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着艰难的挑战,物联网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遇?

物联社 2022-10-17
2171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一、中国物联网操作系统行业现状

物联网操作系统是一种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面向物联网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的软件平台。国内物联网操作系统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扩张,2020年达到12.75亿元,同比增长16.76%。

目前,国内本土企业物联网操作系统占据主导地位,国内物联网操作系统主要被四家企业占据,分别是阿里物联、华为云、百度loT、中移物联。据统计,2020年,国产物联网操作系统市场规模为12.28亿元,国产市场规模的占比也在逐步提升,从2015年的90.61%提升至96.31%。

某公司研究估计,预计到2030年,物联网将在全球创造5.5万亿至12.6万亿美元的价值。家庭环境中物联网的利润增长速度比最初预期的更快,办公室和工作场所也会有类似的增长。

然而,物联网在工厂、零售业和汽车等其他领域创造价值的速度低于预期。汽车物联网的价值潜力是存在的,预计到2030年,汽车物联网将产生0.4万亿至0.6万亿美元的经济影响。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指出,仍有一些重大问题需要克服,包括技术成本、安全问题和互操作性,这导致了他们所说的试点炼狱,其中70%的制造商无法超越试点规模。

二、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人类理解语言,解释语言,并以人们能理解的方式回答。它们在不断进化。在物联网中,计算机必须能够做同样的事情——机器对机器。在90年代,它是关于人的互联网,当时的假设是,机器最终会开始相互交谈。通过大量的工作,我们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实现它,但要得到想要的结果是昂贵的。这些案例带来了很多价值,但花费了很多钱。管理、设置它们、使它们同步并使其保持最新状态是一项挑战。这既耗时又是维护的噩梦。

正因为如此,这项技术并没有作为低成本无处不在的技术进入普通消费者。相反,它往往被用于高成本的系统。

物联网之所以不能成为比人联网更重要的东西,是因为物联网不能以同一种语言在语境中进行交流。当机器之间进行交流时,很难在它们之间获得那种程度的理解,特别是如果它们来自不同的制造商。

人们在物联网的早期没有得到这些,所以前十年有点失望。让设备或事物变得足够智能来有效沟通是很困难的。就像人一样,如果你在同一个家庭会很容易,但在家庭之外,这可能很有挑战性。

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话并不新鲜,关键是要以低努力或低成本来做这件事。降低价格需要规模经济,但支持大规模部署需要更低的价格。因此,如今获得资助的物联网项目只占潜在项目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们成本高昂,因此必须承诺获得巨大回报。

物联网只会以更低的价格蓬勃发展,这将由无需集成成本的新设备推动。这将在许多年里慢慢发生,单一供应商的解决方案将引领潮流,但多供应商的解决方案可能还需要十年时间。

展望未来,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发展之路依然严峻,最大的困扰是没有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无论多大的企业都很难持久投入。传统嵌入式OS授权和服务模式在这个领域很难奏效,互联网企业不惜重金投入开发,开源建立其生态,目标就是引流,未来靠数据盈利,但周期一定是很长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在某些垂直市场有了一些商机,比如汽车通信与控制架构改变、车机显示升级和安全认证带来商业软件收费机会。对于国内厂商,如果没有成功的商业模式支撑, 物联网操作系统市场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面对未来,夯实客户基础、巩固主力市场、与芯片公司和产业巨头合作、共建互利互惠的商业模式,是当务之急。

三、物联网企业:诸多变化中不变的机遇

第一,万物互联大方向的不变

9月20日,工信部公布了最新的《2022年1-8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截止8月末,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16.98亿户,对比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6.78亿户,国内蜂窝物联网产业首次迎来“物超人”这一历史性时刻。

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PC,而后我们见证了2012年以来移动互联网迎来高速发展。如今“物超人”的态势形成,或许也可以看作物联网产业规模化爆发的关键节点。

“物超人”不仅是连接数字上的变化,更是连接的边际成本不断下探从而释放产业红利的体现。一方面,这会让运营商的焦点从原来的人联转移到挖掘更广阔的物联业务发展空间,并持续加大物联基础设施投入,而基建的完善则会反过来助推蜂窝移动物联网产业的业务创新;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时代价值创造的逻辑是先有物联,才能实现智联,连接产生的数据中蕴藏着无穷亟待挖掘的价值,由此构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

第二,数字化蓬勃发展的不变

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对当前中国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从零售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行业营收大幅下滑,到制造业、房地产、施工建筑等因人流、物流受限而复工复产缓慢,再到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生鲜物流等科技公司的异军突起,疫情对中国各个行业都带来了不同的挑战与机遇。

其中,科技企业获得了明显的发展机遇,尤其在疫情防治中,科技的巨大作用愈发彰显。例如,由于疫情减少线下交流的机会,以通信服务、在线服务、云服务、人工智能、智慧服务平台为代表的科技行业在这一轮疫情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线医疗、线上生活服务等项目迎来空前的市场需求;无人零售、无人配送等高科技行业强势崛起;提供同城物流、定制化餐饮配送、跑腿等各种配送平台和上门服务的平台越来越受到认可。

同时,面对疫情的影响,传统产业也在加速转型升级,打造新的业态模式。预期将会有更多的制造企业着手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制造工厂,以提高企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绿色经济蓄势待发的不变

自2020年9月中国宣布“双碳”目标以来,各行业各地区落实“双碳”目标逐渐进入实操落地阶段。

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抓手,在能源管理方面,“节流”可以帮助人们养成合理利用资源的生活习惯与生产模式,但其实际作用杯水车薪,“开源”才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密钥,而物联网技术将在其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文章来源: 千家智客,物联网智库,华经情报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物联社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