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业务养肥四大巨头,大厂派VS运营商派,云计算业务的想象力还有多大?

通信小匠 2022-10-14
3597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云业务营收计算方式的频繁变动,揭示了巨头们在云计算业务上的跌宕起伏。上个月,数据库巨头甲骨文发布了2023财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将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营收单独列出。甲骨文云计算业务的营收划分方式,又变了。

为什么说“又”?

甲骨文最近的一次调整云业务营收发生在2017年。当时,甲骨文将财报中的IaaS业务营收与PaaS(平台即服务)业务营收合并计算。

2021年,云计算巨头微软也更改了云业务营收的计算方式,将Azure云服务与其它业务合并成为“Azure和其他云服务”板块。

似乎对于这些云巨头而言,频繁变动云业务计算的划分方式,已是家常便饭。

当然,无论是为了美化财报数据,还是“云计算”本身概念的边界不断扩大,云巨头们的做法都有合理的解释。

但是,这也让直接比较巨头间的营收数据成为一件困难的事。

根据知名调查机构Gartner的数据,亚马逊云科技(AWS)占有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份额的38.9%,而微软占21.1%。

这样看来,亚马逊是云市场当之无愧的老大吗?未必。

今年上半年,微软云的(Microsoft Cloud)的总营收为910亿美元,高于亚马逊云科技同期720亿美元的营收。从这个角度来看,微软似乎又成了第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两者云计算业务营收的划分方式不同。微软云的营收除了Azure云服务,还包括了协作云平台Office 365的销售收入和职业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的订阅收入。而亚马逊云科技的营收主要是IaaS业务,几乎不包含传统软件的销售和订阅收入。

所以两者的数据包含业务不完全一致,无法直接进行比较。

所以,亚马逊和微软到底谁是老大?这还真不好说。

1、硬件成本战争

云计算这项生意最大的魅力就是复购率。

它就像发电厂,生活中电从来不愁卖。作为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作为信息时代的基座,云计算的需求是持续并逐年上涨。也就说,可以参考过去几十年电力市场的发展,云计算将遵循相似的路径。

电力市场中,煤电为何占比达到七成?煤电缺点这里不展开谈了,它之所以占到绝对比例,因为它是各种发电模式中最低的一种。

所以说,未来哪家云厂商是市场主力军?当然是那个能将成本降到最低的玩家,目前阿里云做到市场第一,就和它入局最早,在基础设施成本压缩上做的较好相关。

成本是云计算发展命门;在成本问题上,云计算相比传统IT模式实现了数倍甚至十倍的节省。站在云计算客户角度来看,云虽然省钱,可这项开支是每月、每年必须的投入项,当中小企业或政企客户感觉某家云成本过高,会去选择更便宜的平台,甚至可以“弃”云计算而走。目前,各大云计算平台之间是允许客户自由转移,长时间尺度来看,能把IaaS服务定价保持最低的玩家话语权更强。

假设未来云计算成本“万一”突然变高,客户还有自建服务器机房的备选项。

从产业角度来看,按照商业模式,云计算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三大类,基本可以全面替代传统IT模式,以巨大的成本优势逐步将各类客户转移到云计算上。

这其中,又以公有云占比较大。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3102亿元,增速48.4%。从细分市场来看,公有云市场占比逐年提升,2021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占比最高,达59.7%。

而从服务内容来看,云计算又有三种形式,1、IaaS,基础设施服务,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2、PaaS,平台服务,Platform-as-a-service;3、SaaS,软件服务,Software-as-a-service。

从这个维度来看,目前,海外SaaS市场占主导,国内IaaS市场占主导,最终还将是SaaS主导。

中国云计算市场中IaaS占比达到70%,SaaS则只有21%, 而全球云计算市场中SaaS占比高达55%,IaaS占比为26%。这种结构的差异因为,无论国内还是海外云计算市场,皆经历先IaaS层级后SaaS层级的升级。中国云计算发展相对滞后,IaaS市场基本成熟后才开始向SaaS市场过渡。

毫无疑问,在今后几年里,IaaS服务将是云厂商竞争的重要领域,并逐步将战火引到PaaS、SaaS。

而且,从服务链条来看,占据IaaS市场的领军者,将更容易发展PaaS、SaaS。而在IaaS的选择上,成本是最关键的一环。这里可以模拟一个发展链路,低成本IaaS进行引流,并以Paas模式和SaaS模式作为利润主要来源。

目前来看,大中小云厂商为了竞争市场,都采取着激烈的价格战争夺客户。相比补贴的短期性,运营成本压缩才具备长期价值。那云计算的主要成本来源是什么呢?数据中心是云计算产业的底层核心基础设施,服务器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CPU、GPU决定了服务器的算力。

据信通院数据显示,服务器在数据中心硬件成本中占比70%左右。进一步的,芯片成本则占据服务器成本的绝大部分。根据IDC的研究数据,CPU、GPU、DRAM三个模块中的芯片成本在基础型服务器中占比约30%,在更高性能的服务器中,占比高达50%-80%。

短期战争,大小云厂商可以靠疯狂补贴来获取和蚕食份额,将时间尺度拉长,只有那些将硬件成本压缩到极致的云计算平台,才能维持长期的低价,并源源不断留存旧客户和吸引其他平台客户青睐,做大做强,成为行业最终的最大玩家。

基于降成本考虑,无论美国云巨头亚马逊AWS、谷歌云,还是国内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都将自研芯片和其他硬件设施作为实现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2、云计算“深水区”为何特别难?

