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度冬关键期,煤炭产供销能否顶得住,仍有哪些薄弱环节需要关注?

电力大力士 2022-11-25
2896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随着北方多地陆续进入采暖季,煤炭保供力度不断加大。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对9-10月煤市运行的分析也显示,各地煤炭增产保供工作深入推进,煤炭产能加快释放,全国煤炭产量同比快速增长,煤炭库存维持高位。供暖季用煤需求回升,但供应也将快速增长,供需总体相对平衡。

今冬明春保供战役已经打响,煤炭产供销环节能否顶得住?目前仍有哪些薄弱环节需要关注?

一、煤炭供需现状

煤炭开采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大周期板块,要想了解煤炭的周期规律得从了解各类煤炭的用途开始。

煤炭有褐煤、烟煤、无烟煤三类。煤炭的种类不同,其成分组成与质量不同,发热量也不相同。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称为发热量,规定凡能产生29.27MJ低位发热量的能源可折算为1公斤煤当量(标准煤),并以此标准折算耗煤量。

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三大主要用途:炼焦煤、动力煤、化工用煤(无烟煤)。由此,我们可以以此来分类分析煤炭的供需问题。

动力煤的下游集中在电力、建材领域,这些行业与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除了经济形势外,动力煤价格走势与季节、库存、政策以及海外黑天鹅事件等等都有密切联系。冬日的供暖以及夏季的工业开工高峰期,都是动力煤价格的旺季。而库存的高低也决定了动力煤的短期价格,在旺季之前往往是库存的高位期。

国家对于能源保供提出的相关限价政策对动力煤的价-+格影响也是极大的。今年俄乌战争爆发这类黑天鹅事件,更是把动力煤的价格中枢提高了一个等级,可见黑天鹅事件对于动力煤价格也会产生冲击。

动力煤目前分析来看,供应方面,目前俄乌冲突持续升级,海外能源危机仍在加剧,欧洲冬季仍有望开启第二轮煤炭补库,届时海外抢煤或将对中国进口煤炭造成较大挑战。国内产量增量仍存在不确定性,目前煤企对新建产能的意愿不强,未来几年供应仍然受到限制。需求方面,11月将全面进入供暖季,电煤日耗持续反弹,补库将持续,动力煤进入旺季,价格仍有向上动能。

炼焦煤的下游领域偏窄,主要是用于钢铁冶炼。因此,焦煤的价格与钢铁行业的景气度极其相关。但是,炼焦煤有一个特点比动力煤强,“煤焦钢”产业链的成本可以向下游传导,政策层面对炼焦煤供给没有太多的支持倾向,自2019年以来几乎没有批复过新产能,且煤炭保供核增等也只作用于动力煤。

炼焦煤的供需问题比较容易分析。供给端无新增产能,高危矿井退出仍存减量,蒙俄焦煤进口仍受制于运力,当前已达高位,供给偏紧仍将持续;需求端,基建和地产稳增长政策有望落地实施,地产投资需求有望改善,基建投资需求持续发力,需求预期改善带来价格修复,炼焦煤价格有望上行。

而化工用煤也就是无烟煤则和炼焦煤的特点有一点类似,就是它的价格也是市场化的。无烟煤市场目前供应偏紧,价格有望继续上涨。供应方面,煤矿执行保供电煤任务,加之坑口保安全生产,库存偏低,市场供应整体偏紧。需求方面,迎峰度冬支撑电煤需求,化工、民用、冶金等非电方向市场需求一般。

二、运输环节重要性持续凸显

我国煤炭供需呈逆向分布特征,由此构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总体格局。随着主产区进一步向晋陕蒙集中,跨省跨区调运需求持续增加,运输环节的联通作用愈发突出。

“铁路将电煤提到了优先保障等级。2021年,电煤运输量同比增长16.2%,发送量占煤运总量的77.5%,均为历史最高点。煤炭运量的增加,实质上就是以电煤为主的动力煤运输量在增长。”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研究员李华近日在第三届中国电煤高端论坛上介绍,今年1-9月,铁路电煤运量为16.1亿吨,约占煤炭总运量的80.1%,其增速远超煤运总量增长水平。

迎峰度冬阶段,确保运输通畅更加关键。据了解,国铁集团已持续开展电煤保供专项行动,运力资源最大限度向电煤运输倾斜,对需求做到充分满足、应装尽装。其中,煤炭中长期合同被列为运力优先对象。

