起,去打造更有感知力和记忆力的产品特性,提供更灵活的产品设定,甚至能够带来可供第三方开发者所用的开发者平台,进一步完善用户定制化的体验。

文章来源: 中国商务,周到客户端,36氪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番茄爱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