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背景下,为何要加大煤电投入,煤电企业又靠什么“回血”?

电力大力士 2022-11-15
2595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公布了煤电核准提速开闸的消息,引发了人们的大量讨论。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前几年不是说要低碳环保,煤电火力发电污染严重,一直在降低煤电比重和减少火力发电吗?怎么现在有说要加大煤电投入呢?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新增煤电不能没有,没有就会没电;新增煤电不能过量,过量就会过度。

一、低碳环保背景下,为何要加大煤电投入?

1、用电结构仍在优化,煤电不能丢

虽然十三五以来,我国一直在加大清洁能源的投入和使用,但是目前我国以煤作为原料进行火力发电还是占据着主导。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2021年的发电量达到了81121.8亿千瓦时。

其中煤电发电量依然占据首位甚至还在升高——总量攀升至57702.7亿千瓦时,约为我国全社会发电量的71.13%。水力发电量排第二约为全国总发电量的14.6%;风力发电排第三,占比5.02%。太阳能才排第四,占比2.26%。

这么一看,我们其实可以知道,咱们的清洁能源建设还任重道远,经济要发展,占了七成煤电能不能一直减少?答案肯定是不行的。近几年为了相应低碳号召,煤电的新投入发电是越来越少,目前替代能源还不给力,导致全国的用电形式越来越紧张。

2、用电需求年年攀升,煤电建设势在必行

近几年我国的用电量是一年比一年高。每年保持有8%左右的增长。单2021年来看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高达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据专家预计,未来今年中国用电年平均增加保持在5%左右。庞大的用电需求对于发电有着巨大的压力。

煤电除了比较不环保之外,它有着发电稳定、易于存储、较为便宜、原料充足等特点,而我国其他水、光等发电项目都还不够成熟、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加大煤电建设也是迫不得已。

3、极端天气频发,煤电好储存易调度

今年,在极端性高温天气影响下,多地频发限电缺电情况。持续的高温干旱使得水电大量锐减,川渝等地在用电这块可以说是背负重担,已经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活。如今全球变暖愈发严重,极端天气频频发生,出煤电外,其他诸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发电都十分依赖自然环境,遇到极端天气的时候对发电量影响巨大。今年川渝地区极端高温干旱,对水电可以说是巨大的打击,没水不能发电,而水电也不方便储存,导致用电高峰只能限电停电。

煤电向来就是发电的基本盘,在保障供应,和用电高峰时调度发电有着巨大作用。清洁能源还未完善的中国,在以后的气候里,发电形势还是一片严峻。面临电网发电压力,为了压实保障供电,国家这波煤电核准提速,可以说是跳出了环境保护的紧箍咒,从实际出发的一次实践。

二、多地煤电建设提速,但需注意过犹不及

据媒体报道,今年 9 月份共有 23 个煤电项目通过核准。而此前的一个月内,广东省和深圳市发改委官网上连续挂出了6个煤电项目的核准前公示,装机总量高达970万千瓦。

这仅仅是点燃煤电投资热潮的“引信”。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煤电投资规模有可能大幅度上调,煤电项目正在全国范围大规模重启。

似曾相识燕归来。煤电似乎在风雨中绕了个圈子重新登堂。明堂虽然还是那个明堂,但是,场景已悄然更换,以“双碳”为主题的投影,将前景映照得锃光瓦亮。

此番煤电归来,早已有迹可寻。如果按图索骥,那么,一条“路线图”清晰明了,前有“运动式减碳”引起的断崖式“去煤”,造成了电力系统失稳风险陡增;后有缺煤断电、因“天”限电而撼动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根基,所有现象无不指向一个基本判断:基于我国国情,煤电短时间内不可或缺。

眼见水到渠成,国家有关部门顺势而为,一再强调煤电在能源保供中的“压舱石”地位,以及在能源转型中的“稳定器”作用。前期铺垫基本完成,煤电回归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必须看到,此轮煤电投资提速是电力短缺和“双碳”需求共同发力,同时也是两股力量寻求平衡点的过程,可谓后有追兵,前有堵截,闪转腾挪场所受限,因而,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投资速度,必须都要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否则就会过犹不及。

当前,“双碳”目标不仅为“碳排放”设定了“限高杆”,而且在时间轴上设置了倒计时的“报警铃”,双重警戒之下,高碳的煤电项目投资无疑是把“双刃剑”,推进过程如履薄冰。

一方面,能源电力保供要求我们必须迅速摆脱“缺电”的泥淖;另一方面,能源电力转型又提醒我们不能落入煤电独大窠臼,否则,我们为“双碳”所做出的努力势必前功尽弃。换句话说,新增煤电不能没有,没有就会没电;新增煤电不能过量,过量就会过度。煤电此时回归,须当步步为营,步步小心。一旦失去分寸,就有可能陷入“步步惊心”的境地。

首先,要科学规划,确定恰当规模,控制恰当速度,防止“野马脱缰”。其次,要合理布局,使之与新能源协调、配套发展,服务“双碳”大局,不搞“一枝独秀”。再次,继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用价格反映市场稀缺,提醒投资者理性,提振投资者信心。不但要为心静如水者加油,而且要为头脑过热者泼水。总之,让投资步入理性轨道。

当然,煤电投资提速并不意味着另起炉灶,盘活存量煤电也是煤电回归的应有之义。尽管前不久国家能源局向社会公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首次超过了煤电装机容量,但是,此长彼消间,煤电存量依然巨大。

船大调头难!存量煤电存在灵活性差、机组能效水平弱等先天不足,显然已不能适应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现实需要。因而,在审慎发展增量煤电的同时,还必须加大投资力度,提供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存量煤电“三改联动”,使之枯木逢春,焕发新机。

三、煤电企业靠什么“回血”?

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叶泽告诉记者,新建电厂执行企业以央企为主,电厂财务状况也归央企负责。各省电力有硬缺口要满足,也符合各省发展GDP的需要。“核心问题是,国外电力讲低成本保供,这种模式下‘电价=成本’,我国不讲成本、不计条件高成本保供。”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带动煤电装机不断增加,高成本保供的背后是煤电行业六年如一日的兜底保障。为避免煤电行业进入“死亡螺旋”殃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煤电机组的回报机制需要围绕容量功能重新设计。

南方电网高级技术专家、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能源战略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政指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与常规电源协调发展,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改革创新容量补偿机制,既是发现和补偿常规电源调节备用价值,保障电力中长期供应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妥善处理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发电环节搁浅成本,衔接改革前政策机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因地制宜建立发电容量成本回收机制。引导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市场化的发电容量成本回收机制,探索容量补偿机制、容量市场、稀缺电价等多种方式,保障电源固定成本回收和长期电力供应安全”。

需要指出的是,建立发电容量成本回收机制受益方不只有煤电,还包括其他能提供容量价值的电源,如抽水蓄能已获得容量电价。该机制的建立,也不意味着“容量电价+边际电价”完全等幅传导给用户,在送受端动态平衡下,煤电企业主要承担保障功能,保障电力中长期供应安全,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文章来源: ​电联新媒,东叔看历史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力大力士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