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七年又一次迎来了市场火热,推开消费级产品大门,巨头掀起行业变革

智慧超人 2022-10-18
3101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时隔七年,我们又一次迎来了AR市场的火热。

近日,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公开表示,AR(增强现实)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将来没有AR简直没法生活。

库克表示:我对增强现实技术感到超级兴奋。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对话是很好的,但如果我们能用虚拟世界的东西来增强它,可以说会更好。这显然会在不久之后发生,未来有一天你回想现在,你可能会产生 " 没有 AR 的生活是如果过的 " 这样的想法。就像今天,我们想知道,如果没有互联网,像我这样的人是如何长大的。因此,我认为它可能是那么深刻,而且它不会在一夜之间变得深刻。

据猜测,苹果可能将于2023年6月发布其AR产品的开发者测试版本,将计划于2024年春季发布消费者版本的AR产品,预计早期的苹果AR产品售价将会十分昂贵。

5月,一段从谷歌I/O大会上流出的概念视频,以AR眼镜+语言翻译的功能组合给用户带来的新场景刷屏朋友圈。紧跟着7月,罗永浩宣布退出所有社交平台,并正式All in AR方向再度创业,自带的网红属性将AR再一次送上社交媒体热搜。

回来的不只是AR话题的热度,如果你仔细观察AR行业的市场动向就能发现,在消费级市场,今年的AR眼镜产品也是颇具热度。

根据公开市场信息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先后有四家企业面向C端消费市场发售新款AR眼镜,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不断刷新消费级AR产品的历史销量。

不仅如此,如果说上半年AR产品的发售代表着AR厂商开始从企业级面向消费级转向,那么下半年新一波的AR产品发售,则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企业对于AR走向消费级市场的探索。

10月17日,国内AR厂商李未可在线上发布会推出首款AR眼镜Meta Lens。作为全球首款户外可穿戴双目AR眼镜,在产品创新上首创将数字人落地在AR眼镜上,其次在硬件层面做到行业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户外可穿戴AR眼镜。

户外、数字人、可穿戴双目,李未可在第一款AR硬件产品上充分展示了自己对于未来AR消费级市场的理解。

1、谁才是元宇宙入口?

作为人类和元宇宙世界交互的两兄弟,VR和AR几乎每次都是形影不离。因此对于大多数进军元宇宙的智能硬件厂商来说,第一个需要做的就是元宇宙入口的选择。

从当下消费市场的出货量来看,根据IDC数据显示,相比出货量已经达到千万台的VR,目前出货量仅不足30万台的AR入口似乎已经落下半拍。

不过,在李未可创始人茹忆看来,AR设备具有显示直观、互动性强、使用门槛低等优点,随着AR硬件设备的轻量化、便捷化发展,AR设备的使用场景将逐步拓宽。

业界持有相同看法的还有苹果CEO库克,在过去5年内,根据不完全统计,库克曾十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看好AR。曾经在采访中,库克甚至直接表示“不要讲什么元宇宙,我们将它称作AR。”

一样看好AR的还有Niantic CEO John Hanke,在接受《Wired》杂志采访时,他表示,VR让我们远离让人类感到幸福的东西,Niantic的目标是帮助人们通过AR聚在一起,并体验事物。

在沉浸式计算领域,AR具备将数字信息和真实的物理世界相叠加的能力,因此以AR眼镜为首的设备也是业内认为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交互设备。相比元宇宙早期入口的VR风口热,选择押注下一代计算机平台的李未可,无疑具有更大的空间成长性。

拉长时间来看,大众消费市场出货量的差异,往往来自于产品能够覆盖消费者生活场景和使用时长的多少。比如,周末使用的游戏主机出货量千万,工作日办公时用的PC出货量过亿,24小时使用的手机则出货量数十亿。

因此作为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具有更优的移动场景下沉浸能力的AR设备显然也比VR更有潜力。

2、户外+双目,推开消费级AR眼镜大门

不过对于AR这个元宇宙入口,各家厂商的理解又各不相同。

李未可团队认为,AR眼镜应避免与VR头显的同质化竞争,必须走出室内,才能发挥AR技术真正的优势,因此李未可的第一款AR眼镜主要聚焦在户外场景。

从技术特性上来看也确实如此,AR的产品体验强调虚拟与现实的交互,VR则是擅长虚拟世界的沉浸体验,选择户外场景,恰好也是AR眼镜差异化竞争的长板能力。

不过想要发挥这个长板能力并不容易。相比目前AR厂商主打的巨幕观影等功能主要集中在室内,一款体验不错的户外AR眼镜在亮度、佩戴舒适度、安全性、联网功能等多个方面都要有更高的要求。

在李未可看来,一款面向消费级的AR眼镜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产品能力:适应户外环境的更高亮度+更舒适的佩戴体验+独立的便携性。

