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办公、云会议······后疫情时代办公市场发生了哪些改变?

微观人 2022-09-29
3443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混合办公时代,企业为何纷纷“改造”会议空间?

2008年左右,硅谷曾爆发了一场围绕“开会时是否应该使用电子设备”的小型风波。从黑莓手机、iPhone手机到笔记本电脑,都被禁止带入会议室,甚至涉及雅虎这样的巨头。

放在现在来看,无疑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正如当时的大厂还未完全告别纸质会议,如今许多企业的会议室也还停留在使用投影仪的阶段。

一个公司的发展、运作,离不开会议。Lucid meetings的创始人之一爱丽丝·凯斯曾基于美国各公司提供的数据统计,2014年,美国日会议量达到5500万,而在美国,各种会议造成的成本高达1.4万亿美元,几乎占到当年美国GDP的8.2%。在中国,这个数据无疑将更为庞大。

会议不仅对组织和团队的作用十分关键,也往往影响着成本、效率等组织运作的要素。但无论在哪个时代,效率低下的会议,往往会变成展现效率低下工作环境的放大镜,甚至会消耗员工的工作热情。

云会议的热潮,正在慢慢改变这一切。云会议,让人们不受困于时间、地点、设备,让会议变得更加高效,让企业变得更有活力。

后Office时代的技术发展,让会议室里的云会议平板替代了传统平板,让OA协同办公系统 软件替代了不太流畅的沟通和协作。随着会议流程体系的线上化、智能化,协作关系、组织效率也发生改变。从Newline等硬件厂商,到腾讯会议、钉钉、飞书等软件厂商,都是推动后Office时代的“创新大军”。

新工具、新体系、新方法的诞生,推动着一个“新办公秩序”的形成。

云会议时代,什么会值得开?

近两年,云会议的普及,正让人们重新审视开会这件事。随着混合办公、协同办公的发展,办公进一步走向线上化,云会议的痛点也变得愈加明显。

无论国内外,企业对于远程云会议、对云会议专业设备升级的需求,都处于急速增长的状态。在国内,腾讯会议,飞书等云会议软件公司,短时间之内迅速占领了市场。云会议软件的使用需要搭配专业的硬件设备,如Newline等云会议的硬件厂商,也都在和主流云会议软件进行适配和认证,推出专业音视频硬件设备,给客户提供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

云会议时代即将到来,以企业用户的智能化体验、以厂商的进化方向来看,到底什么会值得开?

面对复杂多变的会议场所,以及设备不一问题时,保障音频、视频清晰,让参会者听得清、看得见并不容易。

在云会议时代,云会议平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其集传统的电子白板、投影机、摄影头、麦克风、音响等众多设备功能于一身,被看作会议室的中枢。

首先,从会议室音频硬件的刚需来看,在面积宽阔的大型会议室里,在各类噪音繁杂或是多人会话等场景下,需要保证音频降噪、清晰。

这便要提到拾音距离这一参数,传统硬件的拾音距离仅为2到4米,但市面上的部分厂商可以将拾音距离扩展到最长12米。比如Newline的TC系列、NC系列以及FLEX Max Pro云会议平板,皆搭载了腾讯天籁inside音频解决方案,其中,TC86 是第一批搭载腾讯天籁inside音频解决方案的云会议平板。软硬结合的真功夫下,Newline的这些会议平板均可以达到12米超远距离拾音,其麦克风本身的收音降噪配合天籁算法,还可一次性解决键盘、触屏、风扇等300多种噪声并消除回声。

其次是视频方面。目前的硬件设备对痛点也进行了细致捕捉:在宽阔的会议室里,视频想要容纳所有与会者,需要超广角;随着与会者人数的变动,也需要镜头具备自动镜头捕捉能力,让与会者所有人都能实时入镜保持“C位”;在白天、夜晚等不同时间的环境光线下,摄像头能进行白平衡、曝光、对焦等AI智能调节。

而随着硬件的发展演进,更多解决方案也层出不穷。 Newline的专业版云会议平板NCM2系列在搭载4800w的4K高清摄像头的基础上,也提供了超广角功能,拥有72°、90°、114°多视角广角可选。而其特殊性在于,自动智能取景功能,可以根据会场人数智能变倍缩放,让“人找镜头”变成“镜头找人”,提升会议效率。

除了音视频创造的“面对面”效果,云会议平板区别于传统会议室硬件设备的特点,还在于交互协同性。

当员工在平板上讲解演示时,可以随着报告随手批注,异地员工也能看到批注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告别了所有人盯着投影仪的时代,云会议时代的交互,是电脑、手机都无需数据线便能投屏,高管能在手机上操控投屏演示,为参会者“划重点”;当会议室配备了两块平板时,双屏可互动,内容还可以从一块屏“飞入”另一块屏。

这并非未来图景,当下的云会议平板已经能通过智能交互技术提供这些体验,能让身处各地的人们流畅沟通,也通过跨设备、跨系统的底层联动能力,解决了不同设备接通方式不统一等难题,让云会议能够流畅、高效进行。

