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布局只为今朝!物联网技术开启“割韭菜”模式,专利费成为绕不去“门槛”

微观人 2022-11-17
4739 字丨阅读本文需 11 分钟

近日,海外一则新闻犹如深水炸弹一般,“袭击”了物联网尤其是蜂窝物联网产业。11月9日,意大利专利运营机构SISVEL公司宣布推出新的蜂窝物联网(C-IoT)专利池计划,明码标出专利收费价格。具体收费上,SISVEL公司根据NB-IoT和LTE-M不同,给出了不同的收费标准:

所有NB-IoT产品统一收费0.66美元;

LTE-M(eMTC)智能表计类收费2美元;

LTE-M(eMTC)资产追踪类收费1.33美元;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产业界的讨论。过去,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速度不尽人意,似乎使大家忽略了专利这绕不过去的一环,但这并不妨碍专利授权会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而被提上日程。SISVEL公司总裁Mattia Fogliacco表示,“物联网市场已经发展了大约10年,但直到现在我们才看到明显的广泛推广的早期迹象。”

这话细细品来很有意思,仿佛是在说——原来你这产业没啥油水,发展了10年总算养肥了一点儿......

对此,有业内人士直接表示,“听到这一消息感到了恶心”。

当然,这还只是SISVEL公司一家的专利池计划,后面还有多少专利拥有者在摩拳擦掌不得而知,因为仅从SISVLE公司的公告就能看出,该专利池仍然会向持有相关专利的新参与者开放,也就意味着起码这一家专利池的“专利费收割者”还会越来越多,而且0.66美元也不一定会是每个NB-IoT终端商最终的应支付价格。

但无论如何——这则新闻透露出的信息是明确,该来的终究会来,只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蜂窝物联网产业准备好迎接专利授权的到来了吗?蜂窝物联网产业目前的利润够被薅掉这层羊毛吗?

专利授权行动早已在物联网领域打响

说起专利授权这件事,相信科技圈并不陌生,圈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莫过于高通。根据高通年报披露的信息,高通技术许可部门(QTL)在2000年到2019年的20年间的营收高达811亿美元。尤其在2009年3G/4G逐步商用化以后,高通的专利许可收入更是呈现出肉眼可观的快速增长,到2015年实现了年收入近80亿美元的水平。要知道,专利授权的营收几乎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专利授权业务除了带来高额的商业利益之外,还带来了企业话语权的增强以及商业的良性循环。

最典型的如苹果这样量级的公司,即便不满高通的专利授权政策,也只能乖乖交上投名状。2017年时,苹果曾一度停止向高通付费,但在与高通打了两年的专利诉讼官司后,苹果不得不在2019年与高通重归于好。这次两家的“破镜重圆”在业内也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另外,高通之所以对专利授权业务如此看重,另一个原因就是技术许可的收入可以对其开展大量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提供了支撑。高通QTL部工程高级总裁、法律顾问陈立人在2019年的一次公开发言中曾提到,高通自成立到2019年第三季度,累计研发所需的投入达到了580多亿美元,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技术许可业务的支持。

专利授权如此有“魅力”,难怪会被人盯上。而在当前环境下,物联网早已成为全球各大企业的普遍共识,从各种媒体发布、机构预测的数据来看,物联网潜在发展的规模确实足以吸引专利持有者的关注。

事实上,专利授权行业针对物联网领域的行动也早已打响。2016年,爱立信、高通、中兴通讯等厂商联合发起了一个名为Avanci的无线通信专利授权平台,专为汽车和物联网制造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无线专利授权。Avanci宣称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固定的透明化费率, 允许制造商一次性获得无线通信产品生产开发所需的技术许可,其采用的固定费率定价模式基于无线技术为该产品带来的价值,而不是产品的销售价格。

今年8月1日,Avanci宣布北欧半导体公司(Nordic Semiconductor)的法律与合规部高级副总裁Marianne Frydenlund已加入该平台,未来将开发和领导汽车行业以外的物联网新项目。这也预示着,Avanci在汽车专利池已经相对稳定后,物联网将会是其主要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再回到本次SISVEL公司的公告中,其目的就更为明确了。在其新闻稿中提到,C-IoT专利池提供了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来许可标准必要专利(SEP),这些专利对于使用蜂窝LPWAN标准LTE-M和窄带物联网(NB-IoT)至关重要,该专利池的许可市场最初的主要关注点将是智能电表和资产追踪器。

