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传统,右手新兴!碳化硅蕴藏巨大潜力,各大厂商纷纷布局

材料每日新鲜报 2022-11-24
3881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说起近几年最火的材料,碳化硅绝对算是其中的一个,而这其中,各种涉及碳化硅的消息几乎都与半导体有关。

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禁带宽度、击穿电场强度、饱和电子漂移速率、热导率以及抗辐射等关键参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进一步满足了现代工业对高功率、高电压、高频率的需求。以碳化硅为衬底制成的功率器件相比硅基功率器件具有优越的电气性能。

但是除了关注在半导体方向的发展应用外,碳化硅实质上是一种优良的陶瓷、耐火、磨削材料,虽然其在传统领域的市场潜力远远没有半导体领域那么大,但不可否认的是,碳化硅材料目前仍是很多传统领域应用性能最佳的材料。

可以说,目前还没有哪种材料像碳化硅这样,在传统产业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都受到如此青睐。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蕴藏巨大潜力

三代半导体主要是 碳化硅(SiC) 和 氮化镓(GaN),与第一二代半导体材料相比,具有更宽的禁带宽度、更高的击穿电场、更高的热导率等性能优势,所以又叫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特别适用于 5G 射频器件和高电压功率器件。

碳化硅具备耐高压、耐高温、高频、抗辐射等优良电气特性,具备4大性能优势:一是有更大的禁带宽度,可以保证材料在高温高压下耐受更高的工作温度和电压以及更低的导通损耗;二是有更高的击穿电场,在相同耐压值下导通损耗更小,结构可以更加简化;同时碳化硅的高热导率可以有效传导热量,降低器件温度;四是碳化硅的电子饱和漂移速率是硅的两倍,有助于将器件小型化并提高工作频率。

以 SiC 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等领域,并且碳化硅晶片应用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领域带来巨大变革。据了解,碳化硅晶片为衬底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将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通讯、光伏发电、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现代工业领域。

碳化硅的功能性应用

碳化硅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分为高温应用领域、加热与热交换工业领域、腐蚀环境下的应用、磨削领域、耐磨损机械领域、有色冶金领域、光学应用领域、半导体领域等等,具体的应用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功能陶瓷

碳化硅陶瓷是一种重要的陶瓷材料,具有优良的常温力学性能,如高的抗弯强度、优良的抗氧化性、良好的耐腐蚀性、高的抗磨损以及低的摩擦系数,它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对其十分重视。

另外,由于碳化硅陶瓷突出的高温强度、优良的抗高温抗蠕变能力以及抗热震性,使其成为火箭、飞机、汽车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中热机部件的主要材料之一。

2.高级耐火材料

碳化硅耐火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热传导率大、耐磨损性和耐热震性好、抗渣性和抗氧化性以及部分熔融金属抵抗性强等特征,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钢铁、冶金、石油、化学、硅酸盐和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并日益展示出其它耐火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

如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珠海航展上,就有第三代碳化硅纤维材料展出,并大放异彩。据长沙高新区官网显示,本次珠海航展上展出的碳化硅纤维材料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以及导 弹热结构部件等。

在高档日用陶瓷、卫生瓷、高压电瓷、玻璃等产业中的辊道窑、隧道窑、梭式窑中,通常选用碳化硅陶瓷作为高温窑具材料,如碳化硅横梁适用于工业窑炉中的承重结构架,它高温力学性能优异,抗高温蠕变性好,长期使用不弯曲变形。

3.磨料

碳化硅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和六方氮化硼,是一种常用的磨料。由于其超硬的性能,可制备成各种磨削用的砂轮、砂布、砂纸以及各类磨料,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行业。

碳化硅在光伏产业的应用

在太阳能应用中,基于硅器件的传统逆变器的成本约占系统的10%,但却是导致系统能量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将碳化硅MOSFET或碳化硅MOSFET与碳化硅SBD结合的功率模块的光伏逆变器可将转换效率从96%提高到99%以上,能源消耗降幅50%以上,并且设备使用寿命能够提升50%,达到减少系统体积、增加功率密度、延长设备寿命和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和低成本是太阳能逆变器的未来发展趋势。在组串式和集中式光伏逆变器中,碳化硅产品有望逐步取代硅基器件。

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显示,传统燃料汽车中,半导体器件的平均价值为355美元,而新能源汽车中,半导体器件的价值为695美元,几乎翻了一番,其中,功率器件的增长最为显著,从17美元增加到265美元,增长幅度近15倍。

目前市场上,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大多数功率半导体都是硅基器件,例如硅基IGBT和硅基MOSFET。2019年,以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电力电子设备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快速进展。全球有20多家汽车制造商在其车载充电器中使用碳化硅器件。特斯拉Model 3逆变器使用ST Microelectronics的全碳化硅功率模块。

据Yole 数据显示,全球 SiC 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由 2021 年的 10.9 亿美元增长至 2027 年的 62.97 亿美元,2021-27 年 CAGR+34%。此外,根据CASA Research整理,2020 年国内 SiC、GaN 电力电子器件市场规模约为 46.8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90%,并预计来五年 SiC、GaN 将以 4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近 300 亿元。

其中新能源汽车是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2022年中国车用SiC基板需求量约为16.9亿元人民币。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和SiC产品的广泛采用,2025年中国车用SiC基板市场规模将达到129.9亿元人民币,显示 97.2% 的年均增长率。

新能源汽车系统架构中涉及到功率器件的组件包括:电机驱动系统中的主逆变器、车载充电系统(OBC)、电源转换系统(车载DC-DC)和非车载充电桩。将纯电动汽车逆变器中的功率组件改成SiC时,大概可以减少整车功耗5%-10%,能够显著降低电力电子系统的体积、重量和成本。