对应这三个体验要素,在光学成像系统方面,Meta Lens采用了在其内部称之为binoculars双目AR显示系统。

通常一个AR眼镜光学成像系统由微型显示屏和光学元件两个部分组成,微型显示屏和光学元件又分别有若干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又可以分为“LCos+棱镜”、“Micro OLED+自研曲面类”、“LCos/DLP/”等方案。

作为Meta Lens的核心技术模块,binoculars双目AR显示系统由“Micro LED+双目衍射光波导”方案组成。采用这个光学方案背后,是李未可团队对于AR眼镜如何更好走出室内的深度思考。

首先,为了满足户外环境下的更高亮度,在微型显示屏上李未可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Micro LED光机,可以提供高达数百万nit的亮度。

其次作为微型显示屏的搭档,在光学元件上binoculars双目AR显示系统采用了更加接近正常眼镜形态的衍射光波导方案,并使用低密度玻璃进一步降低厚度。

最后,在更轻更亮之外,李未可团队从体验洞察出发,考虑到单目长时间佩戴会造成眼睛失焦等不适感,为了更好的实现用户体验,最终李未可突破性的采用目前行业难度最大的单机双目方案。通过分光棱镜将单光束分离成双光束,分别呈现在左右两侧,实现双目平衡显示。

整体来看,搭载在Meta Lens上更轻更薄更高亮度的binoculars 双目AR显示系统,并以双目方案,降低了用户眩晕感提高了舒适度,极大增加了户外场景下的使用舒适度。

作为可穿戴的AR智能眼镜,全方面独一档的光学显示系统之外,Meta Lens同时还具备电源系统、运算能力、声学系统、联网能力四大独立系统,通过一体式产品设计,使AR眼镜从“可携带”走向“可穿戴”。

Meta Lens采用了骁龙4100可穿戴设备平台,为眼镜提供4*A53的算力,同时内置eSIM卡,实现4G联网,让用户的使用场景不受限,而且可以将更耗算力的部分,如语音交互放到云端,辅助眼镜端完成更复杂的运算工作,做到真正的云端一体,让Meta Lens的同时具备可穿戴的便携性和多场景的实用性。

在这些技术落地背后,是李未可对于场景和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和挖掘,为消费级AR眼镜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3、巨头的VR/AR争夺战

风口之下,全球各大公司开始布局自身的VR/AR技术开发,希望率先拿到进入虚拟世界的门票。Meta(META.US)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已经将该公司的名字从Facebook改为Meta,并将上述所有现实囊括到他所任认为的“元宇宙”中。这一营销策划让许多人将扎克伯格视为这种新趋势的领导者,或者至少是思想领袖。据外媒报道,扎克伯格坚称VR代表着未来。Meta早在2020年9月发布了VR一体机扎克伯格认为VR能带来全新的世界,并将VR作为脸书未来10年战略的关键,将长期持续地进行投入。

苹果(AAPL.US)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曾多次强调,该公司认为AR是苹果的未来。苹果的首款AR头盔很可能将主要作为一种概念证明推出,为即将到来的革命性眼镜提供参考。作为硬件平台的主要推动者,苹果预计将于明年推出支持AR眼镜。苹果的AR眼镜将配备传感器,用于绘制3D空间地图,并监控用户的身份、目光焦点和其他因素。目前对这款眼镜产品的最终配置知之甚少,苹果可能还没有敲定最终的规格。

微美全息(WIMI.US)多年来一直在对VR、AR领域底层逻辑进行探索,目前致力于AR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发。据公开数据显示,成立至今,已投资或收购多家VR、AR相关企业,同时陆续申请相关专利,模型输入/输出、3D建模方面的相关技术专利195件,拥有软件著作权325项。微美全息从硬件研发、事业发展、虚拟生态架构及技术开发多角度探索VR/AR,并联合行业内其他相关公司探索新的AR/VR应用场景。

未来,微美全息将积极发挥平台作用,为各地VR、AR行业从业者们提供更专业、高效的服务和支持,为实现内容生态升级储备能量。同时,还将与更多优秀的企业合作,丰富AR/VR产品内容,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打造AR/VR内容生态产业链,树立行业应用标杆,助力AR/VR产业发展。

结尾

2022上半年已过,在变化莫测的国际环境、新冠肆虐的情况下,各行业都受到不小影响。现有应用案例多是定制化解决方案,没有明晰的行业应用思路,不具备行业内大面积普及推广的条件,多行业融合应用进展路径亦不明晰。在这样的背景下,VR/AR的商业化仍将在稳中前进,但想要大规模的商业化,也仍需有所时日。

想要推动VR/AR行业发展,除了硬件和内容外,专业人才也是必需的,加速科技的定位就是泛VR/AR领域人才培养。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内,AR/VR专业人才仍将会面临极大短缺现状,熟练专业的XR技术人才,将成为未来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在下一个改变文化的VR/AR技术领域,各大巨头加入或是为吸引开发者,另一个或是为应对大变革。综合来看,未来AR/VR之战,仍是值得期待的。

文章来源: 小海之芯,中关村在线,每日科技新动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智慧超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