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云”争夺战打响,智能网联云服务的“大厂”对决是这样的

IT干货铺 2022-10-17
6860 字丨阅读本文需 15 分钟

从车到云,科技巨头之间的争霸赛已经“飘”了起来。

日前,百度智能云发布了面向汽车行业的云体系,将整合集团云、网联云、供应链协同云这“三朵云”,用全新的云体系深入赋能汽车产业。

其实,不止百度,华为、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针对汽车行业打造专属云服务。如今,瞄准智能汽车、整合云端业务、打造汽车的云端架构,已成为各大互联网科技公司向汽车领域渗透的新触手。

一场汽车云端争夺战已然打响。

脱虚入实: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汽车云

95后车主玫玖的驾乘体验十分智能,从起步、提速、并线,到自动跟车巡航、转弯、紧急避障、侧方停车,都有一双电子眼合成的全车视角辅助。这一切都由携带着摄像头、激光雷达、传感器等各种设备智能网联车完成。

“保养车靠数据说话,直接输出最近的车况信息,智能、方便也更安全了。”玫玖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还展示了目前车辆健康状态,如制动系统、abs系统、胎压系统等车辆信息也会随时回传到手机终端,确保车主可以实时了解车况信息。

“现在造车新势力恰恰很懂得年轻人对智能驾乘的需求,相反传统燃油车企的云上交互体验并不顺手,这也是我选择国产智能汽车的原因。”玫玖说。

“国内95后消费者大多是互联网原住民,几乎是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一起长大的。他们会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消费主力军。”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在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表示,95后年轻人天然对智能化产品的接受度较高,同时由于成长环境较好,能够平视世界,不会迷信外国品牌。

根据Garner估计,每一部自动驾驶联网车辆每天至少产生4TB数据,而当车企销售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自动驾驶车辆时,其数据量将是从PB级到ZB级的增长,十分消耗车企在数据获取、存储和计算上的资源。

被誉为“第三生活空间”的智能座舱,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和共享化等“新四化”的发展趋势下,年轻的消费群体对其智能化应用的需求不断加深。在智能汽车赛道,得数据者得天下,谁能高效挖掘用户的需求,优化体验,就更容易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胜出,这一切都离不开“云”的支撑。

“在工业4.0时代,汽车的内涵在发生变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飞速发展,不仅会让汽车驾驶变成一种全新的体验,也会重塑汽车产业的生态。”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钟志华曾在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表示。

在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呼声之下,汽车云市场也迎来了出圈时刻。沙利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汽车云行业整体市场规模高达335.2亿元,2026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规模可能突破800亿元。

一边是互联网巨头BATH(指“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摩拳擦掌,另一边则是微软、亚马逊、谷歌等国外巨头也都纷纷开始布局汽车云市场。

今年9月,百度智能云在“2022智能经济高峰论坛”上首次发布汽车云,包括集团云、网联云、供应链协同云,称其构成了从制造到销售运行的一套服务汽车企业的完整载体。8月底,阿里云和小鹏汽车联手打造自动驾驶智算中心;华为则通过构建自动驾驶一站式云服务,形成了造、产、供、销、售后、应用的一体化方案。6月,腾讯云确立了“车云一体化”战略,并释放了一系列数据、自动驾驶能力和解决方案……

不难看出,“软内容”与“硬科技”在天平两端,似乎正被互联网巨头们不断找平。

近年来,“虚实结合”成为全球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核心发展趋势之一。向硬件延伸,更是如今国内互联网企业寻求突破的关键之路。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春生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智能汽车在未来,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汽车作为PC、手机之外的又一个高频场景,系统应用的竞争进入新场域,而通过云计算、自动驾驶、车路协同高度融合以及汽车供应链的云服务,向传统制造业不断深入恰恰是互联网企业“由虚向实”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化学电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艾新平曾表示,汽车正由一个简单的出行的机械产品转变为集数字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于一体的移动终端产品。这种跨界,有利于智能网联技术与汽车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科技赋能未来出行,推动交通变革。但这些跨界企业在造车方面基础较薄弱。从汽车产业持久创新发展来看,需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让互联网企业与汽车企业进行整合或者联合来促进融合创新发展。

详细案例:百度用“三朵云”赋能汽车业

据了解,百度智能云的做法,是通过“三朵云”结合,构成一套从制造到销售、运营,服务汽车企业的完整载体。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表示:“为了满足智能化的核心需求,我们必须更加深入产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与云的发展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