在这里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惑,因为从单个产品价值上来看,无论是智能电表还是资产追踪器,都无法与智能手机或者智能汽车相提并论。以智能电表和智能汽车为例,智能电表的整机价格虽然在数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但总体基本维持在数百元的水平,反观智能汽车,通常在数十万元不等,如此相较之下,可见从这些物联网设备上所能够收取到的专利费用并不高。其实不然,虽然物联网终端价值低,但专利持有者看到的是智能电表、资产追踪器等物联网终端海量的连接。本次针对的智能电表和资产追踪器等NB-IoT应用数量都是在千万级,并且仍保持着高速增长,如此庞大的蜂窝物联网节点或将能够带来价值不菲的专利授权费用。

而且,这次计划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一次针对物联网行业的试水行动,毕竟相比单一的智能手机或智能汽车市场而言,物联网市场更加相当广阔。根据counterpoint公布的2022年Q2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和芯片组应用追踪报告显示,智能表计类应用仍旧是整个物联网应用中占比最大的市场,达到17.8%;资产追踪类应用也达到有史以来最高份额至7%,进入前五大应用行列,而这两大类应用还仅仅是物联网产业中的冰山一角。因此不难看出,如SISVEL公司这样的专利运营机构野心之大。

专利费这块肉有多肥?

自从诺基亚手机淡出大家的视野后,很多人都好奇诺基亚是不是倒闭凉凉了?以后再也买不到可以砸核桃的诺基亚手机了。但实际情况却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诺基亚不仅没有凉,人家还活的特别滋润,比很多手机公司赚得都多,每年躺着收取专利授权费,比辛苦卖手机更赚钱。

从诺基亚公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诺基亚该季度净销售额为58.73亿欧元(约合405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达到7.14亿欧元(约合49.2亿元人民币),利润率12.2%。

小雷从小米公布的财报中了解到,其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734亿元,但利润仅29亿元,收入微薄,与诺基亚完全没法比。此前公布的财报显示,诺基亚目前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电信设备供应的营收占比高达81.77%,企业经营占比6.41%。专利授权占比5.72%。其中,电信设备供应在去年为诺基亚贡献了1237亿的销售额,真不愧是全球前三的电信设备服务商。

而诺基亚最轻松的赚钱业务,还是专利授权这一快。你别看它的占比仅5.72%,但在2021年却给诺基亚带来106亿元的净收入。要知道小米去年的净利润也就220亿,诺基亚躺着收专利费,就赚到小米半年的利润。所以说,诺基亚根本没必要辛苦的研发手机、卖手机,无法达到苹果这样自带品牌溢价的行业地位,卖手机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诺基亚作为曾经通信行业的霸主,掌握有大量2G/3G/4G,以及5G的技术专利,连手机带拍照功能都是诺基亚的发明专利。而按照诺基亚在2018年公布标准,每一台使用其专利的5G手机都必须向诺基亚支付3欧元(约合20元人民币)专利费。而每年全球手机出货量高达10亿部以上,真就躺着数钱。

近几年,诺基亚对各大手机品牌都发起专利诉讼,2011年从苹果那获得4.2亿欧元赔偿,之后又接连起诉HTC、黑莓、三星等,甚至还把矛头进一步对准奔驰、宝马、丰田等车企,因为车联网中也涉及诺基亚的专利。

当然,汽车是一款具备高价值的终端,且戴姆勒、丰田等厂商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厂商,选择这些厂商开刀将打下一个样板,为最终在整个行业推行专利授权收费模式扫清道路。

物联网面对的场景非常多,大量场景终端价值并不像汽车那么高,能够收取的专利费用并不高。不过,物联网终端数量众多,以蜂窝物联网为例,每年数亿新增的蜂窝物联网节点,能够带来数十亿美元的专利授权收入。

专利战背后:超万亿物联网市场

如果说过去是“互联网+”时代,现在是“大数据+时代”,那么未来一定是“物联网+”时代。而通信模组行业作为物联网产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将会在物联网高速增长中收割发展红利。

根据各大机构和预测,未来物联网将成为超万亿规模的巨大市场,而物联网蜂窝通信模组行业是物联网中率先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内在驱动力的应用市场。随着5G带动物联网产业进入高速成长期以及蜂窝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蜂窝通信物模组市场空间广阔。预计2022年蜂窝通信模组市场规模接近300亿元,其中LTE和NB-IoT是细分领域增长最快的两个细分市场。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8年,海外龙头企业Sierra Wireless、Telit、Gemalto和U-Blox等蜂窝模组公司的市场份额明显下滑,同期国内厂商迅速抢占市场。

国内头部公司的合计市占率快速提升,导致海外头部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收缩。于是,专利战迅速爆发,在所难免。

