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三星纷纷转用OLED,三大厂商占据手机屏幕七成市场,国产LCD撑不住了?

玩转LED 2022-10-24
3057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根据产业链传出的消息显示,在渡过了上半年的淡季之后,面板市场的转机在接下来的三季度并没有出现很大的改观,针对今年四季度的市场表现,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终端市场都抱谨慎的保守态度,其中唯一让行业感到较为欣慰的是,OLED面板出货面积将继续保持增长,仅管增长幅度有限,可能仅为个位数。

一直以来,关于OLED屏幕孰优孰劣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尽头,但是OLED屏幕的市场表现却是非常诚实,近日Strategy Analytics 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去年实现了460 亿美元的收益。而在这460亿美元中,光是三星显示就已经占据了48%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京东方和LG,这三家占据了大约 市场内72% 的收益份额。

2020年Iphone12登场的时候,有一个革新让许多人眼前一亮,却又倍感疑惑,那就是全面取消了LCD显示屏,而采用了一款名为OLED的显示屏。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场发布会后,一场属于国产液晶屏幕的风波,也随之产生了。至于风波的始末,且让我们从LCD和OLED屏幕本身说起吧。

1、三大OLED厂商占据手机屏幕7成市场

由于发光方式不同,所以LCD和OLED的优缺点也有所不同。相比之下,绝大多数LCD面板采用的都是DC调光,没有频闪的缺点,因此更加护眼。然而无法显示纯黑、漏光、不可弯曲、残影、高蓝光以及边框更厚成为了它的劣势。OLED的优势则恰好相反,对比度高、边框更窄、可弯曲、响应时间快,劣势则是PWM调光伤眼睛以及烧屏的问题依旧存在。

最为重要的是,OLED由于像素排列的问题,等效PPI往往要低于理论PPI,也就是说同分辨率的情况下,LCD画质更加细腻。OLED屏幕还分为不同的基材,不同的像素排列形式,换算成等效PPI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即便是目前最先进的类钻排,等效ppi也只有LCD屏的0.795,而RGBDelta排列,也就是大家最常调侃的影后屏,更是只有LCD屏的0.6。

从市场表现我们不难看出,尽管LCD和OLED之间仍然互有优劣,但在成本降低之后,OLED的取胜已经是大势所趋了。目前OLED屏幕已经成为了手机上的绝对主流,在笔记本电脑上也开始逐步推行开了。在Mini LED尚未广泛应用的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所看到的主流电子设备屏幕,将会被OLED统治。

2、LCD和OLED:一场关于“光”的革新

LCD其实就是指代我们所说的“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的内核本质,就是被两片平行玻璃基板所包裹的液晶盒,除此之外,还需要在上基板设置彩色滤光片,在下基板安装晶体管。

当人们发出显示指令后,晶体管就会释放出相应的信号和电压,让其中的液晶分子随信号转动,以此来达到图像显示的效果。

至于图像的具体色彩,则由上基板的彩色滤光片来完成“上色”,此二者的相互合作,这才让人们看到了清晰的液晶显示图像。

值得一提的是,LCD显示的亮度,是由其后照射的光源的来控制的,而部分厂家会借此向消费者宣扬,自家产品采用LED显示光源,从而让不少人误以为这就是OLED。

但其实此处的LED,指代的仅仅只是光源而已,至于前方屏幕,仍然是LCD的显像模式,这种组合充其量就是看起来更加明亮,但根本不是OLED。

因为OLED是一种全新的显像模式,它的全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或是有机发光半导体。

这种显像模式与LCD最大的不同,就在于LCD是依靠背光显示,而OLED则是自身显像发光。

简单来说,就是OLED一旦接受发光信号后,就会向器件的正负两端注入电流,在电场作用下,正负极的电子会发生移动,它们在途经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后,便会在发光层相遇。

这种正负极的“相遇”,会碰撞出能量激子,进而激发发光分子,并产生我们所见的光亮。

也正是因为这种自发光的特性,使得OLED与LCD相比,少了一个光源器,从而也就导致OLED比LCD要薄一些。

而且,由于OLED可以自发光,这使得OLED屏幕可以呈现出一定的弯曲度,而不需要像LCD一样,去迎合发光背板的曲率。

基于这几点来看,OLED也确实是更先进的体现,但这也便是我国国产屏幕风波的开始。

3、国产屏幕的风波:CRT到LCD的无奈

2020年,随着苹果发布会之后,iphone这个行业风向标,开始逐渐发挥了作用,即许多手机厂家,也开始将产品的屏幕,从LCD改变为OLED。

这让本就不景气的LCD市场,开始变得更加萧条,其中以我国最为惨重,承担LCD主要生产的厂商,都不得不采取“减产保厂”的方式。

就连国产LCD三巨头的惠科、京东方、华星光电,都加入了减产的序列,华星光电的LCD减产率,甚至一度达到惊人的50%,令人大感担忧。

在这样的局面下,部分人不禁感叹道:“中国又压错宝了....”