百度副总裁李硕进一步解释了百度智能云推出汽车云体系的原因:一是传统车企正在上云,建设数字化底座,打造智能化应用;二是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有大量新增的云服务需求;三是为汽车生产配套的供应链企业,通过云平台可以连通数据、提升效率。

有鉴于此,百度汽车云从车企集团云、网联云、供应链协同云3个层次,深入汽车制造行业的数字化升级,解决汽车行业生产、自动驾驶测试、供应链管理三大数字化应用难题。

其中,集团云面向车企建设数字化底座,覆盖整车研发、生产、交付、营销等全部流程,助力车企实现管理高效、产品优质、服务智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据悉,2019年,吉利汽车就联合百度智能云共同建设“1+6+N”混合云平台,打造了工厂数字化“大脑”,将整个生产环节展示在云上。该平台帮助吉利汽车降低了30%的管理运维成本,提高了20%的资源利用效率,使全球2万多名研发设计人员可在不同时空、不同地域协同工作,1000家以上的零部件供应商实现了生产协作。

网联云为车企提供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层面的智能云解决方案,帮助它们进行数据采集、车辆状态监控和远程升级,更好地利用汽车运行过程中的交互数据,不断优化自动驾驶方案,提升汽车的智能交互和云端协同能力。

为了应对汽车供应链长、管理难度大的挑战,也为了更好提升供应链的协同效应,百度帮助车企建设供应链协同云,通过订单协同、物流调度、质量追溯、库存优化等应用,打通其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系统,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据介绍,国内汽车销量排名前15的厂商中,一汽、吉利、东风等10家企业是百度智能云的客户;头部10家新能源车企中,百度智能云已为蔚来、理想汽车等5家企业提供服务。

同样是在最近,此前在汽车行业声量并不大的微软,高调亮相了从云端切入汽车领域的布局。在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微软首次发布面向汽车和移动出行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微软智能云与智能边缘技术为基础,实现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两大领域的关键性创新。

汽车云必须要有

咨询机构沙利文分析师表示:“中国整个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关口,车企的产品、产业链乃至于价值结构,都在发生改变。”

汽车的智能化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而汽车智能化最重要的三点就是数据、算法和算力。

先说数据,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无疑会是数据爆炸的过程,汽车智能化基本不会缺乏数据;再说算法,从目前国内的自动驾驶技术上来看,各家算法差距较小。

因此,算力将成为智能汽车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简单来说,算力就是云计算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升级版。而想要在汽车智能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一定离不开强大的分析数据的能力。

举个例子,据此前的公开信息显示,蔚来ET7在开启智能驾驶后,每秒会产生8GB的数据,1分钟就是480GB,而随着自动驾驶渗透率的提升,驾驶场景数据只会更多、更大,而这只是一台智能汽车所产生的数据量。

越来越多智能汽车的出现,需要处理的数据数量将会达ZB级。于是,上云成了车企们的最佳选择,而在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下,汽车云服务的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

根据研究机构沙利文报告显示,2021年,云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比例已达到53.7%,这意味着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已经在云环境中开展了业务运营。

对车企来说,汽车云必须要有。

据《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追踪报告》显示,中国汽车云IaaS+PaaS应用场景规模由2017年的15.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18.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5.8%。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消费者对云服务的需求呈指数级上升,接入云服务成为电动汽车新势力不约而同的选择。

作为车企,所擅长的工作是打磨自身产品的硬件,而不是搭建云端超算。车企自建云计算基础设施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更需要技术支持,自己做汽车云显然是有难度的。

且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提升和普及,汽车数据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大的数据存储容量算力,车企其实很难做到这个程度。基于这样的背景,车企都会选择与云厂商合作。

对云计算厂家来说,汽车云不得不做。

在外部监管不断加强,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的前提下,巨头们普遍面临主营业务增长趋缓的困境,他们必须加速寻找新的市场增量,而云计算业务是最好的突破口。

从阿里2023财年Q1的财报中能够看到,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至176.85亿元,已经成为阿里第二大营收来源;在百度2022年Q1财报中,智能云业务的增速为4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再就是汽车云的市场的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据《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追踪报告》显示,2021年汽车云行业整体市场规模高达335.2亿元,2026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规模很有可能会突破800亿元。

汽车云服务市场大有可为

记者了解到,汽车云服务总体可定义为以车企为目标,通过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及SaaS(软件即服务)层提供涵盖汽车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等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服务。

