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膜”变白色污染,降解需200年,近百亿元大市场爆发变废为宝

材料技术观察 2022-11-23
2056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颁布的《塑料污染治理2022年工作要点》中要求,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聚焦重点用膜地区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和加厚高强度地膜,健全回收网络体系,有效防控农田农膜污染,确保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

基于此,山东省以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为引导,推动了地膜污染治理和科学使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启动了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替代技术”,配合“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研究解决生物降解地膜应用配套产品技术缺少的问题。

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促进了地膜生产和原料企业生物降解材料与制品产能扩大、成本降低、产品性能提升和价格的下降。目前,生物降解地膜的主要原料PBAT的产能已从2021年的30万吨提升到今年的近100万吨。产能增加和技术进步拉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PBAT销售价格从2021年最高峰的每吨3万多元下降到今年的每吨2万多元(2022年11月底价格每吨1.4万左右)。

1、生物降解地膜

在绿色环保的大趋势下,生物降解塑料受到市场追捧。特别是由于限制非降解塑料政策的密集出台,使降解塑料需求快速增长,应用市场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我国降解塑料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

农用地膜是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在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背景下,由于传统地膜无法降解,残留在土壤中影响耕作,还会使农作物根部生长受到抑制。传统地膜的弊端日益显露,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绿色环保的要求。2022年农业农村部提出在重点用膜地区,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500万亩,拉开了降解塑料全面用于农业地膜的序幕。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地膜需求逐年增加,常年保持10%的增长率,年需求已达200万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农膜产业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推进,降解塑料市场正在进入新一轮需求增长。

市场上现在能够批量提供降解塑料地膜的企业较少,存在巨大的缺口,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能否把握机遇,脱颖而出的关键是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降解塑料的市场需求端已全面开花,降解塑料行业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期,也正是投资的黄金期。纵观降解农用地膜的需求,优势体现在:

降解农用地膜是市场刚需,体量庞大,每年需求容量在200万吨;

国家政策托底,各地都有降解地膜补贴政策;

目前正处于降解地膜替代传统地膜的关键期,销售旺盛,中间利润丰厚;

降解地膜目前市场空白点多,竞争对手少,有利于中小投资者进入。

因此,降解农用地膜产品成为一个闷声发财的不错的选择。

根据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的国家标准(GB/T 35795-2017),降解地膜为具有完全降解特性的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等生物质材料,可加入适当比例的淀粉、纤维素等,以及其它无环境危害的填充物。现有的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等生物质材料急需使用淀粉、纤维素、矿物基等的加入降低成本。因此,降解农用地膜生产项目生以及可用于降解地膜的热塑性淀粉母料、矿物基降解塑料母料、淀粉基生物塑料母料等成为优质投资项目,潜力巨大。

2、废弃农用地膜降解变废为宝

地膜对于农作物来说作用可不小,不仅能够保水、保温、保肥、保墒和抑制盐碱影响,还预防低温冻害、降低高温干旱危害,我国地膜覆盖的土地和年使用率上都是世界第一,耕地使用地膜就有3亿多亩,一度被称为的“致富膜,脱贫膜”,因其残留多,降解难,地膜从白色革命变为了白色污染,废弃的农用地膜自然降解需要200年,有人看中了残留农用地膜,变废为宝,0.5元1斤回收,终结“白色污染”。

有人回收废弃农膜听起来不可思议,这能有什么用?只因它能变废为宝,咱们还是从农膜的成分说起,它的成分多数是聚乙烯类化合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它们被粉碎、清洗后,通过热熔、挤出,就会变成再生塑料颗粒,这些黑色的再生塑料颗粒,会被加工成为塑料板凳、警示桶等塑料制品,各位网友对于废弃农膜回收怎么看?

回收废弃塑料农膜可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依靠自然降解需要200年,破损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会导致土壤结构层次发生变化,土壤的水分运送受阻,引起土壤板结,出苗率低,薄膜残存碎片可能会和农用秸秆、饲料混合,牛羊等家畜食用后会造成肠胃功能不良甚至死亡,如何解决农用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目前也只有回收和替代两种解决方案。

也有网友在网络上说既然农用地膜污染这么严重,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我给大家看一组数据你就明白其中的缘由,例如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甘肃来说,每年农田都会增加20-30%不能降解的农用残膜,但地膜覆盖能使农作物增产30%以上,每年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1400万元。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生物降解膜市场拓展的利好政策。2016年,国务院颁布“土十条”,明确表示修订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订可降解农用地膜标准,修订农用地膜、农药包装标准。2017年,《农膜回收行动方案》印发,要求进一步完善农田残留地膜污染监测网络,建立地膜使用、污染残留和回收利用台账,加强督导调度,完善考核机制。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明确了企业防止土壤受到污染的主体责任,强化污染者的治理责任。

机构预计,系列政策的出台将给我国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想象空间,形成万亿级的市场规模。而全生物降解地膜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资料,将占据重要一环,具有广阔市场空间。

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瓦特科技,小马侃农业,找塑料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技术观察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