亚马逊从电商起家,为了满足自己的业务需求,打造了一整套自用的先进云计算体系,随后将自己闲置的云端资源作为商品出售。在整个云计算发展的最初期,行业被牢牢限定在互联网行业中,亚马逊和客户的关系更像是“师傅掰块面包给徒弟”。

但互联网行业云计算几年的高速发展覆盖下,这一块最成熟、也最容易拿下的市场开始变得“僧多肉少”,互联网以外的其他行业数字化价值却越来越高,让云计算的客户不可避免地覆盖到其他行业中去。

云厂商的产品从过去的直接卖云端机器、硬件、基础能力,变成了根据特定行业、特定客户商业模式提供服务能力,妥妥的服务业属性。甭管云厂商过去市场份额多大,只有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并且能够打造出对应产品才能获得客户青睐。

在向其他行业普及云计算这一趋势中,中国明显走得比发达国家要慢一些:美国企业的上云率在85%以上,欧盟企业上云率在70%左右,我国企业的上云率仅达到30%。尤其是工业、交通、能源等传统行业的,上云率只有20%左右。

如何服务好其他行业客户,打开云计算新的潜力市场,就是摆在国内云厂商面前最紧迫的挑战,也是终究要找办法啃下的“硬骨头”。

在云厂商的早期尝试中,因为其他行业的需求完全不同于互联网行业,且不同行业之间的需求又大相径庭。云厂商们无法直接通过自己使用的资源和能力碎片交付,反而被迫陷进了“帮助客户数字化改造”、“为客户量身打造特定解决方案”的双重泥潭。

在能力之外,传统行业对于技术的“谨慎”也远比互联网行业更重,许多政企客户都会担心转向云计算之后自身业务的稳定性(无法正常工作)和连续性(不适应上云、过度依赖云),以及上云之后自身业务的合规性、数据安全性等问题。

持续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痛点创新,成为了云厂商们的选择之一,典型的代表是“混合云”路线的再次兴起。

在当下很多典型的敏感数据应用场景中,例如许多大规模的健康码、核酸应用中,保护隐私和安全性的需求非常突出。同时在本地和云端建立存储和计算能力的,并且严格控制敏感数据的读取和转移,显然比直接把所有数据直接上传公有云的做法更合适。

为此,云厂商也扩展了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例如华为云早在2019年就开始构建全栈混合云,直接瞄准了政企数字化的需求。

在基础的云计算服务能力之外,智能化对于高效可用的智能云计算能力的需求也很能说明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新技术首先在中国得到大规模应用,例如物流行业普遍应用的智能OCR识别技术对整个产业的效率提升可以说是指数级的。

AI技术在重塑行业应用场景,但今天的政企面临的困境是,从当前的业务场景出发到真正的智能化之间还有巨大的鸿沟,而跨越这一鸿沟是时代对云服务厂商提出的新要求。许多云服务厂商都做了积极的尝试,比如华为云构建了ModelArts 一站式AI开发平台,以云端AI计算能力和服务为基础,通过高效完成海量数据处理、大规模分布式训练、自动化模型生成、端边云按需部署在内的整套工业化流程,为行业探索智能化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智慧底座。

3、云计算业务的想象力还有多大?

2015年,微软为了掩盖传统企业软件销售额下滑的疲态,选择改变云业务营收的计算方式。同年,亚马逊也选择改变财报中云业务的表示方式,将AWS业务的净销售额单独列出。

2017年,甲骨文为了掩盖IaaS业务与竞争对手的巨大差额,选择将IaaS业务与PaaS业务合并计算收入。

2021年,微软收购医疗语音巨头Nuance后,再次更改了云业务营收的计算方式,将Azure云服务与其它云业务合并成为“Azure和其他云服务”板块。

2022年,甲骨文再次更改云业务营收的计算方式,将IaaS业务单独列出。

总览云巨头们近年在财报上的频繁动作,我们可以看出,每次云业务营收方式的改变,都代表着这家公司的云业务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动。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财报中云业务的不同计算方式,就是各云巨头们业务的“晴雨表”。

云业务营收的划分方式,不仅会随着这家公司的业务经营状态改变,还会随着该公司对云计算概念的不断重新理解和定义改变。

由于各家划分方式不同,且划分方式一直在不断变化,所以它们的云业务营收数据很难直接进行比较。

甲骨文以283亿美元收购医疗信息化服务商Cerner,这是甲骨文史上金额最大的收购案。

微软以197亿美元收购医疗语音巨头Nuance,这是微软史上金额第二大的收购案。

从这两起金额巨大的收购案中,我们不难看出,云巨头们越来越重视医疗信息化等垂直云服务领域,正在拓展云计算业务的边界。

此外,在微软的三大业务中,智能云业务的营收占比已达最高。

移动互联网红利十年之后,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红利加速释放的这几年,云厂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面对更大的商业前景,也会肩负更大的挑战和历史使命,尤其是完成对中国广泛产业的数字化变革。在这样的大势之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产业创新正在释放全新的价值,也看到许许多多的企业正在“乘云而上”,处在产业数字化的中场,先行者的眼中看见的是产业创新的新想象,而这同样也是未来华为云更进一步的新可能。

文章来源: 钛媒体,虎嗅,智东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通信小匠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