而汽车上云,从功能和目标实现上可大体分为两类。一是针对车企智能化转型,满足数字化管理和供应链协同需求,云服务覆盖生产、管理、营销及售后等各环节。二是目前提及较多的车云一体化,汽车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对于数据的存储、计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汽车云的赋能下,Web服务器、后台服务器、第三方服务平台及手机终端设备可与汽车实现互联互通。

《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追踪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汽车云行业快速崛起,2021年市场规模高达335.2亿元,预计2026年超过800亿元。

《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汽车云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源自下游车企的上云需求以及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发展。中国汽车云行业具有技术密集、行业准入门槛高及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其中,平台的搭建是汽车自动驾驶与车联网等领域实现数据搭载、分析及开发新服务的基础,同时随着下游车企上云需求的不断增长,其市场规模有望稳步扩大。

产业政策也为汽车上云提供了指导和依据。《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提出,在2025年形成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且满足车联网上路的周边环节支持,为车企上云提供发展基础。

“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加速,行业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而且,随着5G应用的到来,上云成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超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而根据IDC发布的预测报告,在国内市场中,2025年汽车智能网联系统的装配率将达83%,出货量预计增至2490万台(套),年复合增长率或达16.1%。

由此可以预见,汽车云服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除了整车智能化的需求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也对云服务有迫切的需求。比如,办公管理,数字工厂、智慧物流、供应链数字化等都离不开大量数据的处理,云服务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据悉,长城汽车就选择了微软智能云Azure作为拓展海外市场的合作伙伴,以确保其业务云端安全、更精细化的运营管理及高效的全球协同。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孟庆国表示,对于整个数字智能化产业的发展而言,汽车制造企业上云,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车辆制造行业每天都产生海量数据,非常考验车企在存储、处理以及数据优化使用方面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说,汽车制造企业上云是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云服务将贯通车企生产全流程的产品和服务,助推企业向智能制造迈出一大步。

智能网联云服务的“大厂”对决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领域一直都是互联网科技“大厂”布局的重点。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云服务也从以往较为分散的状态变得更加聚焦,即打造汽车专属的云服务。

从去年开始,这一现象愈发明显。去年6月,字节跳动被爆出成立了汽车云团队。去年11月,腾讯云公布智慧出行业务版图,发布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营销、出行服务、汽车云数字化等涵盖产业链多个环节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今年6月,腾讯云进一步公布“车云一体”的战略规划,发布了专为智能汽车行业定制的一站式云解决方案“腾讯智能汽车云”及覆盖云管端全方位的“腾讯一体化汽车安全方案”。

从业务范围来看,科技公司的汽车云服务不仅覆盖整个产业流程,还开始对垂直细分领域进行深耕。比如,华为云的“汽车行业整体服务策略”,在研发环节,提供汽车仿真HPC(高性能计算)、低代码开发、自动驾驶开发等解决方案;在生产环节,提供IoT(物联网)、数字工厂、智慧物流等解决方案;在营销环节,助力车企构建CDP(协同数据平台)能力,并辅以KooMessage云消息服务,提升营销转化率;在智慧出行环节,提供一站式ServiceStage业务开发平台及全栈安全服务等。

字节跳动的汽车云业务覆盖IaaS,包括计算、网络、存储三大能力;PaaS,包括仿真平台、数据标注、图像渲染、数据拆包等能力;SaaS,包括服务管理、车辆管理、售后数据、生产数据等能力。

另据介绍,在一站式集成方面,腾讯智能汽车云以可信的行业云平台为基础底座,集成了自动驾驶研发与运营工具链、智慧座舱研发、智能驾驶地图、运营服务等全方位能力,通过“一朵云、一站式”的方式满足智能汽车从研发到运营的全链路广泛需求,助力客户降低架构复杂度。

面向自动驾驶,腾讯智能汽车云提供GooseFS存储加速服务,支持在10亿+文件规模下,10W QPS的访问效率,并保障低时延。相比传统存储的接入和访问模式,腾讯智能汽车云的加速性能提高了10倍。针对数据计算与模型训练场景,腾讯智能汽车云提供一站式算法开发、训练框架——TI-One,可大量节约算法训练的成本,在数据接入环节,最高可节省80%工作量;在数据处理环节,可降低70%的标注成本;在模型训练环节,可使算法开发TCO(总体拥有成本)至少降低50%。