“今冬保供工作启动以来,日均卸车153列、日均装船65.3万吨,较保供前的年均水平分别提高16.8%和18%。”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统筹协调煤炭资源和港口装卸设备资源,充分释放5万吨级重载双向航道通航能力,快卸快装实现了运输黄金通道高效畅通。“10月1日-11月13日,国能黄骅港务煤炭装船累计达到2680万吨,同比增长9.6%。”

在陕煤柠条塔矿业公司,纪录一破再破,单日装车已达到16列。远程智能化铁路装车系统融入了车厢识别、自动配料、车辆动态跟踪等技术,工作人员按下“启动”按钮,即可完成一键式火车装运。“保供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以最高标准、最严措施落实好‘百日安全’各项工作,全力做到有车必装。”该公司副总经理黄其仲表示。

三、高峰期运力形成一定瓶颈

各方努力值得肯定,但隐患也已显现。煤炭产业格局转为“中西部为主、向晋陕蒙集中”,部分原有产区转为煤炭净调入省,区域用煤大量依靠跨省区调运,与运输环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根据数据对比分析,2021年电力企业库存变动幅度,明显高于煤炭产、运等其他中间环节。

“高耗量阶段,铁路运力无法满足全部需求。”中电联预测,在近半数煤炭依赖跨省区调运的情况下,高峰期运力将形成一定瓶颈,建议优化相关机制,重点解决运输流向错配等问题,加强运输协调和履约监管。

李华表示,经多年建设,路网通道保障能力大大加强。之所以在用煤高峰出现紧张,一个很大原因是运用车辆不足。“主导运煤敞车占运用车的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运载工具是限制高峰时段的主要因素。但除了高峰期,平时运量又是够的,这对车辆调度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铁路之外,公路运输是重要的补充手段。“比如坑口自提多靠公路物流,需要电力企业自行组织运输。我们调研发现,其中也有不少痛点。”世德集团常务董事董华衍举例称,市面上物流机构鱼龙混杂,部分专业化程度低、服务类型原始单一;部分机构汽运路径有待优化、管理较为粗放,物流公司往往考虑自身利润最大化,而非真正采用电煤运输的最佳方案;有些运输环节信息分散、更新滞后,运输质量难监控。

更严重的是执行过程中重量不重质的问题。“煤炭企业只为了完成中长期合同兑现率,兑现的电煤无法达到热值标准,优质煤实际不一定到得了电厂。还有的甚至掺杂煤矸石,加收过磅费、卸车费,或强制指定汽运车队。”董华衍直言,重结果、轻过程的状况亟待解决。

四、煤炭进口持续改善

近期,有关海外煤矿进口边际改善的消息带崩了煤炭板块的行情。

从数据上看,煤炭进口自年初以来已大幅缩水。2022年1月至10月进口煤炭累计同比下降10.5%,进口大幅下降。主要原因:一是欧盟禁止俄煤,导致煤炭抢购加剧;二是国内外煤炭价格的倒挂,导致沿海地区终端用户的采购意愿不强。

而且,进口煤炭中褐煤的比重大幅提高。到2022年9月,褐煤的进口比例从去年同期的38.3%下降到45.2%。考虑到进口煤热值下降,且数量逐年下降,沿海电厂进口煤的实际影响较大。俄煤受限于运力增量。

市场高估了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进口增量。2021年,俄罗斯煤炭进口5500万吨,其中动力煤3300万吨。2022年1月至9月,俄罗斯动力煤进口1817.7万吨,同比下降26.8%,未来增量将受到运力和结算等相关问题的制约。而澳洲煤炭由于国际市场价格较高,放开后国内的进口意愿也不会加大。

煤炭产业的发展与新能源是相辅相成并不冲突的。由于目前储能技术及标准还未成熟落地,未来推动双碳的过程中,风电和光伏装机一定会大规模增长,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煤电给风电光伏做调峰调频的辅助服务。

而且,煤企盈利丰厚现金充沛,双碳政策影响煤炭新建产能,能源转型是煤企意愿与能力的匹配,更多煤企拉开转型大幕,开启绿电、储能、氢能等第二增长曲线。煤炭企业的“老树开新花”无疑会将引领新一轮的价值重估行情。

总结来看,煤炭产业的行情可能还是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能源革命与能源替代推动了社会经济进步,在当前国际能源价格高位、新能源波动加大的情况下,国内煤炭能源发挥了经济性替代和稳定性替代的作用。

文章来源: 中国能源报,金融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力大力士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