不过,随着混合办公的普及,会议场景已经不局限于会议室,还扩展至咖啡厅、居家、户外等场景。同时,自由职业者、高管等人群,在参加专业级会议时,对个人使用的硬件设备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他们在原有硬件的基础上,简单增加一些配件,如Newline发布的降噪会议耳机、全向麦、摄像头等,便能进一步提升会议体验。

从云会议平板、硬件配件到OA工具等,通过新工具提升会议效率,让复杂场景变得高度智能化,让“可开可不开”的会议更有活力、效率,已经成为企业高效会议、协作办公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城市办公楼市场需求受疫情影响,长期发展动能不减

自今年第一季度起,疫情反复对于多个市场的租赁活动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一季度全国甲级办公楼整体净吸纳量较2021年末出现回落,其中深圳等市场影响显著。在第二季度,上海市场受疫情影响最为显著,净吸纳量短期内由正转负。项目带看和入场装修等租赁进程纷纷暂停。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国大部分市场均受到影响。

从中长期来看,基于经济研究机构的共识:疫情并没有改变中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未来预测。中国甲级办公楼市场需求的中长期稳健发展同样可以预见。分行业来看,金融、专业服务企业及科技互联网企业在长期依然将作为需求的引擎力量,同时,“新经济”带动下的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消费等领域的企业需求在部分城市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来源。

近期,仲量联行对近150家在华外资企业租户开展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对于长期发展信心不变,近50%的受访企业表示未来五年将继续计划增加办公面积,近30%企业暂缓扩张或持观望态度,仅有不超过5%的企业表示受到疫情影响完全取消租赁计划。

此次问卷覆盖办公选址、办公空间及设施管理三大话题。基于问卷结果,我们从“办公选址策略”、“空间功能规划”、“综合设施管理”、“数字化策略”及“人性化体验”五个维度深度剖析企业不动产决策的内在逻辑。我们惊喜地发现,近26%的企业展现了极富前瞻性的决策思考,这类领先型企业的决策偏好为未来办公楼市场发展提供全新视角。

“传统选址因素”如租赁成本、交通可及性及商业配套等方面已经成为企业选址的“基础款”。领先型企业在未来选址考量中,在“战略性选址因素”方面显示出了高度一致的前瞻性。着重考量吸引保留人才、业务持续性计划(Business Continuity Plan, BCP)、企业品牌形象、支撑企业ESG战略等“战略性选址因素”使得企业不动产决策更符合其长期战略发展框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价值。

“疫情精细化管理”及“人性化体验”成为未来办公空间关键词

安全与健康成为早已成为后疫情时代办公空间管理的主题之一。此轮疫情后,企业对于防疫措施有了更高、更细的要求。例如,已有部分企业已经采用或考虑继续增加临时应急储备和储物空间以更快速有效地应对疫情管控措施。同时,针对未来可能的闭环管理,近40%的领先型企业已经将其纳入办公空间提升考量中。员工作为企业的珍贵财富,在为其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办公环境同时,在空间上增加“共享休息区域”、“淋浴房”、“健身房”等设施,已经成为部分领先型企业的尝试与积极实践。

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市场,我们看到,应对新的挑战与不确定性,部分企业不动产决策已然跨出新的一步。鉴于此,仲量联行将于7月6日举办线上研讨会,深度解读疫情下的宏观经济和中国办公楼市场,深入剖析新常态下的外资企业不动产策略,通过对领先型企业前瞻、可持续的不动产决策方案的观察,重新诠释未来办公楼市场发展新机遇。

办公IT服务稳定增长,用量付费更受青睐

企业办公IT服务是指满足进行业务运营的IT需求而为企业雇员提供的服务,包括与办公软件及硬件有关的所有支出。企业办公IT服务为有稳定增长空间的巨大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企业办公IT服务的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466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560亿元,并预期于2022年达到1637亿元。

根据服务交付模式,企业办公IT服务市场可进一步划分为直接买断模式及用量付费模式。直接买断模式通常是指直接从个人电脑品牌方、软件供应商及分销商购买IT设备及永久的软件许可。用量付费模式通常是一种相较直接买断模式更为灵活的服务模式,其基于实际IT资源使用情况的定价来满足企业按需业务经营的需求。2021年直接买断模式和用量付费模式市场规模分别占比95.52%和4.48%。

由于用量付费模式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上述传统直接买断模式导致的痛点,已逐步成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所青睐的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用量付费办公IT市场由2017年的人民币20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人民币7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4%,并预期于2022年达人民币104亿元。用量付费办公IT市场将成为企业办公IT服务行业中增长最快的市场分类。

根据是否提供托管IT服务,用量付费办公IT市场可进一步分为办公IT综合解决方案分类和设备租赁服务分类,2021年综合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51亿元,租赁服务市场规模为19亿元,分别占比72.86%和27.14%。

文章来源: 仲量联行JLL,中商情报网,36氪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