原来,早在2016年时,世界屏幕巨头三星集团,就曾高调宣布进军OLED,这等同于是打响了革新LCD的第一枪。

在这时期,国内就出现不少声音,希望国产屏幕能够紧随其后,不要在LCD上继续花费时间和财力了。

但一众国产厂商却依然坚持LCD,并相继扩大了LCD的产能,趁着三星的转换阶段,占领了国际市场的半边天,成为了世界第一大LCD出口国。

可在这一期间的2019年时,韩国却取得了OLED的重大突破,直接宣布结束了LCD产业,全力奔赴新的OLED。

而一切祸根,便也在此刻埋下,因为第二年时间就有了苹果手机的换代,之后就是整个市场的变革,出现了雪上加霜的局面。

由此,我们便也理解了什么叫“压错宝”,但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又”字呢,这就要从LCD的“前任”---------CRT说起了。

CRT,全称叫做阴极射线显像管,这是一种使用使用阴极射线管的显示器,其核心部件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电子枪、偏转线圈、荫罩、高压石墨电极和荧光粉涂层,以及玻璃外壳。

CRT的显示模式极为有趣,在接收到信号后,电子束会迅速激发荧光粉涂层的荧光粉,以此来完成显像。

但荧光粉的亮光时间很短,之后就会直接熄灭,而为了能让屏幕持久显像,就需要电子枪来不间断地,重新激活这些荧光点。

这种复杂的成像模式,使得CRT的零部件极为冗杂,进而导致整个显示屏的体积增大,出现了我们俗称的“大屁股”。

当然,CRT这巨大的“后缀”,在之后也成为了它独有的标志,以及众人对老电脑的刻板印象。

毕竟,大多数人第一次登陆win98,大多都是用这种显示屏完成的,这让极富历史沧桑感。

但就是这样的CRT,在当年却是高精尖技术的代表,对于我国而言,那是直接没有办法实现自产的。

而为了能够让中国人,看上自己生产的电脑、电视屏幕,一众制造商也可谓是“奋不顾身”,前有彩虹集团斥资六亿购买进口生产线,后有TCL直接豪气收购欧洲汤姆逊公司的CRT彩电业务。

大量的投入,最终使得中国终于拥有了全面的CRT生产配套。

可好景却不长,液晶显示LCD的出现,让“襁褓”中的国产CRT直接宣告灭亡,整个国产屏幕制造业,顿时是哀鸿遍野。

那从CRT到LCD,又从LCD到OLED,这几个转变过程中,我国真的是步步被坑吗?

4、势必要踩的坑:国产屏幕的崛起

事实上,国产屏幕的这两次坑,踩得无可厚非。

首先,CRT到LCD的转变上,需要掺入时代背景进行考虑:

第一:当时许多国家大厂对CRT都抱有无限的幻想,比如韩国LG集团,就曾联合皇家飞利浦公司,组成了一个专门从事CRT研发和生产的集团----------LG.Philips display。

在两个科技巨头的影响下,该集团甚至研发出超薄版本的CRT,但饶是如此,也仍没有抵挡住LCD的潮流,可见当时的世界潮流本身就存在巨大分歧,并非是我国厂商预估不足。

第二:LCD虽然在性能上,超过了传统CRT,但初期的LCD产能并不大,其零部件也相当难制作。

这使得LCD的价格奇高无比,甚至已经远远高于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让大多数看上电视、晚上电脑,CRT成了中国最好的选择。

而且,也正是有了CRT的启蒙,才让中国屏幕制造行业,正是打开了自主研发的大门,可以说,为了中国屏幕行业的发展,这个“坑”是非踩不可的。

至于LCD到OLED的选择,就更加说明这个原因了。

根据以往LCD行业的起伏来看,本次国产LCD三巨头的减产,并非完全由OLED的革新造成。

其中很大部分可能与行业低谷期,以及疫情的萧条有关,这意味着,LCD在其后,必将通过价格和技术稳定的优势,再次荣登“大雅之堂”。

最好的证明,就是屏幕巨头三星对LCD的奇异态度,前文曾提到,三星集团在2019年时,宣布全面停止了LCD的业务。

但在同年时间,三星却与TCL集团达成协议,他们让TCL收购了自己旗下的LCD生产分部,后又以战略投资的名号,对TCL进行增资。

由此,三星一跃成为了TCL的第二大股东,在集团决策中拥有了话语权,简单来说,三星通过这种手段,完成了对LCD业务的间接掌控。

其背后体现出的,是三星集团对LCD业务的不放弃,因为就目前技术来看,LCD的稳定和低成本,确实是OLED难以逾越的大山。

如果LCD还能完成新一轮突破,那它也仍具备超越OLED的潜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坚持LCD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OLED的研究。

而且,与以往的一味购买不同,这次对OLED的研究,我国坚持着“自主独立”的原则,并已取得相关配套器械的突破,这让OLED的自主国产,已不是虚无缥缈的梦。

基于这一点来看,我国屏幕行业的坚持,背后体现出的,是国产屏幕的突围趋势。

毕竟,OLED的高成本,使得它极难对中低端产品进行渗透,而这一部分的屏幕供应,显然就仍由LCD接替。

如此看来,我国目前所缺少的,就是一次大型的技术革新,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章来源: Hi科普啦,朴流萤,手机报在线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玩转LED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