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电产业各项指标稳居第一阵列,但“风光”背后暗藏隐忧

能源盟友 2022-11-01
2516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30年前,受外资技术掣肘,中国风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30年后,风电成为我国在国际取得领先优势的产业之一,全球一半以上的风机是中国制造。

如今中国,已是风电第一大国。

拥有装机规模大、环境适应性好、装备经济性与可靠性高等优势的我国风电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脚步已然加快,但相比光伏领域,我国风电产品还未形成绝对竞争力。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借力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实现持续的进步与突破,方才能让这个年产值超过600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250万人的规模化新兴产业走得更稳。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的实力如何?还面临着怎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各项指标稳居第一阵列

长期以来,荜路蓝缕一路走来的我国风电企业从技术研发、储备到产能都与国际风电巨头有着较大差距,不仅出口寥寥连国内市场都在艰难攻守。直到在2020年-2021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我国风电产业从成本、产能、规模、技术都稳居第一阵列,才有了对内加速建设、对外全面布局的底气。

在制造业上野心勃勃的越南正在着手解决困扰良久的能源供应问题,风电是其重要选择,而帮助越南建设风电的恰是中国风电企业。越南已经取代澳大利亚,成为从我国进口风机最多的国家。2021年越南4GW的装机量里,中国企业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海上风电占比为30%,据称越南每年保持1GW的新增都将由中企负责。

但其实,我国还未实现真正的“风光”,“风光”背后还暗藏哪些隐忧呢?

还未实现真正“风光”

中国风电出口走高是事实,但远未到拿稳行业话语权的程度,仅在亚洲,就有印度同样具备完整的风电供应链,并因发展较早在我国之前就实现了产品和方案的国际市场输出,此外,日本、韩国都有风电领域的技术输出,越南亦有小部分风电部件的产出。若论不同部件的市场现况,塔筒方面我国占据9成亚洲市场,价格优势明显,仅韩国企业以先发优势占据剩下份额并外销欧洲;轴承方面日本企业具有较强优势,我国企业在主轴、齿轮箱轴承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铸件是我国企业具有压倒性优势,拥有全球7成产能,但印度、东南亚等地也有成熟的铸件产业链;叶片方面,欧洲老牌风电企业早早布局,各家企业形成均势。

我国风电企业“走出去”步伐更稳健的表现是开始在目标区域建设本地供应链,这是我国风电整机企业在风机成套设备出口后的又一重要举措,风机设备出口增加与海外建厂落地齐头并进,才意味着我国风电出口真正“风光”起来。不过,海外风电开发所面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商务环境都与国内差异较大,存在诸多难以预见的风险,需要风电企业注重风险管控,灵活应对,提高抗风险能力。

欧盟公布的4万亿新能源计划带来了风电领域的又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但我国风电企业攻略欧洲并不容易。欧洲是传统的风电产业区域,全球最早的风电企业就是丹麦的维斯塔斯。中国风电技术部分与欧洲同源且还在保护期内,在欧洲市场上行销时将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已进入全球规模化开发阶段的漂浮式风电项目,欧洲企业也走在了前面,且欧洲80%以上的潜在海风资源分布区域与我国大部分海上风能资源分布区域,在风速、风功率密度、湍流情况等方面有些许差别,如果参与项目建设需要认真权衡技术方案。毕竟,风电风机是精密设备制造之一种,并不是造一个标准件就可应对不同的使用环境,企业还需应对部分制造环节竞争加剧导致盈利水平不及预期、地缘因素加剧影响出海进程等难题。

欧美国家的陆上风电场更新也可为我国风电产业带来启示。因为发展较早,目前欧洲有多达1.4万个风机叶片面临更换,美国有高达210万吨的风机材料将报废。美国能源企业GE可再生能源公司已经开发出风机材料再处理技术,可将回收来的风机叶片制作成重量更轻的叶片,提高风机在陆上和海上发电的商业竞争力。已经逐渐面临风机叶片更换问题的中国风电企业在该领域或可未雨绸缪。

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

据统计,截至9月13日,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宝鸡市、府谷县、洋县、咸阳市、西安市、渭南市7地共废止风光项目120个,累计规模6.492GW。其中,光伏项目累计废止规模4.2245GW;风电项目累计废止规模2.2675GW。

之所以各地相继废止风电、光伏项目,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新能源消纳能力的不足。

经济参考报报道称,西北地区一些风光资源富集省份电力总体上供大于求,属于电能输出型省份。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全省今年投运新能源1552万千瓦,其中风电608万千瓦,光伏943万千瓦。但是消纳能力增长难以匹配装机规模增速,整体新能源利用率可能会下降至90%以下,而2021年该指标为96.83%。

8月30日,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2022年7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数据显示,三北地区弃风弃光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青海、内蒙的弃风率超过10%,西藏的弃光率超10%。

国泰君安表示,2022年下半年国家大型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项目陆续并网投产,预计三北地区风光新增装机比重较大的部分省份区域性消纳或在一定程度上承压。

光大证券也指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将在2022年陆续并网投产,新能源项目较为集中,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区消纳压力增大。

广发证券认为,新能源消纳面临“并网”和“调节”双约束。仅考虑调节约束,目前装机规划下,十四五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快速逼近消纳上限。其估算,2025年我国电力系统能够承载27.3%(发电量占比)的新能源,实际占比或将达到18.9%以上,承载力所剩空间不足44%。

如何解决?

广发证券认为,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消纳上限增速远不及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速度,急需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围绕新能源消纳问题,投资应聚焦三条主线:

“储”即是加强储能等灵活性资源建设。不断提高灵活性资源占比,提升对新能源出力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适应能力,实现新能源高比例接入。

包括新型储能、抽水蓄能、火电灵活性改造以及需求侧资源,其中虚拟电厂有望逐步成为需求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模式。

“输”即是加强电网建设。

1、对于新能源大基地,目前消纳压力已初现端倪,亟需加快加大特高压建设,将新能源电量传输至中东部消纳较好地区,确保新能源大基地建得起来、送得出去、消纳得掉。

2、对于分布式新能源,局部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已经导致山东等地区出现了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瓶颈和消纳压力,配电网有望逐步开展系统性改造: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叠加节能变压器推广应用;提升配电网电压控制水平;提升配电网控制与自愈水平。

“控”即是提升对源网荷储的预测与控制水平。

1、提升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水平。新能源出力逐渐成为电力系统运行的最大扰动项。

2、强化电网信息通信系统,支撑电力系统精细化控制与管理。

3、提升电网(特别是中低压配电网)控制能力。中低压配电网出现大量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等新型发用电设备,对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章来源: 观剡财经,选股宝APP,包校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能源盟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