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私下“搞暧昧”,互联互通为何扭扭捏捏?“拆墙”为何这么难?

通信小匠 2022-10-18
2543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阿里和腾讯又一次试探性地牵了手,但又似乎没完全牵。

10月11日,有认证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员工在脉脉爆料称,“88VIP积分将可以免费兑换腾讯视频会员,已经在内部灰度测试,预计双十一前上线”,

随后,更是有88VIP客服也表示,“即将上线,具体上线时间以页面显示为准”,双方的这次合作似乎已经是呼之欲出。

但隔日,腾讯方面却传来了并不温情的回复,表示“暂无接入计划,具体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

事实上,类似的剧情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并不鲜见,往往是两大巨头刚刚有互联互通的试探,但转眼间又没了下文。就像是一对即将确立关系的恋人,尽管都明白对方的心思,但谁都不好意思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1、腾讯为京东“拒绝”阿里?

关于阿里88VIP接入腾讯系产品权益的消息其实并不是第一次传出,去年8月,就有网友爆料88VIP将接入QQ音乐的绿钻年卡权益,但时至今日,88VIP并没有囊括进腾讯系产品。

此次腾讯视频会员进入88VIP的权益之中,也并不是一次官方意义上的携手合作,而是以阿里批量采购的形式进行。

腾讯方面的态度显得十分暧昧,一方面公开否认了官方合作,一方面又确实在和阿里暗送秋波,包括此前支付宝积分可兑换腾讯视频会员的活动,或许视作双方在会员权益采购上的试水。

至于为何不会把合作等级上升到企业级别,腾讯方面可能是在顾虑其他合作伙伴的利益,其中将直接受到影响的便是京东。

过去几年时间里,京东PLUS会员一直在保持着与腾讯的紧密合作,尤其在今年618前夕,双方更是升级了“京腾年卡会员”,用户仅需136元就能拿到腾讯视频VIP年卡+京东PLUS年卡,而这个价格,基本上是等同于买腾讯视频的年费会员再白送一个京东PLUS年卡。

尽管腾讯如今已经不是京东的第一大股东,但双方的合作关系依旧紧密,作为并肩作战多年的商业盟友,腾讯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为京东提供支持。今年6月,双方续签了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腾讯将继续在微信平台上向京东提供显著的一级及二级访问入口以提供流量支持。

而考虑到京东与阿里在电商领域的直接竞争关系,腾讯自然会把最优势的资源留给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至少在官方层面,不会真正做到对京东阿里一碗水端平。

腾讯如果此时再和88VIP进行官方合作,鉴于88VIP的价格(淘气值1000分以上88元)要低于京东PLUS年卡,那么无异于在短时间内又“背刺”了京东,无论是基于商业道德还是合作协议,可能都会让腾讯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境地。

不过基于自身的发展考量,腾讯视频也需要积极向站外寻找增量,而88VIP此前已经有过不少成功案例。据阿里的财报显示,每100个88VIP新用户,就可以新增38个优酷用户、32个饿了么用户和27个淘票票用户。

2、互联互通为何扭扭捏捏

作为中国两大市值最高和流量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的互联互通一直备受关注,而双方的高层也都在各种公众场合表达过加快互联互通进程的意愿。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在去年的财报分析师会议上曾表示:“平台之间的大循环能产生的社会价值,一定远远大过在单一平台内的小循环。平台间如果能够互联互通,肯定会带来新的改革红利。”

腾讯总裁刘炽平此前也有过表态:“平台间的互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讨论和解决。一旦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对我们的用户、平台上的众多中小品牌商和商家造成不利。因此,我们会非常谨慎地处理这些问题。”

不过在具体到实际措施之中,两大巨头的互联互通却一直呈现出扭扭捏捏的姿态,完全没有了互联网大厂雷厉风行的风格。

去年7月,外界就传出阿里巴巴和腾讯考虑互相开放生态系统的消息,阿里巴巴的初步举措可能包括将腾讯控股的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腾讯可能会允许阿里巴巴的电商信息在微信分享。

但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后,这些预想中的互联互通措施并未落到实处。

这期间并非没有一些试探性的破冰行动,比如阿里旗下的饿了么、优酷等应用接入微信支付,而在今年1月,微信也开始支持在微信对话框内打开淘宝商品链接。

但更高层级的互联互通,以及常态化的“破墙”举措,却并未出现在阿里和腾讯的商业经营过程中,这背后的原因可能还是来自于两大巨头自身过于庞大的商业生态。

一方面来看,全面的互联互通,很有可能对于自身的商业合作伙伴造成影响,比如在电商领域,腾讯曾凭借自身的流量入口,成功扶持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多家企业,而如今一旦阿里系电商也进入腾讯的流量池,那么对于腾讯的电商盟友们而言,也势必会丧失非对称优势。

而另一方面,考虑到全球互联网行业近两年的不景气情况,阿里和腾讯对于互联互通所产生的实际成效也缺乏充分信心,尤其是一些会影响财报和股价的关键性数据上,可能会变得更加谨慎,进而不会一次性将所有的内部生态对外部敞开。

但就用户体验和互联网生态发展来看,“互联互通”的大潮不可逆转,只是大象转身需要过程,诸君还得耐心等待。

3、互联网全面互通时代还有多远?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阿里、腾讯一直致力于打造各自的应用生态,前者依托自己的电商基因,后者则仰仗自身强大的社交版图。经过多年的发展,二者逐渐发展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两个巨头,但二者却鲜少与对方合作。

直到近来相关部门吹响互联互通的号角,在反垄断的大势之下,阿里、腾讯终于打破多年来的壁垒。去年11月末,用户可以直接在微信中打开淘宝的链接,这在巨头间高墙常筑的互联网行业,无疑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

对于互联互通,腾讯总裁刘炽平此前曾有过表态,“平台间的互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讨论和解决。一旦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对我们的用户、平台上的众多中小品牌商和商家造成不利。因此,我们会非常谨慎地处理这些问题。”

阿里的董事局主席张勇在去年的财报分析师会议也上曾表示:“平台之间的大循环能产生的社会价值,一定远远大过在单一平台内的小循环。平台间如果能够互联互通,肯定会带来新的改革红利。”

然而,虽然阿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近来不断有合作的消息传出,但目前来看双方的合作却都有所保留、显得有些“扭捏”,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距离真正快捷方便的用户体验始终还存在一定距离。未来在政策、技术等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阿里、腾讯的互联互通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但这将是一个逐步过渡完成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双方也不会在这一过程中一次性、彻底的全面放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互联互通并不仅仅局限于阿里、腾讯之间。去年11月末,微信放开的外链中,除了来自淘宝的购物链接,还有来自字节跳动旗下明星产品抖音的短视频链接,而更早之前在线音乐市场的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等选手也“冰释前嫌”,不再霸着独家版权不放手。

有互联网观察人士指出,互联网巨头打破彼此之间的生态隔离,总体而言利大于弊。一方面,各方的合作顺应了互联网反垄断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互联网行业流量见顶的背景之下,互联互通将在一定程度上给各方都带来更多便利,从而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文章来源: 螺旋实验室,雷达Finance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通信小匠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