中国企业需做好物联网专利授权的应对

作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中国市场目前似乎还没有受到物联网专利的困扰,然而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这一问题,国内企业应高度重视物联网专利武器对自身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做好布局。

以NB-IoT为例,早在2018年,曾有多家媒体表示,高通公司将向每个NB-IoT/eMTC模组将按50美分收取专利费。彼时NB-IoT尚处于发展初期,连接数也非常少,加上整个业界都在努力降低NB-IoT应用成本,高通公司这一收费模式在国内并未实施。但是,这也初次给NB-IoT业界一个提醒,标准必要专利并不是“免费的午餐”。

如今,NB-IoT发展已渐趋成熟,NB-IoT连接数超过2亿,在多个场景形成千万级连接的规模化落地,NB-IoT标准必要专利收费可能会再次被提上日程,诺基亚和Nordic本次合作事项,就或多或少包含重提NB-IoT专利收费的内容。

在很多媒体宣称中,NB-IoT标准由国内企业主导的印象已深入人心,但即使中国企业放弃专利授权费,这并不妨碍海外企业收取专利费。

根据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专家闫坤在《基于LTE的物联网专利和标准提案分析》一文中的统计,近100家企业参与NB-IoT的标准制定工作,华为以2508篇的提案数排名第一,其次是爱立信和诺基亚、高通、中兴、英特尔等。而在专利声明中,截止到2018年7月,共有13家企业在ETSI声明222族NB-IoT标准必要专利族,其中华为声明的专利排名第一位,其次是高通、爱立信、夏普、中兴等企业。而庄宝森等在《基于专利分析的 NB-IoT 技术发展研究》一文中统计,全球NB-IoT基数主要专利申请企业前五名依次为高通、爱立信、华为、中兴、英特尔。总体来看,高通、爱立信、诺基亚等海外巨头在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方面比较积极,而这也为其能够向NB-IoT终端收费奠定基础。

NB-IoT只是蜂窝物联网的一部分,目前规模化商用的蜂窝物联网场景依托4G网络,如Cat.1快速发展形成规模化场景,而4G的标准必要专利结构中,美国、韩国、欧洲企业都占据较高份额,未来基于4G的物联网终端可能面临着潜在的专利许可成本。

当然,与汽车领域不同,物联网很多场景终端数量有限,且每个终端节点价值有限,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企业和每一家终端企业进行谈判去收取专利费的成本太高,它们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收取专利费。诺基亚本次与Nordic的合作,就是通过芯片企业这一物联网上游领域,实现对众多中下游终端企业专利许可费用的收取。

而2018年高通公司推出的模式,就是对物联网模组这一“最小可销售单元”授权收费的模式,因为不论各行业终端形态如何,只要介入了蜂窝网络,大部分都会使用物联网模组,蜂窝物联网模组作为各行业终端接入网络的核心部件,也可以作为最小可销售单元,且模组厂商数量并不多,专利持有企业可以低成本进行对接谈判。虽然目前针对最小可销售单元的授权收费模式并没有成功案例,但并不排除未来物联网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企业采取这一方式。

若将物联网模组作为最小可销售单元,则对国内物联网市场影响非常明显。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排名前5的厂商均为中国厂商,分别为移远、广和通、中国移动、日海智能、美格智能,5家企业占据全球市市场份额近60%。

由于国内市场的特殊性,海外企业在国内收取高额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的概率并不大。但是,目前国内很多物联网模组和终端企业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出海规模较大。举例来说,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上半年,移远通信海外合同产生的收入占比达到其总收入的40%左右;广和通海外销售收入占比50%以上;美格智能海外营收1.57亿元。若物联网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企业在海外对国内物联网企业提出专利许可费的要求,国内企业在这些巨头面前话语权不高,缴纳专利许可费后其成本进一步提高。

国内物联网模组以及终端企业面对海外物联网专利武器,与经验丰富巨头合作是应对路径之一。据笔者了解,高通在2020年联合二十多家国内物联网模组和终端企业,发起“5G物联网创新计划”,在笔者看来,国内物联网模组和终端企业可以借助高通在全球移动通信标准方面的影响力,在出海过程中降低其他海外企业专利武器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然,除了与巨头合作之外,各家物联网企业还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前布局多样化应对专利武器的策略。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通信业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底,国内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已接近14亿,全年净增2.64亿。近年来,中国的蜂窝物联网连接数一直在加速增长,在这一趋势下,物联网专利授权市场规模巨大,各类专利持有企业不会放过这一块“肥肉”,各相关企业是时候开始将其作为重点考虑事项了。

文章来源: 物联网智库,雷科技,知呱呱研究院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