针对自动驾驶开发,微软打造了端到端完整的自动驾驶开发支持解决方案,实现自动驾驶开发数据闭环。基于微软智能云与高性能计算平台,该解决方案可帮助开发者将海量数据进行导入和分析,对数据进行训练与仿真,最终构建AI模型与可行性验证。

今年8月,微软与元戎启行深化合作,将微软智能云Azure兼顾云端与边缘计算、覆盖全球市场的智能云服务,与元戎启行在自动驾驶领域积累的软硬件开发应用能力相结合,为后者的L4自动驾驶汽车在海外市场量产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行业人士指出,目前,智能汽车步入大规模商业化量产前夜,数据驱动、车云一体化的IT基础设施成为刚需。因此,智能网联汽车云服务,值得格外关注。大体量及强刚需引来入局者众多,互联网科技公司之间的汽车云市场争夺战愈发激烈。

车企与云服务商需“双向奔赴”

为何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下场操刀汽车云?市场空间广阔、前景向好是汽车云的“基本面”。此外,各家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也是它们选择以汽车云拓展业务的重要原因。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首席执行官汤道生表示,在生产端,未来的汽车既跑在路上,也跑在云端。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发展,让芯片、AIoT、边缘计算等数字技术,成为与发动机、变速器等同样重要的汽车核心“部件”。自动驾驶汽车行驶8个小时产生的数据为8~32TB,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传输与存储能力。

《报告》指出,2021年,在汽车云IaaS+PaaS市场,华为云以22.8%的份额居于首位。与其他互联网科技巨头相比,华为的优势在于软硬件均有所布局,并且不断向汽车行业渗透,在汽车上云的过程中也更容易与客户实施进一步的构建。百度较早就布局了智能驾驶领域,在推进这项业务的过程中,应用百度云服务变得顺理成章。对于字节跳动来说,其数据计算的优势也较为明显。

此外,此前在云计算方面的不断积淀和丰厚回报也让互联网科技巨头将新的增长点锁定汽车云。阿里2023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阿里云成为公司第二大营收来源;百度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智能云业务的同比增速达4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尽管发展向好,也有盈利预期,但汽车云服务市场依然面临投入大、营收压力大、竞争加剧和遭遇商业化难题等挑战。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云IaaS+PaaS市场,华为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腾讯云位居前列,占据了71.1%的份额,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根据《报告》,除了下游车企客户在选择汽车云服务供应商时的传统考量因素,随着各家汽车云服务厂商之间解决方案技术指标的差异逐渐缩小,在定制化需求之外,性价比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汽车云已经站在爆发前夜,伴随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入场,市场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又增加了不少。如何在激烈的行业比拼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每一家汽车云服务商的必答题。

近日发布的《智能汽车云服务白皮书》提出,云服务商想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除了打造过硬的技术和服务能力之外,还应注意与车企发展阶段、诉求和目标的适配度——先跑起来,再做好做精。因此,帮助车企打造产品差异化亮点;通过底层解耦的灵活性,使其在云端能力的打造上拥有更高的主导权;用场景产品功能的可延展性,使其在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面更具连贯性——具备这些能力的云服务商,将更加受到车企的青睐,成为可以携手同行的合作伙伴。

从汽车云服务产业的发展节奏来说,第一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底层数据管理不再是车企的主要痛点;如何更好地将ICT能力与汽车行业实际需求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赋能业务,才是汽车云服务商需要正视并积极应对的挑战。

对此,咨询机构安永认为,这需要车企与云服务商的“双向奔赴”。首先,车企与云服务商都应充分认识并发挥云服务SaaS层应用的价值。针对自动驾驶研发、无人车队管理和OTA、UBI等智能服务,数据上云已远远不够;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如何使用以研发出可输出业务结果的模型和算法,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的情况下打通数据“孤岛”、形成产业合力,才是云服务需要发力的落脚点,也是SaaS层应用发挥价值之所在。其次,车企与云服务商要加强沟通、“对齐”需求。从云价值高且呈现阶跃式爆发增长趋势的关键应用场景出发,车企可以考虑从技术、成本、上市时间三个维度,评估自身在该场景中的发展现状和痛点——还需补齐哪些云能力、还有哪些关键业务板块需要SaaS的赋能;并据此选择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自研自建为主、部分环节合作还是全栈解决方案合作。

文章来源: 中国汽车报,电商报,燃新闻视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IT干货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