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刷脸泄露隐私?腾讯打开支付新方式:“刷掌”也能支付而且安全性更高

微观人 2022-10-17
2538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如今移动支付俨然已经成为了许多朋友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只需随身携带一部手机、轻轻松松便可实现吃住逛行,无疑也是科技改变生活的最真实写照。而如果将移动支付产业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相关技术显然就是这棵大树的主干。不过二维码作为一项古老的技术,自从大规模应用以来,诸如被偷换二维码等安全性不高的争议就几乎从未间断过。

由此,整个业界也从未放弃过探索新的移动支付方式。日前,腾讯方面注册了“微信刷掌”、“微信刷掌支付”、“微信刷掌服务”“WePalm”等多个商标,并已在部分地区推广非接触式刷掌支付,用户只需通过手掌识别即可快速完成付款或身份验证。事实上早在去年夏季,微信支付与腾讯优图就曾联手开启“刷掌支付”的内测。现在看来,彼时的“技术预研”或已距离正式落地不远。

在部分地区推广

就在前几日,微信刷掌设备专利还获得了授权,刷掌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的PCB和摄像头,此次刷掌设备设置摄像头在取像窗口的投影相对于取像窗口的中心点向下偏移。

在关于专利的摘要中写到,该设备使得刷掌设备拍摄得到的手掌图像的质量较高,有利于提高刷掌设备的识别速度和识别准确率。

微信一方面在刷掌设备上下功夫,改善设备的性能,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对刷掌支付展开测试,在扫码支付、刷脸支付外,又增加了一项新的支付方式。

实际上,去年8月份,微信就在测试刷掌支付功能,当时还是处于内侧阶段,未大规模的开放,微信也对外宣称仅仅是内部技术预研,没有应用计划。

根据介绍,第一次使用时需要先在刷脸支付设备上注册手掌并刷脸关联到微信账号,在消费时就能在微信支付的刷脸设备上轻松完成刷掌支付。

据了解,微信目前正在部分地区推广非接触式刷掌支付,用户可以在授权场景中,通过手掌识别快速完成付款或者身份验证。

近两年来,由于疫情的反复性,刷脸支付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无论是推广速度还是交易量都有所放缓,刷掌支付似乎更符合当前用户的支付需求,在当前的环境下也更具有市场空间。

通过对刷脸设备的改造升级,来增加刷掌支付功能,对微信支付也并非难事,并且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成本。如果微信的刷掌支付能全面推广,将会对现有支付方式形成良好的补充。

在应用场景上,几乎刷脸支付的应用场景,同样都适用于刷掌支付,尤其是在餐厅、超市等场景,刷掌支付的可行性、方便性都很高,也很容易让用户接受。

巨头纷纷布局

目前。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五种,具体包括指纹、人脸、声波、虹膜、静脉等。刷掌支付和刷脸支付一样,都属于生物识别技术。

刷掌支付主要依赖于手中的掌纹信息,每个人的掌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掌纹支付拥有很高的安全性且难以被复制,这为刷掌支付的应用创造了基础。

早在几年前,互联网巨头和商业银行就开始了对刷掌支付的探索,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亚马逊都瞄准了刷掌支付,支付宝曾在2015年的ChinaJoy上展示过掌纹支付,用户将掌纹录入手机后捆绑支付宝账号,在特定场景即可支付。

同样在2015年,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曾尝试过刷掌支付,推出了全国首台掌静脉识别银行自助机,一秒钟扫描出手掌静脉,输入密码后即可办理存款、取款等业务。

2020年,亚马逊刷手支付系统“Amazon One”上线,采取非接触式掌静脉识别技术,据称可以在300毫秒(即0.3秒)内即可验证客户,支付速度上远超银行卡支付。

相较于刷脸支付,刷掌支付弱化了人体关键隐私,这或许能为未来大规模地推广刷掌支付减少阻碍。从刷脸支付这几年的发展来看,虽然普及率在提升,但也难以掩盖背后存在的一些问题。

人脸是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者被盗取,可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现在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的情况频繁出现,有人脸信息通常被用于虚假注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很多用户也认为刷脸支付不安全,容易造成损失,对这部分用户而言,刷掌支付是对刷脸支付很好的代替,有着很大的潜力,也许会是巨头下一个争夺的目标。

安全性能怎么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刷掌支付与刷脸支付都是基于同一逻辑,属于生物识别技术在无感支付领域的应用。

既然手一挥就能完成支付,可为什么刷脸比刷掌更早完成商业化呢?其实原因只有一个,因为识别手掌的技术难度比人脸大得多。目前,人脸识别的技术是基于人脸的位置、大小,以及各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并且由于诸如云相册等产品的存在,用户主动上传人脸信息的情况从PC互联网时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也造成人脸信息的数据库极为丰富,而基于海量的数据、人脸识别技术也得以快速成熟。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掌纹数据的收集难度就要提升多个数量级,毕竟要让用户主动出示掌纹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除了在间谍特工主题的影视剧里,银行、金库、实验室等场景会出现的掌纹识别外,几乎就没有其他地方需要用到掌纹了。

同时掌纹又不同于指纹,其是由粗的“线”和细的“纹”组成,。其中,“线”是在母体中先天生成、不易改变,而且是每个人独有,而“纹”则可能会因为劳作或其他因素发生改变,因此这也为掌纹识别带来了更高的技术难度。

既然单纯通过掌纹完成身份识别的难度很高,业界就引入了掌静脉识别。静脉识别即基于手掌静脉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对近红外线的反射频率不同,通过使用红外线测绘物体深浅和血红色素吸光特性,来获取掌纹纹路和掌静脉的图像特征。

根据不同个体静脉结构不相同、甚至同一人左右手也不一样的特点,掌静脉就能完成对于身份的识别、认证,而且掌静脉图像特征是活体时才存在、且支持非接触成像。

但缺乏掌纹信息,就意味着训练AI模型的进度会更慢,叠加更高的技术难度,也就使得刷掌支付自然比刷脸更晚出现。

会不会取代刷脸支付?

对“刷掌支付”感兴趣的还有支付宝。2014年的一场科技展示大会上,支付宝当时展示了其正在研发的以生物识别为核心的前沿安全科技包括人脸、声纹、掌纹、指纹、笔迹和击键识别。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与现有的数字密码形成补充,甚至在部分场景和环节,其安全性远超数字密码。

2019年,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公布亚马逊的专利申请——非接触式扫描系统,可通过扫描手掌特征(包括掌纹和静脉)来识别用户身份。媒体援引《纽约邮报》报道称,该技术的响应速度非常快,300毫秒(即0.3秒)内即可验证客户,而普通的银行卡交易需要3~4秒。

目前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五种,具体包括指纹、人脸、声波、虹膜、静脉等。刷掌支付和刷脸支付一样,都属于生物识别技术。

在疫情时期,刷掌支付或许比刷脸支付更能让大众接受。操作时,只需要用户在刷脸设备上注册手掌并刷脸关联到个人微信账号上,线下消费时,将手掌对准扫描区,就可以完成支付了。

对于商家而言,刷掌支付不仅可以减轻商家的人力成本,同时可以有效缓解高峰时段排队结账的现象,提高支付效率。

对于用户来讲,相较刷脸支付,刷掌弱化了人体隐私。毕竟人脸是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者被盗取,可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而刷掌是对刷脸支付很好的代替。

文章来源: 支付百科,三易生活,支付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