目前很多车企推出的800V高压平台都是基于SiC研发的。据了解,已经有多家企业已经发布自身快充布局方案,并且自 2021 年起已经陆续有相关车型发布:保时捷推出首款 800V 快充平台电车;比亚迪 e平台 3.0 发布,对应概念车型 ocean-X;吉利极氪 001 搭载 800V 快充平台;同时华为发布其 AI 闪充全栈高压平台, 预计到 2025 年将实现 5min 快充。

现在每辆纯电动使用的功率半导体价值约400美元,而传统燃油车使用的功率器半导体的价值约为70美元,是纯电动汽车的六分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市占率的增加,对第三代功率器件的需求量也会日益增加,预计未来几年SiC器件将随着800V平台的大规模上车进入快速爆发阶段。

多领域助推 碳化硅市场需求饱满

如今,碳化硅上车迎来大发展时代。随着成本持续下探,汽车传动系统、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等对SiC相关器件的需求水涨船高,特斯拉、比亚迪、小鹏G9、蔚来ET5/ET7等搭载碳化硅车型快速放量,带动碳化硅需求急剧上升。

意法半导体CEO也曾在7月受访时表示,公司已与20家车企达成合作,将SiC MOSFET用于汽车动力总成电动化。

新能源车单车便有13处零部件需使用SiC器件; SiC更是电驱系统向高电压升级的核“芯”,有望解决电动车里程焦虑及充电速度慢两大核心痛点。

从整车性能看,搭载碳化硅后,车辆损耗可降低80%,充电速度增加2倍,功率密度提高,体积减小。

从车辆各模块来看,车载充电OBC/直流快充中,碳化硅器件将助力电动汽车充电模块性能提升;电机驱动/逆变器中,SiC高耐压、宽禁带和高导热率特性使得SiC更适合应用在高功率密度和高开关频率的场合;DC-DC中,SiC二极管能较好平衡耐压和效率问题,同时提升集成度。

除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之外,SiC的主要应用场景还包括光伏逆变器、工业变频器等。例如,锦浪科技此前曾表示,公司已在二极管及MOSFET器件上,同时推进SiC替代IGBT,其中直流侧替代相对更快;且明年已订下不少SiC器件,几乎所有产品系列都将用到。

在多应用助推之下,碳化硅市场需求饱满,汽车市场的确定性增长,叠加储能等新兴领域出现。中金公司预计,2022-2024年,SiC器件有望迎来增速最快的三年周期。

从供需而言,东吴证券表示,2021年碳化硅器件端,安森美份额为7%,预计未来将持续提升;CR5之外份额为12%,本土化率目前较低。分析师预计,到2025年,全球碳化硅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达74.3亿美元。2025年前,供需将持续趋紧,本土化将留有一定的发展窗口期。

碳化硅是千亿半导体市场的风口

从目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究来看,较为成熟的是碳化硅和氮化镓半导体材料,且碳化硅技术最为成熟。

碳化硅性能优势突出,市场规模快速成长。经预测,碳化硅半导体市场在 2025年将达到 2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64.38 亿元)的市场规模。

碳化硅市场产业链主要分为晶圆衬底制造、外延片生产、碳化硅器件研发和装备封装测试四个部分。碳化硅衬底的使用极限性能优于硅衬底,可以满足高温、高压、高频、大功率等条件下的应用需求。

当前碳化硅衬底已应用于射频器件及功率器件,随着下游需求爆发,2022-2026年SiC器件的市场规模将从43亿美元提升到8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20%,对应的SIC衬底市场规模讲从7亿美元增长到1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25%。

可以说,碳化硅已经成为半导体这个千亿市场的风口!

抢滩SiC市场,各大厂商纷纷布局

为了推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增强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多车企加入了布局SiC市场的行列。与此同时,主要的碳化硅芯片制造商正在积极投资新工厂来制造 SiC 晶圆和器件。

1.意法半导体

2018年以来,来自特斯拉的需求推动意法半导体650V SiC MOSFET订单激增。今年6月,供应商投资2.44亿美元在摩洛哥新建SiC生产线,独家供应特斯拉。

10月5日,意法半导体宣布,将在意大利卡塔尼亚新建一个SiC衬底工厂,以满足客户对汽车和工业应用对 SiC 器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2.安森美半导体

自 2021 年起,安森美半导体为梅赛德斯-奔驰 EQ 车队提供逆变器 SiC 模块,还将为奔驰VISION EQXX概念车提供SiC产品(2024年SOP)。

此外,安森美半导体在今年7月份还在日本京畿道富川市建立了新的研究中心和晶圆制造厂。供应商预计其 SiC 产品将在 2023 年贡献 10 亿美元和 2 美元的收入。2024年6亿。

3.英飞凌

近期,英飞凌宣布已与全球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签署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英飞凌将在2025-2030年预留产能,直接向Stellantis供应商提供碳化硅功率半导体。

此协议可能涉及价值超过10亿欧元(10.3 亿美元)的芯片,这些芯片将用于Stellantis旗下电动车。今年7月公司宣布将投资18.07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吉打州居林兴建 SiC 晶圆厂,预计于2024年第三季竣工。

4.Qorvo

去年11月,美国射频解决方案龙头企业Qorvo通过收购SiC半导体供应商UnitedSiC切入SiC赛道。11月8日,Qorvo与半导体晶圆供应商SK Siltron宣布,双方已签署一份多年期的SiC裸片和外延片协议,该协议将促进国内半导体供应链的弹性和更大的能力。

此外,还有ST、罗姆、博世、恩智浦、瑞萨电子、Wolfspeed、II-VI、Soitec等一众国外优质企业在此布局。

文章来源: 克洛智动未来,科创板日报,碳化硅研习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每日新鲜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